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和淑儿青梅竹马,彼此早已情投意合,眼瞧两个孩子年岁已至,周娘子打算把心事一了,让怀远把淑儿娶进自家门。
方家离的不远,都是老相识,两个孩子的情谊也是有目共睹,方娘子瞧见周嫂子带着媒人进门,心下了然,笑着朝淑儿道:“淑儿,去把你爹叫出来,家里有贵客登门。”
淑儿俏脸飞霞,从炕上跳下来,娇嗔道:“娘。”一扭身躲进房内。
“这丫头。”方娘子笑道,“没大没小,不知礼数,让婶儿们见笑了。”
“小孩子性子腼腆,怕是看见老身这副模样有些怕生。”媒婆笑嘻嘻道。
方娘子烧水沏茶,两家人上炕坐定,方定坤年轻时也跟随驼队走商,与怀远爹虎子亦是生死之交,后来跟着盐商往湟水贩盐,渐渐有了家业,索性收手,在甘州城盘下两间铺子,做点别的营生。
两边都是熟识,早也默认嫁娶之意,省下媒婆好大一番口舌,只是做父母的心思,女儿在家胡天胡地都不怕,嫁到夫家,怕她操持家务,又怕婆家给她受气,难免有些担心,语气上便要抬高几分。
“怀远也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小辈里头,大伙最疼的就是他了,虎子走的突然,若是他在天之灵能看见自己儿子成家立业,怕也是高兴的紧。”方定坤慢条斯理,“但我家就淑儿这么一个女儿,从小也是宝贝的紧,孩子也贴心懂事,从小知冷知热,太奶奶高寿,最稀罕这个重孙女儿,本还想在家里多养几年,讨讨老人家的欢心....”
“大爷说的是,眼看着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做爹娘的这心里头,自然是又喜又忧...”
淑儿听见外屋隐约话语,臊的连耳根子都通红,闷着头拱在被子里出神,听见窗上有轻轻叩声,推窗一看,原来是怀远的两个小弟弟大宝和小宝,笑嘻嘻的躲在窗下,咧着缺门牙的嘴冲她轻声笑:“嫂嫂。”
淑儿羞的满脸通红,一巴掌拍在两人脑袋上:“你两个...胡说什么!”
“就是嫂嫂,我娘都请媒人来提亲了。”大宝笑道,“我哥急的头上冒汗,正蹲在巷口等我娘回去呢。”
“他让你俩来的?”淑儿眼儿亮晶晶的,咬唇道,“他说什么没有?”
“我哥说,去问问淑儿姐姐,她睡的好不好,早上吃了几碗饭,想吃点什么零嘴,他去买。”
淑儿噗嗤一笑:“好好好,我都好。跟你哥说,就要一份香橼干果,裹糖的那种。”
“好咧。”
两家婚事定下,隔日周娘子送去几担箱笼做聘礼,方家亦送了文定。只是方家里心疼女儿,想留淑儿在家多留些日子,故把迎嫁日子定在岁末。
方定坤见儿女大事已了,心头高兴,请了驼队兄弟来家中喝酒,怀远也被众人推搡着前来拜见岳丈岳母,只是淑儿万万不肯出门见客,怀远也抵死不肯去见淑儿,往日两人嘻嘻哈哈玩笑一处,现在倒是各自躲藏,羞态可爱。
男人太多厨房忙活不过,方娘子索性在院里架起炭火,买了半爿鹿肉,在酒楼叫了一桌下酒小菜,一缸烧酒,就让男人们围火而坐烤食鹿肉,自个取乐。
女眷们嫌外头男人喝酒聒噪,关门坐在炕上说话,淑儿这时才羞答答的出来见客,见人人笑眯眯向她道喜,一张俏脸早已藏到衣领里。
李娘子这日难能出门,此日随着李渭也来坐坐,同妯娌们说说话,沾沾喜气。
她鲜少出门,大家见了,少不得拉着她嘘寒问暖,问病问药,方大娘也托赫连广请了陆明月来家吃酒,陆明月是绣娘,方大娘请她教淑儿做嫁衣。
北地没南方那样对女红有要求,日常能缝缝补补就足够,但嫁衣还是要新娘子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加上鞋袜喜帕等物,细工慢活也得花上一年半载,出嫁那天新娘子红艳艳金灿灿的嫁衣若能得妇人们赞叹羡慕,也是一件脸上有光彩的事儿。
“做的好的嫁衣,好好存在箱子里,等自己女儿大了,传给她出嫁,这也是有的。”陆明月笑道,“倒是可以当宝贝用。”
“我当年成亲,娘家婆家都穷,头上盖喜帕,孩子他爹拉匹骡子就把我带走了。”妇人说道,“现在想想,倒真是可惜。”
旁人笑道:“我从删丹县嫁过来的,我家那边风俗倒是娘家姐妹来做嫁衣。”
屋外李渭用匕首割下几盘鹿腿肉,扬眉笑递给怀远,指指屋内:“去给娘子们送些吃食。”
怀远挠挠头,纠结道:“我...我不敢去。”
一旁坐着答那提,推搡他道:“快去快去,男子汉大丈夫,天不怕地不怕,怕几个娘们做什么。”
屋内妇人见怀远端着鹿肉过来,也指使淑儿去开门,两人乍一见面,彼此都有些不好意思,淑儿接过吃食,偷偷抿嘴一笑。
鹿肉事先用花椒、莳萝、盐腌过,又经炭火炙烤,外层微脆,咬一口鲜嫩多汁,香气勾人,鹿肉没有其他家畜的腥气,也比山里的獐子驴肉要鲜活,人人吃的满嘴油光,李娘子喜欢,也忍不住多吃了两块。
待兴尽归家,李娘子请李渭在内室稍坐坐,倒聊起一桩事。
长留已经十二岁,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了,倒是可以寻访看看有没有合心意人家的女孩儿,定门亲事。
李娘子的主意李渭鲜少说否,这桩听完却皱了皱眉:“长留年纪还小,倒也不急于这一时,等他自己长大了,让他自己做主就是。”
李娘子白日累极,歪在榻上道:“前日赵大娘从乡下庄子回来,说是替仙仙订下桩亲事,男方家资殷厚,家里又是独子,一眼看中仙仙的伶俐劲儿,就等着这边再养个四五年送过去做儿媳。普天下为娘的哪个不替孩子操心,我也是一片苦心,再说时下风俗,指腹为婚,从小下定的人家也多,长留小时候体弱多病才把这事儿给耽搁了。再者我这一身病,要是哪天撒手而去,你出门在外,长留有亲家托付,姻缘也定,我走的也安心。”
“这...”李渭苦笑摇摇头,不知如何回话,“我知你为长留煞费心思,只是...何必操之过急,婚姻大事,还须看顾孩子意愿。你也定能活的长长久久,看着他长大成人,娶妻生子。”
李娘子恹恹的不说话,李渭递给她一杯温茶,说起另外一事:“驼队那边我已跟孙翁老说过,年后驮马队那边我就不去了,此后安心呆在家中看顾你和长留,找点别的营生做,好不好”
“我哪里能活那么久。”李娘子眼泪掉下来,“过一日算一日,过两日我就该高兴,大爷,你也体谅体谅一个为娘的心。”
李渭隐隐有些头疼,隔了半响道:“你既然存了这个心思,那慢慢探访,看看又没有合适的,只是婚姻大事,重中之重,一切随缘,不可强求。”
“这个自然,要选个匹配的人家也不容易。”李娘子思揣道,“首要是性格模样好些,招人疼的女孩儿,能识大体,不娇气,又能跟着长留识字念书的。别的倒是其次。”
李娘子欲言又止,慢吞吞道:“我倒是想起来,身边儿不就有这么个女孩么?样样儿都好,看起来像富贵人家的孩子,只是年岁略长长留几岁。”
李渭一时不省,李娘子眼睛瞥着西厢,李渭明晓李娘子意思,哑然失笑,觉得甚是荒谬。
“这个姑娘,怕不是一般人家出来的。”李渭摇头道。
李娘子斟酌:“她性子柔和,容貌出色,又是个命苦的孩子,无依无靠,待问问她的意思,想必也是愿意的。”
“那倒未必。”李渭摇头,“你若是看中她,还是罢了吧。长留的亲事,的确也操之过急,等他大一些我们再做打算。”
李娘子抿唇看着自己的丈夫,他的目光缠绕在春天身上,眼神意味不明,她心里猛的一颤。
仙仙和春天正在院子里打井水洗茶碗,是耳房里日常用的那套,在她手中衬得青花瓷杯十分粗糙,李渭立于窗下,看着纤细洁白的手指捏着茶杯,在冰洌的井水中清洗着内壁的茶渍,于微茫夜色中,只觉那是兰花,夜里悄然绽放。
“大爷。”她微微仰头对他道,“要喝茶么?马上就好。”
李渭摇摇头,心里反复想了几轮,终于回她:“有你北庭叔叔的消息。”
她轻轻的啊一声。
瓜州西北十里有墨离军驻守,军帐设在吐谷浑旧地,朝廷置五千兵马于此,军队中多半是归附中原的吐谷浑人,其他军兵于陇西各郡县招募得来,李渭年轻时亦有报效朝廷大志,在墨离军营里一呆就是五年。此后数年,军中兵将几经更迭,仍有数名旧友驻在军中,当中有个叫黄汝云的军中文士,现已调入庭州府衙掌管文书工作,李渭去信托他寻访春天亲眷,又托轮台友人打听县乡之中是否有陈中信此人。消息称道陈中信于伊吾守军陪戎副尉后,调往轮台县当府衙税吏,后来又调往西州当帐史,但于几年前辞官后往西而去,暂不知踪迹。
春天知道她这位陈叔叔数年随军边塞,后将妻儿都接至西北,一度断了家族联系,而且官职微小,她从舅舅抄录的名册中大海捞针,也十分难找。
“此事不用心急,慢慢寻找,总是有消息的。”李渭安慰道,“要找军中官吏,并不算难,只是北庭胡汉混居,地广人薄,需要一些时间。”
春天下定决心似得摇摇头:“若能找到更好,找不到也就罢了,我一州一州的寻过去,总会有消息的。”
李渭看着她,再三斟酌:“一定要去寻人么?你孤身一人,在北地实在危险,千万三思啊...”
春天坚定的点点头:“我一定要找到陈叔叔。”
第17章 笼中燕
陈中信是春天父亲同窗,两人情谊非比寻常。但陈叔叔早年投军边塞,寥寥数面里,春天全然不记得他的模样,只是模模糊糊想起一双温厚的手摩挲在她头顶,爽朗笑道:“我把你爹爹带走了,妞妞可不要哭鼻子哦。”
她的父亲名春樾,字仲甫,原是长安的一名刀笔吏,颇有游侠少年风范,弱冠之年娶了隔墙而住的薛家次女,两人青梅竹马、感情深厚,成亲一年后春天即呱呱坠地。
春家是外乡人,春天祖父年轻时带家室迁居长安新丰,略有薄产,并比不得富贵之家。父亲俸禄低微,为人又豪爽大方,常有捉襟见肘之苦。春天记得家中只有一个小婢女兰香,家中事务皆需母亲亲力亲为,但父母两人举案齐眉、琴瑟和鸣,对春天视若珍宝,百般呵护。
那时家中赁屋而住,房舍局促,堂下搭着葡萄架、廊下挤着凤仙花、春天跟着父亲在葡萄架下念书,之乎者也摇头晃脑,母亲在廊下绣花,刚染的红指甲在云锦间穿梭,三人抬头相对、粲然一笑,日子并不觉得辛苦,柴米油盐共春花秋月、颇有一番趣味。
母亲还有一个胞兄,膝下有二女一子,两家原住的近,表姐妹们常与春天一起玩耍。
舅舅刚入刑部,虽然官职低微,但钻营有方,官路走的四平八稳。舅舅屡屡想提携父亲一把,但都被父亲婉拒。
后来舅舅买了长安城内邸宅。有年中元节父亲携全家去舅舅家吃酒,席间舅舅和父亲大吵一架、舅舅拍桌大怒,训斥父亲“不识抬举、自命清高云云”,父亲冷眉相对、拂袖而去,此后两家断了往来。
春天问母亲:“爹爹为何和舅舅吵架?从那起...姊姊们都不和我玩了,昨天我看见莹玉姊姊坐在高高的马车上,连我喊她都不应了。”
母亲蹙眉,柔声细语:“爹爹光明磊落、志向高洁、舅舅有些事情误会他了。姊姊们也不是不理妞妞,许是没听见呢。”
春天并不在乎表姐们不再和她玩耍,比起穿花戏蝶的姊妹们,她更喜欢和爹爹玩耍,带她骑马观花、茶肆听戏。
但母亲自此常有愁思,因为亲兄和丈夫的心生罅隙,兄长的嫌贫爱富。
陈叔叔最后一次回长安、在葡萄藤下与父亲把酒言欢、两人酩酊大醉、击缶而歌,而后拍肩大笑。
春天半夜起夜,揉揉惺忪的眼,发觉父母两人秉烛私语、母亲双眼通红、呜呜哭泣,父亲拥着她纤瘦的肩膀,轻声抚慰。
自这夜起,父亲投笔从戎,跟随陈叔叔入了行伍。
父亲带着母亲和她再一次敲开了舅舅家的门,这时的舅舅已经官运亨通,不比昔年的清贫。
春家无尊长亲辈,父亲担心柔弱的母亲无法撑门户,故把妻女委托给舅家照料。
舅舅虽对父亲有些怨气,但毕竟是自己亲妹子,故把此事应了下来。父亲走后,春天和母亲搬入薛家,守着一个小角门,依附度日。
但舅舅家的日子并不好过,府中舅舅忙政务、舅母持中馈。舅母待人苛刻,虽然嘴上不说,相处久了渐觉得家中母女是个累赘。假若母女两人有哪处多花销了府中银钱,舅母的脸色便不耐烦起来,偶尔小孩儿之间有了龃龉,舅母对着几个孩子指桑骂槐,惹的母亲常常垂泪,只能愈发低头,私下里多找些针线活补贴家用。
母亲的针线很好,那时候兰香常拎着篮子从小角门出去,将母亲做的衣裳帕子卖给外头的成衣铺,换一些家用回来。
父亲的书信都是通过官驿寄给舅舅,舅舅转给母亲。收到音信的当日如同节日,母亲迫不及待的拆开,父亲会讲些边塞的风土人情、日常琐事。他在西北一个叫甘露川的地方,那是荒漠里的一片绿洲、草木丰茂、牛马成群,有很多有趣的事儿发生。回信都是由春天执笔,母亲一边绣花一边说话,末了春天还会添上几句:“挖出来草根好吃吗,是个什么滋味?爹爹你上次所言的给小马接生,生了几个呀?”
日子单调但有期待,后来渐有战事,音信减少,再后来,音讯全无,最后,有人把爹爹的遗物带回来了。
舅舅说父亲贪功名、擅自做主领兵袭突厥军,落入敌人圈套,战死在敌人腹地,军里没有把亡将的骨殖讨回来,只带回了父亲的遗物,其中就有爹爹的一把匕首。
她那时还不到十岁,已经懂了很多事情。母亲在舅舅的扶持下立了衣冠冢,但她深信父亲仍然活在这世上,或许是被人救走,也许是迷路了,但总有一天会意气风发回到长安来,让她和母亲过上开心快乐的日子,让她嫌贫爱富的舅舅青眼有加。
父亲亡后半年,韦家三夫人举办了一场菊花宴,和韦家从未有半点交情的舅母竟然受邀,奇怪的是舅母居然拉着母亲做陪,母亲尚在孝期,百般推辞,舅母却殷勤送来时兴的衣裳首饰。
12/70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