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七零年代女厂长——红叶似火

时间:2021-07-06 09:57:54  作者:红叶似火
  看到余思雅和张剑英过来,她像找到了主心骨一样,松了口气:“余总,你来了!”
  余思雅往病房里看了一眼,轻声问道:“田主任没事吧?”
  林红旗摇头:“他还没醒。刚才检查过了,医生说是操劳过度,压力太大,过于焦虑造成的,好好休养休养就没事了。”
  闻言,余思雅松了口气:“那就好,你不用担心,这边交给我吧,厂子里需要你,你回去吧。”
  林红旗点点头:“那好,余总我回去了。”
  她走后,余思雅将张剑英留在了外面,独自进了病房。
  听到声音,孟兰下意识地擦了擦眼泪,然后回头,见是余思雅,她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余总。”
  “孟姐,对不起,要不是我,田主任就不会晕倒。”余思雅坐到她身边,歉疚地说。
  孟兰轻轻摇头:“不怨你。老田没后悔出国,我也不后悔让他出去。自从回国后,他经常跟我讲,日本小汽车满大街的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汽车,还有时速两百多公里的新干线铁路,东京到处高楼林立,跟咱们完全是两个世界。只有出去过,才会知道我们跟世界的差距在哪里,他甚至还后悔出去晚了。”
  “是啊,田主任就是受到了我们跟发达国家之间巨大差距的刺激,才这么努力,一直想制造咱们自己的机器。”余思雅叹气道。
  孟兰跟着说:“他自从回国后就跟入了魔一样,回家丢下饭碗就去书房看书查资料,他从日本带回来的那批书已经翻了好几遍了。小余,我心疼他,但我也理解他,我们不但是夫妻,还是革命同志!你不要有心理负担,这不关你的事。”
  余思雅惭愧得很:“孟姐,你这么说,我更愧疚了。”
  “没事,老田只是太累了,我以后会监督他的。”孟兰反过来安慰余思雅。
  余思雅没作声,一天研究不出机器,田主任就不可能真的放下心来休息。
  过了一会儿,向厂长也得到了消息过来探望。
  又是一阵寒暄,田主任还没醒,医生说他是太累了。
  余思雅和向厂长这才得知,田主任这几个月都没休息过,白天在厂子里忙活机器,晚上回去看各自学习资料,画图纸,改进机器,第二天接着试验,周末也不休息。
  长时间这么下去,就是铁打的人也吃不消啊。难怪他会在厂子里突然晕倒呢!
  为避免打扰田主任休息,余思雅和向厂长站了一会儿就出了病房。
  离开医院后,向厂长感慨道:“老田给自己太大压力了,等他情况好些了,明天我找他好好谈谈,让他别这么着急。”
  余思雅点头:“应该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技术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学会钻研透,慢慢来吧。”
  向厂长说:“是啊,希望老田能想通,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然咱们说什么都没用。”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主要还是机器的进展。机械厂那边已经通过各种途经复制了很多零部件,外壳也几乎一样,现在就查核心运行原理没搞懂,所以只是个空壳子。
  其实这段时间,机械厂的付出也很多。田主任的小组共有20名技术员,都是机械厂最优秀的人才,可举全厂之力,花了整整五个月,又有模板,机器竟然还是没搞懂,这如何能不让人挫败。
  以前机械厂是省里规模较大的厂子,给各单位提供机器,所以厂子里的技术人员都非常自豪。他们这些高级技术人才的待遇也很好,可这次田主任带回来的机器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让所有人深深地意识到了我们与国外的技术差距有多大。
  走到岔路口时,余思雅安慰向厂长:“落后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咱们的技术迟早会赶上去的。”
  全国有无数像田主任一样默默无闻的科技人员,他们日复一日的努力,用汗水和智慧一点一滴推进着技术的前进,不断积累,终有一日会点亮属于我们的科技树。
  余思雅佩服这些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成绩,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螺丝钉。她不懂技术,但她可以给眼前的这些探索者们尽可能地提供更多的钻研条件。
  这一刻,余思雅做了一个决定。
  ——
  三天后,田主任就出院了,拗不过孟兰的要求,在家休息了一天,但他心里一直记挂着自己的工作,在家里实在呆不住,等孟兰回来就将她拉到一边。
  “阿兰,上一天班辛苦了吧,我给你锤锤肩。”
  孟兰不吃他这一套,斜眼看他:“无事献殷勤,你又想干什么?”
  田主任殷勤地将她按在椅子上,然后站在后面给妻子捏起了肩膀:“那个,你看啊,我这都好了,天天窝在家里真的是闷得慌。你就让我明天去上班吧,我答应,不加班,到点就回家!”
  孟兰扯开他的手:“别想,医生说你身体亏得厉害,厂子里也给你放了一个星期的假,你就给我安安心心地在家里养身体。你不为我着想,也要为孩子们和妈着想啊!你要有个好歹,你让他们怎么办?你忍心妈白发人送黑发人吗?”
  田主任讪讪地说:“不,不至于吧,哪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孟兰睨着他:“那你去跟妈说前几天你不是出差了,而是因为晕倒住院了。”
  田主任还真不敢,他妈年纪大了,可听不得这种消息。
  “那,不去上班就不去上班,你把我的书还给我总可以吧?”田主任退而求其次。
  孟兰气恼地瞪了他一眼,二话不说就走了。让他休息,他还惦记着书,真给他了,他能废寝忘食一直看。
  见妻子实在不同意,田主任跟霜打的茄子一样,吃饭都没精神,端着碗一直在走神。
  田老太太连叫了他好几声:“你干嘛呢,吃饭发什么呆?”
  “哦,没,妈,我就想点事情。”田主任回过神,闷头扒了一口饭。
  孟兰一瞧就知道他又在想什么,想发作,顾忌着孩子和母亲,到底没吭声。
  等到吃过饭,孟兰发现田主任就跟被人勾了魂似的,没有精神,倒个水都差点把自己给烫着了。
  等到晚上睡觉,她半夜突然被惊醒,看丈夫竟然靠在床头,大睁着一双眼睛。
  “你怎么回事,半夜不睡觉。”
  这话惊醒了田主任,他蹭地掀开被子:“我想到了一点事,你先睡。”
  丢下这句话,他穿着鞋子跑了出去。
  过了十几分钟也不见他回来,孟兰坐不住了,下床找人,最后在书房找到了丈夫。
  他坐在桌子前,手上的笔不停地写写画画。孟兰悄声走过去,看他竟然又在画图。
  孟兰气得很想把这纸给撕了。
  等田主任画完了自己突然想到的图,扭头看到妻子竟站在背后,他赶紧放下了笔,讨好地说:“阿兰,你怎么还不去睡啊?”
  孟兰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你说呢?半夜不睡想把妈吵醒吗?走了。”
  “哦。”田主任怕她生气,老老实实地跟着她回到了卧室。
  关灯躺下后,两口子都没睡着,过了一会儿,孟兰叹气道:“你要去上班就去吧,不过你得答应我,不能加班,每天晚上十一点必须睡觉。工作就好好工作,休息就好好休息!”
  田主任乐坏了,抓住妻子的手:“阿兰,你真好,我听你的。你别生气,厂子里花了大力气要搞新机器,我是负责人,我也最懂这个,我要不在,整个团队的工作都要停摆,这耽搁一天得浪费多少人力物力啊。你放心,我以后会保重自己,不让你们担心的。”
  孟兰甩开他的手:“说得比唱得还好听,赶紧睡觉吧,明天还要上班呢!”
  次日,田主任精神奕奕地回到了厂子,先去机械厂查看了一番进度,下午又到了火腿肠加工厂。
  他正观察机器入迷时,轰隆的机器声突然停了下来。
  田主任抬头,惊讶地问道:“机器怎么停了,是停电了吗?”
  “不是。”余思雅从一边走了出来,笑着说,“田主任,你身体还好吧。”
  田主任笑呵呵地说:“好着呢,上次吓到你们了,一点小毛病。”
  说话间,他看到有工人正拿着工具清理机器里的肉,还有工人拿着水管在一边冲水,像是洗机器。
  田主任纳闷了:“余总,这才下午三点啊,你们清理机器做什么?我记得前几天才清理过吧?”
  为了高效地运用这批机器,这四台机器都是昼夜不停的,工人三班倒。一个月就停下来一天清理保养机器。
  余思雅回头看他,说得云淡风轻:“不是为了清理。田主任,你们不是一直搞不清楚这台机器的内部工作原理吗?等清洗干净了,你们拆开慢慢研究。”
  田主任怀疑自己出现了幻听。
  可看工人们在清洗机器,他很清楚他没听错。
  “余总,你,你说真的?”
  大家都知道将机器拆开更能搞明白里面的工作原理,可谁也没提,因为这台机器太贵了。如果拆开后,不能复原,一台几十万的机器就这么报废了。几十万啊,这可不是几十块钱,几百块钱,光想就让人心痛。
  余思雅笑看着他,无比肯定地说:“当然,田主任,动手吧,你不动手,那我就动手了,拆坏了机器你可别心疼。”
  听到这话,田主任也顾不得机器有多贵了,连忙拦着她:“余总,你不要动手,我来,我来!”
  他紧张地接过技术人员递过来的工具,犹豫片刻,终是咬咬牙,用力拧下了一颗螺丝钉!
 
 
第157章 
  这套生产线一拆就拆了半个多月,田主任带着机械厂的骨干整天蹲在这里,从每一个零件开始拆,边拆边做记录,未免出错,田主任还拿了个相机,每拆一部分都会拍照片。
  到11月初,已经拍了好几百张照片,这时候机器总算拆完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掌握机器的核心技术。这还只是开始,接下来一段时间,田主任又带着技术人员复原机器,将拆散的零件一个个装上去,看装回去还能不能用,这才是考验大家的开始。如果复原的机器不能用,说明他们中间还有些环节没搞清楚,组装都不行的话,那也更别指望生产这种机器。
  装比拆更难,速度也更慢。
  到了11月中旬,都还没有什么好消息。
  林红旗有点焦灼,厂子里总共就四套生产线,给他们拆了一台,极大地浪费了生产力,这么下去产能也要跟着降。
  但她毕竟跟了余思雅一段时间,了解余思雅的脾气,没敢去催田主任,而是找到余思雅说明了这个难题。
  “余总,这样咱们产能跟不上,而且各大养猪场和养猪合作社的猪肉源源不断地送过来,这样下去,咱们的冷库都要快满了。下半年猪肉的供应量还一直在增加,我们跟对方签了协议的,也不能不收。现在天气冷还好一些,等天气转暖了,这么多肉如果没法加工成火腿肠,很容易变质腐烂的。”
  这些可都是钱,要坏就只能扔了,想想就让人心疼。
  余思雅点头:“我知道了,你去省机械厂那边再采购一批老机器,将产能提上来,要是职工不够,那就招。田主任那边不要催,约束好职工,不要说什么风言风语。机器是我让拆的,就算最后装不上去,那也是我的责任。你做好心理准备,如果一台不行,那就让田主任再拆一台!”
  “余总!”林红旗震惊地看着余思雅,满脸的不赞同,“进口的机器多贵啊,咱们厂子里也只有四套!”
  余思雅冷静地看着她:“我知道,机器没有了再买就是,总不能半途而废。机器的事情你不用担心,实在不行,咱们再去日本买几台。行了,暂时就这么安排吧,你先去机械厂那边,早点将产能提上去!”
  林红旗哪怕有些不赞同,但看她这副不愿多谈的模样,也只好暂时打消了劝说的念头,叹气走了。
  她走后,余思雅揉了揉额头,叫来张剑英:“通知一下,让叶梅和几个店长下午过来开会。”
  到了下午,几人都来了。
  余思雅直接给他们安排了任务:“每个门市部的侧门做一个批发部,五百件起批,价格都市场售价的八折!以后门市部不光要担负着销售展示的职能,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搞小量批发!如果遇到订单量比较大的客户,通知我或者叶梅,从厂子里拿货!”
  其实随着电视广告的热播,最近这段时间,已经有不少小摊贩到店里打听批发的事了。
  余思雅看到了商机,也很清楚,这才是后世小商品销售的主流模式,所以才打广告就开始布局,希望能尽早将货铺到全省的每一个角落。
  接下来大家又商量了一下人员安排等等,三个门市部都准备再招一些员工,安排专人负责批发这件事。
  余思雅还给他们安排了任务:“除了清河鸭食品和猪肉火腿肠,一些廉价服装和猪饲料也要尽力推销,尤其是廉价服装。至于猪饲料,购买的人应该不多,重点做个普及,提一提让大家知道有这个东西就行了。叶梅,负责批发的人员到岗之后,你安排一个培训,让大家熟悉熟悉主要的产品!”
  “好的,余总。”叶梅连忙说道。
  等人走后,余思雅对张剑英说:“你回家安排一下,从后天开始,你跟我去出差,先去宜市,再去附近的几个省城,争取在11月能够将相邻的五个省走一遍!”
  一下子出差这么久,张剑英懵了一下,问余思雅:“余总,就我们俩吗?中途不回来吗?”
  余思雅想了想说:“再安排一个年轻的男同志同行。为了节省时间,不回来了。”
  这一趟出去是为了给清河鸭开疆扩土,也是清河鸭大步扩张的第一程。
  至于为什么要带个男同志,主要是现在治安环境已经开始恶化了,她们两个女同志不是很安全,多带个男同志方便一些。
  回家安排好后,余思雅就跟张剑英和销售部的一名男同志刘爱华一起出发了。
  第一站去的是宜市。
  出发前,余思雅让张剑英通知了清河饲料宜市分厂。
  所以他们到火车站的时候,王厂长已经带了个同志在站台上接他们。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