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意元宝

时间:2021-01-19 10:07:37  作者:意元宝
  如果在这样的危机之下,能够最后胜出的人,必然将来能够引领这个天下百姓过上另一层的好日子。
  胜出的人是李初,最让武媚娘高兴,武媚娘凝望着李初平静的面容。
  想着这一辈子武媚娘在不断的想要改变李初,可是直到现在成为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那一个人了,李初依然不忘初心。
  要是李初能够杀了李哲他们该有多好,这些人都有可能成为李初的绊脚石,武媚娘不相信李初不懂,可是李初依然选择放过眼前的人,昨天晚上李初放过他们,如今再想处置他们已经没有可能。
  “陛下英明。”武媚娘在想着李初对李哲他们的手下留情,李哲也在人群之中和所有人一起呼唤着武媚娘英明。
  至此,武媚娘有意退位,李初这个捉拿住所有人谋逆之人的功臣,也就成为了皇帝的继承人。
  选定黄道吉日,李初在二月初二正式登基,成为大周的第二任女皇帝,李初一个李性的人却成为武家的第二任女皇帝,是不是要付李唐国号,朝臣们一直争执不休。
  终究还是按照李初所言,她是女皇帝,武周的女皇帝,这是对于一位母亲的敬重,将来这个天下依然会由李家人传承下去,至于他们要如何改国号,复李唐的山河都可以,李初在位会坚守武周山河,圆武媚娘所愿。
  武媚娘并不希望自己的王朝随着她的退位而消失,这一点李初比谁都清楚,正是因为如此,武媚娘才会一直犹豫让李家的人承继江山,还是让武家的人承继江山。
  谁也没有想过,在武媚娘之后竟然还会有第二位女皇帝。
  而李初站在大明宫的宣政殿上,一身的明黄皇袍,头戴皇冠,从武媚娘的手里接过传国玉玺,李初举起手中的全国玉玺,目光扫过下面的朝臣,不怒而威,朝臣不由的跪下行拜道:“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朝臣之中,那些女官更是控制不住的颤抖,成了,成了,武媚娘一个女皇帝是传奇,李初成为第二个女皇帝,那就证明这个天下不一定都是男人主宰,她们同样可以站起来。
  “朕今日登基,诸位第一时间考虑的是朕膝下无子,朕会从周王李显,相王李旦的子嗣中选择合适的继承人,朕不会过继,朕说过会把江山传承到李家人的手里,朕说到做到。”谁也没有想到登基成为皇帝的李初,说的第一番话竟然是这样的一番话。
  虽然李初没有子嗣的事情天下皆知,但总以为李初最后会过继一个孩子来承继自己的江山,没想到李初却不愿意,反而明明白白的告诉天下人,他会从自己的弟弟子女之中选择一个。
  “想成为下一任皇帝的继承人,那么就让朕看到你的能力。只要你够资格,能担起这个天下,朕就会把皇位传给你。”李哲的儿子和李旦的儿子都已经有不少成年的啦,这一个登基大典,他们都出现在宣政殿上。
  李初说这番话的时候看着他们,将他们血液中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望全部都调动起来。
  “不过你们牢记一件事情。不许自相残杀,如果你们没有容人之量,连自己的兄弟都能下手杀害,只为了得到这个皇位,朕宁愿亲手将这个江山交给外人,也不会传给你们。”在朝臣们听的头皮发麻,生怕将来会有一场激烈的皇权之争,太子之争的时候,没想到李初忽然说出一番警告。
  正高兴的人如同被人泼下一盆冷水,李初冷声提醒他们,“不要忘记最重要的一点。朕没有子嗣,也就是说,朕既无子嗣没想过过继,就没指望将来有谁为朕上香火,所以不要和朕讲什么百年之后的事情,朕能够承继这个江山,能够得到你们的拥护,就是因为朕把这个江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把百姓的安乐放在心上,终朕一生唯愿能够让天下百姓安定。”
  “那么想要继承这个江山的人,也得有像朕一样的一颗心。更不会为了争这个皇位骨肉相残。太宗由玄武门之变成为大唐的皇帝,在你们看来是你们学习的榜样,可是在朕这里,谁若敢对自己的亲人动手,朕第一个容不下你们,朕到现在为止手里没有沾过亲人的血,想让朕开这个先例的人,朕不介意如你们所愿。”
  可不是嘛,李哲他们谋逆,李初都没有处置他们的意思,只是将李哲封为周王,和李旦、李末禁于府中,往后不得自由出入府邸。
  比起李初处置武敏之和武三思的手段来,那可真的宽宏大量的多了。
  武敏之和武三思满门尽被诛灭,贺兰敏秀早早被武敏之送走,到现在都没有找到贺兰敏秀一家的行踪,看来武敏之早就料到自己可能会失败,所以早早的做好了所有的准备。
  但是除了武敏之和武三思满门被尽诛之外,其他武家的人并没有因此受到牵连,算是李初法外开恩。
  一应的处置虽然是在李初登基之前就已经定下的,却也是李初亲自和武媚娘索要的。
  在听到李初警告李氏宗亲自家侄子的那些话时。自然让人想起李初对武家人的处置,李初从来不是一个一味心慈手软的人,该断的时候会断,绝不会落任何把柄于人手,更不会让一条毒蛇咬着自己。
  “你可真是...”武媚娘在旁边听到李初的一番话百感交集,先是挑动人的争夺之心,偏偏又给人限制争夺的手段。
  李初也太为难人了。可武媚娘听着也得认一声就该如此。
  在下端的朝臣们在一开始的震惊之后,何尝不是为李初最后限制诸位皇侄的争位手段松一口气。
  虽然古往今来的皇帝都不希望晚辈们为了皇位争得头破血流,但也没有一个人像李初这样说的明明白白。
  皇位是可以争,却不能骨肉相残,这就是最大的底线。
  最重要的是,李初警告他们,一旦谁越过这个底线,李初就会成为他的敌人。
  想想看,他们有没有能力成为李初的敌人,如果没有,那么他们最好就守住这个底线,永远不要越过。
  蠢蠢欲动的人心随着李初的安抚和警告,慢慢的都平静下来。毕竟不管再怎么争,再怎么抢,他们都只是为了达到目的,并不愿意为此舍弃性命。
  “另外,朕自外番寻回的玉米,红薯,土豆,经过多年的培养,有了不少的种粮,往后推广全国,此事,细议。”那么多耐旱的作物,要不是这么多年李初被武媚娘困住,早就推广了,李初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此事定下,关乎天下百姓的温饱,绝对要看重。
  而随着李初登基成为皇帝,群中的太后们看着飞涨的积分,大喜过望!
  萧太后:“两百万,两百万的积分,请继续涨,请继续!”
  吕太后:“够了!”
  宣太后:“够了!”
  孝庄太后:“够了!”
  萧太后...不够啊不够,为什么她的积分依然不够!捉狂啊!
  武周的第一位女皇帝武曌登基之时六十七岁;第二任女皇帝李初五十二岁登基,改元泰和,后世称泰和女帝。
  武媚娘在位十五年,上启贞观,下启泰和,是为古往今来的女皇帝。泰和女帝在位二十年,崇文尚武,既大力发展文学,同样也大开武举,且推行从海外得来的粮种,蕃薯,土豆,玉米等耐旱的农作物,令天下百姓的日子得以更上一层楼。
  针对朝中的弊端,泰和女帝更是不留余力的改变,任用能吏能臣,尤其提拔女官,令天下女子的地位得以提高,其一朝加之武媚娘一朝的努力,终于让天下人接受女子可出仕也可继承家业。
  正是因为如此,后世女子对泰和女帝推崇无比,纵是那些想攻击女子的人,观泰和女帝一朝,不管是在唐高宗时或是武媚娘朝时,一直为国为民,为安天下,根本没有可以攻击的地方,泰和女帝一生都以使天下百姓得以安康泰和为己任,所以后世之人,不得不认一个服!
  对外,虽然泰和女帝不主张战事,但若有来犯,虽远必诛。励精图治,万邦来朝,比起唐太宗和唐高宗之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最令后世称颂的是,她虽无子嗣,最后从相王李旦的子嗣中择其三子李隆基为继承人。
  在其一朝,李氏的子弟个个出色,文能安国治天下,武能出兵平天下,却无骨肉相争之象。
  泰和二十年,泰和女帝崩于宣政殿,令李隆基继位,李隆基登基即复李唐国号,武周江山由此结束,但武周两任女皇帝,令后世人传颂!
  作者有话要说:正文到此完结啦,太后们的去留,请期待番外吧。
  当然,番外缓更。
 
 
第178章 番外1
  泰和六年,武周第二任女帝登基六年,海上传来一个好消息,被李初第二次派出海的使臣回来了,不仅回来了,更是带回了大批的番外之物,同时也有同来的各国的使臣。
  当船停靠在岸边时,看到那搬下来一箱箱的东西,还有许多大周从未见过的人,尚未抵达大周的国都长安,使臣此番出海收获颇丰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天下,自然也传回到长安。
  想李初这个女帝自登基以来,第一年开始推广土豆,番薯,玉米等耐旱的农作物,短短三年,解决先前大半百姓无法裹腹的问题,随后又开始改革吏治,尤其着重改制军制,以及先前所用的均田制。这样一来无疑触及了大部分贵族的利益,当时反抗之声不绝于耳。
  可是李初一意孤行任用能吏,所有胆敢阻止改革的人,或者是触犯大周律法的人,一律按律法处置。
  为着这件事不少人开始暗搓搓的准备造反,可是没等他们准备起事,李初先一步把他们全都看管起来,至于他们想谋反的证据,尽都丢在他们面前。
  并不准备直接杀人的女皇帝,反而和他们这些人商量起来。
  “虽说朕行改革,可是除了让你们没办法继续剥削天下百姓之外,你们现在所拥有的朕都根本没有想要夺去,你们怎么就那么容不得朕让天下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身为皇帝朕有自己必须要尽的责任,谁要是胆敢阻拦我,见一个杀一个。就算把你们全杀光,也没有人会觉得朕做得有什么不对。”
  “现在朕给你们两个选择,一则安安分分的帮着朕改革,事成之后朕的生意可以让你们一起做,不仅在大周境内,就算国外朕也可以带你们一起挣下一笔财富;二则,你们如果不愿意,朕现在就杀你们,谋反之大罪,天下无人能容你们。”
  李初等着他们露出把柄,等着将他们抓个人赃并获,为的就是这一刻,可以名正言顺的将他们捉拿起来。
  不用说了,要是不听李初的,现在他们都得死,谁都知道应该怎么选择。
  “若是陛下将来秋后算账又该如何?”虽然被李初抓住把柄,没有选择的机会,不代表他们就愿意这样,任凭李初的摆布。
  “朕需要考虑秋后算账?朕就算现在把你们全杀了,也没有人敢置喙,朕需要多此一举?莫让朕觉得你们那么蠢。”李初看着这么一个个人模狗样的,听到这样质疑的话,满脸尽是不屑,怎么会有这么蠢的人?
  虽说李初站在他们的面前,根本已经帮他们做好了决定,要么帮李初要么就死,傻瓜都知道怎么选。
  纵然如此,总是要装着商量商量。
  “还请陛下让我等商量商量。”就算没有多少权利也得尽量的争取一下。
  “给你们一个时辰的时间,一个时辰之后,如果你们不给朕答案,朕就帮你们做决定。”李初的耐性有限,对于他们现在还想装模作样的样儿,压根不放在心上。一个时辰是她的底线,一个时辰之后,如果这些人依然还想装,李初绝不奉陪。
  其实答案大家早就可以猜到,谁都看得出来李初大权在握根本不是他们可以对付的,尤其现在落在李初的手里,外面的兵马也不知道什么情况。想作乱也得有底气才能作。
  有了这一回,虽说李初没有杀人,但是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起谋反之心。
  李初如她所说的,将大周之内的所有生意,独家的配方全部公诸于众,布料丝绸的生产配方,以及各种先进的技术,全都亮出来。
  谁也没有想到李初会有这么大的手笔,拿到李初给他们的配方时一个个都不可置信,还以为又是李初设的套拿回去让家中的工匠一试,好吧,做出来的东西真和李初做让人做出来的一模一样!
  对此那些跟着李初一起做事的李氏宗亲颇有异义,要是不把配方公布出去,他们就能一直把持这些生意,能赚很多很多的钱,可是配方一旦公布出去,从今往后他们就得费尽心思的和人竞争。
  “你们是不是忘了朕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天下的生意最忌垄断,朕既然不允许垄断,朕自当以身作则。这么多年你们赚的也不少了,心生懒惰,朕都看在眼里,若不给你们一些压力,你们不会再有曾经的进取之心。现在大家都是同样的起点,且看谁的本事更高一筹,能在这个基础上研究出更好的布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有人不断的进步,工艺不断的进步,社会也会跟着不断进步。”
  作为一个帝王,李初看得比他们更加长远。他们盯的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李初看到的是天下,整个时代都在进步。
  随后,改革颇见成效,李初开始提出组织商队远航,特别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李初以皇帝的名义以天下的兵马远航他国,而是组织各家有意发展国外生意的人一道出海。
  如今大周的经济已经慢慢饱和,很多人都看到生意不好做,可是大周有的这些东西对于他国来说很多是没有的。
  那些往西域或者是突厥去过的人都知道,大周的东西在国外有多难得,就算是造纸术,同样都是他们所没有的。
  人不能总盯着眼前的利而不放开,眼界得要看得长远,李初当初就说过会带这些人一起做国外的生意,这就是开始。
  当然因为没有先例,李初就算出面打招呼,最终有胆子和李初一起做这笔生意的人并不多。
  泰和四年,商队出海,李初派了一支兵马护卫,其中男|女皆有,不是只有男人才需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开阔胸襟,女人也一样。
  知道外面的天地有多宽广,才会知道自己有多渺小,便不会认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
  泰和五年三月,船队归来,当时带回来的东西震惊天下,各种各样稀奇的东西,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因此,两个月后,再说到出海的事,相对而言想要掺和的人可就要多得多了。
  想掺合也没那么容易,毕竟不管是船队也好,或者是去往的路途也罢,都是这一回回来的人定下的。
  虽然造船术也好,或者是远航术,李初一直都在让人努力提升,但是这样的人才并不容易培养。
  出海有多少危机,听那些回来的人说起,颇叫人唏嘘。
  但是想到出海带来的暴利,如何不让人心动,所谓危机和利益总是相对的。真正有本事的人想上船自然可以,没有本事的,还是学好本事再说吧。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