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点了好几个人,说得这些人哑口无言,余思雅才缓缓地说:“我们清河鸭能够从一个贷款三百块钱起步,短短三年就发展成为一个千人大厂,靠的是每个员工的踏实肯干,勤奋努力。清河鸭不养闲人,你们本身资质不佳,做事还懒懒散散,没被录取有什么稀奇的吗?”
在她强势的气势下,没人敢再发出质疑的声音,即便有女知青不满,也垂下了头。
只有张剑英还是不服气:“余总,那我呢,我可没她们那些问题,还排在第二,属于最早来的那批人,四点就过来排队了,为什么我没被录取?这不公平!”
余思雅看着她,笑了:“你啊,很简单,我看你对美有一定的追求,审美也还不错,嘴巴挺利索的,胆子大,能说会道,所以有另外的安排,回去等消息吧。”
什么意思?余总是夸她吧?
张剑英诧异地看着余思雅,目光里带着不解。
余思雅没理她,拿起喇叭说:“这次真正被淘汰的只有28人,这些人要么是做事不积极,邋遢不修边幅,要么是品行不端。其他暂时没录取的人,以后都还有机会进入我们清河鸭工作,请大家保证自己简历上留的地址通讯畅通。如果不确定地址的,可以过来修改,重新留下地址,以免我们清河鸭有了新的工作岗位,没法通知到你们!”
没录取的一百多人听到这个消息都高兴坏了,虽然现在没录取,但多少有个机会啊。而且看余总对张剑英的评价,说不定新工作更好呢。
看到了新的希望,大家一扫沮丧,赶紧上前重新留下地址,有的不放心,还留了个备用地址,临走时,拽着林红旗哀求:“同志,要是一个地址我没有回信,你们记得给第二个地址也写封信过去啊,邮票信封钱我后面补上。”
林红旗一一安抚她们:“好的,你们放心,我们会尽量通知到大家。时间不早了,大家今天辛苦了,都回去休息吧。”
好不容易将所有的女知青都打发了回去,林红旗长长地出了口气:“真累啊,哎,咱们这么努力,还是有这么多的人没工作。”
说起这个,店里的几个售货员神色都有些黯然。他们是有了工作,可他们还有很多朋友、同学、亲人在乡下,只能说世道艰难。
余思雅也心有戚戚焉。今天这场招工,让她深刻地意识到了,工作在这个时代对普通人来说有多么珍贵。为了一个不确定的工作机会,大冬天的,半夜他们都能过来排队。
而这只是最普通的女工,流水线上的工作,放到四十年后,都没多少人愿意去干的工作,可在这个年代,却又无数的人挤破了头想进去。说到底,还是这会儿咱们国家的经济太落后了,这个问题,只有发展能解决,经济发展了,产生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家才有选择的空间,不至于为了一个最基层的工人岗位抢破头。
清河鸭虽然发展迅速,但到底是根基浅薄,没办法在短期内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帮助到更多的人。
短期内想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还得靠政府。
余思雅整整琢磨了一天,决定去找高市长。
她去得不巧,到年底了高市长会很多,忙了一个上午,直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才有空见她。
“小余同志,久等了,让你等了整整一个上午,先坐吧,许秘书安排人去打饭了,一会儿咱们边吃饭边说事情。”高市长和和气气地说道。
许秘书在一旁补充道:“余总,高市长下午一点还有个会,没多少时间,还请见谅。”
余思雅连忙表示理解:“是我唐突了,招呼都没打一声就来找高市长,不好意思,给你们添麻烦了。”
高市长摆手:“说什么麻烦不麻烦。对了,小余同志,前几天我听说你们羽绒服厂要招三百名知青,确定了吗?”
余思雅连忙笑道:“已经面试完了,总共招了321名女知青,还有6名预备售货员,等过完年,咱们服装店二门市部开起来,再通知她们到岗。”
高市长挺意外:“你们这工作效率很高嘛,才听说没多久,人就招好了。只是这过完年,天气暖和起来,大家穿不着羽绒服了,你们厂子招这么多人没问题吗?”
余思雅含笑解释:“高市长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们也考虑过了,经过厂里领导干部研究讨论,咱们决定将羽绒服厂转型为服装厂,冬季主要生产羽绒服,其他季节则生产当季的服装。咱们的机器、厂房和工人都是现成的,这个转型并不困难。”
高市长赞许地点头:“还是你们年轻同志脑子灵活,这个办法好,希望你们的服装厂能够越做越大。”
余思雅抿唇笑了笑:“高市长过誉了,咱们也只是为了让厂子能生存下去,总不能夏天厂子就不开工了,大半年空闲着吧。对了,高市长,我今天来找你是有一件事想跟你商量。”
高市长明白这才是余思雅等了他半天的重头戏,正色道:“你说。”
余思雅惆怅地叹了口气:“高市长,这次招工,我们已经将性别和年龄都限定了,缩小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但还是收到了差不多两千份简历,最后选了五百人进入面试。这些女知青们明明知道我们门市部八点开门,可半夜三四点就有人到门市部门口排队了,面试完知道下午四点才出结果,这些人也不肯离去,一直在外面守着,就为了等一个答案。她们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说句不怕你笑话的,淘汰了一百多人,我这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尤其是看到她们听到被淘汰了,抱着头在我们店外无声地哭泣,那种滋味真的很难受。”
说到动情处,她的眼睛都红了。
高市长虽然没看到那个场景,但随着云南知青运动的发展,更多的知青现状被披露出来,高市长也很清楚,大部分知青的现状都很艰难。说句不中听的,能够到清河鸭面试的这部分知青都算处境比较好的了,更差的那部分,穷得连回城的路费都凑不齐,几年都回不了一趟家。而且这几年,知青的自杀率也在攀升,如果不是到了绝境,看不到希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又怎么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这件事,哪怕是高市长也无能为力,他叹气道:“小余同志,你说的我都明白,我相信咱们的国家,咱们的党会给知青们一个积极的反馈,你不要着急,要对咱们的国家有信心,更困难的时候咱们都走过来了。”
余思雅比高市长更清楚,回城的大门很快就会敞开,但这并不意味着苦难的结束。那些没有着落的知青拖着病体回城,跟父母兄弟姐妹侄子侄女挤在三四十平米的小屋里,没有工作,无以为生,短暂的愧疚和心疼过后,迎来的只会是争吵和各种社会问题。
还是那句话,只有发展,让每个人都有工作,都能通过劳动吃饱饭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余思雅坚定地点头:“高市长,我相信你说的。但我想,咱们作为国家干部,党的一份子,能不能做点什么,即便不能改变所有人的命运,但能帮助到一部分同志也是好的,你说是不是?”
高市长明白了,余思雅心里这是有了什么想法。他认真地看着她:“小余同志,有什么点子,你尽管说。”
得了他这句准话,余思雅心里稍稍有底,说出了酝酿已久的主意:“高市长,我是想我们清河鸭跟省城铁路局的合作能不能推广到全省。如果C省铁路局愿意出面,那这个希望就大多了,我调查过,咱们省总共有11个城市通铁路,其他 10个铁路局虽然不如省城铁路局规模大,但挡不住数量多啊。如果这10个铁路局都能够在火车上售卖我们清河鸭食品,将能增加上千个工作岗位,既方便了旅客,又能给铁路局增收,还能带动我们清河鸭的发展,咱们清河鸭的出货量大了,自然也要招更多的工人,这样总计下来,能创造一两千的工作岗位,一举三得,三方获益!”
余思雅一直在想怎么扩大规模,跟铁路局合作无疑是个很好的方案,但一个铁路局一个铁路局的找过去太麻烦不说,关键是效率很低。各地方铁路局肯定要先开会商量,然后做决议,接着再试探性的在火车上卖货,最后大规模推广。这样全省11个铁路局都实现跟清河鸭的合作,没个一年不可能搞定,太慢了,但如果说服了C省铁路局,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效率将能大大地提高。
更关键是,清河鸭的食品销量将会在短时间内翻倍,甚至两倍三倍,这不光直接带动清河鸭食品加工厂的快速扩张,而且还能带动清河鸭养殖业和饲料厂的发展。
从长远来看,这效益远不止账面上那点收益。更重要的是,可以将清河鸭的影响力从C省向周边省市扩散,为清河鸭下一步开拓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市长不清楚余思雅心里的小九九,但有一点很吸引他,就是余思雅所说的一次性创造上千个工作岗位。
只是这些工作岗位跟省城没多大关系,但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干部,高市长思考了两分钟后说道:“小余同志,你这脑子和胸襟,我实在是佩服。这样吧,我先找个机会跟省铁路局的吴书记通个风,给你争取一个见面的机会。你回去好好想想,怎么才能说服吴书记。”
高市长这么容易就答应牵线了,余思雅欣喜若狂,连忙感激地说:“谢谢高市长,你放心,我这就回去做一份详细的计划书,详陈利弊,一定要说服吴书记!”
第118章
得了高市长的承诺,余思雅回去就开始做详细的计划书。
其实做这个特别简单,因为前面已经有了省城铁路局和宜市铁路局的成功案例在前,清河鸭这边每个月的出货数据她也有,要讲述这个合作的可行性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是轻而易举的事,因为这有明晃晃的成功案例摆在面前。
做好后,余思雅又反复修改了几遍,确认没有问题后将计划书收了起来。琢磨了许久,她觉得光把希望寄托在高市长那边也不大妥,高市长跟省铁路局可是两个不同的系统,还是应该找个同系统的人使使劲儿更保险。
余思雅第一个就想到了唐局长。
省城铁路局是C省11个铁路局中规模最大的,也是全省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对外窗口,其在C省铁路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更巧的是,唐局长正好是她的老熟人。她当初提议唐局长在火车上设售货员这一岗位,可是帮助省城铁路局解决了职工子弟的就业问题,唐局长正好欠她个人情,这时候不用,什么时候用?
余思雅当即换了身衣服,直接去省城铁路局找唐局长。
唐局长见到她挺意外的:“今天刮了什么风,把余总你这个大忙人给刮来了,快请坐,我这里只有乌龙茶,可以吗?”
自从大半年前谈合作的时候两人接触比较多,到谈妥后,两人就几乎没什么往来了,事情都交给了下面的人去办。
余思雅坐下笑着说:“唐局长太客气了,喝什么都行。这不很久没看到你了吗?正好放寒假了,过来找你串串门。”
唐局长放下杯子,将信将疑地看着她:“你这个大忙人哪有空找我闲聊,说吧,什么事?”
最近清河鸭可是风头大盛,还搞了什么羽绒服,他媳妇儿就去买了一件回来,穿着说比棉袄还暖和,准备过年再买一件。这个时候,余思雅哪有空找他闲聊啊,肯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哎呀,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唐局长你这双眼睛。是这样的,我昨天查账,发现你们铁路局这大半年以来进货数量稳步增长,这两个月又创了新高,恭喜唐局长。”余思雅含笑说道。
唐局长乐呵呵地说:“咱们卖得多,你们厂子不也赚得多吗?同喜同喜。”
上个月清河鸭又火了一把,都登上了人民日报,他们的售货员直接将报纸放在推车上,在火车上大肆宣传这个事,自然引得更多的旅客愿意为清河鸭掏腰包,最近的销量又上涨了一波。这小小的一个清河鸭食品倒是为他们铁路局创造了不少效益,这是唐局长始料未及的。
余思雅含笑道:“同喜,唐局长,实不相瞒,我今天来是有一件事想请你帮忙!”
唐局长有些诧异,挑了挑眉:“哦,什么事,你说。”
余思雅放下了杯子:“唐局长,咱们跟你们铁路局和宜市铁路局合作已经初步出了一些成效,证明咱们这条路行得通。所以我有个想法,能不能将咱们跟你们两个铁路局的经验推广到全省其他铁路局,这样也能帮助其他兄弟单位解决职工子女就业问题。唐局长,你说是不是?”
唐局长有点意外,犹豫了一些,滑不溜秋地说:“余总这想法挺好的,不过我们跟其他铁路局是兄弟单位,我也做不了他们的主啊。”
余思雅点头:“我知道,唐局长放心,我让你帮的忙对你们铁路局来说不难。到年底了,你们总要把这一年的成绩向上面汇报吧,唐局长,我有个请求,能不能将在火车上兜售我们清河鸭产品这个事单独例出来,我想这也是省城铁路局今年取得的显著成就,不但创造了几百个岗位,帮助职工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吸纳了一部分社会闲散人员,帮政府减轻了负担,同时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如此亮眼的成绩单独汇报也不为过吧!”
唐局长听到这里明白了,余思雅这次不准备走基层路线,而是打算从上层打通这个关节。这无疑是个省时省力的决定,要挨个说服其他10个铁路局就得一个一个地去拜访,每个地方铁路局的行事风格都不同,但要是打通了C省铁路局,那这个事就简单了,只要上面一纸文书下来,下面的铁路局都会照着办。
不过省级单位的大门可不像他们这种地方部门那么好进。唐局长低咳了一声,问道:“余总还有其他安排吗?”
余思雅笑着说:“唐局长,实不相瞒,前两天我找了高市长,拜托他替我引荐一下吴书记,他说安排好了通知我。为了确保这个事情的万无一失,所以我想请唐局长帮我这个忙,这件事对省城铁路局也没有坏处,只有好处。如果我后面说服了吴书记,省城铁路局肯定会做为标杆,示范单位,让其他铁路局来学习。我知道,唐局长不是在乎名利的人,但大家都是铁路人,都不容易,其他铁路局也面临着职工子弟就业困难的问题,唐局长你人这么好,肯定也想拉兄弟单位一把的。”
这高帽子戴得唐局长都不好意思拒绝了。不过打动他的还是高市长已经答应出面牵线这个事。
铁路局这个事办成了,对高市长没什么好处,因为创造的就业岗位和经济效益都分散到其他县市了,对省城的经济也就业没有任何的帮助。但高市长仍然愿意牵这个线,足以说明他对余思雅的重视。
余思雅才21岁就走到了这一步,几乎快跟他们这些大单位的老干部平起平坐了,假以时日,取得更大的成就应该是板上钉钉子的事。唐局长有心跟她交好,加上这件事对他们铁路局确实有益无害,所以综合权衡后,唐局长很痛快地答应了。
202/277 首页 上一页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