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代男权当道,世人多瞧不起女子,却总有一些女子不惧世俗目光,恣意洒脱,热血巾帼,让人钦佩。
谢栩内心感叹,却久久无言,不知该说什么。
倒是顾莘莘摆手,“诶,没什么,我向来随性而为,想怎样就怎么样,商贾民女也好无名英雄也罢,活得痛快是第一,倒是你,这次又露面立了大功了!”
顾莘莘说的没错——几天后的一道旨令,让月城与大陈守卫军为之一震。
是朝中天子的圣旨!
褚黄锦缎圣旨,言简意赅,铿锵有力,念谢栩护城有功,亲封谢栩为护都平夷将军!
实际上,朝廷此刻亦处于震惊中。
近来,朝廷的注意力多在东北主力军与突厥军的胶着上,双方尚未开战,但形势十分危机,一触即发。
是以对西北方与柔然人的矛盾关注不多,只要西北戍卫军能拖住柔然人的步伐,牵制西北方局势即可。
没想到,柔然人如此迫不及待,竟先于突厥开战,朝廷大惊,欲派军支援,但哪里来得及,山高路远,军队全力出发也得半个月到,更重要的是,即便到达,朝廷也没太多力量支援月城,主力尽在突厥方面,根本没有多余人手。
故而朝廷对月城的局势很是悲观,甚至做好全军覆没的准备,不料,大陈戍守军竟在第一回 合保住了月城!还是在主将程峰临阵逃脱,众人临时凑的领导班子的情况下。
朝廷意外至极,同时暗暗担忧,第一轮的守卫战,是柔然人人手不足,且太过轻敌引起的,若是第二个回合他们卷土重来,怕是情况不妙。
果然,第二轮柔然人集结六万大军汹汹而来,装备强大粮草充足,朝廷再次陷入悲观,做好输阵的准备。
万没料到,这一轮竟然又取得胜利,且是在近乎不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堪称奇迹。
后来查明得知,主将竟是那个叫谢栩的年轻人,此人在京中便表现奇佳,可惜被朝堂斗争牵连,贬至边疆。其不仅熟读兵书,能文能武,且才思敏捷,应变极快,奇兵妙计层出不穷,战役策略从不按套路走,诱惑敌军一步步踏入连环陷阱,防不胜防,最后取得碾压式的胜利,将敌军吓得魂飞魄散,仓皇而逃,造就大陈史上最为漂亮的一战。
朝廷上下震惊之余,便连天子亦咂舌不已,竖指称奇才!
对立下奇功的谢栩来说,嘉奖是必须的,想他一介罪臣,流放到边疆是陛下心善,却不想立此大功,令人惊喜无比。
加之月城虽连续赢了两仗,但战局依旧不稳定,柔然人极有可能恼羞成怒,卷土再来,谢栩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名号,更好统领整个军队,震慑外敌。过去是军营里草台班子的推举,这次轮到陛下亲封。
于是天子大笔一挥,特封护都平夷将军!
由罪臣翻身而上,成为正四品戍守大将,真正的潜龙翻身。
朝廷有人心存异议,尤其是丞相与太尉,他们好不容易将这年轻人压了下去,岂知这小子流放边疆没有送命,反而翻身而上。可他们有异议又如何,试问朝廷里有几人能做到谢栩这般,于强敌虎视眈眈中护住月城,护住西北线?!若非谢栩于危境中挺身而出,怕是柔然人已如虎狼攻进大陈疆土!此等奇功,莫说封他个四品大员,若非看他太过年轻,封个三品也不为过!
朝堂上憋屈已久的天子此刻理直气壮!
而圣旨一下,月城以及大陈军队亦是振奋一片。
从前他们是临时搭建的班子,即便众人推谢栩为主将,没有朝廷亲封总归不够名正言顺,众人都不敢喊将军或者大帅,只敢低调唤一声谢兄弟,如今总算扬眉吐气,大大方方痛痛快快喊了声:“主帅!谢将军!护都大将军!”
随圣旨一道而来的,亦有其他将领的封赏,这些人在危难之际,没有随主将程峰一起逃脱,而是选择留下护住边防线,堪称铁骨铮铮,为国为民。此种军士,岂有不赏之理,故而嘉赏了谢栩后,一干副将与参议俱提了品阶,得了褒扬,何尝对将士们不是一种激励?
想当初,他们皆以罪臣的身份流放,可如今,他们是堂堂正正的大陈将士,忠君为民,未来,他们将更竭尽全力保家护土,履行军人天职!
总之,整个军队上下,喜气洋洋,凝聚力紧密,战斗力前所未有的高昂。
此时,众人想到了另一位功臣。
军队上下加官进爵,但谢家小表妹依旧是小表妹,即便战役里小女子胆大包天,先烧了敌军粮草,再给敌军埋炸药,堪称立下汗马功劳,若是在男女地位开放平等的朝代,封个女将军也不为过。
好在女将军并不在乎,有句话讲,一个英雄背后必定有一个默默奉献的女人,而她是一个英雄背后默默出力的另一个英雄,纯粹是看侵略者不爽,朝廷并不知晓她这号人的存在,她也不需要朝廷知道,更不想卷入朝野是非,救助百姓,护住月城,就当侠肝义胆,其它时间,她还是想赚赚银钱,过自己悠哉的小日子。
提起银钱,顾莘莘想到了自己最新的计划,既然决定将生意搬到月城,便得去京城准备一番,来往路线,各地商点,日后买卖物品的规划,均得从长计议。
除了这,她还有一个原因必须去京城。
自月城一仗大获全胜后,月城与大陈军士欢心雀跃,却不能忽略烈火烹油下的担忧,柔然人吃了如此大亏,照他们眦睚必报的性子,必不会善罢甘休,欢喜下仍不得不防。
谢栩向来未雨绸缪,自是想到这一点,顾莘莘则更为干脆,取了卜镜,直接问:“柔然人回去后什么反应?”
卜镜听不见声音,但能看到柔然王庭里吵作一团,此番柔然人伤亡过半,战败的痛苦让他们愤慨羞耻,目眦欲裂……战败军回国后受到了当权者的口诛笔伐,但更多怒火是针对大陈的,在他们眼里,大陈军队卑鄙无耻、尽出歪招、胜之不武等等……若是双方正面交锋,他们绝不会输到如此境地!
反正侵略者永远不会考虑自己才是侵略的一方,对方迫于无奈自保,虽然手段登不上台面,但古来兵不厌诈,尔虞我诈是军事之道,胜了就是胜了,败了就是败了!
柔然人也知晓这道理,却仍是不甘,他们在反思战场的失败,看这架势,多半会酝酿更大的后招,一雪前耻。
果然,在短暂的庆功宴之后,卜镜看到了这样一幕,柔然王庭派人去了其他部落。
大陈的西北方向,有荒漠,也有戈壁与草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仅养育了怀柔,还有西域其他部落,诸部落因尚未成气候,暂未称国,单看势力不大,但零零散散组合起来,不容小觑。
卜镜不闻声音,顾莘莘只能见怀柔外交信使到了其他部落,与各少数民族部落的人嘴巴一张一合,仿似在商议着什么。
实际上即便卜镜有声音,顾莘莘也听不懂少数民族之间的话。她怔愣道:“怀柔人这是?”
一旁谢栩倒是看懂了,他天生好学自律,哪怕最初来边关只是区区参议的身份,仍是学习了各部落的文字语言,就卜镜里说话的嘴型以及肢体语言的比划,他大概明白其中意思。
他说:“怀柔人很可能要去各部落联盟。”
这也在谢栩的意料之中,怀柔人生性豪爽但暴躁,自负又具有野心,这样的人败了仗绝不会认命,他们不仅要翻身,还欲跑到其他部落,说服其他各部落,联盟狙击大陈。
所以,面对暂时的胜利,谢栩并不能轻松起来,他如今不比过去,过去只是个毛遂自荐的草班子领袖,而今是朝廷亲封的平夷将军,护城大将,今后月城以及大陈西北边防线的重担都在他身上,哪怕他还是个尚未满十八岁的少年。
在得到朝廷亲封短暂的激动后,他又奔向未来更多的职责,研究更多的防御对战策略,保卫国家人民。
每每看着边疆线内的人民安居乐业的场景,压力反而越重,尤其是想到柔然很可能要联手各部落,招兵买马,卷土再来。
顾莘莘将一切看在心头,边关不稳,大陈绵延亢长的边境线,这千千万万需要被守护的百姓,绝非一人之力能独自守护,谢栩需要帮手,需要更多的智囊。
同时,她还有自己的追求。
数日后,她收拾好了行李,准备回京城一趟。
只是短暂的小别,她不是回去长住,而是按照自己的计划,回京城将生意上的事转到边疆来,除此外,她还有个更重要的任务。
走的那天风沙满天,谢栩亲自送她出城,虽是小别,谢栩充满不舍与担忧,想她一个女子,放着大好日子不过,却为了自己南来北往,颠沛流离。
倒是顾莘莘笑嘻嘻的,她素来洒脱,在她看来,一切抉择都是自己选的,帮谢栩也好,完成自己的想法也罢,没有人逼她,下定决心做某事,她乐意且开心,于是她用玩笑话宽慰着谢栩,承诺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回来。
她是这么戏谑的,“怎么,没我的卜镜陪你守城不踏实是不是?我就说嘛,这个功能极其强大!”
“放心,我会以最快速回的,我向来说话算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好了在这陪你,决不食言!”
她嘴里玩笑,谢栩却更为内疚,他默默想,不是没你的卜镜我不踏实,而是没有你我不踏实。
若非边关军情紧要,他想陪着她一起回去,但责任压着他不放,只能亲自点了好些精锐的亲卫,保证一路安全无虞的护送她回京城。
出城时,除了与谢栩道别外,还偶遇了一些月城人。这些天顾莘莘在大帐里进进出出,不时陪着谢栩,不少人认识她,有人见过她高居城头英勇杀敌的模样,虽不知她具体的身份,却已将她当做一位女英雄,对她甚是尊敬。
见她乘着马车要走,几个路过的月城人以为她要离开月城,回到中土,皆追着马车挽留,眼里俱是不舍,包括月城门口守城的士兵。
得知她只是小别,众人松了口气,几个姑娘将脖子上围着的洁白丝巾取了下来,放在顾莘莘马车上。月城人爱戴丝巾,将贴身丝巾送人是祝福的意思,她们祝福顾莘莘,希望她一路平安,顺利抵达。
人群里还有一个孩子,看起来四五岁,身板很小,却摇摇晃晃将怀里抱着的一篮甜梨与马奶葡萄全给了顾莘莘,说:“姐姐,甜,路上吃。”
小孩子发音奶声奶气,眼神充满诚挚。
再望向远方,绿洲上有不少月城百姓正在耕种,远远见到顾莘莘的马车,皆是默默抬头注视着,充满关切。
看着众人举动,顾莘莘心下动容。在此之前,她同谢栩说要留下来随大军一道驻守月城,是为了留下找的冠冕堂皇。实际上,她并未觉得自己为月城做了多少,她本身也没有刻意想当英雄,那些事无非是她路见不平随手帮了,至于战场上出力,也只是出于道义,从没想过回报。
但此刻,看着柔然百姓真挚的眼睛,她倏然觉得,自己的付出是有意义的。
她来自一千年的未来,安定和平的中.国,生长于那样和平强大的故土,让她从情感深处,反对一切形式的侵略、凌霸与种族屠杀,她想保护一切平等、美好与良善。
再透过城门望向城内,打赢胜仗解除柔然危机的月城,恢复了素日的安宁,街道熙攘,人流密集,瓜果飘香,这个热忱善良的民族,总是带着微笑。
她想守护这样的微笑,即便它的背后暗流涌动,危机重重。
作者有话要说: 有小天使问我能不能看到评论,虽然晋江没显示,但大家的话我在作者后台都是看得见的哈!谢栩大家的暖心!
第100章 Chapter100 回归
顾莘莘踏上回京城的道路。
顾莘莘挂念着月城的形势,有心赶时间,去边疆时路线不熟,磕磕碰碰用了半个月,回去路线熟了,披星戴月,日夜兼程,不到十天就回了京城。
回京城她首先去瞧亲友,在月城辗转一回,仗都打了两次,边疆危机四伏,只怕京中的熟人都替她捏把汗吧,她先个报个平安。
她先去找宋家兄弟,不想只有小爵爷在,宋致出京公干了,国家近来不太平,宋致虽是金枝玉叶的宋府少爷,却也有男人的抱负,他主动请辞了清水衙门享福的职位,去了兵部缺人的官署,尽自己之能为国效力。
凌封本打算与表兄一起去,可惜大长公主这阵子身体不好,凌封心念外祖母,不得已留在京中。
最后,顾莘莘的饭局只约到了小爵爷,两人围着桌子聊了许久,凌封激动地说这顿必须他请,当接风席。
小爵爷看顾莘莘从边疆回来安然无恙,起先是欣慰,再一听她讲边疆之事,心又紧悬起来,想她一个女子,不仅穿梭于烽火中,更奋勇抗击敌寇,此等勇气,多少男儿不及。
小爵爷感叹,若是宋致在,定会为顾莘莘骄傲,可惜他不在。
顾莘莘没见到宋致也略有遗憾,不过友情常在,下次再见罢了。
顾莘莘又提到沐沐,小家伙在她那里寄住时间不长,但整日跟在她屁股后,多少养出了感情,小爵爷对此一笑,“想看小家伙啊,行,吃完饭带你去看看咱们的小乡君。”
“乡君?”顾莘莘诧异。
饭后,小爵爷果然领着顾莘莘去探沐沐。
孟家在老家已没了什么人,孟老爷子干脆留在京中,孟云义当年是陛下的老部下,孟家家破人亡后,圣人念及过去情义,再加之孟云义是铁骨铮铮为国捐躯,怜惜孟家最后一丝骨血,对沐沐颇为照顾,不仅在京中拨了宅子与抚恤金,还封了她一个“乡君”。照规定,乡君可以作为三四品官员家中女眷的封号,孟云义当年云郡郡守,乃地方高官,他的女眷封个乡君,并不过分,小丫头也算是因祸得福。
得了赐封的沐沐有了皇家照拂,日后可在京中长居。顾莘莘不在的日子,凌封落实了当初的承诺,隔三差五替顾莘莘探探小沐沐,彼此关系日渐亲厚。
孩子当真长得快,几个月不见,竟如雨后新笋般拔高了许多,但童真一如既往,见了顾莘莘来,抱着她不肯撒手,见顾莘莘从边疆给她带了不少玩具,更是开心的在院里转圈圈。
小家伙倒也有良心,除了顾莘莘,还惦记着“大爹”,见顾莘莘回了,谢栩没回,一个劲问原因,她如今有了封号,身份到底不一样,孟家管家老爷子对她格外看紧,素日虽让她玩耍,规矩却是一分不少。在老爷子监管下,小家伙不敢如过去逾矩,见人疯喊爹娘,见礼时憋憋屈屈道:“顾姐姐,小爵爷哥哥。”
终归还是高兴的,先是缠着顾莘莘抱了会,然后缠小爵爷,小爵爷纵着小家伙,将她高高举起来,放到大树上,完成她掏鸟蛋的意愿。
屋子里咯咯笑成一团。
见沐沐过得好,顾莘莘放心了。探完小家伙后,顾莘莘与小爵爷告别,继续处理更重要的事。
119/258 首页 上一页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