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别说贪污这种跟钱直接挂钩的玩意儿。真要清算起来,这官场上根本就没有几个干净的!
不得不说,妙玉这一手够狠。
但是新上来的官员高兴,为什么?因为上面有人下马了,他们才有可能上位。
而上面的高官们个个胆战心惊。
事情到了这一步,拿主意的人就只能是皇帝了。
问题是,皇帝不是太上皇,换成太上皇会和稀泥,而皇帝。他从一开始默许那些家伙攻击妙玉派系的官员固然有维护太子正统的含义在里面,可实际上,皇帝已经看到了未来,而且,他也好奇自己的朝堂上真正廉洁的人有几个。
结果很惨烈,首先就是政事堂,直接瘫痪。六位宰相,只有一位幸免。因为这家伙的家族从前朝起就是世家大族,到了本朝更是祖孙为相,想不有钱都不行。
贪污的最多的,竟然贪了足足四十六万两黄金!
皇帝暴怒!
其实他早有心理准备,在他看来,他的宰相们每人贪污十余万两银子,他虽然生气,却也能接受。但是四十六万两黄金!
皇帝直接要求彻查。
接下来瘫痪的便是六部。其中吏部尚书也不少,寒门出身,寒窗苦读十二年,一句高中,鸡犬升天。不止他家中搜出了两百多万两现银,就连他的家中,也由从前的断齑画粥变成了半城!半座州府的土地都是他的!
这个更狠。
如果说黄金白银只是戳中了皇帝的一桩心病的话,那么土地之事便是另外一桩心病,也是历代王朝的大忌。
可以说,如果不是太上皇及时出面,皇帝恐怕会把满朝文武都砍了。
最后,政事堂只留了一位,其余的全部的全部被抄家。六部尚书也一样。
为了防止朝廷运转出问题,皇帝没有往下细究,但是,这件事意义深远,因为在接下来的万寿节这天,朝堂上一半的官员都穿上了打了补丁的朝服,以示廉洁。
皇帝气得够呛。
各个贪污受贿不差钱的主,穿成这样恶心谁?
可是表面上,皇帝还要大度地表示,事情都过去了,然后又给百官加薪。
第132章
太上皇虽然出面压住了场面, 但是他又病了。
非常严重。
当年太上皇禅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中风后手抖,无法正常批阅奏折,这才退位。即便这些年精心保养着, 可人的年纪到了, 有些事儿根本就避不过。
之前的不好就是再度中风, 如今又来了一场, 直接就昏迷不醒。
朝中的气氛立刻变得空前严肃。
不是没有闹腾,说太上皇是被皇帝气的,可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傻子, 这种事儿放在谁家, 都是受不了的:拿国家比家庭、拿君王比家主的话, 那么那些大臣们就是大宅门里常见的管事, 管事们贪污纳贿, 其实就是上下联手把主家的财帛往自己家搬。
别说是太上皇, 就是换成寻常人家的老太爷, 知道自家养着这么一群硕鼠都会受不了, 更别说之前的廉政之举已经闹得风生水起。
很快,太上皇合上了眼, 太上皇后终于能被尊为皇太后了, 朝廷新一轮的廉政又开始了。
因为不进行廉政不行, 因为现在皇帝不高举廉政大旗, 那么皇帝气死太上皇的不孝之名就会在朝野上下泛滥。
为了自己的名声, 也为了帝国的凝聚力, 皇帝必须继续廉政。
继政事堂之后,六部迎来了第二波清洗,诚然, 六部也有很多清廉的官吏,但是上层官员,从侍郎到各部郎中各部堂官,还真没有几个是干净的。
更别说刑部和大理寺、京兆府,这背后的人命和财帛的纠葛就别提了。
对于大理寺和京兆府来说,皇帝再度查刑部的时候,他们就觉得不好,只是他们本身就是负责刑狱的衙门,而京中参与包揽诉讼的官宦女眷还真不少,勋贵之家比比皆是,高官之家的女眷知法犯法的也不少。
不久之后,太子就发现,朝堂上换了许多面孔,而消失的很多人七成是太子的支持者。
太子很不舒服。他觉得自己被针对了。
妙玉却混不在意。
因为她问心无愧。
而皇帝这边显然也发现了不对劲,他开始出手扶持太子。
为此,妙玉的铁杆属官忧心忡忡。而公主府出来的贾琏也是忧心忡忡。
王熙凤得知丈夫的为难,十分纳闷:“我当二爷在犹豫些什么呢!我们娘娘可不是那边娘娘能比的。那边的娘娘无儿无女,我们娘娘却是太子之母!二爷还用迟疑吗?”
就连上头的邢夫人听说,也连连点头。
她也是这么认为的。
贾琏道:“太太有所不知。我们娘娘,我是说,妹妹虽然是太子生母,可在宫里并不得宠。虽然看着还体面,该少的都少不了,可终不过是借腹生子的肚子罢了。”
贾琏是深有体会。
虽然邢夫人王熙凤洋洋得意,但是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这几个外甥,与其说是他的外甥,还不如说是皇后娘家的外甥,看太子待承恩公府和他们贾家,他难道还不知?只要有皇后娘娘、有承恩公府在,他们贾家就只能靠边站。
这是规矩。
太子跟皇后娘娘的情分,跟承恩公府的情分,哪一个是贾家能比的?
要贾琏说,太子跟他们家,一句血缘无法分割,实在是太过浅薄。更重要的是,因为是公主府出来的官员,贾琏很担心会被太子一系的人做了猴子。
王熙凤听说,也吓了一大跳。
她道:“那依二爷的意思,我们是跟着公主殿下?”
贾琏没有说话。
他很清楚,这是现在和未来的区别。太子是未来,将来当今皇帝百年之后太子继位,作为太子的生母和母族,贾迎春的好处是少不了的,贾家的好处也是不会少的。
可问题是,选择了太子,首先就是他先背叛了公主殿下的知遇之恩,这是忘恩负义。其二,因为太子重承恩公府,也难说最后会不会拿他立威。
至于选择了公主,固然能保住一时安稳,却难说日后前程。
贾琏因此犹豫不决。
王熙凤皱着眉头,想了想,很干脆的拍板了:“我们跟着公主!”
“凤哥儿?”邢夫人吓了一大跳。
王熙凤道:“太太是知道我的,我这人从来是不喜欢那些有的没有的。谁待我好,我就跟着谁。既然在太子眼里,承恩公府那边更要紧,那我们就选公主。”
当初他们这边能逃出算计,就是因为有人给他们送了消息。别人不知道,王熙凤在暗中揣度了好几回了,她估摸着应该是妙玉,因为贾赦是老义忠亲王旧人。也就是说,公主这边一直记着他们贾家的忠义,那么,他们就更加不能改换门庭,哪怕那个人是迎春的儿子。
不独王熙凤这样想的,就连邢夫人也是这么想的。
贾琏听说,也明白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坚定不移地站在妙玉这边,惹得太子太傅为首的几位大臣十分不满,当然,也不是不能理解他,就是因为知道他的想法,他们才如此不满。
他们几次暗中碰头,定下了收拾贾琏的策略和具体步骤。
第133章
算计贾琏的法子说简单也简单, 说不容易也着实不容易。毕竟,别人是醋坛子,王熙凤却是醋瓮醋缸。当年贾赦自请出宗的直接结果就是宁荣二府和贾氏一族的事儿跟他一家子不相干,贾琏入了公主府之后, 也发现了妙玉的忌讳, 所以主动约束妻子家人, 不许沾染包揽诉讼和放印子钱等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 要算计贾琏就只剩下了女色这一个条路。
问题是,贾琏本人是好色不假,可是王熙凤就是一个超级大醋缸, 这里贾琏外出应酬了几回, 王熙凤就把这几次应酬的前前后后里里外外摸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然后, 她进宫磕头的时候, 就当着太后、皇后、迎春及满宫的宫人的面哭了。大意就是, 贾琏是个胆小的, 她也是个容不得人的, 能不能请詹事府的人消停些,别请贾琏去作客了。
言下之意, 就是这些人家的筵席上有歌姬优伶作陪。
虽然王熙凤没有明说, 可是这宫里谁是傻子?
迎春虽然是太子之母, 可是她的身份和级别在这里摆着, 太后就当着太子的面, 对皇后道:“皇后, 虽然说詹事府是正经的朝廷衙门,可是太子却是养在你跟前的。你也上点心,若是詹事府有那不懂事的, 还是回了皇帝,早早地打发了的好。免得带坏了太子。”
皇后只能应下。
迎春涨红了脸。
她虽然木讷,却只是没有反应,却不是连话都听不懂。
至于太子,回到自己的寝宫,直接把自己最喜欢的茶盅子给砸了:
“这些混账!当孤不知道他们在算计孤的舅舅吗?”
贾琏是妙玉一手提拔起来的人,就是因为贾琏起来了,他亲妈迎春才得以进宫,妙玉对贾琏、对贾赦一家子的恩情,就是太子都不能否认!
所以跟妙玉的矛盾日益尖锐的时候,太子看到贾琏至始至终都跟着妙玉,虽然遗憾,心中却不知道赞了几回,暗叹舅舅有古人之风,跟那些小人不同。
没错,贾琏跟着妙玉,太子是恼火的,可是恼火背后却是高兴。
现在有人算计贾琏?太子能忍得住?
有人就劝道:“殿下!诸位大人也是为了太子殿下好……”
“好个屁!”太子破天荒地骂了脏话,“孤是太子!皇姐只是为父皇分忧而摄政!是为了天下!舅父更是恩义两全!那些人算什么?真当孤看不出来吗?”
虽然处处比不上妙玉,太子也很火,但是詹事府官员们算计贾琏是两码事。
太子收拾好心情之后,很快就求见了皇帝。
如果太子为了自己的属官求情,皇帝绝对会不高兴,可如今太子要求严惩詹事府那几个尸位素餐的家伙,皇帝自然高兴。
皇帝赏赐了太子很多东西,又拿出一套自己亲自设计的头面首饰赏赐皇后,表扬皇后把太子教养得好。
太子詹事府的官员们如丧考妣。
迎春忧心忡忡。
她觉得儿子这是在自断臂膀。不久之后,她找了个机会,把儿子请到自己的宫中,道:“太子,詹事府的官员纵有万千不是,他们也是为了太子……”
她儿子一听,当下就烦了:“母妃这话说得糊涂!他们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还是为了孤?母妃以为孤会看不出来?此事连父皇也有了定论,怎么,母妃是对父皇有异议?”
迎春立刻闭上了嘴巴。
她只是觉得,宫廷这种地方,真正说话的地方是权势,而非公理,故而才会想着提醒儿子一二。
她哪里想到儿子根本就不屑一顾?
太子不但不屑一顾,还大为反感,甚至约束自己的同胞兄弟,不许他们去后宫,更不许他们接近贾迎春。
他担心自己的弟弟妹妹们被这个脑子里有坑的亲娘给带进了沟里!
太子到底年轻,不知道有些事儿是不能强求的,他一心觉得贾迎春蠢,却不知道他的胞弟年幼,心中更怜惜生母不易:本来父皇就不喜欢生母,为了皇后一再打压生母,皇后又直接拿他们的生母当寻常宫妃看待,生母名义上是宫中唯一的高位妃子,实际上一点体面皆无,叫他这个做儿子的如何忍心?现在亲哥又是如此,这位皇子就不爽了。
太子被胞弟气的要死。
这样的事情,自然是瞒不过太后、皇帝和皇后的。不过,这三巨头觉得,反正太子身体康健,至于迎春的次子,将来也不过是一个亲王,最差也不过是闲散宗室。大面儿上不差就行,至于这家伙犯蠢,那就让他犯好了。横竖太子年幼,这孩子更年幼,小孩子,逆反心理重,胡乱行事,肯定不行。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位皇子就这样走到台前,开始跟亲哥斗的政治生涯。
太后、皇帝、皇后本着历练太子,让他给太子做磨刀石的想法,选择了袖手旁观。就连妙玉,在跟皇后交流过后,也保持了沉默。
妙玉如今也很忙。
因为历经数年之久,东瀛仆从军终于在大海的另一边找到了金矿和银矿!今年海对岸开回一队船队,船上装满了金锭和银块!
皇帝龙颜大悦,直接给海对岸的那块土地取名大瑛洲。
跟皇帝不同的是,比起金锭和银块,妙玉更看重船队带来的玉米和土豆!
老实说,这两样要带回华夏可不容易!土豆还好些,大不了直接带小苗回来,可是玉米,以海洋的潮湿环境,以现在的航海技术,带一包玉米回来,路途上起码要耗费掉一船的玉米!
但是!
终究是带回来了。
妙玉如获至宝地将这两样作物种在了自己的试验田里。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玛雅诸神的庇佑,总之,当年红薯进入中原的时候并没有回报大明的期待,可是玉米和土豆在中原的土地上生得极好,尤其是土豆,当年亩产八千斤!
如果不是妙玉及时阻拦,如果不是红薯的先例在,皇帝只怕当时就要大氛围推广。
不过,现在皇家园囿完全可以先开始育苗育种顺便检测两种作物的产量稳定性。
毕竟,对于农民来说,粮食的高产是其次,粮食产量的稳定性,才是第一。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9-16 15:33:28~2020-09-22 11:01:3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加西娅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34章
东瀛的金矿、北大瑛洲的金矿、南大瑛洲的银矿、吕宋的铜矿, 这些金属矿藏保证了国朝货币系统的稳定,而玉米、土豆、红薯等高产农作物的发现不仅仅意味着高产,数种高产农作物同时共存,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多样性和对病虫害的风险抵御能力。
为了将之发挥出更大的好处, 妙玉终于推出了植物研究体系。
虽然华夏自古就有农书, 宋代还出了道藏, 但是华夏古代农书有不少并不适合普通农民使用, 而道藏更像是百科全书,而非真正的植物学著作。
妙玉曾经的绘画技巧被用到了另一个方面。
最开始的时候,是她自己喜欢绘画, 画风景, 画个各种植物。受她的影响, 公主府的女官们个个擅长丹青, 精于油画的不是一个两个, 更别说难度更低的水粉画和素描。而公主府蒙学堂的蒙童们也很注重绘画能力的培养。
93/94 首页 上一页 91 92 93 9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