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七零年代女厂长——红叶似火

时间:2021-07-06 09:57:54  作者:红叶似火
  吴翠花再次表达了一番感谢,这才离开。
  然后第二天,社员们就发现,周家人去楼空了,房子的大门上了锁,值钱的东西,粮食,都不见了,吴翠花母子三人也不知去了哪儿,周家的房子和自留地就这么空闲了下来。
  本省的高考设在5号和6号,离他们最近的考点设置在县城的高中和几所初中。到了4号这天,大家就陆续收拾东西,准备去县里面备考了。
  红云公社准备参加高考的人不少,知青加上本公社的年轻人,总共有一百来号人,比周围几个公社都要多。
  这么多人,客车根本挤不下,余思雅便让潘永康开了货车过来,分两批载大家去县里。她的腿还没好,走路不方便,沈跃不放心,一起跟着去了县城。
  上了车,大家挤在一起,坐在铺了谷草的车斗里,哪怕寒风扑面,一个个也群情高昂,有知青手牵手,唱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之歌》,还有个小伙子掏出口风琴,凑在嘴边,吹了起来,给他们伴奏。
  生动感人的歌声一路唱到县城,余思雅也受到了感染,她不会歌词,就跟着大家一起哼,拍手鼓掌。一首接一首,直到招待所才停了下来。
  余思雅被沈跃背下了车,趴在他的背上,高兴地说:“我今天很开心,无论考不考得上,我都挺开心的,但我希望他们都能考上。”
  她不需要高考来改变命运,高考对她来说是锦上添花,可这些被时代耽搁了知识青年们却迫切地需要这场高考来改变他们蹉跎了十年的人生。
  沈跃心软得一塌糊涂,他的爱人,看起来无坚不摧,雷厉风行,实则有一颗柔软的心,善良却不软弱。
  “你们这么努力,都会考上的。”第一次,沈跃说了不理性的话,明明知道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考上,却还是想安慰她。
  余思雅轻轻地应了一声:“嗯!”
  住进了招待所,大家并没有放松,哪怕离高考不到一天了,可所有的人安顿下来后,还是选择了窝在房间里继续看书做题。
  余思雅也不例外,一直窝在房间里看书学习,吃过了晚饭,还拿着书本不放。
  为了省钱,加上县城的招待所不够住,知青们都是两三个人挤一个房间。因为沈跃跟来了,大家没跟余思雅挤,给他们单独留了个房间。
  吃过饭,打好了水,洗完饭盒后,沈跃穿上了军大衣,对余思雅说:“你睡觉的时候反锁上门,不认识的不要开门,晚上盖好被子。我明天早上来接你去考场。”
  余思雅从书本中抬头,诧异地望着他:“这么晚了,你去哪儿?招待所可没空房间了。”
  “我去罗援朝家住,你看会儿书就早点睡。”沈跃扣好了扣子,揉了揉她的头。
  余思雅定定地看了他几秒,然后错开了他的目光,若无其事地说:“这么晚了,就别去打扰人家了,你就在这里睡吧,床很大,够睡两个人。”
  这可真是个诱人的提议,沈跃非常心动,有一刹那都不想走了,他轻轻捏了一下余思雅红红的耳朵:“我找他还有点事要谈,明早就回来。”
  说完就走了,再不走,他怕自己会反悔。
  等他走到门口,余思雅叫住了他:“沈跃,谢谢你。”
  她很清楚,沈跃是怕他们俩一直分房睡的,猛然间凑在一块儿,她不自在,睡不好,影响了明天的考试,所以才会大晚上的去战友家睡。
  沈跃冲她笑了笑,再次叮嘱:“关好门窗,明天见。”
  余思雅被他温柔的笑晃花了眼,等回过神来后,人已经不见了。她抿了抿唇,嘴角勾起,无声地笑了。
  次日一大清早,沈跃就回来了,还带了两个煮鸡蛋,一碗豆浆,两个肉包子。
  “洗漱完了吗?吃早饭吧,吃完我送你去考场。”沈跃把东西放在床边的柜子上,然后去走廊尽头打了水过来,再掺上热水,让余思雅洗脸刷牙。
  等忙活完,余思雅匆匆赶去了考场。她被分配到了县第二初中这个考场,沈跃只能把她送到学校门口,余下的只能她自己拄着拐杖进去了。
  两天的考试很紧张,大家考完一课也不敢放松,吃过饭又开始复习下一科。
  两天就这样紧张地过去了,第二天下午考完最后一课,所有人都松了口气。为了省钱,大家当天就准备回去,到了招待所便开始收拾东西,对答案,几家欢喜几家愁。
  等车子来的时候,大家都还在兴致勃勃地讨论考试的题目。
  上了车,余思雅累得不轻,靠着沈跃的肩膀就闭上眼睛。正所谓一回生二回熟,次数多了,她都习惯了。沈跃也习惯了,顺手握住她的头,用手挡住她的眼睛,轻声说:“眯一会儿吧。”
  跟她一样疲惫不堪的年轻人不少,大家都逮着空打瞌睡,车子上全是呼噜声和小声说话的声音。
  直到车子停在公社,有人喊“到了”,大家才高兴地拿着行李,跳下车,三三两两的道别。
  余思雅因为腿不方便,未免磕碰,最后下车。
  见状,潘永康提议:“余厂长,你腿还没好,要不我们送你回去吧。”
  余思雅摇头:“不用了,我家那边路没修好,车子不好走,陷进田里就麻烦了。”
  潘永康只得作罢。
  沈跃把余思雅给背下车,还没走,就看到小李匆匆跑了过来,第一句话就是:“余厂长,考得怎么样?”
  余思雅没跟知青们对答案,但她毕竟上辈子参加过系统的学习,这辈子又提前一两年就开始看书,心里还是比较有底的,大部分题都会,所以也不是很担心:“还好。”
  “那就好,考完试你就没事情了吧?”小李搓着手问。
  余思雅瞧出来了,小李应该是特意来公社找她的,遂直接道:“有什么事你就直说。”
  小李叹了口气,苦笑:“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余厂长,省城那边的销售非常火爆,四天前就已经断货了,怕影响你考试,我一直没敢来找你。”
  余思雅听到这里笑了:“那这是好事啊,赶紧加班加点生产,人不够就再招一批员工,趁着现在销量好,赚一笔。”
  小李无奈地说:“不是人的问题,是货不够,养殖场没多少大鸭子了。前一阵从隔壁两个养殖场收回来的那批鸭子都杀光了,咱们养殖场的大鸭子也所剩无几了,下一批得到下个月初才能出笼。还有这么长的时间,咱们要不要去省养鸭场买点大鸭子?”
  这确实是个办法,但不是长久之计,他们还得扩大规模,可扩大规模得花钱,他们现在还欠了不少钱,两个养殖场的账要结算,10号要发两个月的工资,也不知道账上还剩多少钱。
  养殖场目前已经贷了银行七万多块,再想贷款可没那么容易了。所以下一步的扩张得靠他们自己。
  余思雅已经十几天没去养殖场了,也不清楚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便说:“李主任,你让杨会计把账目准备好,我明天去厂子里看完了咱们再讨论。”
  有她拿主意,小李放心了,连忙应声:“好,我这就回去安排。”
  “等一下。”余思雅叫住了他,“你让马冬云找几个会做衣服的,明天带到养殖场来见我。”
  小李不解,不过想到余思雅总不会做无用功,兼之天色已不早了,便没有多问:“好,我现在就去通知马冬云。”
 
 
第66章 
  “余厂长,门市部的账都在这里。我早就想跟你汇报了,但又怕耽误了你的考试。”杨会计把账本递给余思雅,脸上难掩兴奋,“门市部这半个多月的进账顶得上很多厂子一年的收入了,也能把咱们先前欠下的窟窿一并填上,余厂长你真英明。有你领导咱们厂子,咱们一定能做大做强,成为辰山县最大的村办企业!”
  果然是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下属。余思雅不喜废话,做事要求效率,小李、马冬云、叶梅和楚玉涛跟着她时间久了都沾上了她的作风,有事说事,不会奉承领导。这个杨会计跟他们的作风明显不一样,不过也不是什么坏事,下次有好大喜功,喜欢被人捧着的领导来,就让这位会计去接待,肯定能拍得对方舒舒服服的。
  余思雅含笑接收了他的赞美:“杨会计,你坐一会儿,我先看看账册。”
  “诶。”杨会计捧着个搪瓷缸子,坐在余思雅对面的椅子,耐心地等着。
  余思雅没管他,埋头认真地查账,一笔一笔,将门市部大半个月的销量都看了一遍,果然如她所料,前两天的销量最好,后续开始下滑,到第五天左右稳定下来,后续的日销售额大约保持在四五千左右。
  十几天下来,总共卖出去了七万一千块,加上还没用完的三万多块贷款,目前养殖场的账目上确实挺宽裕的,总共有十万出头的现金。这在七十年代着实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县里绝大部分厂子账上恐怕都没这么多钱。
  不过养殖场还欠了不少债务,要是将这些债全偿还了,那也所剩无几了,所以还需继续努力啊。
  再看开支,养殖场的开支目前来说几乎比较固定了,人员工资,饲料费,电费油费,还有一些额外的花销,但都不大。
  扫了一遍账,余思雅心里有数了,对杨会计说:“统计一下,10月、11月,员工的工资和奖金总共有多少,然后去邮电局把钱提出来,厂子既然缓过来了,那不能再拖欠工人的工资,今天下午就把工资发了,让大家开开心心的回家!”
  杨会计上上个月的工资也没领,听到这话,自然欣喜若狂:“好,余厂长,你对咱们工人真是太好了,还提前发工资。”
  其实也就提前三天而已,10月的工资可都还拖欠着。但这种小细节非常容易赢得工人们的好感。
  余思雅笑道:“这次是特殊情况,因为10月的工资拖欠了,所以这次提前发,以后每个月还是10号发工资,通知发工资的时候跟大家说清楚。另外,把欠其他两个养殖场的款子也一并准备好,我让他们过来拿钱,咱们养殖场不会欠债赖账。好了,你去忙吧,顺便帮我叫一下小李。”
  “诶,我这就去。”杨会计马上应声。
  趁着小李还没来的功夫,余思雅先后分别给三家养殖场打了电话过去,让他们今天过来拿钱销账。
  才过了一个月,余思雅就要还账了,听到这个消息,钱书记等人惊得不轻,搁下电话就骑着自行车过来了。
  一一通知他们之后,小李也过来了。
  余思雅指着椅子示意小李坐下,然后说道:“我看过账了,目前养殖场的资金比较宽裕。你安排人去省养鸭场买一批鸭子,数量暂定一万只。另外,你去清点一下,咱们养殖场还有多少产品,大概能撑多久。”
  “好。”小李马上下去安排。
  等他走后,余思雅又开始看马冬云写的工作日志,进一步了解这半个月来养殖场的情况。
  过了约莫半个小时,小李回来了,拿着本子给余思雅看:“余厂长,我算过了,根据现有的材料,目前大概能生产清河鸭大礼包四千二百分左右,火腿肠一万二千根,咸鸭蛋和皮蛋倒是相对宽裕,有好几万只,而且市场需求量没那么大。”
  这点数量要不了五天就能卖完了。
  余思雅琢磨了一下:“你给叶梅发电报,让她从接到电报之日起,限量销售,每天只卖四百分的清河鸭,一千两百根火腿肠,咸鸭蛋和皮蛋的数量不限,前两样卖完就关门收摊!”
  小李搞不懂了:“余厂长,哪有有东西不卖的?这样顾客会生气吧,要是以后不买咱们的产品了怎么办?”
  小李可不希望好不容易挽回来的声誉又这么丢了。
  余思雅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解释饥饿营销这个词。别看这招俗,但有用啊,想当年,多少人排着队去买手机、奶茶,还有所谓的限量版,提前几天排队的都有,排队的人越多,这个牌子就越火。
  真的是生产不了那么多产品吗?当然不是,一家代工厂忙不过来,还有另一家啊,全国多少代工企业,更何况新品发布之前还有冗长的周期,这段时间足够商家生产出相应的产品了,尤其是个别产品还是预售制,那更不会存在产品大量不足的状况。
  第一年可以说是经验不足,没想到销量这么好,没准备好,那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呢?年年如此就有意思了,可偏偏就是有很多人去连夜排队购买,不少人就是吃这一套。
  更何况,他们又不是故意要搞饥饿营销,确实是缺货,余思雅这么做,更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李主任,要敞开了卖,三五天就卖完了,接下来怎么办?关门吗?那以后顾客忘了咱们店怎么办?店不能关,那就只能限量销售了,让他们每天只上要卖的货,其他的都放在仓库不就没问题了?”
  听到余思雅的反问,小李哑口无言,但实心眼的他还是觉得不妥:“可我们明明有货,却不卖,不大好吧。”
  这种实诚的性格负责生产再合适不过,但干销售就不行了,总掌舵一家企业也不大能应付瞬息万变的市场。
  余思雅没法跟小李解释清楚人性的劣根性,越是没有,越是稀罕。她拍板下了定论:“你听的我,就这么安排下去,另外给叶梅他们写一份挂号信去,算了,你要忙生产,这件事我让马冬云去办,你去忙吧。”
  小李拗不过余思雅,只能回去了。
  他走后没多久,三个养殖场的书记陆续过来了。
  最先到的自然是离得最近的钱书记。
  进门,他就扯着大嗓门说:“余厂长,你的伤没事吧?听说你上个月受了伤,本来想去看你的,又怕打扰到你。”
  余思雅笑着说:“已经好多了,劳钱书记记挂,你先坐一会儿,等人都到齐了,我还有点事跟你们说。”
  “好,你受伤了还去参加高考吗?”钱书记坐下,自来熟地问道。
  余思雅点头:“去了,都复习了那么久,不去不甘心啊。”
  钱书记上下打量了她一番:“你这样子可真不像刚去参加过高考的,咱们公社那些知青们回来就开始对答案,有的哭有的笑,可热闹了。对了,余厂长,你考得怎么样?”
  余思雅一边看工作记录,一边跟他闲聊:“还行吧。”
  钱书记的眼珠子滴溜溜地转:“那余厂长要是去念大学了,你们清河鸭养殖场交给谁啊?”
  这是探底来了,余思雅好笑地看了他一眼:“钱书记,我准备报省城的大学,到时候在门市部安个电话,厂子里有什么事,打个电话通知我就行了。”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