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画也不是普通的画,是好些个数字组成的什么连线画儿。要先把题做出来,然后按照那些题的答案数字连线,才能看出来画的画儿到底是什么。
你不知道啊,早上铭铭拿出来的时候,那几个小东西全都迷上了。这不,把人家俩孩子的作业纸都给抢了,全都比着做题。都想第一个把画儿给连出来呢!
哎,也就是人家铭铭大方,说家里还有很多,不跟他们计较。要是我,费那么多功夫做出来的画,我都舍不得给人家孩子用!”
用数字画画儿?
妈妈的这番话把姜晓菱的好奇心彻底给勾出来了。
她快速的吃完饭,又一次的走到了几个小孩子的跟前。这时候,杨铭已经把自己的那一页题全给做完了。
正用笔按照自己的答案顺序连另外一张白纸上的数字。
姜晓菱站在一边静静的看着,然后亲眼看着小姑娘在那一堆看上去完全无序的数字里,按照自己的答案选出数,连成了一个小松鼠。
这下,姜晓菱也忍不住佩服起了郁工。
一方面佩服她的奇思妙想,另一方面更是佩服她对待孩子学习的认真程度。
别人不知道,姜晓菱可是和他们家做了好几个月的邻居呢。他们两口子有多忙,多敬业她是眼看着的。
连孩子吃饭都顾不上了,她还能忙里偷闲给孩子画这些图纸,出这些题……
这得多占用时间和精力啊?
姜晓菱很怀疑这时间都是郁工从睡眠里面挤出来的。
很块,小河也将自己的习题给做完了。他也学着杨铭的样子开始连线属于他的那张图画。
可是,因为他太过于着急,连着算错了两道,就怎么也连不好,急得脸都涨红了。
然后小杨铭就像个小老师一样的安抚他,并且帮助他一起排查错题,重新连接……
那模样很是有板有眼,一看就是经常这么做,流程已经非常熟练了。
姜晓菱并没有再介入。
她在一边观察了一会儿就回了自己的房间,任孩子们自己去解决他们的问题。
躺在床上的时候,姜晓菱还在佩服郁宁的教子有方。
觉得将这两个孩子叫到自己家里来吃饭,还真算是误打误撞做了一件好事。
别说人家还自带干粮,就算不带,能把小河还有宁宁美美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也算是功不可没。
只是,姜晓菱也决定在有空的时候要跟着郁工取取经,也琢磨琢磨教育孩子的方法。
特别是像那些连线的图,以后还是自己想办法做吧。别让人家大材小用给自己家那三个孩子画图了。
实在是太过于辛苦。
姜晓菱想着想着,什么时候睡着了都不知道。一直到小河砰砰的敲门,说让她过去吃午饭,才慢慢的醒转过来。
等她赶过去的时候,一家人都已经坐齐了,连平时很少回家的父亲也坐在了餐桌前。
让姜晓菱很是惊喜。
“爸,你今天中午怎么回来了?”她说着在父亲身边的座位坐了下来。
姜立南这段时间比较忙,每天早走晚归,已经好几天没有见到女儿了。此刻看到她,也很高兴。
他夹了一筷子菜放在了姜晓菱的碗里,这才说道:“今天不是太忙。另外回来跟你们说一声,今天晚上杨工,郁工,还有彦成他们可能都要加班。彦成不回来吃饭了,铭铭和豆豆晚上也在咱家吃。另外……”
他想了一下,然后看向两个小家伙,征求道:“要不,你们两个晚上在这儿睡,行不行?你们爸爸妈妈不知道要忙到几点呢。”
听他这么说,铭铭连忙摇头:“爷爷不用了,我可以带着弟弟睡的。以前爸爸妈妈加班,都是我带着弟弟睡。”
听孩子这么说了,姜立南也没有勉强,而是吩咐妻子晚上送俩孩子回去。另外帮他们把家里检查一下,走的时候把门关好。
姜晓菱的心里有点激动。
她知道这肯定是东西被送到厂子里去了,所以技术科的人才会忽然提出要加班。
可这事也不能说,她只能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的问道:“爸,这是又怎么了,怎么忽然就要加班了?”
姜立南摇了摇头:“我也不是很清楚。上午快下班的时候彦成跑去找我,让我带话回来,别的他也没多说。
对了,我下班的时候见张工和谢强也跑到咱们厂技术科去了。俩人看上去高兴得很。那张工走路都要带风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咱汽车厂又研究出来什么新东西了?我估计着,那俩人今天中午也不会回来了。”
其实又何止这一天中午?
之后一连几天,姜晓菱都没有和丈夫碰上面。
听妈妈说,他中间就只回来了一次。
洗了个澡,拿了些资料就又跑了,连饭都没在家吃。
妈妈说的时候心疼的很,说他整个人都瘦了一圈,胡子都没有刮。
其实忙起来的又何止邵彦成?
铭铭和豆豆也好几天没见着爸妈了。
估计是觉得将孩子就这么交给姜家实在是不好意思,可又脱不开身。
最后杨工甚至亲自跑到了汽车大队,找到姜立南,死活非塞给了他二十块钱,十斤粮票。
气得姜立南回来嘀咕了半天,直说那夫妻俩实在是太见外了。
又一再念叨如果不是看杨工累得连站都站不稳了,不想让他再因为这些小事分心,这钱票是怎么也不会收的。
而与此同时,对面的封阿姨也开始张罗着让谢壮和谢诚小哥俩给他们哥哥送饭了。
丈夫的饭姜晓菱不担心。
有妈妈和奶奶呢,她们现在对于送饭这件事早已经轻车熟路。怎么做,做什么,用什么装,老练得很。
现在婆媳两人不仅给邵彦成准备午饭,隔三差五的还会多准备一点,让姜立南带过去给杨工夫妇改善生活。
生怕这么长时间,超负荷的加班,那两位的身体会熬不下来。
几天过去了,连丈夫的影子也见不着,姜晓菱实在是有点憋不住了。
她还没有来得及跟他说洋洋把资料都给送回来的事儿呢!
这天,她实在是忍不住了,让小河推上自行车,车把上带上竹篮,里面装了些吃的喝的,还有换洗衣物。
和她一起去厂子里看看。
姜晓菱想知道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怎么就能忙成这样?
那箱子里的东西都利用起来了?
因为赶的是在中午,这一路上还真的让她遇到了好几拨往设计科送饭的人。
其中还包括了钱小芸和她儿子保平。
姜晓菱这才知道,原来不仅汽车厂的设计科全体人员都在加班,连机械厂的技术员们也全都被找过去了。
这些人都忙活了很多天,全都是连家门都不踏了。
看到这种情况,姜晓菱更加的奇怪了。
别人不了解情况,她了解啊?!
虽然说洋洋准备的资料是个稀罕物,也确实值得人激动。可这么多人全都不回家……他们在干什么?
就算是挨着传阅,这么多天也该传完了。
毕竟真要说起来,那箱子资料也没有那么多。
她带着一肚子的疑问找到了技术科,也见到了几天没碰过面的丈夫。
一看到邵彦成,姜晓菱心里一抽。
只觉得母亲说得一点都没错,这人确实整个都瘦了一圈。
可是他的精神状态却又是极好的。挺胸昂头,走路都脚下生风!
即便是姜晓菱也很少能够见到邵彦成有这样的时候。
看到妻子,邵彦成自然知道她这是担心自己,过来打探消息的。连忙把她拉到了一个稍微僻静些的地方,跟她说起了最近的情况。
原来,那天早上,邮局范师父确实如预料的一般将那些资料送到了厂里。
而且因为包裹上写的是“范和平同志转交汽车厂技术科同志”,所以范师父也没有将那些东西放到门卫,还巴巴的亲自送到了科里,亲手交给了杨工。
开始的时候,杨工还很奇怪,不知道这是什么人送来的什么?
可一打开,看到那里面放着的东西,他整个人都要疯了!
他叫上妻子还有邵彦成一起去了他的办公室,三个人锁上门研究了半天。
在确定这些资料都是真的,而且都是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之后,杨工两口子顿时手足无措了。
那架势,简直恨不得就那么直接钻进去,用最快的时间把它们全都吃透,弄明白。
看着这两个大专家高兴傻了的模样,邵彦成不得不主动提出了让他们上报的事情。
毕竟一大早范师父就抱了个大纸盒亲自送到技术科的事儿瞒不住任何人,他们不上报,也会有人把这事传到厂领导的耳朵里。
更何况这是好事,也没有必要藏着掖着。
杨工听了连连点头,直言自己高兴傻了,把这事全给忘了。
然后他让妻子守在办公室,盯住这些宝贝,自己带着邵彦成一起去了厂办。
现在新厂区还在建设中,两个厂也没分开,厂领导的办公室自然都还在一起。
汽车厂的领导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同时也意味着机械厂的领导们也跟着知道了。
一听说有这好事儿,以王厂长的敏感度,那还不比谁跑得都快?
他不仅自己跟着汽车厂的厂长,书记一起去了设计科,还找了跑腿的去把张工还有谢强也给都叫了过去。
那些资料里除了家用小型轿车的设计图,邵洋还特意想办法找了农用车,中小型卡车的一些资料。
这些东西不仅对汽车厂,对于机械厂来说也全都是万金难求的宝贝!
那王厂长哪里还能放手?
于是原本只是汽车厂的事儿,瞬间就变成了两个厂目前共同的,最大的事儿。
这么大的事儿自然是要向上级单位汇报的。
可这一次两个厂子的领导们心照不宣的全都同时选择了拖延。
他们一边拼命的捂住消息不外露,一边争分夺秒的让两边设计科的人员加班加点的把资料全都给誊抄一份。
信息就是生命,技术就是本钱。
如今国家正在大力支持重工业的发展,全国恨不得每个月都有新的汽车厂成立。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想要争先,想要屹立不倒,凭什么?
凭得当然是技术!
能够坐到领导岗位上的人谁也不傻,平时里就算有点明争暗斗,关键时刻也都知道这是在给自己家谋福利的,得一致对外。
而且谁也都清楚,这事儿一旦报上去,东西能不能留得住那可就太两说了。
即便能留下来一点儿,那也得看接收的人舍得给留多少,留哪些了。
与其将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还不如自力更生。
所以别看像李长运啊,还有其他一些新来的干部平时还朝市里打个小报告什么的,这次却全都紧紧的团结在了两个厂长的周围,把这事儿足足悟了三四天!
直到两边的设计员将所有的资料全都抄写了一份,而且审核后确定无误后,他们才把这件事跟市政府的工业处做了汇报。
这么大的事,工业处也做不了主啊,他们肯定也得上报。
所以,等姜晓菱找到汽车厂的时候,这些中间流程已经全都走过一遍,现在京市的专家都也赶了过来了。
“这几天杨工还有张工正死拽着京市来的几个老专家给我们开课呢。他们俩是铁了心,不把干货掏干净就不放专家们走了。
毕竟,我们这次交上去的东西实在是太珍贵了,他们可能怎么想怎么不甘心。就想着能捞回一点是一点儿。
我们两边的技术员这次都因为这箱子东西得益不少。”
邵彦成说着还低笑了两声,足以看得出即便是辛苦,也是累并快乐着。
看到丈夫如此,姜晓菱的那点担心就淡了些。她把邵洋又留了一份资料给他的事说了下,然后就看到邵彦成的眸光更加的闪亮了。
告别丈夫,姜晓菱和弟弟一起准备回家。
结果还没走到厂门口,就看到赵泉站在大门外伸着脖子往里面瞧,被太阳晒得满头汗,一副在等人的架势。
94. 第 94 章 二章合一
姜晓菱赶紧快走了几步, 赶过去问:“赵泉哥,你什么时候来的,怎么在这儿站着啊?”
赵泉显然并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她, 顿时也一脸的惊喜。
他嘿嘿笑了两声, 并没有急着回答姜晓菱的问题,而是有点不好意思的说:“以后都可以改口了。”
改口了?
姜晓菱愣了一下, 然后立刻反应了过来:“你在这儿是等我姐一起去领证?”
赵泉的脸一下子红了,可那嘴角却因为姜晓菱的话都快要扯到天上去了。
他点了点头。
“姐夫!太好了!哎呀, 这真是我今天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姜晓菱顿时激动了起来。
虽然她有时候也会叫赵泉姐夫, 但基本都是私下里, 人少的时候才叫。
150/161 首页 上一页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