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先生的宅子距离县衙不算远,驾着马车也就一刻钟的功夫就到了。
苏凤章拿着盒子跳下车:“二叔,我有些问题要请教文先生,说起来恐怕比较费时,您跟我一道儿进去吧?”
苏二叔连忙说道:“我进去做什么,看见文先生我两条腿都哆嗦,不如这样吧,我顺道去城里头转转,买点东西,买好了就在城门口的大树下等你。”
“那也行。”苏凤章知道苏二叔有些怕文先生,倒是也不逼着他一起去。
叩响文家大门,很快门房就把苏凤章迎了进去,大约是有人吩咐过,他直接领着苏凤章到了文先生的书房外。
“学生拜见先生。”在文先生面前,苏凤章表现的特别老实。
文先生点了点头,一句废话也不说:“听竹儿说,你下定决心要科考了?”
“正是如此,这些日子学生勤奋苦读,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子承父志。”苏凤章道。
文先生听了这话倒是满意:“你有这个决心是好的,都说科举之路难如登天,十年寒窗无人问,但只要耐得住寂寞,坚持下去总有出头之日。”
苏凤章也道:“正是如此,其实三百六十五行,每一行想要出头都不容易,读书是辛苦,但做其他的行当也辛苦,学生既然打定主意要科考,自然会一心一意,绝不动摇。”
“好!”文先生难得露出几分笑意,“待你骑马游街,你父亲泉下有知也会欣慰。”
骑马游街可是考中进士才有的待遇,文先生对他的期望值也太高了。
“你写的时文我已经看过了,灵巧有余,沉稳不足。”文先生评价道。
拉着苏凤章走到书桌前,文先生打开一叠纸,正是之前文竹送回来的那些时文卷子。
如今这些卷子上多了密密麻麻的评语,显然这几日时间文先生都没有闲着,不但看过了,还逐字逐句的进行了批改。
原主的记忆中对这位文先生的印象不乍地,毕竟这位十分严苛,说话刺人,但看到这些卷子,苏凤章心中却多了几分感动,要知道他现在可已经不是文先生的学生了。
“你来看看这里。”文先生指着纸上其中一处。
他瞧了苏凤章一眼,带着几分挑剔:“往日教你们的东西,只怕你都忘得一干二净了把?”
苏凤章连忙汗颜:“都是学生的不是,当初年纪还小不懂事,只惦记着玩耍,书到用时方恨少,如今后悔也迟了。”
他态度越是诚恳,文先生越是高兴,还说:“倒是也不算迟,我再教你一遍就是,也不费什么事情,只是这一次你可听好了。”
苏凤章求之不得,打起全部精神来仔细听。
文先生举人出生,又教书多年,甚至去参加过两次会试,只是可惜都落榜了,但不得不说他应试经验十分丰富,是个难得的好老师。
当初苏典吏将苏凤章送到文先生这里,也是想要让儿子成才的,只可惜苏凤章不是那块料,读了许多年也没个成绩,反倒是拖累了文先生这边的风气。
难得的是文先生并不计较他当初的顽劣,看过他的时文之后爱才心切。
这会儿他一开口就停不下来,尤其是苏凤章是不是应一声,让他有接着说下去的欲望,可谓是酣畅淋漓。
“时文对句法、句数都有规定,最好使用对仗的词句来写,虽说这不是明文规定,但通常而言考官会觉得的更加明晰,更容易被选中。”
“你可以把一篇时文拆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出题、落下十个部分,一开始写一篇觉得为难,就分开来一块一块的克服,等都写得顺手了,再合在一起练习,这样以后一拿到时文,你就知道怎么下笔了……”
第22章 指点
“字数不宜太少,也不宜太多,六百字到七百字之间最佳。”
“平仄对仗尤为重要,你这一点需要用心,看得出来文中主张是在了,但平仄却有些混乱,也是,之前读书的时候,你作诗也不太行,得多练练。”
“还有这里,话过于直白,虽说锦绣文章风花雪月不行,但科举毕竟是科举,不说通篇引经据典文采斐然,但至少也不该这般浅白。”
“待会儿你走的时候,把我屋里头那几本书拿去,多读,多看,最好能通读背诵。”
“虽然明面上说科举只考四书五经,但多看一本书都是好的。”
“难得才过了半年功夫,四书五经你倒是已经能够熟读背诵了,这一点从你的文章内就看得出来,光是这一点,你就比竹儿强多了。”
“但也万不可骄傲自满,这只是下场最起码的要求,能背了也不能放下书本,每日读,每日看,每日背,将读书变得跟吃饭睡觉一样熟练才行。”
“有一点尤为重要,文章中切不可亵渎圣人,这一点切记切记……”
说到最后,文先生特意点出来这一点。
这倒是让苏凤章惊讶了一下,因为他知道规矩,虽说他对圣人并无好感,也不推崇,心底并无多少尊敬,但在文中却无亵渎之言。
大约是他惊讶的脸色太过明显,文先生瞧了他一眼,抚着自己的长须道:“为师虽然一辈子只是个举人,但教书多年,有些东西还是能看出来的。”
苏凤章不敢小觑,连忙说道:“是学生的错。”
文先生笑一下,摇头说道:“何错之有,多少文人墨客骨子里头不喜圣人,但你要走科举这条路,即使不喜也得藏着,等哪一日你位及人臣,便知道其中厉害了。”
苏凤章琢磨了一下就懂了,你若是只想当个放荡不羁的诗人,那没有人会管你,但政治却不同,朝廷靠儒家执掌天下,那圣人必定是金身不破的。
“学生记住了,多谢先生教诲。”苏凤章心生感激,作为传统文人,文先生能说出这番话来实属不易,对他也算是掏心掏肺了。
文先生点了点头,又开始点评他的时文,两人一直聊了近两个时辰,最后送苏凤章出门的时候,文先生打包了一大堆书让他带上。
苏凤章从文家告辞离开,手中的月饼没了,多了一堆更重的书。
才刚走出门,就听见一个声音压低喊道:“小凤儿,这儿,这儿。”
苏凤章转头一看就笑了,却是文竹躲在巷子口探头探脑,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
“你这是做什么呢,这不是你家门口吗,怎么弄的跟做贼似的?”
“哎,还不是因为你。”文竹苦恼的很,“自从你用心读书,你那先生看我就更加不顺眼了,要不是惜命,他估计都要去死一死,看能不能刺激我奋起苦读。”
“瞎说什么呢,我先生还不是你爹。”苏凤章笑着说道。
文竹伸手帮他拿了一部分书,叹了口气说道:“这要不是亲爹,我都要……”
“哎,你说他怎么就不死心呢,我真不是读书的料啊,要不我还是早些成亲,给他生十个八个孙子,让他好好培养,你说这主意怎么样?”
“挺好的,就是你未来的媳妇得辛苦了。”苏凤章打趣道。
文竹还在吐槽老爹:“你看看他,你送月饼过来抓着都被训了两个时辰,这还不算,回礼都是书,就没见过他这样的人,恨不得全天下都是读书人。”
苏凤章倒是为自家先生说道:“能被先生指点我求之不得。”
文竹叹了口气:“小凤儿,你也变了,自从开始读书,你已经不是我的小凤儿了。”
“我说的是实话,别人想买这书都买不到,先生实在大方。”苏凤章笑道。
文竹更加无奈了:“得得得,现在你们俩才是一国的,哎。”
苏凤章有心劝他,还说了一句:“小竹子,以前是我不懂事,拉着你一起胡玩,但自从爹和大哥过世,我才知道男儿在世,总得有些担当,不然苏家又能靠谁。”
文竹也知道这是实话,但他磨蹭了一下,道:“道理是这道理,但我就不是那块料。”
“算了,不提这个,小凤儿,你也好久没来县城了,要不要去问仙楼坐坐?”文竹热情的邀请,“他们最近出了新菜,听说味道秒的很。”
问仙楼是湖山县数一数二的酒楼,也是文人最喜欢聚集的地方。
苏凤章连忙说道:“我现在不合适去,再说我二叔还在城门口等着,再不去的话他怕是要等急了。”
文竹拍了一下自己脑袋,骂道:“瞧我这猪脑子,都忘了这事儿了。”
“你等会儿。”文竹把手里头的书往他手中一塞,跑了。
苏凤章没来得及阻拦看着他跑远了,只能在原地等他回来。
“呦,这不是苏凤章那小子吗?”一个有点公鸭嗓的声音传来。
苏凤章顺着声音望过去,却见是四个学子打扮的年轻人,年纪估摸着都是二十上下,说话的那个看着最年轻,跟他年龄相仿。
四个人手中都拿着折扇,如果不是长得歪瓜裂枣的话,倒是有几分风度翩翩。
说话间那四个人已经走到他跟前,“还真是,几个月不见,你怎么黑了这么多,不会是天天下地种田了吧,啧啧啧,没想到啊没想到,你苏凤章也有这一日。”
这话就夸张了,秋收时节苏凤章是黑了一些,但黑的不多,根本就不明显。
苏凤章眯了眯眼睛,倒是想起来这四个人是谁了。
文先生开私塾自然不可能只收他一个人,眼前这四个人勉强能算是他的同窗,不过他们不是富商子弟就是附近村落的,两派人玩不来。
或者说,是他们单方面看不惯苏凤章,觉得他仗着个当小典吏的亲爹就横行无忌。
尤其是打头这个少年,他是附近大地主的孙子,跟苏凤章一样不爱读书,偏偏文竹不乐意带着他玩,每次只跟苏凤章好,弄得他心中十分不满。
苏家出事的时候,孙耀祖就有些幸灾乐祸,这会儿瞧见苏凤章可不就上前来挑衅。
“苏二,你怎么来城里了,你就肚子里那点墨水,还有脸来见文先生?”孙耀祖笑道。
苏凤章倒是没把他的挑衅看在眼中,只是淡淡说道:“你有事儿?”
他越是风轻云淡,孙耀祖越是恼怒,尤其是苏凤章往那儿一站,明明穿着粗布衣裳却茂林修竹,直接把他给比下去了,让他更加羞恼。
“装模作样。”孙耀祖冷哼一声,上上下下把他看了两眼,道,“你看看你现在还像是个读书人吗,跟乡下种地的有什么两样?”
“要大门闾,积德累善;是好子弟,耕田读书,苏家原本就是耕读之家,我像个种地的有什么不好。”苏凤章淡淡说道。
孙耀祖也是个不学好的,这话也听的似懂非懂,还是他身后的人低声解释了两句才明白。
明白了,孙耀祖却更恼:“说得比唱的好听,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你家都快吃不饱了,还读什么书,一心一意种田去吧。”
“有这个功夫来文先生这儿,还不如多种几块地,哎呦,我都忘了,你家似乎也没几亩地,不如这样,看在我们以前是同窗的份上,你来租,每年只要交七成租就行了。”
“你确定要七成租?”苏凤章不但没有羞恼,反倒是好声好气的问道。
孙耀祖哈哈笑道:“怎么,你要租几亩地?”
苏凤章却笑了:“大周律例明文规定,民间农田租赁,地主至多占六成,你家却要其七成租,这岂不是明目张胆的贪赃枉法?”
“放你的狗屁,六成那是西北边境的规定,咱们这可是江南。”
江南地区产量大户,田少人多,别说七成租,就是八成剩余的部分也不少了,有的是田少的农户来租,所以孙耀祖才敢这般嚣张的说。
苏凤章却朗声说道:“我倒是从未听过一本大周律例,还要分南北的。”
“不如咱们一道儿去衙门问问,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孙耀祖的脸色一下子变了,田租这事儿属于民不举官不究的事情,反正双方都有好处,但这事儿却不能摊到明面上来说。
大周皇帝是农户出生,对于前朝末年地主大肆圈地,高额收租的情况百般不满,以至于大周律法对农民也十分偏爱,反倒是地主阶级受制偏多。
不过几代皇帝过去,渐渐的田租又在上升,只要你不闹大,你情我愿的事官府也不会官。
“你,你污蔑人,就你这样也算读书人?”孙耀祖气急败坏。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苏凤章对着孙耀祖笑了一下,转身走向朝着这边跑过来的文竹。
孙耀祖气得脸颊通红,怒道:“他这是什么意思?”
他身后的学子扇了扇凉风,道:“大约是在骂你井底之蛙,夸他自己是成大事者。”
第23章 嗨,同窗
文竹往后瞧了一眼,皱眉问道:“那不是孙耀祖吗,他找你做什么?”
“慰问了我一下。”苏凤章笑着说道。
“慰问你?就他?”文竹还是了解孙耀祖的,都是同窗熟悉的很,不过他看不上那人。
文先生讲究一个有教无类,并不排斥收商户出生的子弟,受他影响文竹其实也不会看不上商户出生的人,但孙耀祖却是例外。
按理来说他比那些商户家的孩子还好些,也不知道怎么学了个斤斤计较小肚鸡肠。
“他要是敢欺负你的话跟我说,我告诉我爹去。”文竹这般说道。
“就他哪能欺负得了我。”苏凤章笑道,“你就别为我操心了。”
文竹一想也是,孙耀祖就是个色厉内荏的家伙,没半点本事。
提了提手中的盒子,文竹笑道:“你猜这是什么?”
15/185 首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