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七零年代女厂长——红叶似火

时间:2021-07-06 09:57:54  作者:红叶似火
  余思雅每天走在街上,都能感觉到新的变化和蓬勃的生机。
  这个九月,经过一年的努力复读,沈红英也走入了大学校园,她考上了省城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而余思雅也进入了大四,课程变得少多了,同学们现在讨论的都是工作问题。
  这时候大学生的待遇非常好,毕业就包安排工作,不是进机关单位就是去大型的国有厂子。一进去就是干部,每个月四五十元的工资,还是单位的重点培养苗子,以后分房、升职之类的好事都会优先考虑他们,可以说是前途无量。
  但不同的单位环境不一样,发展和待遇也不一样。对省大的学生来说,最优的选择肯定是留在省城这样的大都市,次一些的是去省内其他市,再差的就要去偏远小县城了。
  所以哪怕距毕业还有八、九个月,同学们也都活跃了起来,上课之余讨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还有恋爱的同学,如今两个人不能都留在省城,去谁家近的城市就成了问题。
  不过这些都跟余思雅没有关系,她的去处已经是板上钉钉子的事了,完全不会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中,也跟任何人没有竞争关系。
  课业负担轻了许多,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中。
  随着个体户营业执照的发放,一个新的群体即将形成,并成为未来经济最活跃的部分,那就是个体小商户。
  别看现在这个群体还能稚嫩,像刚破土的嫩芽,可他们将会冲击现有的商业体系。以后什么国营商店、供销社通通都是他们的手下败将。
  个体小商户将会占据城市和乡镇的每一个角落,遍地开花,范围涉及人们的衣食住用行。而清河鸭要想进一步扩张,就离不开这些即将无处不在的个体小商户。
  目前清河鸭集团已经打通了两省的销售渠道,但这些只占庞大的国内市场很小的份额。
  要想走出去,一一去找各地国营商场和供销社商谈显然是下下策。因为距离越远,清河鸭的影响力就越弱,这些国营单位也很难轻易答应她。
  即便能行,她就是什么都不做了,挨个城市挨个城市去找当地的有关部门谈这件事,来回路上消耗的时间加上事情耽搁的时间,一年也拿不下几十个城市的国营商店。
  而个体商户就不一样了,全国各地都有他们的踪迹,只要商品质量好,有知名度,畅销,他们就会蜂拥而来。
  现在要给商品增加知名度,最直白的办法就是打广告。
  余思雅决定先从C省开始,试验一次。
  去年沪市电视台播发了第一支广告,中央电视台广告部成立,各省的电视台也相继成立了广告部。
  省电视台的广告部也成立了,不过是虚有其名。因为截至目前为止,还没接到一个广告。广告部也是新的部门,工作人员都是从其他部门调过来的,大家都是第一次弄这个,没有经验,而且也没有业绩的压力,整天坐在办公室里等着客户上门。
  但全省知道省电视台广告部成立的人都不多。而且省城大部分都是国营单位,统销统购,没有销售的压力,谁愿意花几万块钱去打个不知道有没有用的广告?
  所以余思雅找上门说要打广告的时候,省电视台广告部主任都惊呆了。
  “余总,你们清河鸭在咱们省谁不知道啊?你们还用打广告吗?”广告杨主任惊讶地说。
  余思雅笑道:“杨主任过誉了,咱们不是新出了清河猪肉火腿肠吗?目前主要销售范围在省城,我想打个广告,试试能不能扩大销售范围。”
  这会儿因为没有有线电视台,所以电视能收到的台非常有限,一般就是本省的电视台,有些还能收到附近省份的个别电视台。
  也就是说省台覆盖的范围包括了C省大部分地区和跟其他省交界的部分地方。
  送上门来的单子没道理不要。杨主任见余思雅是真的想打广告,也不劝了,笑道:“那你找咱们电视台可是找对了,乡下电视都能收到咱们台。余总对广告有什么要求?”
  余思雅想了想说:“杨主任,能看看你们台的收费单吗?”
  省台的收费标准参考了一下其他电视台。不过这会儿还没有黄金时间段的说法,所以收费单上非常简单,是根据广告的时长和播放时间来收费的。
  余思雅看完单子,手指落到了前面一排:“杨主任,我们暂时就先定三个月,半分钟的广告吧。这个,咱们单位应该是第一个省内打广告的单位了,也不知道效果怎么样,是不是该给我们打个折?效果好,我帮你们广告部宣传。”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杨主任同意打个八折,三个月广告费2.4万元。
  接下来几天,余思雅又就广告的内容广告部商谈了许久。这会儿因为技术原因,余思雅的很多构想都不能实现,最后只能做一个很简单的广告,就一个只留着一小撮头发的胖娃娃拿着清河火腿肠咬一口,美滋滋地喊道“清河火腿肠,85%的猪肉,吃火腿肠就是吃肉,妈妈,我要天天吃火腿肠!”
  广告的最后,余思雅还让人加了一句话“清河集团诚招个体销售商,欢迎进货”。
  广告播出后,余思雅让张剑英每天都统计一下各店的销售数据,一旦发生变化就通知她。
  前三天,各个店的销量没什么起伏。
  但到了十一,清河火腿肠的销量突然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国庆节放假那天,三个门市部的火腿肠的销量较九月的四个周日,上涨了30%。
  国庆过后,销量虽然有所回落,但也比九月的工作日上升了百分之二三十。
  张剑英当初看余思雅眼也不眨地拿出两万多元去打广告,暗地里还有些心疼。可这会儿看到了销售数据的飞速增长,她感觉这两万多花得可真值。
  “余总,这是十月上旬三个门市部的猪肉火腿肠销售数据,跟九月同期相比,整体销量上涨了27%。”
  余思雅接过销量对比图看了看,笑道:“不错,广告看来还是有些用处的。就是不知道百货公司那边的销量有没有增加。”
  “应该也增加了吧。”张剑英笑道。
  百货公司的反馈比较慢,余思雅想了想说:“再过一个星期,你跟去林厂长那边,将厂子里的这几个月的出货数据拿过来给我看……算了,我亲自去一趟吧。”
  这资料可不少,万一弄丢了就麻烦了。
  等到十月中旬,余思雅带着张剑英亲自去了一趟火腿肠加工厂。
  走进厂子,机器的轰鸣声不停,工人们忙忙碌碌,侧门运货的车子排起了队,装卸工人将一箱箱的火腿肠搬上车,再送到各地。
  余思雅跟张剑英看了几秒,进了厂区。
  林红旗得到消息,立即赶了过来:“余总,张秘书,你们过来了,去办公室里坐坐吧。”
  “嗯,我要近八月、九月、十月的出货记录。”余思雅点头,直接说明了目的。
  林红旗动作很快,将余思雅请进办公室后就让财务那边将出货的记录拿了过来。
  余思雅让林红旗将同一单位两个月的出货数据整理在一块儿,这样更方便对比。
  她先拿起了三个百货公司的出货数据。数据显示,十月才过了一半,三个百货公司的采购数量已经达到了九月的70%,增长非常明显。
  C省铁路这一块儿,增幅也不小,跟百货公司差不多。不过宜市那边的增幅就明显低了许多,估计只有10%左右。
  林红旗等她看完,汇报道:“余总,咱们清河火腿肠加工厂的业绩每个月都在增加,进入10月以来,又有了比较明显的增长。原材料方面,省城这边的供应也相对提高了一些,还有宁丰市做补充,目前勉强能够维持。但下一步,原材料不足将成为影响咱们单位发展的最大因素。”
  余思雅点点头:“这个事你不用急,自六月起,省城和宁丰市都在大力推广养猪合作社,两地的养猪合作社规模已达上百个,而且还在扩张。最早的一批猪再过一两个月就能出栏了,你不用担心原材料的问题。”
  林红旗笑着说:“有余总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嗯,你管好生产就是,其他的问题交给我。”余思雅抬头看着她又问,“对了,田主任的机器研究得怎么样了?”
  提起这个,林红旗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余总,目前进展不是很顺利,他们已经仿造出了一模一样的机器,但就是没办法运转。”
  余思雅了然:“只仿了个壳,还没搞懂其中的核心技术吧。”
  林红旗点头:“对,田主任也是这么说,最近田主任几乎天天往咱们这边跑,整天蹲在机器面前观察。”
  光观察有什么用呢,关键还是要搞清楚机器的内部运转原理。这么大个机器,光看外表有什么?
  余思雅问道:“今天田主任也过来了吗?”
  林红旗说:“来了,还守在加工厂看机器呢!”
  “我去看看。”余思雅站了起来。
  林红旗连忙将她带了过去。
  到了加工厂,余思雅看到在机器的轰鸣声中,田主任拿着个本子,盯着机器运转的齿轮,拧着个眉头,时不时地在纸上画几笔,然后又抬头盯着机器。
  过了一会儿,他拿起旁边的白色帽子戴在头上,然后又戴上了口罩,踮起脚,探头往机器出火腿肠的地方望去。
  旁边的工人见了吓得不轻,连忙劝道:“田主任,你小心点,离这么近,被机器伤到了怎么办?”
  田主任头也不回,像是魔怔了一般:“我知道,我心里有数,你别管我。”
  “田主任,你别看了吧,你都看了多少天了。”工人哪放心他一个人在这里,赶紧拉着他的胳膊,苦笑着劝道。
  但田主任完全不为所动,他的眼睛里仿佛都只看得到那台嗡嗡响个不停的机器。
  余思雅盯着看了几秒,轻声问林红旗:“这都多久的事了?”
  林红旗无奈地说:“从上个月中旬开始,田主任就三天两头往咱们这里跑,恨不得钻进机器里看看里面到底是怎么转的。可把咱们的工人吓得不轻,现在大家都有经验了,他每次来,就安排一个工人去盯着他。”
  “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余思雅蹙眉道。
  林红旗苦涩地扯着嘴角笑了一下,没有多说。谁都知道这不是办法,可他们没办法劝田主任放弃,也不可能劝田主任放弃,田主任更不会放弃。
  进口的机器这么贵,只依靠进口,他们根本没法全厂普及这种机器,唯一的盼头就是咱们自己也能生产这样先进的生产线。田主任去日本学习了好几个月,这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余思雅在一边站了半个小时,田主任都没留意到过来了。还是一个技术人员喊了声“余总”,他才回头瞥了余思雅一眼,又盯着机器去了。
  余思雅走过去,递了一杯水给他:“田主任,机器不会跑,先歇一会儿,喝点水吧。”
  田主任依依不舍地收回了目光,走到离机器远一些的角落,叹气道:“对不起,余总,辜负了你的期望。”
  余思雅安慰他:“田主任别这么说,你已经很厉害了,咱们两个国家几十年的技术差距,不就短短几个月就能抹平的。”
  田主任嘴角往下压,苦闷地说:“我以为我学会了的,没想到这么难,我只是学了个皮毛。”
  余思雅倒没啥想法,只要不傻的人都不会轻易将自己的技术教给外国人,不然他们还怎么靠技术壁垒来赚取高额的利润呢?
  “余总,对不起,浪费了你们单位这么多的钱。”田主任仰头,扒了扒头发。
  他刚回国那会儿意气风发,以为自己能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谁知道五个月过去了,一台机器都还没仿造出来。他浪费了清河鸭的钱,辜负了厂里领导对他寄予的厚望。
  余思雅一下子就看出了田主任的精神状况不大对。他似乎已经被这巨大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
  “田主任,你别这么说,我知道,你已经尽力了。对于这点,我非常感激。而且要不是你帮咱们带回来了这十套先进的生产线,咱们的产能也提不了这么快。我们当初要是直接找国外的公司购买机器,现在机器出了故障,维护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还是你帮咱们省了钱呢!”余思雅宽慰他道。
  林红旗也在一旁劝说:“是啊,田主任,你的用心和努力咱们大家都看在眼里。我们厂子里的职工都非常感谢你,尊重你。”
  田主任搓了搓脸,苦笑着说:“哎,人老不中用了,还要你们两个年轻同志来宽慰我,没事的。你们大家就放心吧!余总,林厂长,你们事情多,去忙吧,不用管我,我继续看看。”
  他这样的状况,余思雅和林红旗也不好再多说,笑了笑道:“好,田主任你不要着急,咱们现在也不急着用机器,慢慢来,总能弄好的。”
  劝慰了田主任几句,出了生产车间后,林红旗忍不住担忧地说:“余总,田主任的弦绷得太紧了,我感觉这么下去不是办法。”
  余思雅也意识到了这点:“嗯,你安排两个人盯着点田主任,有什么情况及时向我反应,我想想看有没有什么办法。”
  ——
  谁知道,还没等她想到办法就出了事。
  21号这天下午,余思雅只有两节课,上完后她就背着书包准备去门市部。
  刚跟崔梅走出教学楼,余思雅就看到张剑英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
  瞧见余思雅,还有几十米远,她就焦急地大声喊了起来:“余总,不好了,火腿肠加工厂那边刚才打来电话,田主任晕倒了。”
  “怎么回事?”余思雅吃了一惊,“不要着急,咱们一边走,一边说。”
  她顾不得跟崔梅道别,拉着张剑英就往学校外面跑。
  张剑英气喘吁吁地说:“厂里打电话来说,田主任在观察机器的时候,突然晕倒了,幸亏没掉进生产线里,不然就完了。”
  余思雅想起田主任那天的危险举动,人也跟着出了一身冷汗:“那现在田主任人呢?”
  “听说送了市医院。”张剑英连忙回答道。
  余思雅听到这话立即说:“走,咱们去市医院。”
  两人去门市部骑上自行车往医院赶。
  她们过去时,田主任已经被安排进了病房,孟兰在里面照顾他,林红旗焦灼地在走廊里走来走去。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