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棠站在人群外,想要立刻将那个女人拉得远远的,可又顾忌着外人。
上次坐牛车的时候,她就发现男人不喜欢在外人面前和她过分亲密,虽然沈棠恨不得在傅锦年身上贴上她的标签,让其他女人都不敢觊觎他,却也知道分寸。
沈棠眼珠子转了转,看了一眼傅锦年的自行车,就有了主意。
自行车对大家的诱惑很大,众人围观了许久,才不舍地离去。
傅锦年将自行车放好,刚走出院子,就被人拦住了。
傅锦年看到眼前的女人,头就疼了。
偏偏沈棠却像是没看见男人的脸色一样,她笑意盈盈地道:“傅知青,你还记得我吗?我们昨天还坐一辆牛车。”
沈棠不提牛车还好,她一提,傅锦年脸色更冷了。
“你找我有什么事?”傅锦年不想和这个女人虚以为蛇,直接问道。
沈棠一噎,心里腹诽这个男人真是不知风情,脸上的笑容却越发甜美,“我很早就想买自行车,却一直找不到人教我,这才没买自行车。”
“刚才我打听到你会骑自行车,要是我以后买了自行车能来请教你吗?要是你愿意教,我可以付学费。”
这个借口听着十分耳熟,傅锦年反应过来才想起刚才方琴也是用这个借口来搭讪他的。
傅锦年无语地看了一眼沈棠,这个女人连和男人搭讪都抄袭别人的理由,是什么样的自信才让她觉得他和其他男人一样笨,没发觉她的目的。
要是沈棠听能听到傅锦年的心声,恐怕会得意地道,当然是故意让你知道我的心意啊。
她就不信了,面对她这样一个大美人的主动,眼前的男人还能无动于衷 。
“你找错人了,我不会教你骑自行车。”傅锦年懒得找借口,直接拒绝。
沈棠脸上的笑容有些挂不住,男人无情的拒绝就像是嘲笑她刚才的自信一样。
沈棠委屈地道:“你刚才可不是这么说的,你都愿意借自行车给那个女人学,为什么不愿意教我?”
沈棠更想问她哪里比不上那个女人,明明他对方琴态度那么好,对她却那么无情。
沈棠这才终于意识到,似乎一直以来傅锦年对她的态度都非常冷漠。
沈棠百思不解,她又没有做错什么,就算眼前的男人不喜欢她,也不至于那么讨厌她,连掩饰都不掩饰,就算她要自欺欺人都无法说服自己。
对上沈棠那双无辜又委屈的杏眼,傅锦年一时无言。
眼前的女人似乎很懂得利用她的美貌,只是露出一点委屈来,就让人无法心硬起来。
如果不是前世就认识到眼前这个女人的虚荣和狡诈,恐怕他也要被她给蛊惑到了。
傅锦年原本想要不留情面地直接拒绝,脱口而出时却变成了解释:“你听错了,我刚才并没有答应方琴的请求。”
“而且自行车太贵了,你别为了一时的虚荣心,而打肿脸充胖子。”
虽然傅锦年的解释干巴巴的,还污蔑她虚荣,但沈棠还是机灵地从他的话中听出了好意。
他这是在教导她?
沈棠一向懂得得寸进尺,笑意盈盈地向傅锦年走近一步,“那要是我能不靠其他人就能轻易地买到自行车,那你是不是就答应教我学车?”
眼见着男人皱起眉头,又要拒绝的模样,沈棠立马道:“傅知青,你不愿意教我,是不是瞧不起我?”
“之前大伯和我们说你们知青下乡是为了建设农村,帮扶农民同志的,可你现在的行为并没有对我和方知青一视同仁。”
“傅知青,你能告诉我,我哪里做错了,你才会那么讨厌我?”
明明知道眼前的女人的委屈都是演出来了的,傅锦年却偏偏拿沈棠没办法。
最后傅锦年被沈棠缠得烦不胜烦,又担心知青院其他人走出来会发现他们,傅锦年干脆答应了。
不过却要沈棠保证买自行车的钱和票都是靠她自己赚的,不能向家里人伸手。
沈棠目的达成,态度好的不行,眼看着男人又要不耐烦了,十分干脆地走了。
至于对方提出的限制条件,她才不在意呢,也许傅锦年觉得这条件对她来说很困难,可他却不知道她还有系统帮忙。
“系统,一辆自行车要多少钱?”沈棠离开知青院之后,才反应过来她忘记问自行车的价格了。
系统早就了解过这个时代的背景,很快就答道:“宿主,你要是想买和那个男人一样牌子的自行车就需要一百八十块,要是便宜一点的,大概需要一百五。”
沈棠:“……”
沈棠掰着手指算了算价格,一斤猪肉才五毛钱,那一辆自行车的价格需等同于三百多斤猪肉。
因为她还没有上学,系统布置的任务她完成了奖励也只有一粮食,钱很少有机会得到。
按照这个速度,理论上她至少需要一年才买得起自行车。
沈棠第一次开始迫切地期待小学开学了,那她就有办法赚更多的钱了。
好在沈爱国也没让沈棠等多久,过了一周之后,公社的批示也下来了。
沈爱国用广播将社员们都召集在大队部前的广场前,说要和社员们宣布一件重要的事情。
沈棠去到广场时,发现台上放着一张长桌,生产队的几个领导坐在上面,背后的墙上用红漆涂着“促生产,广积粮”的宣传语。
让沈棠最为意外的是,除了生产队的领导,傅锦年居然也坐在上面。
显然感到意外的并不止沈棠一个人,其他搬着小板凳来到广场的人都好奇地议论纷纷,这傅知青怎么坐到了主席台上,而且这气势还挺唬人的。
大概是因为场合比较严肃,就连对知青有偏见的李桂花也忍不住嘀咕,“这傅知青坐在上面还挺像模像样的。”
沈棠赞同地点了点头,傅锦年虽然年轻,坐在上面却从容不迫,比她大伯还要有气势。
等来齐人了,沈爱国用喇叭示意大家都安静下来。
“同志们,今天将大家召集在一起,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在将这件事之前,我先要高赞扬傅知青为人民服务的觉悟。主、席同志说过,知识青年来到这广大的农村是大有作为的,傅知青为了咱们生产队孩子的教育问题,特意向省报投稿了一篇文章。”
“下面请傅知青给大家念一念这篇文章。”
第19章 系统任务
在大家一片热烈掌声之下,傅锦年声音不疾不徐地给大家读他投稿的文章:“主_席同志曾经对中国留学生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还是你们的。我们当代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一个没有教育的国家是可怕的……”
听到傅锦年在台上侃侃而谈,底下的知青们神情开始激动起来。
他们都知道傅锦年的这篇文章被采用意味着什么。
他们早就听到风声隔壁的生产队办了小学,当老师的几乎都是知青,不仅能领工资,还能拿补贴,可比一日到晚耗在田地里累死累活强。
而现在,他们生产队的人投稿到了省报,还引起了省里的重视,那岂不是说他们也有机会当老师了。
果然,等傅锦年读完文章之后,沈爱国又公布了生产队准备重开小学的决定。
而小学老师的招聘则采用考试方式录取,按照排名顺序录取三个正式编制,两个临时老师,总共五个名额,临时工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按照表现考虑是否转为正式工。
沈爱国这个决定一公布,底下的社员们都议论纷纷起来。
生产队真正读过书的人并不多,更多的是文盲,他们都知道有能力考上老师的,大概率都是知青们。
不过大概是因为被傅锦年那篇投在省报的文章给唬到了,其他人也没反对。
不过村民们虽然没读过什么书,却也知道认字的好处,等会议散了之后,都在讨论要让家里的小子去上学。
至于家里的姑娘是没这个待遇了,少了一个劳动力对他们来说就是少了一个人的工分,那是要饿肚子的。
会后,沈爱国将几份报纸传阅给众人,李兰花恰好拿到了一张。
她也看不懂上面的字,指着标粗的八个大字问沈棠道:“闺女,这怎么读?”
沈棠好奇地接过报纸:“教育立人,教育兴国?”
沈棠虽然不太懂这八个字的具体内涵,却莫名觉得这八个字分量挺重的。
李兰花自然也不懂,她摸着报纸,感慨道:“这个姓傅的知青这次算做了一件大好事,要是咱们生产队小学开了,就不会那么多人都是文盲了。”
沈棠赞同地点点头,刚想说些什么,系统机械的声音就响了起来:“叮——学习致富系统致力于提高全民素质,靠学习走上共同致富道路。请宿主像傅锦年学习,向报纸投稿。每投一篇文章奖励十块钱,奖励可以累加。”
“此外,文章的影响力经过系统精密计算之后,也可以累积为财富,请宿主多多努力,带领大家实现共同富裕。”
沈棠无语地道:“系统,你觉得我的水平已经达到能向省报投稿的高度了吗?”
系统鼓励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宿主请不要轻易放弃。”
沈棠更加无语了,她也就说说,系统这家伙还真觉得她一定失败。
投稿真那么难?
沈棠不信邪,废力地将傅锦年的那篇文章读了好几遍,才将这篇各种引经据典的文章读完了。
沈棠不满地嘟囔了一声“写的那么晦涩”干嘛,又将目光移到报纸的角落,然后意外地发现角落里竟然连载着一篇故事。
故事浅白易懂,说的是一个饱受婆家压迫的寡妇,抛开家庭的束缚,勇敢地争取自己幸福的故事。
故事正讲到寡妇被婆家欺负压迫,不允许她改嫁的情节就中断了,让人不由得好奇寡妇之后的结局。
这种短篇小说很像沈棠闺阁中看的话本子,不过比起她看过的那些精彩的故事,这篇连载小说太过套路,依据如今宣传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思想,能连载到省报上的故事,用脚指头都能猜到后面肯定是完美的结局。
但依据后面的读者反馈栏目,发现这个时代的人还挺吃这一套的,读者来信纷纷谴责故事里的婆婆盛气凌人,脑子都是封建残余思想,竟然不让守寡儿媳妇改嫁。
他们还各出奇招,建议女主人公如何反抗恶毒婆婆,那种感同身受的热情让沈棠意外不已。
报纸编辑大概是个头脑聪明的人才,将读者们的来信回馈都写到了上面,还让人参与到其中去,这无疑增加了其中的趣味性,又不剧透,让人心痒痒,舍不得弃文,就连沈棠读过之后,都有种要亲自给女主人公规划人生的新鲜感。
这大概就是连载小说的魅力。
沈棠觉得挺有意思的,她虽然写不出像傅锦年那样有深度的文章,可写一个故事却是信手拈来。
毕竟她在闺阁之中就靠下人给她念这些话本子混日子。
只是要想成功被征用,大概要有一个高大尚的主题。
沈棠看着那篇主题为妇女解放的故事,脑子就有了主意。
别的不说,这种反映封建残余思想沈棠就挺擅长的,毕竟她就是从那个时代来到这个时空的。
沈棠被勾起了兴趣,她以前就喜欢听话本子,可惜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一本小说也没得读,无聊得都要发慌了。
说干就干,沈棠拿着报纸回家,刷刷刷地将自己的灵感写下。
等沈棠写完一看,发现故事大纲竟然都是和太子有关。
沈棠咬了咬唇,心里不是滋味,原本署名落笔处要写自己的名字,也改成了太子给她取的小字,昭昭。
“烂昭昭兮未央。”
“昭昭,明也。”
第20章 二嫂怀孕
山坳大队当初是由三个村子合并而成的,沈棠二嫂赵晓梅的娘家就在隔壁村,这次赵家也派人来开会了,之前在会议上还往李兰花这里投了好几个目光,可惜都被李兰花给忽略了。
原本沈棠以为二嫂娘家人会议后就离开了,谁知道对方还请了说客来劝李兰花将儿媳妇接回来。
沈棠刚写完一页稿子,走出房间,就听见堂屋一个陌生女人的声音道:“我说小妹她娘,晓梅她就算做错了,你当婆婆的教导一下也应该的,可为了闺女得罪儿媳妇,你现在觉得出气了,可等咱们老了,还不是靠他们养。”
“都说娶了媳妇忘了娘,这婆娘吹的枕边风可不是盖的,你将老二媳妇赶回娘家那么久了,就不担心老二记恨你这个当妈的。”
大概是李兰花不赞同对方的话,女人原本就大的嗓门又提高了几分,语气满是恨铁不成钢,“你怎么这么轴!闺女就是泼出去的水,迟早要嫁的,等你老了,难道还能让你女婿养你?”
李兰花油盐不进,坚定反驳道:“谁说闺女就不能养老了!我现在送闺女继续去读小学,以后还要读初中,读高中,再加上有小妹她干爸撑腰,小妹迟早是要嫁进城里的,到时候我还能跟着小妹进城享福,不比跟着那几个不孝子强?”
妇人不信,怀疑地道:“小妹她那么孝顺,就算进城了还能将你接进城里享福?”
李兰花得意地道:“那当然,在这个家小妹最孝顺了。”
妇人面对油盐不进的李兰花没招了,只能悻悻地离去。
沈棠等人走后,才走进堂屋,“妈,刚才是李大娘来了?”
李兰花满不在意地道:“小妹你别听她瞎说,这是你二嫂娘家急了,这才请人来当说客。”
“哼,还想我这个当婆婆的亲自去请她,想得美呢!”
沈棠原本还担心她娘会被儿媳妇压下,现在看来姜还是老的辣,二嫂回娘家那么久大概也急了。
事实上的确和沈棠猜想的一样,从李大娘那里探的口风,知道亲家不愿意主动退步,赵家嫂子就脸色不好看了。
赵家大嫂看了一眼气得眼眶发红的赵晓梅,语气不满地道:“晓梅,也不是我这个当大嫂的要说你,哪家闺女出嫁之后还像在娘家一样耍脾气的。依我看,你婆婆算好的了,同是妯娌,隔壁杨家闺女回娘家还带回来那么多肉和蛋。”
10/35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