皇帝想了想,道:“晋位什么的就不必了。这个乃是□□皇帝亲自定下的规矩,不能乱。但是,赏个双俸却是可以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不得不说,贾琰的回答,让皇帝十分满意,不知不觉,就把这话匣子给打开了。
只听皇帝道:“还是跟皇后说话痛快。”
贾琰笑道:“万岁,可是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儿,还是那些朝臣们固执脾气又坏,惹万岁生气了?”
“没错!他们不愿意开海禁!当朕不知道这海商利润丰厚?那些大臣们不同意开海禁,也不过是想独占海外贸易的利润罢了。还在那里义正言辞的一套套!”
贾琰冷笑一声,道:“这些老顽固!真真可恶!如今西海沿子外头,关外,异族虎视眈眈,国内也连年天灾。朝廷没有足够的进项,不能给边关足够的钱粮,下面又不停地鲸吞边关的军饷军需,长此以往,军队战斗力肯定会一步步地被削减,到时候,朝廷还镇得住那些异族吗?我看他们是日子过得太舒服了,都忘记了当年元蒙铁骑下,华夏不过是三等四等的奴隶罢了!”
皇帝不过是那么一说,却没有想到贾琰先炸了。
皇帝道:“你看看你,朕不想跟你说的原因,就在这里。你呀,这脾气也太烈了。而且,内阁也说了,海上湿润,如果用海船大规模地从海外运粮食,不大合算。”
贾琰不得不闭嘴。
她知道自己不是内阁的大臣,而且,内阁的大臣们会这样说,肯定是找齐了资料,从各个方面将她的建议反驳了回来。所以,从粮食这个角度上来说,千里迢迢地从海外运粮食,鉴于这个时代的轮船的速度,以及花费的人力物力成本,真的还不如直接在黄河沿岸种红薯来得方便。
贾琰想了想,道:“那么,万岁。这孔雀石,也就是铜矿,我们都不要了吗?朝廷缺铜,劣币横行,钱法混乱,这些,都不管了吗?”
皇帝愣了一下。
作为皇帝,而且还是从户部上来的皇帝,他当然知道钱法混乱的坏处。实际上,把朝廷的新制铜钱融了制成各种器物摆设出售,以此谋利的本来就是某些大商人的不二法|门。
而钱法的混乱,事关百姓生活,所以,这是一个说服群臣的办法,只是他被那些臣子们闹得头疼,全然忘记了这一茬。
见皇帝迟疑,贾琰就知道有门,连忙道:“万岁会迟疑,可是国库空虚,拿不出那么多的钱粮来筹备这远洋水师?”
皇帝点了点头,道:“确有此事。”
不,应该说,好几个大臣提出反对的原因,就是因为国家没钱。
贾琰一听,就笑了:“如果仅仅是没钱的话,那是最容易的。横竖臣妾别的没有,嫁妆倒是有一些。与其让它在库房了生灰,还不如来出来使。”
皇帝立刻把脸放了下来:“胡闹,这寻常百姓人家,动了媳妇的嫁妆还要被人笑话呢!更何况是朕……”
贾琰道:“可寻常百姓人家,也有媳妇用自己的陪嫁置办田地的呢。只要跟身为家主的丈夫商量过,丈夫点头了就可以。我不过是拿着它置办一支船队而已。只要您肯让这支船队出海,这支船队就能给我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再说了,我若是把我的嫁妆都使了,您难道会短了我的使唤让我受委屈了不成?”
皇帝道:“还说呢。这宫里,短了谁的,还能短了你我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那还用说。就是不知道用臣妾的名义,能不能避开那些大臣的反对。”说着,贾琰顿了一顿,又道:“不过,臣妾也好奇。若说纵观史书,皇后的权力其实是一步一步地萎缩的。怕就怕,有人会以这个,借机提醒万岁,要万岁小心臣妾了呢。若是万岁能顶得住压力,然后又能够把这支船队牢牢地抓在手里,那臣妾就坐等着收钱便是。”
中原王朝对后权的削弱,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了。
这也是贾琰从来不张口的原因。因为她知道,这很容易招来别人的攻讦。但是,她不可能永远这样下去。
她也是有政治抱负的。
听到最后一句,皇帝就忍不住笑了起来:“还坐等着收钱呢!你当自己的地主婆娘收租子啊?”
贾琰笑道:“万岁本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地主,那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地主婆娘,有什么不对?”
第206章
其实贾琰说的这些, 皇帝在心里也琢磨过好几回了。皇帝甚至还知道, 太上皇也知道那些大臣们在海禁上疯狂搂钱。可是为了自己的权势, 太上皇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换而言之,如果是他这个皇帝开口, 肯定会招来一堆的反对, 可如果是私底下进行……
皇帝很快就把竺贵人的事儿抛诸脑后——反正高顺行事向来细心又合他的意, 交给高顺也是一样的——开始忙活这东海水师的事儿来。
别的不说,因为中原缺铜,导致铜价一直居高不下,而有门路的商人们则一再地收购朝廷新制的铜钱,然后把铜钱制成铜器乃至是铜首饰, 赚取了大量的钱财。朝廷制铜钱, 本来就是为了替代市面上的劣币,也是为了百姓生活安定的需要,结果,朝廷虚耗人力物力, 百姓依旧困苦,真正的好处, 却让少数几个商人给占了去。
皇帝能忍?
如果不是被人掣肘,皇帝早就把那些商人给砍了。
可是皇帝也知道,其实从行商的角度上来说,这些商人做的, 其实完全都是合法的。如果他真的下令抓捕这些商人,那么, 首先就是太上皇反对,然后大臣们也会抗议,再然后,会危及到他的皇位。
从国法的角度上来说,这些倒腾铜的商人,比那些在他跟前上蹿下跳地坚持不许开海禁的臣子,无论是行事的手段,还是最初的动机,都光明正大得多。
所以,不能从这个角度来解决问题的话,那皇帝就只能另寻他法。比方说,找一个新的铜矿?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皇帝立刻就把严碧琚的父亲,户部主簿严宽叫到了勤政殿。
皇帝这里一开口,严宽就想起了当初贾琰还没有进宫的时候,贾赦跟他说过的话。他知道,这其实是皇后娘娘通过父亲的嘴巴转告于他,从那天起,他就准备好了全部的资料,然后一直在等,等这一天的到来。
如今,皇帝问了,严宽立刻拜了下去:
“回万岁的话,是,大爪哇这个地方的确有铜!漫山遍野都是!而且埋藏极浅,只要肯弯腰就能够捡到!而且也不远,从崖州到大爪哇,还比崖州到京师进些呢!不过茫茫大海上,一望无垠的,都是水。所以比较容易迷路。非航海经验丰富的老舵手不能找到这个地方。”
皇帝道:“朕记得你家原来就是海商,想来这经验丰富的船长和舵手都不少?”
严宽立刻拜了下去:“回万岁,是的,臣的手下的确有许多经验丰富的船长和舵手。”
虽然朝堂上很多大臣都想独占海禁的利润,但是严宽不这么看。他很清楚,大晋的百姓如今过的是什么日子,在他看来,如果国家开放海禁,让百姓跟着受益,让百姓富裕起来,国家才能够收到更多的赋税,才能够有更多的钱粮去做大事,国家也会更加稳固。
皇帝看了他一眼,道:“朕也想组织一支船队,以皇后的名义。”
严宽听皇帝说要组织船队的时候,心里就起了嘀咕。
他可是非常清楚皇帝对海禁的执着,也非常清楚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们的吃相有多难看。明明是开海禁,让国家收税,也让百姓沾染海外贸易的利润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可那些大臣们就想吃独食。
严宽一直以为,皇帝要么就是昏庸之辈,要么,皇帝就是在忍,忍得下,就罢,忍不下,就是这些人人头落地的那一刻。
严宽可从来没有想过,皇帝竟然会选择避开臣子,利用皇后的名义行事。
不过,皇帝行事灵活,对于他这样的臣子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
严宽很自觉地献上了足够的人手,还有他们严家秘藏的海图,帮助皇帝去寻找大爪哇。
哪怕是打着皇后的名义,可是组建船队这种事情,肯定是瞒不过人的。很快,这弹劾的折子就上了皇帝的御案。
刚开始的时候,皇帝还会拿过来扫两眼,等发现那些本章不是骂他就是弹劾皇后的折子,其实本质上还是直指海禁和船队的时候,皇帝立刻就不耐烦了。
后来送上来的折子,除非这上折子的人身份特别,否则,那本章就是送到了皇帝的面前,皇帝也都当做没看见,或者,直接让那些小太监们把折子送去烧火了。
作为一国之君,他忙着呢。
对于这些吃相难看的臣子,皇帝根本就懒得理会。
皇帝本不想理会,当不得有些人太过闹腾。这不,半个多月后的某一天,一个内侍急匆匆地跑来勤政殿,一进门就趴在了地上:“启禀万岁,太上皇后娘娘大怒,说皇后娘娘干涉朝政,要责罚皇后娘娘呢!”
皇帝一听,立刻跳了起来。
贾琰干政?
皇帝立刻就知道了怎么一回事情。
他当下就把御笔一丢,甚至不等宫人把御辇抬出来,急匆匆地就往外跑。
一国之君都开始跑了,下面的内侍、女官、卫士们,自然也只能跟着撒开脚丫子跑。@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皇帝感到清凉殿的时候,贾琰已经不在清凉殿了,他只能再度赶往太上皇后的慈安宫。
好吧,皇后身怀六甲,太上皇后就是再生气也不可能让皇后脱簪待罪地下跪,哪怕下面有草席子垫着也不可能。所以,皇帝进入慈安宫的时候,远远地,就看到贾琰挺着大肚子,站在欽晖殿正殿前。而皇后的随扈、侍从、宫女、内侍们,这远远地跪着。
没错,皇后罚站,皇后的侍从们则罚跪。
皇帝一看,立刻不好了。
虽然说七月流火,这天气一天天地转凉,可是这到底还没有进入八月,正午的时候暑气还大着呢。皇后乃是国母,这肚子里又怀着皇嗣,若是有个好歹,那可怎么好啊?
皇帝几步赶到贾琰身边,道:“皇后,你没事儿吧?”
贾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给皇帝行礼,却被皇帝牢牢地扶住了。
贾琰怀着他们的女儿的时候,皇帝可是用手确认过贾琰怀孕的时候肚子有多大,可是这一胎,就是当初七斤快出生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大。皇帝一直都怀疑,贾琰的肚子里面是不是有两个孩子。只是因为贾琰怀着这一胎,脸上依旧光滑细嫩,怕是又是公主,所以皇帝才不说而已。
可是,这不等于说,皇帝就不关心贾琰了。
皇帝真的担心,贾琰就这样站在太阳底下,会中了暑气,对肚子里的孩子不好。
里面,太上皇后也没有想到皇帝这么快就过来了。
她忍不住看了看墙角的座钟,发现皇后才站了不到一刻钟。想想勤政殿到清凉殿的距离,再想想清凉殿到慈安宫的距离,太上皇后的感觉更加不好了。
她气哼哼地扶着宫人的手,走出了欽晖殿:
“皇帝,是本宫罚皇后站在这里的。你有什么话,跟本宫说好了。”
皇帝没办法,只能跪下来,道:“母后,皇后年轻,又怀着身子,难免有些不周到的地方。还请母后看在孩子的份儿上,多多体谅些个。”@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皇帝一跪,跟在太上皇后身后的众位妃嫔只能跟着跪了,更不要说周围的侍从们了。
一时之间,站着的人,就只有太上皇后和抱着肚子,根本就弯不下腰的贾琰了。
太上皇后大怒:“皇帝,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
皇帝道:“母后,儿子是不知道您为何如此生气,也不知道别人在您跟前说了些什么。但是,如果母后坚持皇后有干政之嫌的话,那么,还请母后先处罚儿臣……”
太上皇后道:“呵呵呵,看起来,你是知道她干了些什么了!”
皇帝道:“启禀母后,皇后什么都没有做。是儿子在朝堂上多有掣肘,因此不得已,借了皇后的名头。事情是儿子做的,皇后不过是顶了个名儿。母后如果要责罚皇后的话,就先责罚儿子吧。”
太上皇后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她万万没想到,在她开口之前,皇帝就已经认了下来。
跪在太上皇后身后的竺贵人、周德妃、赵敬妃三个恨不得欽晖殿的门槛能够更高一点,最好能够把她们遮挡得严严实实的。
其中赵敬妃还好些,毕竟,她在宫里是出了名儿的摆设。就是皇帝要怀疑有人在背后撺掇太上皇后也不会怀疑到她身上去。这可是她这么多年下来努力经营的结果。
可周德妃就惨了。
周德妃很清楚竺贵人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也很清楚竺明诚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年轻的皇后可以力压竺贵人这个宫中风光了十年的宠妃,她周德妃却没有这个资本跟竺贵人较量,他们周家也比不上竺明诚的份量。
周德妃真的很担心自己会被推出去做替罪羊,连带着她的儿子也被牵连。
第207章
太上皇后惊讶地瞪着跪在自己面前的皇帝, 道:“皇帝, 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皇帝道:“是的, 母后,儿子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儿子也很清楚, 这些日子以来自己在做什么。”
太上皇后道:“取天下以供一人, 你已经是一国之君了,中原又是如此富饶,这些,还不够你折腾吗?为什么要去弄什么海船?”
皇帝道:“母后,中原缺铜。百姓没有铜钱使。而铜钱, 是百姓每天要用的。”
太上皇后道:“这个本宫知道。罢了, 你还是起来说话吧。”
“谢母后。”
皇帝站了起来。
太上皇后道:“关于这个铜钱,本宫知道。你父皇刚登基的时候,就铸造过一批铜钱,还有你皇祖父……从高祖皇帝开始, 每一位新君登基的时候,都会铸造铜钱。皇帝, 你登基的那会儿已经铸造过一批了。要我说,既然国库艰难,就别折腾这些有的没有的,把钱粮用在正经需要的地方!”
在太上皇后看来, 铸造铜钱,根本就是皇帝登基时弄的虚热闹, 完全是徒耗钱粮。
太上皇后毕竟是皇帝的嫡母,也是养母,加上她本来是嫔妾上位,这修养和认识,都跟中宫皇后相差许多。
122/185 首页 上一页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