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赶紧上前行礼:“伯祖父,您还好吧?”
“好好,就是这两天有些受寒,咳嗽几声,没事。”杜寅生笑道,“快进屋。”又跟章光义父子俩打了招呼。
一行人进了堂屋坐下,寒喧了几句,杜锦宁便把搬家的事跟杜寅生说了。
杜寅生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满脸黯然地道:“搬出去,也好。”
杜锦宁虽然话说得漂亮,说即便搬走了,仍然把他当伯祖父孝顺着。但他知道,杜锦宁这一走,怕是跟桃花村杜家就没什么关系了。
有杜辰生做的那些事,还有刚才牛氏说的那些话,杜锦宁怎么可能再回桃花村?
章光义跟杜寅生虽年岁差上一些,却是多年的好友,他安慰道:“宁哥儿以后不方便来,你们可以去看他的嘛。反正也不远,云昌也时不时地要去县里走动,顺路去看看他,也不是难事。再说,宁哥儿做了关山长的亲传弟子,看在他的面上,关山长想来对云昌也会照顾几分。到时候叫他帮看看文章,指点指点,多么便(bian)宜。云昌考中举人,指日可待。”
杜寅生苦笑一声,摇了摇头:“我已跟昌哥儿商量好了,让他别上学了,到县里找个私塾的活儿做做。等我老了,就回村来接替我,在村里教书。”
“这……”章光义看看杜云昌,点了点头,“也好。”
他早就不赞同杜云昌继续念书了。念书是十分伤神费力的事,就杜云昌这身子,哪里能这样劳神?多活几年,别让他女儿守寡,花费也别那么大,一家人不愁吃穿,就可以了。功名那东西,不是人人能追求得起的。
“以前也是我魔障了。”杜寅生摇头叹道,“经过宁哥儿这事,我也算看开了。家族荣衰什么的,大概也就只我一个人看重。别的人,不过是顾着过自己的小日子罢了。‘家和万事兴’,家都不和了,家族兴盛也无从谈起了。”
大家都沉默着,没有说话。
章光义是不好评价别人家的事;杜锦宁纯属是事不关已,早早挂起。
杜家兴盛什么的,跟她有啥关系呢?
看看外面,杜锦宁开口告辞:“担心天黑路不好走,章大叔饭都没吃就被我拉来了。我们就先回去了,等我那边安顿好,伯祖父你们和章大叔两家一起,到我那里坐坐。”
“好的。”杜寅生也知道留她不住,不再挽留,站起来相送。
章光义把杜锦宁送到家后,才跟着儿子一起离开。
陈氏她们还在等着杜锦宁回来吃饭。见杜锦宁回来,陈氏问道:“你去你伯祖父那里做什么?”
“吃过饭再说吧。”杜锦宁在桌子旁坐了下来。
现在她们家院子里种的菜才刚刚出苗。这些菜都是章光义的妻子照着他的吩咐送来的。当然,陈氏也每日送几块豆腐过去做回礼。
吃过了饭,杜锦宁这才把事情跟大家说了,一家子都惊呆了。
还能有这样的操作?
“娘,呆在这里,祖父和二伯他们虎视耽耽,我跟姐姐们出门,您也不放心。只有千日作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过了年我总得要每日去书院的,姐姐们也不可能老呆在家里。往后佃了田,她们不要去地里干活?所以,还是离开这里好。”
杜锦宁见陈氏半晌不说话,以为她不乐意,便开口劝道。
她之所以没有征求陈氏的意见,就临时起意跟袁修竹提了搬迁的话题,是因为她认为这是最正确的决定。不管陈氏同不同意,这个家她都是要搬的。这牵涉了她自己和三个姐姐的人身安全,可由不得陈氏顾着她跟丈夫的那点感情。
“好,好,娘这是高兴的。”陈氏抹了一把泪。
天知道这段时间她有多担心,就生怕一个不错眼,四个孩子哪个就出了事。她怎么可能不想离开呢?她日日夜夜都盼着能离开这里。
第105章 新生活
三个姐姐都挺高兴。
她们不像陈氏,在这里还有一段跟丈夫的美好回忆。这里留给她们的印象,只有屈辱、不公、劳累与饥寒。
“那咱们明天就走吗?”一向沉默不爱说话的杜方蕙也活泼起来,睁着大眼睛语调欢快地问道。
“对,今晚收拾东西,明天一早就跟章鸿文一起去书院。”杜锦宁道。
“好。”
大家二话不说,直接就开始收拾东西。
她们离开杜家二房时带的东西少得可怜,就两个破烂的铺盖卷,一个人两三身破旧的衣裳。不过搬到这边之后,杜寅生和章光义送些锅碗瓢盆,陈氏又添置了做豆腐的家什,等收拾好,竟然也有几大包。
“行了,睡吧。留些锅碗明天做早饭,其他的都收拾好了。”陈氏吩咐道。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杜锦宁穿越到这里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习惯了这种绿色的生活,弄了点热水洗了脸脚,便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杜锦宁起来出门,陈氏和三个姐姐都已起来了,四人都坐在堂屋里发呆。
杜锦宁吓了一跳:“你们怎么了?”
陈氏站了起来:“起来了?洗脸吃饭吧。”
“你们一大早坐这里干嘛?”杜锦宁又问。
“这不是要离开桃花村了吗?又不知外面如何,心里总有些不安。你三个姐姐,昨晚就没睡好。”陈氏不好意思地笑笑,“我也是。”
杜锦宁一笑,倒也能理解。
“宁哥儿,那庄子是什么样的?那里的人好相处吗?屋子有多大?有院子吗?”这些问题杜方苓想了一夜,忍不住问了出来。
“呃,我也没去过,哪里知道这些?”杜锦宁摇头,“不过你们放心,我家先生既安排了我们过去,必然会安排好的。”
不说关乐和还挺关心她的,另外还有一个袁修竹呢。两人都是好心肠的人,又挺看重她,哪里会安排很差的地方给她们?
不过为了让几人安心,她又道:“要是真不好,咱们再回来就是了。反正这屋子还在这里,又跑不了。”
几人点了点头。
“好了,赶紧吃饭,一会儿要赶不上车了。”陈氏道。
“不急,我们乘第二趟车。”杜锦宁道。
“什么叫第二趟?”陈氏疑惑道。
因是章鸿文要上学,所以早上一趟车是十分准时的。但郑林去了城里后,回来的时间就不定了。有人坐车,他就回早一点;没人坐车,他起码得等到中午才回来。可中午去的话,会不会太晚了?而且,她们要傻坐着一上午?
杜锦宁慢悠悠地喝了一口玉米粥:“我昨晚让章鸿文下车的时候跟郑大叔说,让他到了城里就回来。”
她夹了一根咸菜进嘴里“咯吱咯吱”地嚼着:“早上去城里的人多,坐不下不说。看着咱们大包小包的进城,问来问去的,你们也烦。”
陈氏点点头:“还是你想得周到。”
吃过饭,收拾了碗筷铁锅,大约等了两刻钟,郑林便回来了。杜家母女五人大包小包地出了门,临出门时,陈氏还用新买的铜锁将大门给锁上了。
三姐妹当中,杜方蕙自会走路起父亲就去世了,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大林村;杜方苓也差不多,虽小时候跟着父母一起去过城里,但那时还没记事儿。唯有杜方菲对城里还有些依稀的印象。
这一路上,几人都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憧憬着未来的生活,便是连一向不大爱说话的杜方蕙都说个不停,脸上露出了笑容。
关乐和的信上有指引,让杜锦宁到了书院,不必进去,直接从东侧那条种绕过去,到了后山便会看到一个庄子。庄子上的庄头叫董大成。董大成今天哪儿也不去,会特意在家里等她。到时候他自会将她们安置好。
因此,骡车到了书院,杜锦宁便吩咐郑林往东绕。过了书院的围墙,再走一点,她们就看到了一片阡陌纵横。大部分田里都种了绿肥,只有一小部分的田地种了蔬菜。
“庄子,我看到庄子了。”杜方苓指着前面大喊。
大家都往车门处瞧,果然看到前面有房屋,骡车稍前往走一点,一个村庄大小的庄子就出现在了眼前。
“宁哥儿,可是在前面?”郑林在车辕上问道。
杜锦宁看到庄子边人有人在劳作,还有人往庄子里走,道:“应该是了。你把骡车停到庄子边上,我下车去问一问。”
可没等郑林把骡车驶进去,一个穿石青色细布棉袍的中年男子朝这边跑了过来,一面大声问道:“来的可是杜锦宁杜少爷?”
杜锦宁赶紧伸出头去:“是我。请问可是董叔?”
“正是。”董大成见郑林准备把骡车停下来,连忙道,“别停别停,再往里走些,到那片山脚下。”见骡车走得慢,他顺脚一跃,就跳到了郑林身边,向他指了个方向。
骡车在董大成的指引下继续行走了一段路,最后在山脚下的一个院子前停了下来。郑林帮着把东西都搬了下来,又认了认门,便告辞离去。
杜锦宁下了车,左右看了看,见这院子离其他屋子有一段距离,并没有紧挨着;门前有一条小溪,院子门口还种了一丛竹子,环境甚是清幽。她对这环境就先已满意了几分。
等随着董大成进了院子,看到院子很大,院子里都种满了菜,想是原主人留下的。屋子虽也是泥草屋,却也跟大林村王家那样,用石头砌了地基,建得十分高大,而且正屋就有三间,左右各有两间厢房,如此一来她们一家五口就可以每人有一间屋子了,杜锦宁就越发地满意。
“这里原是一家姓朱的人家住的,他们搬回原来的庄子了,屋子就空了出来。”董大成打开了各个屋子的门,请大家随意看看。
每间屋子都很宽敞明亮,屋里桌椅床铺样样齐全,甚至连脸盆架和铜脸盆,几间住人的屋子都一一配了一个。看那铜脸盆的样子,还是崭新的。
杜锦宁指着铜盆道:“董叔,这不会是原主人留下的吧?”
第106章 规划
董大成笑呵呵地道:“山长吩咐我把屋子整一整,缺什么都配齐。这些是我新配的。杜少爷你看看还有什么缺的,尽管告诉我,我给你们添置妥当。”
“真是给山长添麻烦了,董管事你替我们多谢山长。”陈氏感激地道。
“哪有什么麻烦的?令公子是山长的高足,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山长为杜少爷考虑周到些,也是应当。”董大成笑道。
“不知道分给我们的田地在哪儿?”杜锦宁问道。
“就在外面。”董大成道,“我们这里划田地,依照的是就近的原则。这屋子原主人佃有十五亩田地,都在屋子前面这一处。如今他们搬走,这些田地便归属于你们。你们在田地的大小上有什么要求,也可以提出来,我帮你们调剂调剂。”
“十五亩正好合适,不用再麻烦。”杜锦宁道。
陈氏张了张嘴,想要说话,最后还是没有出声。
原先杜家的二十五亩田地都是她们耕种的。如今十五亩,在她看来就太少了。以前为杜家都那么操劳,不可能到了给自己家干活,反倒偷奸卖懒起来。家里哪哪都要钱,便是三十亩她都不嫌少,更不用说只十五亩了。
不过这事不好提。这里可不是荒山,要开多少亩就有多少。那些田地都是别人种着的,她们张口就多要十几亩,别人岂不是就要少种了?她可不能因为贪心,让杜锦宁在山长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
还是先跟杜锦宁商量了再说吧。
大家跟着董大成去外面看了田地。
这里属于丘陵地带,山丘河流较多,田地并不规整。给杜家的这十五亩也是如此,除了有七八亩连成一片的,其他的都东一块西一块,有些两三亩相连,有些却只有几分田,高高低低不等。不过都用田垄隔着,保水保肥倒没问题。这些田地上也种满了绿肥。
这虽是佃租的田,却也是属于自己的田地了呀。
杜家几人都满心欢喜。
“后山上大家都开荒种玉米,那里的收获都是自己的,不用交租给书院。原来朱家也开了一块,等明儿个我上山,再领你们去看看。”
董大成说着,又道:“粮食一会儿我叫人给你们扛过来,先给你们两百斤,以后不够了再到我那儿要。这些粮食都是书院里借给你们的,等明年秋天收了稻谷,你们再还回来。”
陈氏一听,越发欢喜:“多谢山长和董管事为我们着想。”有了这些粮食,她们就可以度过难关了。否则老要拿钱去买粮,这对于种了一辈子田的陈氏来说,实在是太浪费了。要知道这一进一出,钱可都给商人赚去呢。
董大成见杜锦宁这里没什么事了,又指着不远处的屋子道:“我就住在那里,我家婆娘姓赵。你们有事尽管去寻我,千万不要外道才好。”说着便告辞离开。
一家人看了看田地,欢快地往家走,杜方菲道:“打明儿我们就把几亩地开垦出来,种些蔬菜。现在离开春还早,还能再种一茬白菜萝卜呢。”
杜锦宁倒也没反对。母亲姐姐都想着靠自己的劳动赚钱养家,这是好事。否则大家看她能赚钱,都想偷懒不做事或少做事了,她心里指定是不舒服的。
至于种草莓,到开春才好分苗。而且只有两株而已,要想种成片,还需要时间来分蘖,离赚钱还早着呢。所以她也没跟家人提这事。
“宁哥儿,明日买些鱼肉,我做一桌菜出来,你请山长过来吃餐饭,也表示一下谢意。”陈氏道。
“好。”杜锦宁点头。
“您一会儿带姐姐们上街,去买几床铺盖,再每人做几身衣服吧。家里还缺什么,也一并添置。咱们搬到这边来,花钱也不用藏着遮着了。”杜锦宁又道,“至于欠的债和我的学费,您都不用担心,我会解决的。再说,做豆干也还有进项呢。打明儿起您跟姐姐就可以先做起来,拿到街上去卖。”
听说可以卖豆干,陈氏眼睛一亮,点头答应:“好。”
虽然她觉得买铺盖和衣服不着急,等以后家里宽裕了再置办也不迟,可她有她的思量。
这里不比在桃花村或是大林村,她们现在的身份不再是桃花村杜家人,而打上了杜锦宁的标签,即将要面对她的先生和同窗,像村里的董大成及村民们也算是书院里的人。她们如果穿得太破烂了,就给杜锦宁丢了面子,往后要害杜锦宁被同窗笑话的。
46/402 首页 上一页 44 45 46 47 48 4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