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们从来不知道他们想要的大炮、枪支、弹药身后的是什么,因为他们从来不曾体会过战地难民的绝望。
就像二战后的调研显示,二战以来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士兵,在战争结束后,向来都是海军偏左、陆军偏右,原因无他,因为海军除了几次海上战役就没经历过几次“残酷”的战争,而陆军不一样,他们在战壕上真正体会到了“死亡”。
一个没有真正体会过死亡的蠢货,永远只会无知的叫嚣。
此时,埃迪才领略到“战地记者”的职业含义。
讲述真实、传达真相、为和平,付出哪怕“微不起眼”的劳动。
**
四个月后,埃迪回到了英国。
而保罗则加入了志愿者,继续留在伊拉克。
临行那天,保罗认真的看向普莱瑞思。
他说,这是一部注定记载史册的电影,他很感谢普莱瑞思将这部电影带到他面前。
普莱瑞思没有回英国,而是来到了好莱坞。
在一个月的初步剪辑后,普莱瑞思将成片发至了各大发行商。
詹姆斯·卡梅隆此时正在20世纪福克斯处理《阿凡达》后期的审批问题。
听闻那个号称要用“一个机位”去伊拉克拍战争片的女孩将自己的新作品发到了阅片室审核。
霎有兴致的停了下来。
看了看表,自己与经理约定的时间还有一小时,詹姆斯·卡梅隆决定看一会儿这部电影再走。
走进阅片室,20世纪福克斯的高层正准备放映。
瞧见詹姆斯竟走了进来,纷纷停止了手下的动作。
“你们看你们的,不用管我,我看一会儿就走。”詹姆斯挥了挥手。
听闻此言,负责放映的女助理这才点下了放映键。
随着第一个镜头的播出,便有高层不满的皱皱眉。
“不是拍伊拉克吗?怎么第一个镜头是保罗在系鞋带,而且画质也太烂了,她以为她是在给电视台拍纪录片吗?”
随即是第二个。
“我敢打赌她用的机器不会超过5000美金。”
第三个。
“廉价、无趣、她在《硫磺岛来信》中的灵气哪里去了?”
.........
十五分钟的放映,十五分钟的批驳,几乎没有消停的时候。
而且的确,这些批驳都批驳的恰到点上。
纪实式的摄像机拍出的画面的确让人诟病颇多,而且镜头语言缓慢拖沓、完全让人丧失了看下去的欲望。
完全没有在《萨冈》中的灵气。
詹姆斯·卡梅隆有些失望。
失望于一个年轻有潜力的后辈这么快的湮没于潮海。
看了看表,还早,詹姆斯·卡梅隆虽然不想继续看,但还是决定在放映室内消磨一点时间。
他漫不经心的看着屏幕。
可随着时间渐逝。
屋内批驳声慢慢消失。
类似纪录片却又像纪录片的表现形式让在座者眼前一亮。
战俘、难民、屠杀.......
镜头甚至还捕捉到了血蹦离身体的一瞬。
真实、可怖.......
众人不由自觉的抿上了嘴唇。
转而是经久不断的沉默、以及、压抑。
这个粗糙且不走心的画面似是蒙上了一层特殊的魔力,让人沉溺。
这是一种奇特的魅力。
也是一种奇特的,让人流泪的苦药。
这种观后的奇妙感觉,简直是........不可言说。
“你觉得如何?”刚才批驳最久的高层问。
沉默许久,詹姆斯甩下八个字。
“时代之光,史册之作。”
第73章
詹姆斯·卡梅隆离开了放映厅。
余下的20世纪福克斯高层面面相觑。
——“时代之光, 史册之作。”
太夸张了。
不过无可置否的, 这是一部优秀至极的电影, 独具实验性的纪实为本故事为纲、现场创作剧本的双兼模式注定了这部电影会在电影史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部电影会在票房上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这样一部毫无噱头、为了营造真实感选用战地记者常用摄像机、前期进展拖沓的电影, 并不符合他们一贯的选片标准。
这样的一部电影,并不适合好莱坞。
又或者说, 这样一类电影并不适合美国这片崇尚视觉轰炸的土地。
“怎么说?”20世纪福克斯营销部负责人打破了沉默。
“120条院线, 不行就算了。”高层回答。
次日, 普莱瑞思便收到了20世纪福克斯的回复。
120家院线,不及《硫磺岛来信》的一个零头。
但是相较环球与迪士尼开出的95、60已经是较高的院线比例了。
思忖许久, 还是拒绝。
与此同时,斯皮尔伯格也打来了电话。
直截了当的询问。
“瑞思, 你的新电影卖了吗?”
“还未。”
“那就好。”斯皮尔伯格看了看手中的邀请函“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或许你愿意带着你这部参加?”
威尼斯电影节?
的确。
如果单从电影节本身的嗜好而言, 她的这部电影无论是从先锋性还是艺术性, 都符合的很。
但是她仍存疑虑。
因为根据前世的记忆, 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将会是李安,而获奖的各部电影都呈现了“李安”式趣味——独立精神、好莱坞倾向、左岸化。
普莱瑞思并不认为自己此部“反好莱坞”的电影符合李安的口味。
更何况, 威尼斯电影节虽至今仍是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但是无可置否的, 他在国际上的名声已经远远被同为“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戛纳甩出了一大截。
而09年,将会是威尼斯电影节“大换血”的一年——大力推举新人, 用各国家地区、各种电影形式的增加来获取新的“卖点”, 在这种形式下, 她的这部新作品未必会讨巧。
略有迟疑。
许久,斟酌的说。
“听说此次威尼斯电影节会做些改变?无论是《黎巴嫩》还是《战时生活》。”
“你是在担心李安的口味?如果是的话,你大可以放心。”斯皮尔伯格直截了当的说。
“为什么?”普莱瑞思有些疑惑。
斯皮尔伯格勾起唇角。
“因为就是李安邀请的你参加威尼斯电影节。”
李安.......邀请她参加威尼斯电影节?
普莱瑞思想了想,自己除了前世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当过一段时间的摄像助理外,好像并没有与这位著名的亚洲导演有任何接触。
她对李安的认识,还停留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她误入6号机位摄像区域时的厉声斥责。
“谁招来的新人?没听见走位还是怎么的?”
这是普莱瑞思来到好莱坞的第一份工作,同时也是最后一份,此后,再无与专业有关的职位愿意雇佣她。
愿因无他,因为她的无意失误,导致了整个剧组拍摄周期的延误。
这对于专业领域的工作人员而言,是莫大的拍摄失误。
“李安导演.......邀请的我?”普莱瑞思有些不敢相信。
“他看了你的《萨冈》,很喜欢你的风格。”斯皮尔伯格解释说。
“可是.......我这次的电影,与之前的《萨冈》完全不同。”
“就算不同,那也是一部优秀极了的影片。”斯皮尔伯格耐着心说。
可普莱瑞思仍有些犹豫,支支吾吾了许久,斯皮尔伯格似乎是看出来了普莱瑞思的不自信,挑了挑眉。
“你与李安有过过节?”
“没有。”
“那你怕什么?”
“就是.......有些困惑。”
斯皮尔伯格蹙紧了眉。
他不知道普莱瑞思到底在纠结什么,他只知道的是,机会难得,倘若普莱瑞思想要冲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那么由评委会亲自邀请的这次将会成为她最好的跳板。
但是无论如何,他尊重她的决定。
最终,斯皮尔伯格说“你如果不想去,就不去吧,把你的电影拿来梦工厂,我来帮你准备发行,不过你可想好了,这也许是你这几年唯一一次冲击金狮奖的机会。”
言罢,斯皮尔伯格便挂断了电话。
她当然知道这可能是她这些年甚至是一辈子唯一一次冲击金狮奖的机会。
但是她一想到李安将会是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便不由自主的想到前世。
一无所有,穷困潦倒。
普莱瑞思打开了窗帘。
看向窗外。
繁星点点。
银河弯渡。
是前世从未见过的光景。
**
次日便携着新电影离开了好莱坞,飞回英国。
临行前,她给斯皮尔伯格留下了一篇长达四千字的信。
信中写到,她很感谢斯皮尔伯格在这几年里给予她的帮助与教导,他是一个好老师,一个好的领路人,没有他,就不会有《硫磺岛来信》,也就不会有现在的她,但是她不想再依赖着他拍电影了,她想要自己去处理这些事,留信而别,勿念。
斯皮尔伯格接到这封信时是普莱瑞思离开好莱坞的第三天。
那时他正在梦工厂审阅这些天新收到的剧本。
助理将这封信递给了他。
看完之后,斯皮尔伯格久久未言。
这封信的意思他再明白不过了,这个年轻姑娘长大了,想要离开长辈的庇护独自闯荡了。
可是电影圈这么小,何必要离开好莱坞?
斯皮尔伯格突然想起了自己早早就离开家去往英国读书的小儿子西奥,同普莱瑞思一样,他也总是迫不及待的摆脱与自己的联系,独自发展。
究竟是他们太心急了,还是自己错了?
沉默许久,斯皮尔伯格放下了手中的信笺。
此时,一通来自意大利威尼斯利多岛的电话响起。
接通。
电话那头的男声问道。
“还有几日截止报名了,怎么还未接到她的申请?”
“她并不打算参加这次的威尼斯电影节。”
“为什么?”
斯皮尔伯格沉默片刻,回答。
“谁知道呢。”
**
普莱瑞思回到了英国的公寓。
刚进门,便瞧见埃尼奥带着耳机,窝在沙发里写东西。
屋子里多了些不属于她的物品。
将羊绒围巾放到了椅背上,普莱瑞思悄悄拎起包,走回房间。
拖鞋踩在地上,发出“啪嗒、啪嗒”的响声。
埃尼奥愣了愣,以为是听错了。
随即便一把拿下了耳机,站了起来。
“啪嗒、啪嗒”的响声从屋内传出,埃尼奥欣喜若狂的跑进房里。
果然,那张令他日夜思寐的面孔此时就在房内。
她理好了箱子,转过头。
看见了门旁的他,愣了一愣。
“嗨。”她说。
灯光下的她,眉目舒朗、灿若星辰、那种独特的忧愁肆意的气质在一瞬间便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疏离。
淡漠。
埃尼奥突然心生酸涩。
一种古怪的心情突然从心中升起。
六个月零八天。
他已经六个月零八天未曾见过她了。
除了两个月前她从伊拉克回来同他发了个短信,她便再也没有找过他。
他就像是她的一个可有可无的玩物。
“我看你在写东西,便没有叫你。”普莱瑞思局促的解释。
眉宇略带歉疚,可也仅仅止于此而已。
她的眼睛里没有任何一种属于许久未见的悸动。
她放下手中的衣物,隔着不算长的距离,疏远的笑着。
埃尼奥顿时湮灭了上前拥抱的心思,手心湿漉漉的,他用力握紧。
“这些天有些忙,没有联系你,抱歉。”灯光下,她浅浅的说。
语气柔软恳切,却让他心生凉意。
他早在她再次决定去伊拉克时就选择接受她这种疏离的性子。
他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做的很好,最起码可以与她一直这样过下去。
可是他发现,这种假设在他真正面对她疏离笑容的一瞬间便都分崩离析。
六个月的分别。
一句短短的“抱歉”。
埃尼奥突然心生倦意。
一个之前几乎不可想象的词几乎都到了嘴边。
但他还是忍住了。
他疲惫的看着普莱瑞思。
许久,回复。
“没事。”
她走近亲了亲他的脸颊。
又从下巴吻到了脖颈。
嘴唇薄凉。
像是寒风。
纽扣被她咬开的那刻,埃尼奥用力咬了咬她暴露在空中的肩膀,直至泛出了只属于他的几许血星。
第74章
意大利威尼斯利多岛。
李安再一次从抽屉中拿起《萨冈》的DVD。
放入放映机。
他取出酒架上的红酒, 倒入酒杯。
轻酌一口, 走回沙发旁, 开始观看影片。
这是他这个月观看的第16次《萨冈》了, 里面的每一个镜头他都可以倒背如流。
可他还是百看不厌, 因为每次他都能从《萨冈》中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40/79 首页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