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贾家这样的好人家,有的是人家的姑娘想要进门。你宝兄弟可是咱们家难得的知根知底的郎君,若是现在不定下来……”薛王氏顿了一下,眼中又闪过一抹莫名的情绪,“钗儿,你姨妈也和我说了实话了,这贾家的老太太,恐怕是一心想撮合你宝兄弟和她那外孙女儿。这或许你也看得出来——但是,这门亲事若是已经板上钉钉,妈也不会和你提起这件事,让你为难。你可能不知道,你姨妈心里很不喜欢这位林姑娘,一心只想让你做她的儿媳妇……”
“妈!”
“好,妈不说这个了……总之,你宝兄弟的亲事,可是会出现变数的,你可要拿定主意,千万别耽搁了自己!”
宝钗眨了眨眼,笑道:“既然是这样,那这门亲事咱们就更不用着急了。”她轻声细语地分析给薛王氏听,“妈,你想,宝兄弟的亲事,现在是贾府老太太和姨妈各有人选,恐怕暂时谁都说服不了谁,也谁都不能把这事给定下来。这确定不下来的事,咱们现在急冲冲地出头有什么好?不如等事情能定下来了,再说。”
薛王氏缓缓点头,似乎已经接受了宝钗的说法。
宝钗觑着母亲的脸色,继续趁热打铁,“而且,女儿总觉得,因为……宝兄弟的亲事,姨妈心里是不希望女儿进宫小选的,不然怎么会小选这边刚耽搁下来,就和您提这事——妈,您也知道,贾家的大表姐,可是参加了两次小选才终于进宫,当了太子身边的女官,那之前,第一次小选落选的时候,姨妈可没急慌慌地就为大表姐订亲呢。”
“这事我却真的一时忘了……”薛王氏摇着头,露出恍然的神色,“我的儿,还是你灵醒,你大表姐虽然进了东宫,但是这一两年一直没传出来什么声音,我却是忘记她参加了两次小选的事了。”
当朝的小选不比秀女大/选,没有三年一选的定数,有时隔着四、五年才选一回,有时皇上、皇后动了念头,又可能一、两年就选上一次。近几年,宫里宫外将近成年的皇子、公主、世子、郡主不少,几乎每隔一年都要小选一次,有的参加小选的姑娘第一次参选的时候才刚十三岁,两年后也就是十五岁,再参加一次小选也没什么问题,贾家的大姑娘元春就这样参加了两次小选,才终于被选中,进了东宫在太子身边做女官——而这样的运气,却又不是人人都有的了。
“妈,你想想,以贾家这样的人家,尚且要把家中嫡女送进宫去小选,可见这事对一个家族来说,是多么重要。现在咱们家好不容易拿到了这个机会,怎么能平白地就不要了呢。”
有了元春的例子摆在那里,宝钗又循循善诱,薛王氏的心思念头很快就被转移开来,话里话外也不再劝导宝钗应下和宝玉的亲事了。
柳五儿在门外听到宝钗的话,一时也不知道该喜该忧——喜的是宝钗的心思尽然如此不可转移,一心想要进宫,和她的意愿不谋而合,倒是省了她不少事。但是与此同时,似乎又看不到什么自己对于这件事的影响,也体现不出什么价值,让她难免有些失落。
可是失落也总比完不成任务来得好!
屋内母女两人的谈话还在继续,但是既然暂时没有用得上自己的地方,柳五儿也就趁机走起了神。
虽说宝钗现在的做法很合她心意,自己的决心也很坚决,但是小选进宫这种事,毕竟不由着她们两个安排,例如“因为皇帝身体不好而被搁置“这种意外,她们主仆两个就毫无办法。因此,进宫这种最终能不能成,还要看老天爷的安排,还有就是……
柳五儿转了转眼珠,柳湘莲从薛家离开前又没给她留下任何在京城能用得上的联络方式,又一走就没有了消息——她现在就算想做些什么,没有柳湘莲那边的消息,也终究是什么都做不了。
不过,她对柳湘莲倒是有些盲目的信任,或许是因为前两世,这人都真的帮助了她——有没有效果那就要另说了。
薛王氏带着好消息过来,没想到反而被宝钗说服了,当下就有几分讪讪的。再回想起王夫人的言行——即便她不愿意把自己的亲姐姐往不好的方向去想,也觉得十分没趣,又安慰了女儿几句,就起身回东里间休息去了。
她一走,柳五儿就轻悄悄地回了西里间,提着梅花桌上小巧的紫金茶壶,过去为宝钗添茶水。
“刚刚妈说的那些话,你都听到了?”
柳五儿一怔,低声回应:“是,听到了一点儿……”她一边说,一边观察宝钗脸上的神色,“姑娘,贾家姨太太这是……”
“哼。”宝钗轻哼了一声,又摇了摇头,“姨妈倒是盘算得很好,但是,只要还有一点机会,我都不会放弃。”
柳五儿垂着头,“姑娘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尽力去做就是了,莺儿自然和姑娘是一条心的。”
“对你,我自然是放心的。但是我就怕姨妈那边先把妈给说服了,再背着咱们做出些什么事来,到时候反而让咱们家坐蜡。”她招手,让柳五儿凑到自己跟前,“这些天你多去那边逛逛,盯着些这府里的风声,看看这府里的人对咱们都是个什么态度和说法……”
“姑娘。”柳五儿犹豫了一下,见宝钗眼风扫来,催促她快说,这才开口继续道:“这府里对咱们,对姑娘您的态度倒是不错,经常有小丫鬟说您和蔼可亲,优雅大方,比……比林姑娘要强呢。”
“什么?”宝钗一愣,随即肃着脸色问柳五儿,“这话是你偶然听见的,还是不少人都这么说?”
柳五儿原本的目的,也是当着宝钗的面把这事挑破,一来是明着告诉宝钗她姨妈背后的所作所为,二来也是想借此试探一下宝钗,再看看她是不是真的无心嫁入贾府。“不少人都这么说呢,都说喜欢过来找姑娘一起玩……不过咱们住在这梨香院里,可看不见有什么人过来玩啊?”
“是啊。”宝钗的眼底闪过一抹怒意,“哪有什么人过来玩?还让咱们家平白与人结怨!”
看起来,荣国府内宝钗和黛玉两人风评对比天差地别这事,背后倒是真的没有薛王氏和宝钗的影子。
不等柳五儿开口,宝钗又冷着声音道:“那林家是什么样的人家?我也听妈说过,林姑娘的父亲是两淮巡盐御史,是皇上心腹里的心腹,我原本还想着林家对我进宫一事上或许还能有所助益——现在还谈什么‘助益’?林姑娘写信回家的时候,若是透出半点话锋,人家不想办法拉我下来就已经是高抬贵手了……”
宝钗越说越气,但是说来说去,却没有一句话指明这件事的幕后推动者是谁,想来,结合今天薛王氏告诉她的那些话,她也已经猜出来这些风言风语是出自谁的手笔了。
柳五儿也不好明着说王夫人和贾府中人的不是,只好从旁相劝,再相机说些“似是而非”的话,只求宝钗从此都远着贾府才好。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么么哒~~
第87章 莺儿(8)
自从柳五儿把荣国府内下人们之间传的那些话告诉宝钗,宝钗生气之余, 也渐渐对“和黛玉修补关系”这件事上了心。她又眼色很快, 心有灵犀, 很快就发觉了黛玉和宝玉间的那一点不同,再联想起王夫人的那些心思, 从此愈发远着宝玉。
反而时常送些小东西,或是关心一下黛玉的身子,趁宝玉不在的时候过去寻黛玉说话玩耍, 两个姑娘都聪明伶俐, 又都很有才气, 虽然差着两岁的年纪,但是聊起天来却很投缘, 很快就关系亲密起来。
宝钗既懂得疏远宝玉, 又和黛玉关系日渐好转, 贾母看在眼里也感到非常满意, 对宝钗的态度也更和善了。
虽说出发点略显功利,但是宝钗会想着和黛玉搞好关系, 柳五儿还是很喜闻乐见的。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宝钗, 但是更多的却是因为黛玉——柳五儿总觉得, 黛玉之所以一心系在宝玉身上,根本原因还是因为黛玉见过的、认识的好儿郎太少了。如果只把目光局限在贾家之内,宝玉当然是最好的选择。而黛玉长大后, 身边又没有至亲肯为她筹谋,有一个贾母, 还是一心只想撮合她跟宝玉的;另外认了干亲的薛王氏——她自己还一门心思想把亲女儿宝钗嫁给宝玉呢,更不可能为黛玉筹谋到什么好亲事了。
当然了,就算从现在开始宝钗就和黛玉交好,也不代表她就能帮黛玉筹谋出什么好亲事了。但是,起码,柳五儿觉得宝钗可以稍微对黛玉产生一点影响,让她看到身为士族贵女能走的一条不一样的路。
就算黛玉现在不想走这条路,但是谁知道她未来会不会想要走别的路呢?首要前提还是黛玉先能看到一条不一样的路。
不想宝钗和黛玉刚刚亲密一些,就到了年底,林如海写信过来,说自己病重,要接黛玉回去。黛玉一走,宝钗和三春也不甚投缘,就也不怎么往贾府那边去了。
这么消停着过了年——虽然说是“消停”,但是宝钗和柳五儿都一心盯着宫里的消息,安静等待的时候也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浮躁,柳五儿又一直盼着柳湘莲能送些消息进来可惜直等了好几个月,那人都音信全无。
不只柳五儿在念着柳湘莲,薛蟠也一直想着自己这个结拜兄弟呢,过年的时候还和薛王氏提起来,说原本还想着过年的时候能去柳家拜年,或是邀请柳湘莲过来做客,没想到进京之后,反而一直没听到柳湘莲的消息,不知道人在哪里,很是遗憾。
薛王氏被儿子这么一提醒,也记起了这位薛家的恩人,跟着薛蟠感叹了几句,让薛蟠什么时候见到柳湘莲请他回家吃饭,也就不再提了。
转眼又等了将近半年,进了五月,宫里还一直没传出复开小选的消息,薛王氏就又有些急了。但是这些日子贾家东府那边的重孙媳妇小蓉大奶奶身体愈发不好,全家上下,包括荣国府这边都把注意力放在她的身上,好似是什么很重要的人一般。
八月的一天,小蓉大奶奶终于香消玉殒,她的葬礼办得很隆重,薛蟠还特意寻了一副上等的棺木送给贾珍,据说是当年什么老王爷托薛家老太爷做的,一直都没能用上。贾珍也不怕逾制,当下收了这份礼物。
而在送葬的路上,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北静王水溶和贾宝玉一见投缘,另贾母和王夫人大感面上有光,两三天内向过来寻她们说话的薛王氏还有宝钗炫耀了十余次。薛王氏心下羡慕,表面上也只能跟着夸赞宝玉天资卓越,回梨香院的路上却是一脸的若有所思,进屋后,更是把同喜、同寿两个大丫鬟逐出内室,自己在屋内不知琢磨些什么。
宝钗见母亲这样,知道是被哥哥和自己的事牵动了心肠,有心过去劝慰,却最终还是无言以对。
柳五儿观察着薛家母女的神色表情,也一直提心吊胆,生怕薛王氏又重新动起让宝钗嫁给宝玉的念头,或是宝钗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先松口应下这门亲事。好在薛王氏虽然情绪上有些低落,却始终不曾旧话重提,宝钗也没有真的放弃进宫的念想。
这么又蹉跎了两个月,十一月初,皇帝终于在一个清晨龙驭上宾,那天刚好是荣国府二老爷贾政的生日——虽然最近因为宫里屡次传出皇帝病危的消息,不好大肆庆祝,但是贾家人还是在小花厅里摆了几桌酒席,从外面叫了个小戏班子,全家人凑在一起庆贺,薛王氏、薛蟠和宝钗自然也应邀在列。酒席正酣的时候,忽有看门的管事匆忙进来禀报,“宫里有太监降旨来了。”
贾家人连忙停了酒戏,男人们去正院领旨,贾母带着一众女眷焦急地站在贾母屋外的廊下等消息。
等了一时,前面传来消息,说贾政进宫去了,贾母、王夫人等人更加惊惶起来。
薛王氏和宝钗也是一脸的忧心忡忡:贾政若真出了什么事,对她们母女二人也很有影响。毕竟,别的不说,薛家人现在可是全家都借住在贾家的。柳五儿却知道,贾家最大的好消息即将到来,心中笃定,游刃有余,面上却不好装作没事人似的,只好一直垂着头,静默不语。
因为贾母坚持要站在廊下等下,其余众人也不好回屋里坐着,至于酒席更是在就被下人们撤了。丫鬟们的饭还都没放,柳五儿饿着肚子陪着站了将近两个时辰,贾家的管家才跑进来回禀,“老太太,大喜事!宫里传来消息,咱们家大姑娘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老爷已经往东宫去了,只吩咐小的回来报消息。”
贾家上下顿时喜气盈眉,贾母立即领着邢夫人、王夫人、还有宁国府大奶奶尤氏按品大妆,进宫谢恩。其余贾府众人,也都三三两两凑到一处,喜笑颜开地相互道贺。
薛王氏和宝钗也少不得要打点出笑脸,向贾家人道喜。晚上回房的时候,母女两个脸上的神色却都不怎么好看。
“我的儿……”薛王氏握着宝钗的手,顿了一下才缓缓放开,又摸了摸女儿的脑门,才转身回东里间去了。
宝钗默然无语,待薛王氏回屋,才带着柳五儿回了西里间。
一进内室,她就立时坐到炕上沉思起来,小丫鬟文杏进来请示柳五儿要不要准备宝钗洗漱的热水,被柳五儿摆着手打发了下去。
安静地陪着宝钗呆坐了小半个时辰,宝钗才缓过神来,“莺儿,什么时辰了?”
柳五儿从怀中拿出怀表看了一眼,“姑娘,已经二更天了。”
宝钗点了点头,“该洗漱了,明天……”话没说完,又欲言又止地咬住了唇。
柳五儿起身叫来文杏,吩咐她带着小丫鬟们准备热水,又过去轻轻为宝钗按压肩膀,“今儿闹了一天,姑娘想必也累了,等下莺儿服侍姑娘洗澡,好好休息一晚吧。”
宝钗唇边泛起一抹苦笑,莺儿是从小陪她长大的丫鬟,其中贴心处更似姐妹,有很多心里话她不会对薛王氏吐露,却不会瞒着这个丫鬟,“若只是累倒还好了……我只怕妈今天晚上又担心得睡不好觉。”
她没有言明,但是柳五儿却明白她的意思。老皇帝龙驭上宾,新皇帝由太子上位,无论大选还是小选,什么时候复开都是说不准的事。但是,元春封妃,贾家的声势眼看着就要实打实地起来了……
“太太的心思奴婢不敢乱猜,但是奴婢想着,太太或许在思考去年姨太太说过的那些话呢。”
宝钗蓦地扭头瞪了自己的大丫鬟一眼,“以后这样没影子的话可不要再说了,姨妈也就是当时无意中提了一句,这一年里,不是就再也不提这事了?咱们家赞住在这里,也是为了我待选的事,这话若是传出去,我成什么人了?”
55/105 首页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5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