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看过文章被闻子吟洗过脑的,更是亲戚朋友周边的到处安利闻子吟的文章,一时间以往的过期的杂志再次被人相争需求。
因为她写的文章实在是太有感染力了,让这些只知道吃喝拉撒柴米油盐的百姓们,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也隐隐约约启发了他们内在的了思想和积极的人生观。
这种情况,那边回味的杂志社干脆征求了闻子吟的同意,作出了一本专刊出来,里面有闻子吟两次写出来被刊登出去的文章,因为字数并不多,两篇合起来也不过大几万字,印刷得很快。
没两天就在各大报亭发售了,送报纸的人送到单位家里还会顺嘴问一句要不要京大才女闻子吟的文章特刊,大部分一听还有得买的,哪有不要的。
因此特刊的销量也是超乎杂志社预料,甚至因为这次得了奖的缘故,这本特刊比之前刚发出来的,销量翻了几倍。
杂志社一连卖了半个月的特刊,赚得盆满钵满,闻子吟也因此收到了一大笔分红,杂志社爽快地给了她百分之十五的分成,算是不错了。
有了这笔钱,再加上之前得奖获得的十万美金,闻子吟就趁着现在房价还是大白菜价的时候,想着给家里买套房子住。
住在教师单位楼到底是不方便了,毕竟是老小区,房间也不宽裕,而且她现在出名了,她生平事迹,家庭资料都被刊登了出去。
闻子吟想着换个好点的地方,最好是不用上下楼梯了,闻父闻母喜欢种菜养鸡还能有个院子也不错。
闻子吟跟渠教授打听了,她比较中意像渠家那样的四合院,住着温馨舒适。
渠教授摸着脸想了下,说是回去打听下,他们附近都是老式四合院,大小的都有,有的住人有的没住人,还是得回去问问才知道。
很快,闻子吟在渠教授的介绍下买了一套在渠家附近的四合院,幸运的是面积不小,尤其是院子挺大的,还有口水井,两棵苹果树,闻子吟很满意。
进了宅门,便是倒座房,里面还有旧时的影壁,院子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房屋合起来的,连前院的手抄游廊,后院的耳房统统都有,算是一座五角俱全的四合院了。
这座四合院垂花门和东西厢两个房间都有些打砸毁坏的痕迹,闻子吟干脆另出了一笔钱,请人来修缮。
这院子的主人经历那个时期,家庭有些产业的,现在早已意兴阑珊,干脆把屋子转给了亲戚出国去,那人有住的地方,又急用钱见有人问就卖了去。
闻子吟是买了房子才跟父母交代的,倒也不是故意不说,就是回了国之后又忙碌了起来,这件事过了就给抛脑后去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闻子吟老老实实地交代了这事儿,闻父闻母被吓了一大跳。
第13章 下乡知青之迷途知返
哪怕知道女儿手里有钱,他们也没想着要,哪里知道女儿不声不响地就给家里添置了房子。
“吟宝,这手里的钱好好存着,以后做嫁妆,咋还买房了呢,咱家的房子又不是不够住。”
闻母急哄哄地把房本证拿来看了看,有些被女儿财大气粗给惊到了。
闻父到底是男人理智些,他听了女儿买房的原因,倒也觉得高兴,女儿有能力了,能买房子做父母的哪有不支持的。
再说这边的安保确实不方便了,每天都有人偷偷来瞧人,也有拉着闻家父母去交咋教孩子的,这让向来只喜爱教书育人的闻父有些无法应付。
“咱家闺女说得对,你是要退下来了吗,以后啊新家有了院子你爱种菜便种,爱养鸡养鸭就养着,咋高兴咋来,省得在家也无聊。”
见父女俩都风平浪静的,胸有成竹的模样,闻母这才放下心来,美滋滋的讨论以后的生活。
闻子吟还趁机把手里剩下来的三万块钱交到闻母手里,在伦敦买的那些东西花的都是她之前的稿费。
十万块美元奖金换了十七万多国内币,加上杂志分成的三万多块,总共二十多万,那四合院花了五万,装修花了两万,还剩十三万多,这算是一笔巨款了。
之所以剩下三万,是因为闻子吟打算用那十万块去做点事,比如给贫困地区建学校买书买办公用品,这些都需要用钱,左右家里也不缺十万块,他们家不求多福贵,一家三口吃饱喝足还能买点时兴品就足够了。
这个年代可能到处都是贫困区,但是闻子吟还是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无关乎目的,只是她历尽世事的仅剩的柔软,她对那些真正可怜却挣扎生活的人,总是心软的,尤其是小孩子。
这个年代的教育力量薄弱,民众的文化普及率极低,国家在发展经济,也没办法去倾斜资源给教育方面。
很多底层的小孩们可能就是缺少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错过了改变一生的机会,可能再也无法走出家乡,见识到更广阔的天地。
一个蝴蝶效应可能影响的是无数人的命运,闻子吟愿意为此去付出一点什么,只要结果是好的,就什么都值了,别的都是身外之物,她也只是个天外客,但对别人来说可能就堪比沙漠之清水,火海之净土。
现在十万块可能就建两三所小学,但是以后闻子吟的收入还是会源源不断投入一笔进去的,慢慢的就能从小事累积到大事了。
闻子吟给闻父闻母讲了自己的想法,两个开明又善良的爸妈怎么会不同意?
闻母虽然有点遗憾女儿的嫁妆没了,但到底是教书育人的老师,首先他俩就是高兴,女儿能够做到这些,他们欣慰极了,甚至蠢蠢欲动,也想着一起帮个啥忙的。
其实闻母在女儿回来的时候,有几天有隐隐约约梦到女儿没回来,画面隐隐约约看也看不清楚,只记得自己心酸痛苦的心情。
她当这个是她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但到底是有些不安,所以饶是她这个教书的不相信迷信那套,也想着多积德行善,好让女儿快快乐乐的健康平安,未来还能找个能干会疼人的夫婿就好了。
所以这种善事,闻母心疼过了,也就放开手来支持女儿。
至于剩下的三万块她也爽快的接了过来,想着替女儿保管着,不然放女儿身上,都拿去了做善事,那还花个啥,索性她这个当妈的给她保存着,以备不时之需。
等房子修缮好了,全家搬进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月后了。
修整过得四合院精致大气古朴,看着就喜人得很,闻浮闻母没见过这房子原先的模样,当时想着小四合院能有多大,现在京市老城区里一片儿这种破落四合院,因此他们虽是买了新房,但到底期待值不是很高。
女儿直说要给他们惊喜,说是房子修好了再搬进去。
现在夫妻两个就被震在了原地,闻母还没回过神来,闻父惊讶地问闺女,说是这真是咱们家?没走错地儿?
闻子吟把房本儿拿了出来,对上了这俩一辈子住筒子楼的夫妻方才信了,两人确定这是自家的新房子,乐得合不拢嘴儿。
闻母直说这是提前享了女儿福,得找个好日子,请乡下的二老并几个亲戚来坐坐,摆几桌好好热闹热闹。
上次女儿考上京大回来的时候,因着家里没啥钱,又得留给女儿读书,办得酒席到底是不够喜庆热闹。这回闻母手里有了几万块钱,女儿也是能干不需要操心,就心心念念着说必须得办个热闹下,去去晦气迎喜气来新房子。
之前损坏的那些墙壁走廊的都已经重新补好。墙壁也都重新刷了,这宅子外面瞧着是古式的,其实内里房间厨房厕所都是照着新房子做的。
比如她家的厨房用的是煤气和电,那个烧火灶也拆了,闻母用惯了煤电,想来也是不会弄那些的,闻子吟干脆就是,房间里有的就翻新,没有的就新增。
闻父闻母住了最大的东厢房,按旧时传统来看,东边也一向是家主住的地方,闻子吟要看书要写字,再说她也喜静,干脆选了远一点的北厢房住,那里最是靠后,边上还有个耳房,房间出来还有棵结实的果树,下面挂着个小秋千。
家里东西都办了进来,闻母锅碗瓢盆啥都不舍得扔,干脆都带了来新房,收拾齐整了,该摆的都摆好,闻母次日就坐着车去了京市郊区的小村里,请了闻家二老来新房小住。
这也是闻子吟第二次见到这个身体的爷爷奶奶,闻奶奶是个严肃不爱笑的老人家,嘴巴里说话也不太好听,但是也确实是个面冷心热的老人家。
闻子吟回第一次回京市的时候,这个毒舌的奶奶也是红了眼眶,显然对孙女到底是挂念的。
要回去前,老太太还不满着一张脸,皱着眉塞了两百块给她,说是小丫头片子瘦巴巴没俩肉以后嫁不出去。
闻子吟起先也以为奶奶不喜欢自己,后来才是有点哭笑不得,只能纵着尽量把她的话转换下,心里就舒坦了,奶奶大概是一辈子教书严肃惯了,因此不太爱笑,说话也犀利,改也是改不过来了,全家都得受着。
闻爷爷却是个乐呵呵的老头,夫妻俩六十来岁,老伴常年严肃,他是乐观的人,全家就他没文化,闻爷爷是个手艺工,爱烧点黄土做点小陶瓷,成天自娱自乐。
哪怕有个难缠不好相处的妻子,这两人一辈子也是没红过脸,吵过架,准确说是单方面没吵过架,闻爷爷心大,即使是老妻冲他发脾气,他也不一定能感觉出来。
“哟,小胖,你们两口子最近是发了财?”
小胖是闻父的小名,小时候长得瘦巴巴眼看长不大了,因此取了这么个小名压着,闻爷爷闻奶奶这么称呼也习惯了。
不用说,这略带嘲讽的口气是闻奶奶说的。
闻子吟没理会僵住的父亲,笑意盈盈地甜滋滋唤了爷奶,将两个老人家迎进屋去,端茶倒水好不殷勤。
闻奶奶的面色柔和多了,当然她也不会察觉气氛僵不僵硬的,老太太向来爱说啥说啥,谁不服怼谁,不在怕的。
“这么说,这是小吟赚的钱咯?”
“小胖你说说,你俩夫妻都一大把年纪了,家里存款不过几百块并一套破房子,没点钱以后给我孙女陪嫁,还好意思住闺女的房子,瞧这窝囊劲儿!”
闻父羞愧的低下了头,闻母倒是乐滋滋地没半点感觉,她了解自家婆婆的脾气,说啥都别较真,否则是跟自己过不去,她那句话翻译过来是,得为闺女盘算盘算,别瞎花钱!
再说了她觉着花闺女钱咋地了,她闺女本事,她高兴!
闻母眼瞧着丈夫都快贴地板去了,那羞愧劲儿,她都没眼看!
她冲着看戏的闺女使了个眼色,闻子吟成果接收到亲妈的意思,抱着奶奶撒娇,闻奶奶对闻父不假辞色,虽然对孙女说话也没好听哪去,但是到底是比较柔和的。
她向来吃软不吃硬,见着唯一的孙女软乎乎冲自己撒娇,就挥挥手,让闻父滚蛋了,她扶着孙女的手参观房子,时不时还挑剔两下。
见那厉害婆婆走了,闻母掐了一把蠢兮兮的丈夫,白了他一眼。
“你也不是不了咱妈是啥性子,她说的话你得自己再过一遍,瞧你刚才那副怂样儿!”
“嘿嘿,我不这样,咱妈心里咋舒坦,就是得这样她老人家才高兴呢!”
夫妻两个相视一笑,一起去厨房收拾,准备做点好菜给两个老父老母接风。
第14章 下乡知青之迷途知返
闻家爷奶住了两天,闻母找婆婆商量着请几个亲戚朋友来新房热闹下,再说她闺女获得那么一个大奖,也是该庆祝庆祝。
刻薄嘴毒的闻老太太难得没说话,只让她尽管去安排,不够钱她老底儿还没空,还能掏点儿。
讲真闻老太太说这句话,是个大实话,她自己有退休金,她家老头子,天天捣鼓那黄泥陶瓷的。
他们住在郊区乡下,找他做碗做茶具那是多了去,老夫妻两个都不缺钱,儿子每个月也能孝敬一些,尽管每次都被她嫌弃,到底是不缺小钱的。
可这实话归实话,您后面补上这句老底儿啊钱的,真不是故意戳媳妇心窝子的?
谁家办喜事吃几桌酒还能找老母亲要钱啊,要被戳脊梁骨的!要是真没钱她也就不办了,左右闺女都能体谅,闻母哭笑不得地承受了婆婆一波攻击。
她拔凉拔凉地坐在小木墩上,边给土豆削皮,边跟丈夫吐槽。
闻家的亲戚并不算多,闻爷爷这支的只有一个老哥哥,老哥哥前两年没在了,他膝下两个儿子便负责跟亲戚间的走动,两个儿子都跟闻父差不多年纪,一个大点儿,一个小一岁。
还有外嫁一个妹妹,也都在京市这片过着,平时逢年过节的再聚着。
至于他自个儿,膝下就闻父一个儿子,闻父和闻母也就一个女儿,夫妻两个都是从事教育的,算是公职,响应号召,就生了这么个如珠如宝的女儿。
闻母那边亲戚更少,直系的就一个弟弟,也就是闻子吟的小舅舅了,外公外婆她还没出生就没了,闻子吟也是没见过的。
闻家请客这天,请了这些关系亲近点的,也有两个几十年的老邻居和他们学校关系比较好的几个老师。
邻居老师坐一桌,总归住那一片儿的也都是不是家属就是单位要么就是学校老师,既然是一个系统的,那就有话题好说,也不尴尬。
亲戚这边也坐了两桌,大孩子小孩子一桌,大人们都酒桌吃饭喝酒,闻母咬咬牙特意买了时兴的啤酒和可乐汽水,年轻人爱喝这个,上了年纪的就喝白酒。
有酒有菜,菜还都是肉菜居多,像啥香菇炖肉,酱肘子,辣椒炒猪大肠,炒牛肉之类的,还外面买了两只烤鸭来切。
闻母那手艺是真的好,料也舍得放,炒菜也不吝啬点油,宾客们闻着那味儿,就觉得饿了,小孩子们强撑着不喝汽水,说是吃饱了再喝,不然没肚子装了。
“老闻啊,你们家女儿可真是出息了,现在还没退下来呢,就开始享福了。”
“可不是啊,都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照我看来,咱家子吟一个顶两个,比男娃子那是出息多了,我肚子里怎么就爬不出来这样的呢!”
“日后有了这么个大宅院,还不是想怎么过怎么过?得多舒心,现在亲戚几个,最羡慕的还是你两口!”
闻母笑着应下夸奖,也没反驳,可不是,反正她闺女最出息,最有优秀!
“吃饭吃饭,这道牛肉特意一大早去农贸蹲点的才买到,平时可是不容易吃到的。”
“这酒桌办得大气啊,在家做几桌,比外头都还阔气,就上次刘老二生个儿子,非要去外面折腾,花了大把钱,也没这个实在!”
............................................................................
距离上次闻家宴请已经过了一周了,闻母搬了新家后就顺利退了下来。
8/101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