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人斗得平衡,坐在上面的人就能更安稳。
太子之争,皇位之争,权力之利,刘邦越发的明白,权力能让所有人都变得费尽心力也要达到目的。
他不能和刘元太正面的对上,就让旁的人,帮他想办法。
“见过元儿。”刘邦得了戚触龙的应诺,更是让他以臣礼见过刘元。
作为刘元封地中的相国,他先是刘邦的臣,也是刘元的臣!
“见过殿下。”戚触龙很是恭敬,与刘元再一次作揖见礼,刘元受下此礼,与戚触龙道:“往后还得有劳戚相国费心了。”
费心啊,最好是别费心,当然,刘邦方才也将话说得挺明白的,刘邦将戚触龙送到云中,仅仅是因为各地诸侯皆如此,刘元虽是他的女儿却也不好太过特别,因此刘邦才会派一个人往刘元的封地去。
戚触龙瞧着刘元啊,对于这位闻名已久的公主殿下,戚触龙却是第一次见到,而关于刘元的传闻,还有在宫中妹妹传出来的消息,都表露了刘元的非同一般。
为刘元封地的相国,刘邦又说明白了不许他插手刘元封地的事,戚触龙心里有数,刘邦要他往云中而去,说是为相,其实最主要的目的是盯紧了刘元是否有谋逆之心。
一但发现刘元谋逆之举,戚触龙需要做的便上奏刘邦,至于到时候会怎么样,却是以后的事。
刘邦见刘元对待戚触龙还是很温和的,满意的点头,“回吧。”
“儿臣告退。”刘邦在离开长安之前绝口不提要置相国一事,因为无论是朝中的重臣也好,或是吕雉吕家也罢,都不会同意刘邦设戚姬的兄长,戚触龙为刘元封地的相国。
刘元眼下握着盐利啊,那是何等大利,如萧何那样的人都不想让任何人染指盐利,因为他明白,世上如刘元那样存着一颗公心的人极是难得,想要占盐利为己用的人太多了。
至于担心刘元会不会也占利为已用,试想刘元连秦国那么大的宝藏都能毫不犹豫地献出来,盐利虽然是源源不断,但一时半会又如何比得上秦国的宝藏。
当日那一个连秦国宝藏都愿意交出来的人,又怎么会贪以盐利为己用。
故而,萧何相信刘元,比相信他自己还要相信。
至于吕家的人会反对,更是理直气壮的,戚姬是什么人,戚家是什么人,那是恨不得将刘元,刘盈除之而快的人,作为刘元封地的相国。
对,各诸侯的相国都有监视之意,可那不死不休的仇人为相国,无风都能掀起三层浪,放着一颗□□在刘元的身边,对刘元是何等的危险。
但是,站在刘邦的立场,这个人又非是戚家的人不可,只有戚家的人才是刘元拢不住的,那么将来无论刘元的封地有什么情况,戚触龙一定都会盯死了,但有任何的异动,刘邦就能第一时间知道。
因着刘邦是单独唤了刘元而来的,同行的刘盈没有刘邦的命令也不敢来。刘元折回带上刘盈,利落地走了,刘邦即往梁国而去。
云中的人都在等着刘元,估摸着时间刘元该到了,全都过来准备迎着刘元和刘盈。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刘元还会带了戚触龙回来。
欢喜迎着刘元回来,正想要祝贺刘元新婚大喜的,但刘元与刘盈下马的同时,戚触龙也跟着一道走在前面,一眼看到戚触龙,一行人还以为是刘元从长安新得的一位能人。
“不知这位先生是?”孟非笑眯眯地询问,刘元答道:“往后这位就是相国,戚触龙戚相国。”
戚之一姓,知天下朝局还有内宫诸事的人都警惕了,戚姬与吕雉的事,争的是太子之位,更是未来的皇位。
相国,便是监视刘元封地的职位,一时间,全都是叫刘元调集而来的人,看着戚触龙的眼神透着打量和防备。
“孟先生,你为戚相国安排住所,离得公主府近一些。”刘元吩咐下,孟非的脸色现在也不并不好,却与刘元作一揖应下,“殿下放心。”
“相府没有安排好之前,戚相便住驿站吧。”
“殿下,庄送戚相国前往。”徐庄虽然也刚回来却毛遂自荐,刘元笑着点头道:“辛苦徐先生了。”
“戚相,请吧。”刘元连让戚触龙进他公主府的意思都没有,几句话便将戚触龙打发了,戚触龙道:“初来乍到,臣想熟悉一下云中。”
本来刘元说完了话都准备走人了,结果听到戚触龙的话,刘元回头道:“当日父皇说的话,戚相是没听明白还是不记得了?”
戚触龙哑然,刘元道:“父皇说了,封地里的事,我说了算,你也得听我的,除非你拿到了我谋反的证据,那你可以上告父皇,否则,其他的事,你一概不许问,不许管,戚相知道?”
扬起眉头而问,本来啊,因为戚触龙的出现而心情不好的人,听到刘元的话后,全都在心里为刘元叫好,面对不要脸的外戚,想仗着刘邦在刘元的面前指手画脚,谁给他的自信让他认为自己可以?
也不想想刘邦有多少的念头,但是刘邦从来没能指使刘元做事,一个戚触龙,只能作为监视刘元存在的人,也想要她听他的?
戚触龙没想到刘元还一点面子都不给他留啊,监视二字定位戚触龙,而云中的人,也会从今天刘元的态度里清楚戚触龙究竟是什么,戚触龙想在云中打着相国的名声行事,却不会有人当他是相国的。
所以说,刘元够狠!她本意是晾着某位的,可惜啊,戚触龙却想试试刘元的底线在哪儿,刘元只会将他刚想伸出来的手给剁了。
反正刘邦也说得够明白,不用旁的人,而用戚家的人来刘元的封地,只是因为如此一个人与刘元的立场手来就注定了对立,刘元笼络不来那样的人,那么这样人就能好好地盯着刘元。
“殿下。”戚触龙唤了一声,想让刘元口下留情的,然而刘元一眼扫了过去,“所谓人贵自知,你怎么说也是父皇派来的人,我不会为难你,吃穿用度不差你的,但是你如果敢插手我封地的事,你可以试试,父皇会不会亲自把你的手砍下来。”
利益面前,刘邦连吕家的人都不愿意分利,更别说戚家的人了。
一但戚触龙的手伸得长了,刘元正好名正言顺的让刘邦亲自将戚触龙的手剁了。
监视刘元的人,只需要做到监视刘元即可,旁的事,刘邦并不想让任何人从刘元手里抢走。
这也是刘元为什么会答应得那么快,应下让戚触龙来她封地当相国的原因。
心下坦荡的人,也不怕叫人盯着。
而且刘邦只是想落个安心罢了,她说的话刘邦会半信半疑,戚触龙说的话,刘邦一定会信得十成十。
表了那么多的态还是没办法让刘邦完全相信她,那便也罢了,养一个眼线虽然是费了点粮食,换一个安心,也挺好的。
戚触龙倍觉诧异地看向刘元,难以相像,刘元竟然还有自信能借刘邦的手除了他?
“不相信,你可以试一试。”虽然除了一个戚触龙,接下来也不知道刘邦会派什么样的人来,但是刘元倒不介意让戚触龙看看,她能不能做到。
不得不说刘元的气场很是吓人,至少戚触龙哪怕比刘元年长,却也扛不住刘元身上散发的迫人气势。
“臣失礼,请殿下恕罪,不敌就得要认怂啊,因此戚触龙连忙地朝着刘元伏首认错。
也就是说戚触龙确实只打算做一个监视的人,云中封地诸事,戚触龙不敢插手。
插手的后果是丢了小命,戚触龙当真敢?想想与刘元作对的人,哪一个有好下场的,自家的妹妹在宫里就算有刘邦护着,刘邦再护,比起一个戚姬,必也是刘元更叫刘邦看重。
同理,他和刘元在刘邦心中的地位也是一样的。
“徐先生带戚相回驿站吧。”刘元不管戚触龙真老实还是装老实,反正她只要戚触龙不敢生了插手封地诸事便可。
“诺。”本来还担心刘元带了一个相国回来,往后他们做事都得束手束脚,没想到刘元强势至此,哪怕刘邦防着刘元,但是只要刘元没有任何谋反的举动,刘邦就会成为刘元最坚实的后盾。
刘元表露出来的态度,他们都明白了,心里的大石也都落下了。
多一个相国对旁人来说是大事,于刘元算不得事。
“安顿好了戚相,回府议事。”刘元还叮嘱徐庄一句,徐庄连连应是。
刘元便领着人一道回公主府,刘元瞧着刘盈一眼,“虽然赶路回来有些累,先问问封地最近的情况如何,盈儿也一道来听。”
不管刘盈想不想当这个太子,愿不愿意担起天下的重任,刘元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让他多听多看,知道得多了,懂得也多了,往后如何都无妨。
“是。”刘盈轻声地答应下,刘元与刘盈入内,前来迎刘元的人,分布各地,各掌其职,在刘元回了长安的时间也有他们拿不定的事要回禀刘元。
刘元也不废话,“先说封地内不决诸事。”
一开口,立刻有人上报,“宫中送来的宫女,眼下还有大半未许配,军中的将士已经反复问起宫女们送来当真是要许配将士的?”
此事也不是一两天了,问起刘元来,刘元反问道:“想娶媳妇自己没本事,我们也要管?”
……刘元一向犀利,说话的胡九差点被噎得半死,刘元道:“看起来你们是太闲了。”
要不闲得慌,怎么有功夫埋怨这些事,刘元再次冷哼,“过几日我会亲自去视察军队,都紧着点。”
说过几日,时间却是没有定死的,几位领军的人听到刘元的话都挺直了背,暗想最近军里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地方怕人挑刺的?
脑子闪过无数问题,最后都闭上了嘴,刘元呢,再一次问道:“开荒修渠如何?”
关乎民生之大事,刘元是最关注的,而且完全容不得任何人耽误。
主管此事的墨家人,赶紧的上报工作进展,生怕自己答得慢了,然后坑了自己。
“印刷书本的进展?”刘元要弄的书楼大的书本印刷到现在都没有完成,刘元询问着。
还是墨家的人负责,进展来说,还成吧。印在印,改进也得改进。
“殿下,我还有一些师兄弟想来帮忙。”小心翼翼地询问,收不收人得刘元说了算,墨家的人,因为琼容的原故,在刘元的面前是不太敢大声说话的。
“琼先生怎么说?”作为墨家的巨子,墨家的人如何,第一关要过的是琼容,刘元第一反应便是问起琼容的意思。
那一位四方脸紧张地道:“巨子说一切殿下说了算,人,殿下想留便留,不想留便不留。”
刘元想了想,“人都在哪儿?”
琼容依然留在长安,连同有孕的琼华也被押在了长安,在琼华没生下孩子之前,琼容是不会让琼华离开长安一步的。
墨家的人,琼容既然说了让她看着办,刘元便打算好好看看。
“都已经来了,只是没有殿下的吩咐,不敢让他们进公主府。”公主府大啊,无论是印刷还是制纸的地方都在公主府内,而这些东西都是秘密,没有刘元的允许,任何人是不能随意带人进来的。
240章匈奴起变
AD4
“人都确可信?”刘元询问, 眼下她手里的东西一样都没泄露出去, 正是因为他们的嘴都够严, 因而刘元才会问起新来的那些人, 他们的嘴是不是也会跟他们一样的严?
“殿下放心,都是可信的人。公主府里的东西对天下人意味着什么, 我们都懂。”当日刘元都让他们得嘴严,如今他们叫来的人, 自然也是要求他们的嘴也得严的。
414/613 首页 上一页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