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9

混在乱时空(快穿)——沙柳273

时间:2019-01-31 11:02:25  作者:沙柳273
  强子看着雨桐道:“谢谢大姑”
  “行了,别谢了!中午熬点鱼汤给孩子补补,家里要是没吃的,明天不如跟我去草泊捞鱼,总比吃皮子强”
  “行,明天我让他爹找你去”刘兰道,进屋的曹荣花一听:“明天我们也跟去吧!”明天二十七了,马上过年,谁家都想弄点吃的。
  雨桐回来先去草泊打了几个窟窿,一夜后鱼就会往这里集中,明天捞正好。往里放了一些鲫鱼和鲤鱼,就看明天的运气了,该做的她都做了。回来的路上放出一批兔子,但愿能被人捉住。
  徐大娘两天把东西送完,雨桐带着张家和李家的人到草泊收鱼,远处也有人在砸冰。一夜水面冻上不厚的一层,一砸就开,男人们先用抄子捞,鱼扔到雪地上一会儿冻成冻鱼。女人们忙往筐里捡。
  鱼有大有小,这足够让人们兴奋。几个窟窿轮换着捞,居然收货不少。雨桐只要了几条鲫鱼,说是家里鱼够吃,大伙儿都没怎么客气地分了。草泊有人捉到了兔子,捞到了鱼,一下子草泊热闹起来。
  雨桐微笑听着人们回来的欢笑声。明天三十了,徐大娘跟雨桐商量吃什么,“中午一碗兔子肉炖土豆,一条鱼应该够了吧!不然就加一个熬白菜”
  “咱们娘三哪吃那么多,一个白菜一条鱼吧!晚上我磨点面子咱们包几个白菜蒸饺。你不知道去年我和国胜怎么过的年,我们挖了白菜留在地里的根煮软了一人一碗,今年没想到有鱼有肉!”
  “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雨桐准备出给国胜做的粗布棉衣,老太太说什么也不给自己做,那是雨桐从么家拿来的,七尺布,给国胜做了还能做一件衣服,老太太不做,雨桐只好自己做了一件上衣,粗布她穿最合适,年底分了布票,可惜自己没钱买,即使有钱也不敢花,用破布打了夹纸,给老太太和国胜做了黑布面新鞋,自己做的就是粗布鞋。
  老太太看到那黑布,就知道是好东西“这是哪来的?咱们市面上可没看到过”
  雨桐凑到她耳边道:“是以前藏起来的,我还有些好东西,可惜没办法见人”老太太了然,怎么说也在大户人家呆过,何况还挂着小姐的名头,有些东西很正常,但也知道事关重大:“好好藏着,别再拿出来了我在鞋面上加一层布,别让人抓住把柄”
  雨桐趁机道:“妈,你说能不能拿布咱们换粗布?就是别在本村,镇上或大集上有能换不?”
  “这就说不准了,要换得找机会,我看东西还是留着吧!家里厢房还有织布机,等咱们攒棉花自己织一样,要是明年好了,咱们娘俩养两头猪,猪卖了钱给你和国胜也做件细布衣裳,你看你穿的快成老太婆了!”
  雨桐只好打消了念头,她空间还真有这个年代的人民币,各种布很全,哪个时代的都有。为了明天的年夜饭,雨桐下午出去一趟带回一只兔子,她决定,明晚给祖孙俩包一顿饺子。
  现在物资匮乏,想买啥都没有,年三十饭菜简单,娘三没着急,只等中午了再做不迟,一声哭号从外面传来,老太太就想下炕看看去,雨桐忙拦住:“妈,还是我去吧!您和国胜在就炕上”
  雨桐穿了件大破棉袄出了院子,街口人聚在一家门口,哭声是从那家传来的,那家好像是付老三家,远远看着人来人往,隔壁张家的刘兰回来,雨桐探出头道:“大嫂,怎么了这是?”
  自从上次雨桐救了强子,刘兰对雨桐很是亲近,过来道:“付老三的娘死了,听说前阵子生病了,一直不吃东西,这不年还是没过去!”
 
 
第248章 248.六十年代地主婆 10
  “这是得了什么病连东西都吃不下?”
  “哪是吃不下!是没得吃, 社里分的粮食吃完了就肯菜根, 菜根啃完了就啃草根,她娘生病后就盼着自己快死了,死了也能省口吃的”刘兰眼圈红了红, 雨桐心里跟着难受。晚上的饺子很好吃, 但是吃到嘴里缺少了味道。
  初一一大早, 雨桐去了草泊,再次放出一批鱼和兔子, 外面的雪很厚,兔子在雪地上是跑不快的,只要看到,男人抓应该没问题,她带了两只兔子回来, 一只给了隔壁张家, 告诉他们草泊里很多兔子脚印, 现在去或许就能抓几只,张家男人忙出去,今年怎么这么多兔子?
  老人的解释是老天爷看不得百姓受苦!张家还真抓了几只回来,村上呼啦去了一群。高家总是落在人后,气得高久立大喊:“那是公家的,你们在偷公家财产!”都快饿死了谁还管什么公不公家!别的大家或许不敢, 但是野地里的兔子, 河里的鱼谁抓谁得。
  总之, 晚上很多人家飘出了香味。河开化后, 不知道从哪儿飞来一群群野鸭,以前是有,但是没今年多。野鸭子打不着,但是鸭蛋还是能捡到的。下工的在草科、苇塘幸运的话就能找到一窝野鸭蛋,河里的鱼也多了起来。尽管六二年开春不好过,但是大家每天都能吃到东西,尽管吃不饱。
  今年雨桐的篱笆好看很多,去年一年小树苗长大了很多,尤其春树,有一寸粗细,里面夹杂着柳枝,槐树,居然有个样子。刘建强在正月十六给雨桐送去了一块粗布,这块布更稀,软软的用手能扒出缝隙。
  徐大娘掂着布道:“刘广义家怎么娶了这么一个媳妇!这布织得可一点良心都没有啊!”
  雨桐笑道:“我正愁夏天穿啥呢?正好就这个可,咱们娘俩一人一件,保管凉快!”
  “可不凉快!都快透天了!”老太太无可奈何笑笑,家里还有藏蓝色染料,娘俩都能穿。雨桐过来收拾院子挑水,看到一脸不愤的周姝妹时,自动忽视。院子里她种了满满一院子土豆,这次她混合了一点高产的,土豆没长熟前不用担心,隔几天过来浇浇水就行。本以为最安全的土豆,在雨桐再次来的时候却少了很多,这是有人挖走了栽去自家院子。
  雨桐把弄开的篱笆重新绑了绑,缺少的补好,这些对她无所谓,只要不祸害,种在谁家都一样。徐大娘这边什么都种了一些。开春的韭菜味道鲜美,加上雨桐偶尔带回来的野鸭蛋最是美味。可惜家里油很少,去年每人才分了三两油,缺油的菜能有多好吃,但对饥饿的人们能吃饱就是美味。
  夏粮比去年强,大伙再次得到粮食后,公社宣布解散,村里成立互助组,雨桐和徐大娘祖孙跟隔壁张家分到樊立昌一组,这一组十家子,一共一百来口人,分到手的地人均一亩,每人二分自留地,再有就是上级政策,鼓励开荒种粮,谁开荒地归谁。
  樊立昌与几家人一合计,决定在麦洼地开一片水田,那边与河道相邻,用水方便,开春的自留地家家种上了土豆,种好后一百多人除了老少全部去洼地开荒,洼地最多的是苇子根,那东西扎的深,很牢固,男人挖,女人往外捡,雨桐自认为自己的力量足可以与男人抗衡,拿起挖锹往土里一插,脚下用力,一翻就是一块!
  一连几锹下去,男人都看直了眼,这女人还真是---!干活的人多一个就快一些,各组都在比赛,看谁开的荒多,开荒后水稻是没办法种了,等土干后,大伙儿一致表示种谷子和豆子还来得及,谷子需要需要定期除草,雨桐在播种的时候加了一点高产的谷子和黄豆,秋收的时候那片荒地居然还打了不少粮食!
  荒地的产量不用上交,谷子按人头分,就连雨桐家都分到二百多斤,等黄豆下来还能分到一百多斤,这一下子让各家各户粮食充实起来,后半年明显好过前半年,加上地里的产出,大伙儿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洼地秋收后还是一片小菜,以前的菜籽都是自己留,像白菜,开春了把地窖里的白菜种上几颗,白菜就能开花结籽,种子成熟收起来就是菜籽了!所以想种菜很简单。
  去年得了实惠,今年大伙儿都跟着种起来,于是,秋后到处种的都是小白菜。雨桐跟徐大娘商议后赶上大集去换了两只母鸡,家里菜叶子多,粮食够吃了麸子和糠就不吃了,养两只鸡还能养得起。
  秋后的蛐蛐蚯蚓被雨桐抓回很多,水焯后凉在院子草席上,只等冬天没吃的时候再给他们。两只鸡来后每天两个鸡蛋,肖国胜的脸上终于有了一点肉。每天掏蛋的事主动要了去。
  隔壁的强子经常带着他弟弟柱子过来玩,张家老太太偶尔上门唠几句,看到徐老太太养了鸡开始还觉得那是浪费粮食,可问明白人家的鸡根本不用吃粮食后让儿媳妇赶大集也用粮食换了几只回来。
  鸡吃干菜叶、蚯蚓和蛐蛐,张家每天都能掏蛋后开始想着攒鸡蛋卖几个钱。徐老太太也想这么办的时候,被雨桐拦住:“妈,养鸡家吃行,但是卖钱就涉及到了政治问题,您改天跟张大娘念叨一下,好像说这是什么资本主义尾巴!不许搞个体经济”
  “呦!那还真不行,咱们别惹事,我这就跟你大娘说去”
  雨桐叹口气,这是事实,以后可能更严厉,抓了典型怕是要受些罪了!自己家养的以后会有定额,允许养,但不能超数量,能卖钱,但不能自己卖,镇上有采购站,任何商品只能交到那里去。
  想着家里一分钱都没有,雨桐和徐老太太商量着去抓一头猪回来,现在是秋季,估计等来年才能养大,那倒是无所谓,只要能换到手一些钱就好,不然谁没个头疼脑热的,你就是去卫生院没钱人家也不收留你。
  徐老太也明白这个道理,跟张家、李家等不错的人家商量后,咨询了李茂兴知道可以,几家子才带着粮食去供销站大集上找,小米才八分一斤,小猪仔差不多十来块钱,一百左右的小米换来一头小猪仔,可以说很贵。但是长大了一头猪交上去也卖五十左右,也就不贵了。
  雨桐像伺候祖宗一样伺候着小猪仔,偷着加一些料,为了不太特殊,串门的时候也偷着给那几家的猪仔加一些,所以,这批猪长得很壮实,让很多人都羡慕起来。
  互助组的好处在于人手心齐,都知道地是自己的,没有不卖力的,所以今年的秋天收成尽管有些天气影响,但还算是过得去,上缴的任务是按收成比例算的,但是有些粮食不会算在内,例如打场的底子,粮食里会混合泥土,不在帐的土地,那是大家开出来的。
  樊立昌做主,额外的菜全部分到各家,扣死理也没错,好的粮食混合一些沙土做土粮食分给了大伙儿,这样,雨桐这个互助组家家粮食搭上蔬菜应该能温饱。所以,六二年的新年比去年多了欢笑。
  六三年柳河村算是丰收年,各组经过一整冬沤肥肥土,开春春种秋收,粮食收获满满。尤其樊立昌组的水稻种植成功,打破了柳河村不能种水稻的传说。
  而且水稻的产量还很高,亩产到了六百斤,樊立昌被立为典型受到表扬,只有他知道,功劳最大的还是那个女人,他们没种过水稻,雨桐自报家门种过,可以作指导,但是不能外传,为了遮人耳目,樊立昌出去学习了两天。
  聪明人都知道,那两天想把水稻种好是不可能,但是那个年代较真的就是少,人们不善于撒谎。于是,雨桐被地里指挥,水稻就这么让他们中成功了,稻种在空间让灵气滋润后产量自然比平时高。
  稻米是精贵东西,分到手后,大家基本上都卖给了供销站,然后换回更多的玉米高粱,雨桐卖了一部分,加上卖猪的钱,家里总算是有了一点底。她把布票买成了布,肖国胜长得快,去年的都小了,今年放出一些还能凑合,明年肯定不行。
  今年给老太太做了一件上衣,等么家的布过来,娘俩再做两条裤子。夏天抓的两头猪眼看着有一百多斤了,过年倒是可以出去一头,留下一头开春卖。
  养猪的吃不到猪肉,因为集上没卖肉的,卖肉的都要票,村上只有产妇才能分到二斤肉票。即使你有钱,却吃不到肉,雨桐没什么,想吃自己有的是,关键是那祖孙,每次自己在空间吃的时候都很有负罪感,好像是做贼。
  吃不到猪肉但可以吃兔子肉和野鸭肉、鱼肉,鸡肉!但哪样也不如猪肉香。有樊立昌照顾着,雨桐觉得这俩年过得无比顺心,国胜五岁,基本能自己找伙伴玩,徐老太太精神越来越差,雨桐时不时带回家一些好东西给她,老太太含笑一一笑纳。
  好东西让老太太身体慢慢好转起来,徐老太一次拉着雨桐的手道:“以后别往家带东西了,那些都不是咱们百姓人家能用的起的,我身体好了很多,再陪你们几年没问题”
  “知道了,妈,东西都是身外物,只要您老好好的比什么都强”雨桐不能说的很明白,就这样吧!只要老太太在,她觉得活着好像有个依靠。
 
 
第249章 249.六十年代地主婆 11
  六.四年的某一天, 一辆军车停下又开走, 村委多了四个穿军装,四个兜的军人,稍微有点常识的都知道那是军队上的领导(普通军人是两个兜, 当官的才能穿四个兜的军装), 这是以前他们从没见过的。
  李茂兴看到他们心里突突, 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年前去区里开会, 有些村子已经开始了清理整顿,上级派军队协助学习管理。所谓清理,就是清思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而很大程度大家并不知道怎么清,该清什么。
  李茂兴和高久立上来和四人一一握手:“欢迎各位领导到我们村来指导工作”四人为首的高大男人笑道:“老支书, 客气了, 你可是革命的老同志, 我们还要向您老学习,我叫范文斌,这位是马广喜、孙浩、田毅”范文斌一一向他们介绍其他三位同志。
  “欢迎,欢迎”李茂兴和高久立再次和来人握手。众人前后到了村委,范文斌把来意说明:“这次我们来主要是协助村委做清理整顿工作,大概住三个月, 多有打扰, 这是我们的粮票和钱, 您看着帮我们安排一下。”范文斌道。
  李茂兴看高久立低声问道:“你看咱们村谁家合适?这户人家还得有地方住人, 不能太邋遢,也要帮着做做饭,饭不能太难吃了”
  高久立深思,他倒是想把人接进自己家,可惜家里真没地儿,全村数来数去也就那个地主婆家和徐老太太那边算是清净,但是这俩家都不是他想选的。李茂兴道:“我看冯老五家几乎都在徐家住,不然就把工作组安排到那座房子,四人住应该没问题,所差就是没人给做饭,饭倒是好说,去我家就行,你看如何?”
  高久立想反对,但没更合适人选,只好道:“先就这样,跟四位同志说一下,不然去徐老太太那边也行,那座房子毕竟是地主婆的家,怎么也不好安排进去”
  李茂兴无所谓,两人跟四个一说,范文斌道:“我们住哪里都无所谓,你们看着安排”
  李茂兴最终选了徐家,他吃过那女人的手艺,着实不错,工作组安排在那边,总不能让老太太做饭吧!冯老五家一定上手,再说这次目标就是她,这样安排也许对她有好处,老爷子内心还是偏向于雨桐,这俩年家里媳妇跟她有来往,从媳妇们嘴里听了雨桐的过去,根本没觉得有什么?只是世事弄人罢了!能帮他还是愿意帮一把。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