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红楼同人]红楼之不平事——外乡人

时间:2020-03-11 08:47:55  作者:外乡人
  那么既是要孝顺,那为什么还要让母亲听儿子的?
  这本身就传在极不合理的矛盾。
  ╮(╯▽╰)╭
  这个话题,惜春在某次霍二陪她闲聊时笑着提了出来。霍二笑眯眯的看着惜春面上不一副天真不解,但眼睛去灼灼等他回答的样子,不由心下一凛。
  这是道送命题。
  “你是中原人,我是西北人。今生能得你为妻,自然事事以你为尊。”真按着中原的三从让自己母亲听儿子的,那才是最大的不孝顺和讽刺吧。而且,夫妻一体,人家好好的闺女嫁到你们家,你还瞧不起人家,这也不是人干的事呀。
  话说,这中原人就是能折腾诶。
  .
  惜春和霍二的亲事办的很着急,所以也省了不少繁文缛节。
  之所以办的那么着急还是因为今年翰林院庶吉士放馆比往届早了半年。
  然后迎春夫婿提前放馆授了官,俩口子便要带着孩子赴任去。
  迎春夫婿授的是赣南那边的地方官,这是早前家里就托人留意过的。此时出京自有官差开道,官兵护卫安全无虞。
  惜春虽然头一次出门旅行就经历了西北的马贼流寇和沙漠风暴,但一路所见所闻,到底将这颗圈禁过的心弄得蠢蠢欲动,不甘死守京城。
  至于霍二,十年内都不得科举的男人,与其天天在家里看书,还不如陪着媳妇到处走走看看。
  人不都说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跟着迎春夫婿去任上,惜春玩了,乐了,他也能增长点见识,还可以旁观一下自己这位不知道从什么亲戚关系论而得出来的二姐夫如何当官。
  先见习一下,将来总能用得着。
  行叭,上次跟着探春的商队蹭旅行,这次跟着迎春家的官差队伍蹭出行,也算是另类的一碗水端平。
  不过说起这个,惜春就不得不遗憾的说,本来那年秋里探春是要去江南贩货的,但那年秋天赵姨娘狠病了一场,到底耽误了探春出行,也叫惜春的江南游成了泡影。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赵姨娘压根就没有病,她这是换了个套路催探春成亲呢。
  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让王夫人钻了空子。
  王夫人和赵姨娘也算是斗了一辈子,赵姨娘能在王夫人这样的主母手底下还生下一子一女,独占贾政宠爱多年,可见早就成了王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再加上贾环如今读书上进,在读书上虽不及宝玉通透,却也是个好苗子。加之贾环考中秀才这事竟然露了风声出来,就更让王夫人着恼了。
  虽然王夫人看不上秀才这等末等功名,可问题在于她的心肝宝贝宝玉没有不是吗。
  本来这事是藏着的,却不小心泄露了出来。赵姨娘见此也不藏着掖着了,将贾环夸得天上有地上无。这就更扎了王夫人的眼。
  再一个赵姨娘以前手头紧,有点银子就想着给贾环和探春留着。后来陆陆续续从探春那得了不少银钱花用和时兴的花样首饰,人穿戴上去了,手头又充裕了,也舍得打赏银子了。
  二房带出去开府的下人还是荣国府那一批最会踩高捧低的那些家生子,这一来二去的,原著中怎么捧着宝钗踩黛玉,现在就怎么捧着赵姨娘母子踩王夫人和宝玉这对母子。
  这其中还有借着各种事情最终抢到了管家权的珠大奶奶李纨。
  无论如何规矩就是规矩,再没有让一个妾室管家的道理。所以在李纨看来,抬高妾室和庶出小叔对她们长房更有利……
  所以说别看宅子小了,人少了。但这里面的勾心斗角仍然大大的满足了各方看客的看戏欲望。
  话说远了,赵姨娘装病想要让探春看着她不久人世的面赶紧将自己嫁了。王夫人见赵姨娘病了,便想着趁你病要你命的干一票大的。
  李纨则是看到东风被西风压下去了,就帮着吹吹东风。见西风被东西压下去了,再帮着扶扶西风,也是一个忙累不提。
  最后这事的处理结果就是探春出钱托人脉帮贾政升个一级半等,然后她送宝玉和贾环去江南有名的书院读书去。
  至于长房贾珠留下的孩子则送到江北的一家有名的书院读书。不叫他们叔侄在一起,也省得有对比了。
  贾政有什么当官的能力探春太知道了,旁的地方安排贾政去,探春还怕他为祸一方百姓,最后直接将贾政弄到了个养老部门。
  各朝各代都有会一些官职和职位是为了养老和安抚那些勋贵子弟以及用来创收的。
  捐官就是其中一种。
  而探春给贾政安排的养老官其实也是花钱捐官,不过就是看花多少钱的事罢了。
  一般捐的官没有实权,连办公地点,日常点卯都不需要。而探春给贾政安排的这个,却是和正常官员差不多,就是干的差事几乎都是出了事都不会有一文铜子关系的那种。所以花的银子,需要的人脉就更多了。
  更像是朝.廷办的托老所,里面的管事会将你哄成朝.廷栋梁,缺一不可的那种。
  当然了,探春打这个决定的时候,贾政还不知道他闺女能这么坑他。等知道的时候,虽然满心不悦,到底还是上任去了。
  去了之后他才知道当初他对这个部门有着多么深的误解。
  这才是真正体现他人生价值的地方呢。
  →_→
  探春其实一点都不想管这些破事,可一个是她亲老子,一个是她亲生的姨娘,宝玉和贾环都是她亲兄弟,贾兰几个也是她嫡亲的侄子。血缘在这里摆着呢,她不管谁管。
  贾政有事忙了,一心为国忙的恨不得加班加点不回家。李纨亲生的儿子和庶出的儿子都被送走了,她再敢在府里作妖,就得先想想在外面的贾兰能不能平安回来吧。
  王夫人倒是想拦着宝玉不叫宝玉出去,可探春那张嘴皮子多会说呀,她又做通了贾政的工作,最后贾政决定让宝玉,贾环都出去读书,不叫王夫人慈母多败儿。
  一连组合拳下来,没儿子,男人也见天不着家的两个女人到是渐渐的消停了。
  毕竟王夫人和李纨一样,怕这边给赵姨娘使绊子,探春这个不是东西的死丫头坑自己儿子。
  然后时间一长,不管李纨如何,王夫人和赵姨娘这对明争暗斗二三十年的对手,竟然还惺惺相惜的握手言和了。
  虽然开始是以惦记儿子开头,但这二人最后竟然发展到共同关心探春的亲事……
  探春每每想到这里,都用手掌猛拍自己的额头,觉得老天都在坑她。
  也是够够的了。
  贾政一家搬出荣国府后,就不能再以荣国府二房称呼和自居了。这一点旁人还罢了,宫里的元春是最失落的。
  年纪一年大过一年,青春不在,容貌老去。当初骄傲的她瞧不起那些以色侍人的女人,现在她就是想要效仿一下也得看当今喜不喜欢徐娘半老这种味道的了。
  宫里的岁月太过漫长,哪怕你身居高位,若是不得宠爱,宫里低位的妃嫔也能给你脸色看。
  好在元春还有个救驾之功,不然在宫里的日子更难熬。
  不过她其实应该感到庆幸,因为原著中的贾元春这会儿怕是已经有了谥号。
  人嘛,有的时候只有在折腾过后,赔了夫人又折兵了才会后悔当初的不惜福。元春就有那么点意思。
  她现在已经知道自己生下龙嗣的可能性没有了,贾家也没有适龄的姑娘送进宫为她‘助产’了。
  娘家不给力,当今也不会对她另眼相看。思来想去,元春在后宫版的‘养儿防老’的催促意识下,元春又将视线转向了宫里那些鲜新小姑娘身上。
  这些刚刚秀进宫,还嫩得出水的小姑娘还是可以收买一回哒。
  如今看着渐渐长成的皇子,元春的想法真的只想要个孩子傍身,如果当今活的时间再长一些,能等她的皇子成年……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双手合掌,元春跪在佛前继续为当今祈福。
  保佑吾皇,长命百岁,别叫本宫做了那太妃……
 
 
第170章 
  迎春随着夫婿外放地方, 探春带着她的商队游走四方,惜春牵着她的霍二走遍各方。唯有元春这个当初贾家阖族的希望困守后方。
  元春身为皇妃, 高居庙堂。然而到底这样的生活于她来说是好是坏,只能说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了。
  诺大的皇宫,没有宠爱,没有子嗣,无人依靠,也无人可倾心相交。时刻提防,小心谨慎, 每日仍是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长夜漫漫,长日也漫漫。数过了寝宫多少块地砖, 数过了天井之上多少只南来北往双飞雁,有时元春也曾想过,若是没有进宫,如今的她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
  是不是夫妻恩爱,儿女双全?
  也许是吧。
  然而无论是当初还是现在,她都没有可以选择的机会不是吗?
  年复一年的深宫生活, 叫元春整个人都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早年她也曾想过要抱养个孩子,可在这荆棘筑就的后宫,孩子珍贵也不珍贵。
  或是胎死腹中, 或是落地死胎, 或是夭折于弱龄……元春想, 抢不到皇子,她就抢个公主到膝下往后余生也不算寂寥,然而跟她一样想法的宫妃不知凡已,她一个早就失宠,靠着那点救驾之功才能在后宫里立足的年老色衰的妃子又怎么抢得过旁人。
  最后的最后,元春也看开了。就算她扑到当今脚下旧事重提,当今感念那点旧事抱了个孩子给她扶养,可她就真的能将那孩子养好吗?
  母凭子贵,子也要凭母贵。跟她一个失宠的宫妃生活,也未是幸福吧。
  于是元春死心了,她长日拜佛,求当今长命百岁的同时也求来生。
  愿吾今生所有不如意,都能在来生遂心所愿。
  ……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纪的增长,元春也看开了不少事。元春不像旁的宫主会压着适龄宫女不叫她们出宫,每年元春都会将她宫里到了年纪的宫女放出去。
  这一年凤藻宫进来一批小宫女,不过这批小宫女在发现元春不得宠,在宫里也就一点体面的时候,便纷纷找了门路离开了。
  其实这样的事情,每年都有。元春也不大在意。有时候,她还会摇头笑着对抱琴说,这些小姑娘呀,就是不惜福。
  能平安活到出宫不好吗?
  抱琴也上了年纪,清脆的声音也带着几分暗哑,主仆俩个相依为命多年,感情怕是比亲姐妹还要亲上几分。
  抱琴站在元春身旁,指了指还在廊下淘气的小宫女,“这丫头仿佛像一个人。”
  元春不由转头顺着抱琴指的方向看去,那是个十岁出头的小宫女,长的白净可爱,虽无动人之姿,也是清秀灵动。
  小宫女正站在廓下对着廓子上挂着的鹦鹉喊‘卖豆腐喽~’‘卖豆腐喽~’。
  一边教鹦鹉说话,一边在那点做鬼脸,古灵精怪的。
  “是有些像她。”眼底闪过一抹笑意和怀念,“没想到一晃眼都这么多年过去了。”
  谁说不是呢,早年还担心那人进宫会抢了自家姑娘的圣宠,如今想想,恍如一场大梦。
  “你叫什么名字?”
  元春招手让那小宫女上前说话,那小宫女才发现元春和抱琴正站在不远处看她淘气,可爱的吐了吐小舌头,小跑着过去。
  “回娘娘,奴婢叫胖虎。”小宫女按着姑姑教的规矩行了个标准的宫廷礼仪,然后憨憨的对元春说道。
  ‘噗嗤~’
  ‘哎呦~’
  听到这么个名字,再看小姑娘确实比旁的小宫女丰盈一圈的小身子,元春笑了几声,又问她这个名字是谁取的。
  “是奴婢的爹取的。”
  胖虎她爹是卖豆腐的,家里原也有个豆腐摊子,后来……不过是一些普通布衣人家的兴衰罢了。
  胖虎得了元春主仆的眼缘被叫到了内殿侍候不说,还给赐了名。
  宫女也是女儿家,胖虎这样的乳名还是留给最亲近的人叫才是。于是元春想了想,便给小姑娘赐了彤语这个名字。
  彤语很可爱,机灵又活泼,来到元春身边,时常会跟元春说一些外面的事。她说宫里的生活极好,吃的饱,穿的暖,还说她身上宫女装的料子,比她们家胡同里邻家姐姐的嫁衣还要好。
  彤语会告诉元春很多普通百姓人家的事,两枚铜子就可以买块豆腐,三文钱可以买两个鸡蛋。在家里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肉,生辰时能吃到一个鸡蛋。听说吃过双黄鸡蛋的人一年都极幸运……
  生活幸福与否这事,如果想不开,那就对比一下,一对比你就幸福了。
  反正自彤语来了元春身边,元春的日子仿佛就没有那么难熬了。
  后来彤语成了元春宫里的大宫女,全天都跟在元春身边。元春待彤语竟不想是待宫女,更像是对自己的女儿。
  琴棋书画,古琴琵琶。诗词女红,为人处事等等曾经她用心学过的东西她都一点一点的教给彤语。
  就连吃穿用度,也是将自己本就不多的份例均出一份给彤语。
  元春很宠彤语,若不是知道她没坏心,还以为她想要原地再打造一个绯歌出来呢。
  娇养的宫女和当差的宫女在气度上就不一样,被曾经的才女用心教养出来的宫女就更出众了。
  彤语知道元春在宫里的地位,她也知道她们只能老老实实才能活下去,再加上她本性极好,到是不曾因着元春的疼宠就忘了自己的身份和分寸。
  因彤语懂事又体贴,也让元春更疼她。而一旁的抱琴也是将彤语这个突然出现在她们跟前,让她们主仆的生活不再如一潭死水的小宫女极有好感,多方照顾。
  估计也是一腔母爱都倾泻在这里了。
  主仆相依为命多年,彤语也一天天的长大了。看着自己注入了不少心血教养出来的姑娘,元春和抱琴开始想着彤语的将来了。
  总不能跟着她们一样在宫里蹉跎了岁月年华,不过若是放她出宫,彤语已经家中没有长辈了,让她出去,岂不是更加无依无靠。
  “前年老爷致仕了,如今管了族学。太太又上了年纪,家里的事都是珠大奶奶管着。送到咱们府上……”想到贾兰兄弟几人都到了年纪,抱琴这话又顿住了,“奴婢听说三姑娘的生意做的极大,不如请三姑娘照扶一下?”
  虽居深宫,但宫外的消息也时常传进来,惜春到底暴没暴毙,元春懒得说什么了。迎春的夫婿如今在两广,京城这边,除了探春时常在京,姐妹们便没谁在京城了。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