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七零年代女厂长——红叶似火

时间:2021-07-06 09:57:54  作者:红叶似火
  路明惠看了一下,上面誊抄的内容是“辰山县1977年和1978年玉米产量数据表”,六十多个公社,去年今年的数据一目了然地罗列出来,最后一排弄了个总计。
  路明惠扫了一圈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你们这数据差别未免太大了,今年整整比去年高了一倍还多,真的假的啊?”路明惠怀疑地看着余思雅。
  不是她不相信余思雅,而是他们报社已经报道了多地粮食丰收的情况,最大增幅也没超过40%,而且那个市去年还遭受了洪灾,产量特别低,所以今年看起来涨幅特别高,但要是跟十年内的平均值比较,这个增幅会低很多。
  余思雅笑看着我路明惠说:“这还能有假啊?这种事情,你下乡转一圈就知道了,我没必要拿这种随便就能戳穿的谎言骗你。而且这比往年多出来的粮食,都被我们养殖场收购了,虽然还没装进咱们的仓库,但定金都付了。我整整付了十几万的定金,你算算得多少粮食,那个本子我没带,但县里面有备份的数据,你可以去查。”
  路明惠知道余思雅并不是那种信口开河的人,见她说得这么笃定,顿时信了几分。
  “你们县里怎么弄的,今年粮食怎么增产这么多?”
  余思雅笑着将他们的策略讲了出来:“……这样一激励,为了多挣点钱,农民都比以往积极多了,种庄稼也精细了许多,粮食的产量自然也就跟着上去了。不光是玉米,我们的水稻今年也明显比去年产量高,具体高多少,现在还没收完,数据没统计出来,我也不好乱说,但肯定在50%以上。如果路主编有兴趣,我可以跟县里通个气,找个已经快收完水稻的大队,你去对比一下去年和今年的产量,咱们就可以大胆做个预估了。”
  路明惠没有第一时间回答余思雅。她还在思考这个事情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余思雅也不打扰她,端起杯子慢慢低喝水,等一杯水喝完,路明惠总算有了决断。
  “那我就信你,一会儿递交申请,明天去你们县采访。”
  余思雅高兴地说:“好,相信我,路主编,咱们县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不过马上开学了,我没法陪你回去,我一会儿打电话,让县里安排人去汽车站接你。对了,你能联系电台和电视台的同志吗?如果和他们也一起走访,用视频和声音的形式能给人更直观的印象。”
  路明惠明白余思雅的意思,他们都是党媒,表现形式不一样,也没什么竞争关系,如果电视、广播能增加这个新闻的热度,对省报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
  “一会儿我帮你问问,如果数据属实,他们应该会很感兴趣。”路明惠笑道。
  余思雅保证道:“这数据绝对没问题,误差非常小,毕竟我钱都付了,我骗谁也不能坑自己呀。”
  这话把路明惠给逗笑了:“这倒是,余厂长这么精明的人,怎么会坑自己呢。”
  双方就这么说定了,出了报社后,余思雅赶紧去二门市部给胡秘书打了个电话,让他帮忙安排一下明天的接待工作。
  胡秘书接到这个消息极为振奋,拍着胸口保证会让省城的记者同志们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牵了线,也没余思雅什么事了,她便赶回家,将两个女孩子的学校安排好,给她们报了名,送进新的学校,然后开始忙活自己的事。
  第一个就是去学校报道,然后安排学生会接新的工作。新生入校,有老生带着走流程,能省很多事,也方便新生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学校。
  这会儿还是学生会第一次搞新生接待工作,没什么经验可以借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出了许多主意,有的可行,有的在余思雅看来简直是多此一举。
  她也没多管,等大家将意见递上来后,划掉了一些不切实际的,保留了必要可行的,然后又增加了几条意见,交给徐佳佳他们去执行就完事了。
  几天后,新生陆续入学,新的一学年开始了,余思雅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中。
  就在这时,省报到辰山县的采访报道刊登上了头条,电视、电台也相继播报了这则新闻。
  辰山县今年粮食大丰收,产量翻倍还多的消息迅速在各单位传开,辰山县再次走入大家的视野,同时一个年轻的女干部也再度进入了大家的视线——那就是辰山县清河鸭养殖场的女厂长,余思雅同志。
  梅书记在接受省报、电视台和电台采访时,明确地表示,这个主意是余思雅同志提出来的。为了说服他,余思雅同志还亲自带着他一起下乡种地,亲身体验如今农村的生产状况,寻找解决的办法。
  这次体验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也让他深深地意识到,如果不提高生产效率,激励社员,增产只会是一句口号。
  也因此,梅书记有了个“下乡书记”的别称。
  他的这番话在全市甚至是全省范围内都引起了热烈的反响。有保守的人认为他这做法不对,有严重的资本主义倾向,但更多务实的干部认为,没什么比让农民填饱肚子更重要。
  辰山县并没有改变生产关系,只是增加了分配的方式,取之于民还之于民,最后得利的是上百万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当官不为民,不如回家种红薯,这么做有什么错呢?
  这种激烈的讨论在丰宁市和省城讨论得最多,甚至还因此召开了好几场会议,梅书记更是被领导叫过去谈了好几次话。
  能引起这么大的风波是梅书记都万万没料到的,不过因为做出了实打实的成绩,哪怕有争议,有反对的声音,但到底没掀起什么风浪,也没对梅书记造成任何影响。但这段时间,他的压力着实不小,人都跟着瘦了一大圈,但精神状态更好了。
  不过这些风风雨雨只在政界发酵,没有波及到校园,自然也就没影响到沉浸在学习中的余思雅。
  本以为这个热度会渐渐消退,但九月中旬,辰山县水稻的产量统计结果出来,再次在各级政府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新一轮的热烈讨论,将这件事推向了更高潮。
  这天余思雅下课后,刚下楼就看到许秘书骑着自行车站在那里微笑看着她。
  余思雅立即走过去,笑道:“许秘书,你找我吗?”
  许秘书指了指车后座:“余厂长上来吧,高市长要见你,派我过来接你,这都快中午了,别让高市长等太久了。”
  余思雅赶紧坐了上去,诧异地问道:“你来很久了吗?”
  “也没多久,就差不多一个小时吧。”许秘书笑道。
  余思雅没话说了,一个小时还不算久?许秘书虽然是个秘书,但他可是高市长的秘书,这样的人物等她这么久,还没丁点怨言,她得好好琢磨琢磨高市长找她是为了什么。
  等进了高市长的办公室,接过高市长递来的那份报纸,余思雅心里就有底了。因为报纸上黑色的大字标题明晃晃地写着“辰山县稻谷产量较之去年翻了两倍”。
  很好,梅书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三天两头上省报头版头条,这下更是惊动了高市长。
 
 
第103章 
  “余厂长,你们辰山县这两年成绩不错啊,频传捷报,省里都被惊动了。”给了几分钟给余思雅消化这个消息,高市长端着茶杯喝了一口茶水,笑着说道。
  余思雅的视线从报纸上收了回来,微笑着说:“这都是梅书记的领导有方。”
  听到这话,高市长挑了挑眉,指着报纸:“你再瞧瞧新闻报道的内容。”
  什么意思?余思雅再度拿起报纸,迅速扫了一遍,好家伙,都不知道梅书记是坑她还是捧她,竟然提了她好几句,还说他们县今年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她余思雅功不可没。
  这话说得她太不好意思了。余思雅放下了报纸,哭笑不得地说:“高市长,梅书记夸张了,我从头到尾就只是给他出了个主意而已。具体怎么操作协调监督都是梅书记在做,为此他还三天两头下乡,人都长黑了许多,要换身衣服,跟乡下种地的老农都没多大差别了。”
  高市长听了觉得挺有意思的:“你这么说你们梅书记不怕他知道了不高兴吗?”
  余思雅心说,只要梅书记不傻了就知道自己是在替他说好话。面上却不显,嘿嘿笑了一下:“只要高市长你不告诉梅书记,他就肯定不知道。”
  “这是要我替你保密啊,你这小同志够狡猾。”高市长指了指余思雅,拿起报纸又端详了几秒,然后放下,盯着余思雅,“余厂长,今天我找你来就是想问问你,报纸上的内容属实吗?”
  丰收是肯定的,但粮食具体增产多少,余思雅就不得而知了。她不想将话说死,留了个余地:“应该属实吧,我觉得误差不会很大。不过开学后我就没回过辰山县,具体的数据我也不清楚,倒是玉米我比较清楚,增产了130%左右。”
  这个高市长从报纸上看到了:“你们养殖场把全县多余的玉米都给收了是吧?”
  余思雅含笑点头:“对,没想到高市长也知道了。”
  高市长笑看着她:“余厂长,你遇到了个好领导啊,你们县粮站都是在你们收了玉米之后才知道全县增产这么多,就更别提市里的粮站了。你可知道,按照规矩,这些超出指标的粮食是要统购统销的?”
  余思雅还真不知道这个事。在她看来,明明养殖场跟农民就能完成的交易,为什么中间还要插一个二道贩子,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纯属多此一举吗?运来运去浪费人力物力,不嫌麻烦?
  看余思雅茫然的表情,高市长就知道她不清楚,笑道:“听说后来这个事被粮站捅到了市里,不知道你们梅书记是怎么解决的。”
  余思雅甚是无语,高市长说得再好听也改变不了粮站告小状的事,这堂堂国营单位,干的事咋这么可笑呢?不过高市长还能悠闲地跟她聊这个,想必事情已经解决了。
  因而余思雅也不着急,不过面上还是要做做样子的。她苦笑着说:“高市长,旁人不了解咱们,你还不清楚吗?你知道的,咱们养殖场的粮食一直不够,我今年都厚着脸皮找你帮了好几次忙了,再找你我自己都说不出口了。当时我之所以向梅书记建议奖励增产的社员,也是希望我们养殖场能够实现粮食自主,不要再给县里市里省城添麻烦了。谁知道反而惹粮站不高兴了!”
  说到最后她的语气甚是无奈。
  高市长表示理解:“难怪你们县会比其他县都想得远呢,是因为这个啊,像你做的事。放心吧,你们辰山县如今可是咱们全省的优秀县,你们梅书记吃不了亏的。”
  余思雅听到这话就放心了,拍拍胸口说:“那就好,梅书记是为了帮我们养殖场,要是他被骂了,我这心里可过意不去。”
  高市长被她这小姑娘的作态给逗笑了,这才意识到,虽然这姑娘说话做事老练、雷厉风行,但其实也只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姑娘,比他闺女还小一点呢。
  “不用担心,没事了,我今天叫你过来就是想了解一下你们辰山县今年的粮食产量问题。这个产量在全省引起了轰动,省里面已经决定派出专门的考察小组下去视察调研。”高市长和和气气地说道。
  余思雅听到这么轻描淡写地给自己透露了如此重要的信息,心底吃惊,面上不显端倪,笑道:“高市长想了解什么?我知道个大概,因为上半年大部分时候都在学校里呆着,所以具体的细节不是很了解。”
  高市长撑着下巴道:“那你就跟我说说你们的具体操作模式。”
  余思雅把当初给梅书记出的主意复述了一遍:“……大概就这么搞的,以小队为单位,鼓励大家竞争,最优秀的小队都有奖励。其他小队虽然增产不是那么明显,没有拔得头筹,不过也能多分到一批粮食,不算白忙活。”
  高市长仔细思考了一下他们的这个执行策略,点出了关键:“这个奖励由你们清河鸭出,如果没有像你们这样的单位站出来挑大梁怎么办?并不是每个县市都有对粮食需求很大的单位。”
  余思雅明白了,估计高市长或是其亲信也会是考察组中的一员。上面派人去考察除了验证这个成绩的真伪以外,最重要的应该是看看能不能将之推广开来,提高全省的粮食产量。
  余思雅人微言轻,在省领导面前说不上话,所以今天是她表达意见和观点最重要的机会,一定得好好把握,说服了高市长,回头自然有人将她的想法表达出来。
  “高市长,这个好办啊,多出的这部分粮食可以作为奖励,分给农民,他们愿意卖给粮站,还是留下来自己吃都可以啊,粮站消化不了,就取消统一征购,允许农民自愿买卖粮食,只是将买卖限定在个人与单位之间。这样就不用发放现金做奖励了,粮食对广大的农民老乡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奖励,他们辛辛苦苦忙了大半年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收获更多的粮食,让一家老小都填饱肚子吗?这么多年了,我们的农民还不配填饱肚子吗?”
  最后一句振聋发聩,高市长讶异地看着余思雅,没想到在这个问题上,她反应这么大。
  余思雅也觉得自己有点失态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高市长,对不起,我刚才说话直了点。但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我知道,咱们国家一穷二白,底子差,各项技术和设备都需要向国外引进,所以一直实行农村和城市剪刀差的发展模式,让农村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这个没错,但现在咱们能增产,能保证城市和工业粮食的供应情况下,让农民适当的获利有何不可?如果他们辛辛苦苦,像伺弄孩子一样照顾庄稼,到头来还是填不饱肚子,那来年,谁还愿意这么卖力的干活?”
  “大家不卖力,得过且过,磨洋工,粮食的产量上不去,于农民,于国家都没好处。梅书记之所以敢大胆提出让一部分利给农民,就是因为他下田实地考察过,种过地,了解农民的心声和干活状态。依我说啊,高市长,真要考察,那就亲身走到农村中去,体会农民的艰辛,了解最真实的农村,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分辨出究竟哪种方法对农民是最好的,对国家是最有益的。”
  高市长头一次听到余思雅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沉默片刻,递了杯水过去:“余厂长,你先喝口茶,咱们好好说。你这个小同志今天说的话让我感触颇深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党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可这么多年下来,我们很多老同志都忘了。”
  余思雅不好意思地垂下头:“高市长,你不怪我太过冒昧就行。”
  “哪里的话,你提醒了我。余厂长,咱们今天就像老朋友一样来聊聊天,这会儿我不是市长,你也不是厂长,咱们就是忘年交的朋友,你跟我说说心里话。”高市长和蔼可亲地说道。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