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七零年代女厂长——红叶似火

时间:2021-07-06 09:57:54  作者:红叶似火
  余思雅指着计划书,飞快地说:“一,本地村民招工过多,容易产生拉帮结派的隐患,不好管理。厂子所在地的村民工人数量不能超过25%,他们村人本来就不多,要不了几年就能将青壮年全招进厂子里。二,我们是做衣服的厂子,优先招聘有裁缝技巧的熟练工,另外才是学徒,两者的工资待遇问题应该有所区别,这在厂子的招工里面应该有所体现。三,管理人员,财务这些核心员工,必须招自己人,知青和红云公社的社员都可以,对外只能招普通工人。”
  不是余思雅搞区别对待,而是这个年代信息不透明,关键的岗位不用知根知底的人隐患多。旁的不提,就说会计吧,八、九十年代会计卷款跑路的事情还少吗?想想手里一下子拿着几万、几十万,是自己一辈子都挣不了的钱,脑子里一冲动,什么都有可能。
  丁舜听她说完了三个理由,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考虑得不够周全。他服气地捡起招工计划书:“我这就修改。”
  余思雅点头:“需要什么人,你直接打电话跟李主任商量,也可以让他在乡下帮你招一批员工。咱们这次的招工目前计划两百人,安保、财务、后勤等相关人员控制在十个人左右,其余的招产线工人为主,另外,给我留八十个产线工人的名额。”
  丁舜点头:“那我这边招120人就可以了?”
  余思雅跟他解释道:“没错,这80个人,我们对外公开招聘,我会跟省报那边联系,将招工要求附上,条件符合的待业青年都可以过来应聘。我答应过高市长,要为省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所以不能只招咱们自己人。”
  那块地可不是白拿的。
  丁舜这才理解余思雅为何会拿走八十个名额,他想做到余厂长这个位置也不容易,看着风光,但操心的事情不少,而且还要平衡各种关系。
  不过他还是想爬到最高的地方,欣赏更广阔的风景。
  丁舜笑着说道:“我明白了,余厂长我去办事了。”
  余思雅没再说什么。
  他走后,叶梅过来向余思雅反映情况:“余厂长,丁舜同志被调离后,咱们这边岗位上只剩下了五个人,其中只有一个男同志,如果他休假,存钱就只能安排两个女同志去了。”
  现在天气热,街上人比较少,门市部的生意处于淡季,等到了冬天,尤其是过年那段时间,肯定会忙不过来,迟早要补员。
  余思雅揉了揉眉心说:“再招两名员工,还是从咱们红云公社的知青里面选,一男一女或者两名男同志都可以,这次的选拔不拘性别、老家那儿,择优录取。你可以跟马冬云商量,她对养殖场的职工比较了解。”
  “好。”叶梅有些吃惊,二门市部的定员是六个人,这次余厂长却让招两名职工,莫非还有一个同志要调走?
  想到丁舜一下子去做了预备厂长,她心里一跳,很是激动,莫非她的机会来了?不管是不是,她都得干好工作,让余厂长看到她的成绩。
  叶梅走了一会儿,丁舜从隔壁过来。
  他这个人性格活泼,出手也比较大方,跟谁都比较合得来。因而在知青中人缘也不错,认识大部分的知青。
  新的招工计划书里不仅有各个岗位员工的配备,而且有些岗位下面落了名字。
  “余厂长,这120个人里面,我计划从村子里招40个人,剩下的都从咱们红云公社招。有几个我比较了解的知青和社员,我把名字先填上了,你看怎么样?”丁舜兴致勃勃地说。
  他脑子灵活,一点就透,会计他填的是红云公社本地的一个高中生,算盘打得非常溜,平时在生产线上也经常帮忙记账之类的。其他管理人员,社员跟知青差不多五五分,而且不少人余思雅都有点印象,确实是干活比较卖力,很早就进养殖场的那批职工。
  不过等余思雅看到销售主任一栏后面“施立平”三个字后,就笑不出来了。
  好家伙,这个丁舜,竟然挖墙角挖到她这儿了,盯上了她看好的饲料厂厂长。虽然心情复杂,但余思雅还是没阻拦施立平的前程,只淡淡的在他名字上扫过,一句话都没说,看完之后,将招工计划表还给了丁舜:“你联系李主任,你们协商招工。养殖场那边的缺口,让他从上次招工收的简历中挑一部分人补上。”
  她也想知道,有了回城的机会,施立平会怎么选!
 
 
第104章 (修)
  施立平很苦恼。
  权衡思量了许久,他下定了决心留在红云公社落户定居,近期还谈了个对象,准备将终身大事也早点办了,毕竟他也不年轻了,都三十了。以前之所以没谈对象,是因为他一直惦记着回城的事,所以哪怕有姑娘向他表达好感,他也拒绝了。
  但既然留下了,这个事也该提上日程了。可就在他连烟酒都准备好了,准备去未来老丈人家拜访,提亲的时候,李主任把他叫过去,问他愿不愿意去省城工作。
  施立平傻眼了,当场愣了很久,不敢置信地问:“余厂长知道这个事吗?”上回余厂长明明还比较属意他留下的。
  小李笑道:“当然知道。是咱们在省城准备开的羽绒服厂的准厂长丁舜看中了你,除了你,还有一些知青和咱们本地的社员,名单已经给余厂长过目了,现在只等征求你们的意见。”
  “这样啊,让我想想。”沉默了一会儿,施立平语气干涩地说。
  小李也没催促,笑道:“应该的,你好好想想吧,这是一个好机会,你不是一直想回城吗?”
  是啊,他不是一直想回城吗?
  施立平脑子里一片混乱,过了好久才问道:“那个,名单中有没有翠云?”
  杨翠云就是他的对象,一个本地的初中生,也在养殖场上班。以前在大队两人就认识,一直比较有好感,但彼此都没戳穿这层纸。
  小李看了一眼名单,摇头:“这次羽绒服厂那边要的主要是会做衣服的人,杨翠云同志不符合这个条件。”
  “这样啊,那让我想想。”施立平努力挤出一个笑容说道。
  小李还要找名单上的其他人谈话,重新招工补充养殖场流失的人才,没空也不方便管施立平的私事,只道:“成,你想好了就告诉我,最迟后天我就要给丁厂长那边答复。”
  点点头,施立平昏昏噩噩地走出了小李的办公室,一整天都没心思工作,满脑子都是“回城”、“不回城”两个念头在打架。
  当天晚上,施立平失眠了。他想起上次回家时母亲花白的头发,父亲愧疚的脸,想起这么多年来心心念念回城,亲眼送别一个又一个比他来得迟,却找到了门路回去的知青们。现在到手的机会就摆在面前,让他放弃,真的很难!
  第二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杨翠云看着施立平红通通的眼睛,关切地问道:“你怎么啦,眼睛里怎么这么多血丝,身体不舒服吗?我陪你去卫生院看看吧。”
  对上她毫不掩饰的关心,施立平又心虚又愧疚,张了张嘴,到嘴边的话又实在说不出口,半晌只转为了闷闷的两个字:“没事。”
  “你这样子可不像没事的,到底什么情况,你可不能瞒着我,要是下午有什么不舒服的,你找个人来叫我,我带你去卫生院。”杨翠云不放心地说道。
  施立平点了点头,感觉头有千钧重:“嗯,我真的没事,你不要瞎想。”
  杨翠云还不大放心,又细心地叮嘱了一番。
  但等到下午,她就知道施立平是真的没事。因为厂子里传出了消息,这两天李主任陆续找人谈话,有知青有本地职工,这些人都会被派到省城工作,而第一个找的就是施立平。
  听到这个消息,杨翠云马上明白了今天中午施立平反常的原因。
  当天下班,她找到了施立平,平静地说:“我已经听说了,这是个好机会,你去吧,我不怨你。”
  施立平诧异地看着她:“你……你不要瞎想,我没说要去呢。”
  杨翠云冷静地说:“但你想去不是吗?我知道,回城是你这些年来心心念念的梦想,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咱们又没结婚,甚至都还没定亲,你就是回城也不算辜负我。”
  她越是冷静,施立平就越难受,因为他知道,这怎么会没有影响呢?小地方风言风语多,他们谈对象准备定亲的事也没瞒着厂子里的人,大家都知道,他拍拍屁股走了,留她在厂子里,肯定会被人说三道四的。
  可就像杨翠云所说,回城是他这么多年以来坚持的执念,根深蒂固,没机会就算了,机会摆在面前,那就像一盘色香味俱全的五花肉,对一个三月不知肉味的人来说诱惑有多大可想而知。
  他狠不下心放弃这个到手边的机会,又不忍心辜负心爱的姑娘。
  “我去找余厂长,让她把你也调到城里。”这是施立平想了半天的办法,既然厂子里本来就要招工人,那为什么不能多招一个?
  杨翠云却摇头:“不用了。余厂长的性格你还不了解吗?除非我能有什么突出的特长或是人脉,不然她不会为我破例的,这也不符合规矩,你就别为难余厂长了。你回去吧,走的时候告诉我,我去送送你。”
  说完,她努力朝施立平笑了笑,然后转身走了,留施立平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
  在门外看完这一幕的马冬云叹了口气,走进去看着施立平说:“施同志,回城对你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你好好想想,回城之后你的生活跟现在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对你真的有那么强的吸引力吗?你真的非回城不可吗?”
  他们红云公社发展得这么迅速,一天一个样,待遇早超过县城里一些效益不怎么好的厂子了,而且年年都长工资,大家都有盼头。反正她是不觉得自己的家乡就比
  施立平怔怔地看着她,刚想张嘴,马冬云却又像来时那么突然转身走了。
  要不是看杨翠云那么好的姑娘情路这么坎坷,施立平也不是那些抛妻弃子的渣知青,她才不劝呢。
  ——
  三天后,余思雅接过丁舜招工的初步名单,找了一圈,诧异地扬眉道:“没有施立平?你不是选他做销售主任吗?”
  提起这个,丁舜也很不解:“施大哥不知道在想什么,以前做梦都想回城,这次竟然拒绝了,还说什么要结婚了,让我国庆节的时候有空去喝他的喜酒。”
  余思雅很诧异:“施立平有对象了?是我们红云公社的人?以前他不是一直没找对象吗?”
  余思雅之所以看中施立平做饲料厂的厂长,其中之一就是看中他的人品。下乡十几年的老知青,日复一日辛苦的劳作,看不到回城的希望,多少人能坚持住?不少下乡多年,年纪拖大了的知青实在熬不住就在乡下结婚生子了。
  但施立平是这批人中年纪最大的,却一直没谈过对象。他进了养殖场,有了工资,收入宽裕后,听说也有热心的大姐想给他做媒,但他因为惦记着回城,都一口回绝了。
  丁舜也是听别人说的,具体的他也不清楚:“我走的时候,施大哥还没对象呢,我也不知道。”
  好吧,施立平最终会因为爱情放下心里一直以来的执念,是余思雅万万没想到的。不过他准备结婚在红云公社落地生根到底是一件好事,也省得她还要去物色其他人选了。
  等跟丁舜谈完了事情,余思雅就把电话打回了乡下,直接让小李将施立平找过来。
  “听说你准备国庆节结婚?”余思雅在电话里第一件事就是问这个。
  施立平经过复杂的心理斗争,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后,这两天情绪已经平复了下来,说话都带着笑:“是啊,可惜余厂长不在,不然我跟翠云都想请你做咱们的主婚人,翠云就是我对象,她最崇拜你了。”
  余思雅含笑道:“这样啊,恭喜你们。”
  施立平大笑着说:“谢谢余厂长。”
  余思雅话音一转,突地问道:“施立平同志,我冒昧地问个问题,你为什么会放弃回城的机会?”
  提起这个,施立平的声音低沉了一些,实话实说:“有一部分是翠云的原因吧,还有一部分则是我想了很久,回城我也是干这个工作,没有太大的差别。我惦记着父母,但其实我十几年没怎么回过家,跟家里人的关系已经很疏远了,父母有弟弟照顾,其实也不用我担心。相反,我回去了,家里本来住房就紧张,还要挤一个我,给我说对象结婚,家里更住不开了,时间长了也会有磨擦,不如像现在这样保持着距离,我过得很好,他们也过得很好。”
  余思雅上次提过之后,施立平就写信给相熟的返城知青和同学了解过这些人回城后的近况。
  有些人回城后也过得很开心,但不少却是一地鸡毛。最初的兴奋和合家团圆的喜悦过后,生活的琐碎和重压扑面而来,多年没有一起,生活习惯的不同,生活的压力,工作的不如意,种种累积在一起,亲情和最初的愧疚逐渐消耗掉,最后只剩矛盾和争吵。父母夹在多个子女之间,手心手背都是肉,也是左右为难。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也是施立平下定决心留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当初自愿下乡,弟弟便留在了城里,进厂做了一名普通的工人,但结婚的时候没赶上分房,现在还跟父母住在一块儿,一家七口挤在五十多平米的房子里,本来就很拥挤了,他再回去,更没法住了。
  听到这个原因后,余思雅笑了笑,突然说:“施立平同志,如果我告诉你羽绒服厂建了宿舍,员工们都有宿舍住呢?”
  电话那端顿时没了话。
  但余思雅能想到施立平的表情,她有点想笑,一本正经地说:“恭喜你,施立平同志,你不会后悔留下来的决定,厂子里决定任命你为饲料厂的厂长!”
  峰回路转,惊喜来得太快,大悲大喜之下施立平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找回自己的声音,颤抖着问:“余厂长,我没听错吗?我,我真的可以吗?”
  余思雅笑道:“当然,贺教授那边的饲料配方已经有了雏形,饲料厂也该提上日程了。你现在有两个任务,一是招工,二是跟机械厂联系,定制相应的机器。这个机器可能县机械厂没法弄,我跟省机械厂的田主任有些交情,回头我介绍你们认识认识。一开始步子不要迈得太大,因为咱们这个产品还处于尝试阶段,饲料生产出来后,先在咱们养殖场做实验,同一批小鸭子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以前的饲养方式,另一部分用饲料厂生产的饲料,两个半月后,做出对比,看看成效再说。”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