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与忧愁的恰到好处的过渡总让他想起夏日的那一杯蓝色加冰的伏特加,久经唇齿, 清冽动人。
李安喝完杯中最后一滴酒的时候, 画面定格在了茱莉亚·比诺什长长的丝巾特写上。
茱莉亚的脖子是长的, 又长又细,在平日里倒是不会显现什么, 可一旦到大荧幕中,这个缺点就明显了, 所以在茱莉亚·比诺什往日的出演电影中,其他与她合作的导演总喜用什么其他的东西掩盖她这个小小的缺憾, 可《萨冈》的导演不同, 明知茱莉亚的脖子放到大银幕中会有些不适, 可她非但没有掩饰,偏偏又给她配上了条半搭再肩头的长款丝巾更显的明显。
本该是没那么好看的画面, 却偏偏在这种情境、这种机位下,显得格外迷人。颇具有几分孤芳自赏的孤傲气息。
这是一种独特的魅力, 至少好莱坞大半导演都模仿不来。
不自觉的,李安点了暂停。
画面停留在茱莉亚·比诺什的笑容上。
明媚、哀愁、又带着几许的疯狂。
茱莉亚·比诺什在《萨冈》中的演技好极了, 甚至可以说是她这两年里奉献的最好的演技 。
浑然天成的, 又带着些导演刻意赋予高雅格调。
大段的特写、低饱和度的调色、近乎破碎但总连着的散文化的叙事风格——所有的一切都造就了一个独特的风格基调——明媚、疏离、癫狂、肆意, 以及——令人着迷。
这是一部优秀至极的影片。
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
威尼斯电影节若是少了她,必定遗憾。
英国,伦敦。
凯拉·奈特莉根据李安给的地址找到了普莱瑞思的住所。
按下门铃。
很快,门便被打开,一个穿着灰色衬衫的年轻男人站在门口。
“您是哪位?”埃尼奥问。
“凯拉·奈特莉。”
“凯拉·奈特莉?”埃尼奥重复了一遍,似乎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
于是,又问。
“我是不是在哪儿见过您?”
凯拉笑着回答。
“或许是在银幕上,我是个演员。”
“我是来替人送信的,不知克兰德导演是否在这儿?”
“在的,稍等。”埃尼奥回答。
言罢,便进了屋子。
凯拉理了理鬓角的碎发,微笑着看着门口。
可手心的微湿彰显了她此时的忐忑心情。
她是自愿替李安送信的,原因无他,她想要见一见这位拍《萨冈》的年轻姑娘。
在先前好莱坞某个宴会上的惊鸿一眼,几乎引去了她所有的视线。
短发的她、儒雅俊秀、一身格子西服愈显得谦和、就像是时光深处走出的英伦绅士。
即使她本不是男子。
渐渐的,屋内传来了阵阵脚步,由浅至重。
随着脚步声愈近,凯拉屏住了呼吸。
注视着门口。
很快,一位金发姑娘便走了出来。
阳光洒在她的肩头,勾勒出优雅的下颚线。
面色姣白,体态优雅。
眼睛是灰蓝色的,就像是兀自垂帘的娇花。
这是一位忧郁的美人,却与记忆中的那位儒雅少年完全不一致。
凯拉愣了愣。
不敢相信自己面前此景。
面前的金发姑娘对她微微一笑。
眼睛微微弯起。
“凯拉小姐,听说你在找我?”
声音柔和,一如往日。
目光所及之地,阳光遍野。
面前的姑娘终于和记忆中的少年重合。
愣了许久,凯拉才摘下口罩,拿出邀请函。
递给普莱瑞思。
普莱瑞思看着手里的信笺有,些疑惑。
“这是?”
“威尼斯电影节的邀请函。”凯拉回答。
普莱瑞思愣了愣。
“李安导演请我交给您的。”凯拉腼腆的补充。
“李安导演?”普莱瑞思愣了愣。
先前李安通过斯皮尔伯格向她发出邀约,她已经拒绝了一次。
“没错。”凯拉点了点头。
“您会参加的,是吗?”凯拉眨了眨眼睛。
思忖许久,普莱瑞思点了点头。
的确,她不能再拒绝一次了。
送走了凯特,普莱瑞思回到了屋子里。
拆开信封。
信纸上是手写的意大利斜体。
“金风缺雨露、朝霞差晚云,而威尼斯电影节、只缺你。
李安。”
收起信笺。
走到房间里。
埃尼奥正坐在椅子上看书。
阳光洒在他的肩头。
悄悄凑近,弯下腰,吻了吻他的脖颈。
耳鬓厮磨。
“我收到了一封邀请函,威尼斯电影节的。”她说。
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埃尼奥僵硬了下,但很快恢复平静。
他垂下眼帘,看着书页内侧,恩了一声。
整个人无精打采的,像是有些疲惫。
直至普莱瑞思说了下一句。
“你愿意同我去吗?”
几乎是一瞬间的,埃尼奥不可思议的抬起头。
直至确认普莱瑞思不是说笑,才红着脸说。
“当然。”
**
将影片发到评委会邮箱前,普莱瑞思特地给埃迪与保罗各自打了个电话,仔细交流后,最终选了《走近伊拉克》作为电影的名字。
8月中旬。
普莱瑞思携着埃尼奥来到了威尼斯。
乔装成旅客玩了几天后,便是正式的电影节开幕。
作为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的威尼斯电影节,即使这些年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但也仍是群星云集。
来到落脚的宾馆,不打一会儿的功夫普莱瑞思便瞧见了许多熟悉的面孔。
一个不起眼的小明星不小心叫出了普莱瑞思的名字,随即普莱瑞思便被包围了起来。
毕竟有了《萨冈》红遍全球的前例,谁不想当另一个幸运的“普莱瑞思女孩”呢?
这位导演可不经常出现在公共视野,必须把握机会。
“克兰德导演,我很喜欢您的《萨冈》,明媚忧郁,我甚至隔着屏幕都能看见法兰西的天空,简直是太完美了。”赞扬派如是说。
“克兰德导演,不知您的新电影拍的如何,我能荣幸去看看吗?”这是曲线救国找话题派。
当然,也有直接点的。
“克兰德导演,你看我怎么样?符合您的审美吗?”
........
凯特·布兰切特所在的《本杰明·巴顿奇事》剧组虽没有参加本次的威尼斯电影节,但是为了过几日影片在欧洲的宣传,也来到了此地。
随意看了一眼,便瞧见了被包围的普莱瑞思。
“她是谁?欧洲的新人演员吗?”好莱坞著名导演大卫·芬奇好奇的问。
“不是,她是导演。”凯特答。
“哦?”大卫·芬奇感兴趣的挑挑眉“她都执导过什么电影?”
“《硫磺岛来信》、《萨冈》。”
“........她就是普莱瑞思·克兰德?”
“您认识她?”凯特挑了挑眉。
“不认识,但我看过她的《萨冈》,很有风格。”大卫·芬奇说。
“她来到这儿,是打算冲金熊奖吗?用她先前在推特上说的、那个单机位的电影?”大卫好奇的问。
“应该是的。”凯特答
大卫霎有兴致的挑挑眉。
“那倒是新奇。”
第75章
“我想认识她。你是否能为我引荐?”大卫·芬奇直截了当的问。
“当然。”凯特·布兰切特望了望被人群围住的普莱瑞思“不过得等会儿。”
午后, 普莱瑞思收到了一条来自凯特·布兰切特的短信, 邀请她晚些一同去餐厅吃饭。
思忖片刻, 普莱瑞思便答应了邀约。
傍晚, 普莱瑞思便携着埃尼奥来到了餐厅。
凯特·布兰切特与一个戴口罩的陌生男子坐在餐厅的一隅。
“嗨, 好久不见。”
普莱瑞思与凯特交换了一个拥抱。
“这是埃尼奥。”普莱瑞思与埃尼奥坐到了凯特与大卫的对侧。
凯特与埃尼奥客气的点点头。
凯特身侧的男子用不加掩饰的好奇目光打量着普莱瑞思。
“这是大卫·芬奇。他对你很好奇。”凯特介绍道。
大卫·芬奇?
那个后世一连两部,分别用《社交网络》、《龙纹身女孩》捧红了鲁妮·玛拉的著名导演。
好奇的挑挑眉。
“我很喜欢您的《十二宫》。”
“你看着不像是会喜欢《十二宫》的样子。”大卫·芬奇快速说道。
墨镜遮住了他大半的脸, 只留下一张抿着的唇。
“那我看着像是会喜欢什么?”
“《泰坦尼克号》?《赎罪》?”大卫·芬奇顿了顿“反正不会是《十二宫》的类型。”
“您对自己的作品未免也太没有自信了。”
“相反。”大卫·芬奇说“就是因为我有自信才会笃定你不喜欢。”
“为什么?”
“文人相轻。就像我不喜欢朱塞佩·多纳托雷。”大卫·芬奇理所当然的说。
普莱瑞思挑了挑眉。
“你这次的电影是战争片?”大卫·芬奇问。
“也不算。事实上应该是纪录片与战争片的合体。”
“战争片与纪录片的合体?这是什么古怪的属性?”
“就是记录为框, 故事形式的人物设定加到这个框架内, 随着事实的发展而随缘变动。”普莱瑞思解释道。
“与你之前的《硫磺岛来信》有什么不同?”
“也没什么不同........若要真的说起的话,只在影片形式上有些变化, 主旨是一样的,就是反战。”普莱瑞思耸耸肩。
大卫·芬奇挑挑眉。
“可我还听说你这部片子政治偏右。”
“我只是更多站在平民角度。”
“可本届评委会主席是李安, 他向来喜欢左些的,就像本届的《战时生活》, 你站在平民角度未必会获得他的青睐。”
普莱瑞思挑了挑眉。
“其实就是李安先生邀请的我。”
“..........”
“或许您愿意来看我的首映场?”
“.........”
选片会。
李安走入工作室。
从申请的片库中准确挑出《走近伊拉克》。
出人意料的, 这部电影的侧面被贴上了蓝色标签, 意味着未入选。
未入选?
开什么玩笑?
李安找来了工作人员。
“这部电影为什么会被贴上蓝色标签?”
“自然是够不上威尼斯标准。”工作人员理所当然的说。
李安皱了皱眉。
“打开放映机,我来看看。”
工作人员挑了挑眉。
虽不解此举为何, 但还是遵循着李安的意愿将刻有此部电影的DVD插入放映机。
室内的光线有些强,李安吩咐工作人员合上了窗帘。
双手合十, 坐在荧幕前的沙发上,等待着影片的开幕。
根据他往日的观影经验, 正片要在2分钟左右的片头后放出。
但出人意料的, 这部电影的DVD刚被读取便直接出现了正片。
很快, 李安便明白了为什么工作人员会判定此片“不合格”。
粗糙的画面,抖动的镜头、要不是他知道这部电影的导演是一位不逊于他的年轻导演,几乎要认定这是一个学生的练手之作。
他甚至可以笃定拍摄这部电影的机器就是普通电视台里的摄像机。
太粗糙了、太粗糙了.......
李安皱了皱眉。
电影是基于科技的新兴艺术,是基于视听语言上的高投资作品,但凡纵观电影的发展史,你会惊讶的发现,电影的整个发展历程都与电影技术的革命息息相关,黑白、彩色,2D、3D,单声道mono、双声道L·R、四声道环绕立体声、以至于最后的普莱瑞思投资的杜比环绕全景声.......
电影是依附于科技的艺术,电影是高消耗的资本投资品。
它是艺术,但一定程度上又不仅仅是艺术。
他的老朋友昆丁曾经说过,世界上所有故事的雏形只有300个,而余下的,不过只有导演的视听语言以及电影技术罢了。
他是个电影人,也同所有的电影人一样是个技术控。
而面前的这部作品。
这部来自那位曾经用一部《萨冈》惊艳整个欧洲的导演的新作品。
画面、声音、灯光。
三者皆无。
江郎才尽?才思枯竭?
看着面前的画面,顿时不知说些什么才好。
他几乎想立刻关掉放映机将DVD塞回那个象征着“未录取”的蓝标盒子,但是这部电影是他亲自请来的,出于礼貌,他还是坐在位子上,煎熬的继续品酌。
41/79 首页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