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夜阑京华——墨宝非宝

时间:2021-09-19 10:11:15  作者:墨宝非宝
 
 
第65章 月笼山海关(2)
  他们在百花深处住了一日,夜里,凌晨四点多,两个人影徒步到古北口关内。
  何家车过于打眼,何未没让轿车接近长城。
  谢骛清自黄包车上,借月色,仰头看古北口的城墙。
  数个月前,这里曾是长城抗战最激烈的前沿阵地。被飞机轰炸过的城墙,残缺不全,碎石砂砾滚落堆积,清冷苍白的月色里,能见没有墓碑的小坟包。望不到头。
  “古北口的战事最惨烈,”她指一个方位,“当时日军攻上来,有一只七人小队没联络上,没接到撤退命令。对着飞机和重型炮的轰炸,七个人守到最后,弹尽粮绝,以肉搏战迎敌,全都牺牲在高地上了。”
  如果没有不抵抗的命令,有如此将士,根本不会丢掉关外三省和热河。
  “郑渡可以瞑目了。”谢骛清低声说。
  并不是所有军人都懦弱胆怯。只这一点,便可告慰关外英灵。
  谢骛清从怀里掏出了一个粗布包裹的小东西。
  他半蹲下身子,扯开上头针线连接的地方,打开,仍是个油布包。再展开,层层保护下的竟是一抔土。他均匀地将土洒到碎石上。
  “我一位同僚,”他轻声说,“哈尔滨人。他说,不必葬回故乡,到我能到的最北之地。”
  他拿起一块石头,压住布包。
  谢骛清遥望破碎的城墙,沉默许久,不再发一言,沿来路而归。轰炸过的焦土地,黑黄不一,深色碎石被炸弹烧过,仿佛透着血的色泽,留下了那场抗战的最后痕迹。
  “郑渡的姐姐,”他坐入轿车,“这两天到北平。”
  “她说,弟弟有件西装在你这儿,想取回去,”谢骛清轻声又道,“一同安葬。”
  “须我帮忙入关吗?”
  谢骛清轻摇头:“她有自己的方式,这次到北平,她想亲自同你商议一桩事。”
  他不愿多言,何未猜想,总有不方便说的地方,没多追问。
  幼时她是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性子,年纪渐长,知晓凡人皆有不可言说的事。或是时机不对,或有所顾虑,她隐约觉得,谢骛清不肯说到底,怕和自己有关。
  入北平时,晨光微现。何未嘱司机绕路到安定门。
  城门洞口,自南来的骆驼队,扛着粗糙破旧的麻布袋子,如一道微型游动的长城,绵延不绝。轿车停于城门旁。
  何未原想说,这次回来,下车看一眼安定门。
  她瞥见谢骛清侧脸神色肃穆,沿着她的视线往城门牌上瞧。洋洋洒洒三个大字:安定门。
  何未唇微启,手背被谢骛清攥住。
  少时,他手指修长,掌心皮肤细腻,除却因常年扣动扳机而养出来的食指老茧,再无其他岁月和战场痕迹。这次回来不一样了。谢骛清的掌心像被砂纸打磨过,粗糙滚烫。
  “走吧。”他说。
  江河沦陷,他没颜面下车走这道安定门。
  何未和谢骛清归家。她将西院儿的书房让给他。
  大书房的眠鹤熏炉挪到此处。半人高的仙鹤单脚立在那儿,鹤口飘出一阵阵的香,像过去的何二府。差别是人,坐于香雾里的人不再是二叔,而是他。
  谢骛清下为西裤,上着白衬衫,仰躺在床上。长途奔波北上,没睡踏实过,躺到她的八步床里,倦意上涌,没等她来,便熟睡了。
  何未进了房门,揿灭了灯,怕吵醒他,在八步床下绕了两步,决定去西次间。
  她朝外走,房门被一双小手推开。
  斯年悄悄自门缝往里瞅,逗笑了她。何未轻手轻脚拉开门,对她向外挥挥手,斯年马上后退两步,穿着小拖鞋,没留神,向后一个趔趄,被何未搂住。
  她弯腰下来,轻声问:“来找我啊?”
  斯年抿嘴笑,点点头,旋即瞄房门。
  何未反手,拉拢那扇门。
  “少将军累了?”斯年耳语问她。
  “嗯。”她笑。
  “我在这里,好吗?”斯年指西次间的卧榻。
  何未颔首,牵她的手,一对母女上了卧榻。斯年穿着短袖的棉布小衫和长裤,盘着腿,和同样姿势的何未面对面。她笑,何未也笑。
  “他要睡多久?还走吗?今日走吗?我下学回来能见吗?”问题一个追着一个,斯年带着期待,懂事地又说,“急着走的话,没关系的,下次回来再说。”
  何未低声道:“不走。”
  斯年拉起何未的手,把玩着她的手指头,闷头笑。
  “一会儿他醒了,去叫声爸爸。”何未轻声道。
  斯年抬头,眼睛盯着她。何未笑着,轻点头,权作应允。
  “要惹麻烦,”斯年压制着祈盼,摇头,“不要。”
  “叫吧。”何未道。
  说完,她又道:“他没听人叫过爸爸,让他听两句。”
  斯年终是安心,开心点头。
  “少将军来,看我们的?”斯年问。
  何未轻声道:“北上,抗日。”
  斯年惊讶,小脸上神情几变。长城抗战前,小姑娘对抵抗外敌信心满满,历经那数个月的北平乱局,见到撤下来的部队,挤满医院的伤兵、学生和民兵团的人,她对战争有了更直观的认知。对亲人的爱护,激起了孩童对死亡的恐惧心。
  “在……长城吗?”
  “不,”她摇头,“出关。”
  “小召叔叔说……”斯年犹犹豫豫地轻声道,“他们的兵一次比一次用得多,上次四十万,这次调了一百万人……打红军的十万。”凶险非常。
  召应升想必磨不过斯年对红区的关心,被磨出了真心话。
  当然,这源于何未的教育方式,从不隐瞒。乱世里的孩子,日后须执掌航运的女孩子,须早熟,更须直面实事。她忽然可怜起斯年,面对日后的抗日局面,无人能预估到结果,斯年这一代的孩子究竟要面对什么,她,或谢骛清都不敢断言。
  何未沉浸在对未来孩子们的前途思虑中,心生惶恐。
  “热河沦陷,政府只会调兵去打自己人,少将军他们被围剿……面对一百万军队的围剿,都要出关抗日,”斯年像在找寻着一个正义的理由,掩盖心中对父亲即将出关的恐惧,“这是大义,老天会庇护的。”
  斯年望向何未,祈求回应。
  “对。”
  如同斯年所说。他们好不容易聚集了一支队伍,没有南下支援红区,而选择在关外抗日……如此的队伍,倘若输了……
  卧房的门,被从内拉开。
  谢骛清睡到中途,身旁没有何未的气息,自然而然醒了。
  他的衣着和天津港登船那年不同。
  斯年印象里见谢骛清最后一面,戎装、长军靴。今日的男人面容疲倦,仿佛宿醉未醒,着一深蓝色西装长裤,衬衫未熨烫过,独独一点,枪在腰后挂着。
  映入谢骛清眼帘的:晨光里,一对母女对坐在卧榻上,交头接耳。
  他一贯的不苟言笑渐消失了。
  谢骛清招手,对斯年道:“来。”
  言罢,拽了离他最近的椅子,落座。斯年手脚并用从卧榻下来,光着脚三两步跑到他跟前。他余光里看到斯年踩在地板上的脚丫,一把抱起女儿,放到未有旧伤的腿上。
  斯年幼年不懂男人该胖该瘦,等懂事了,每每回忆谢骛清的身姿,还有那张旧相片中的谢少将军,深觉父亲常年征战,不大爱惜身体,清瘦得紧。
  她记挂父亲多年,乍一见,腼腆地失了语。
  “书读得如何?”谢骛清微笑着问。
  斯年咬着下唇,低头,喃喃半晌,小声道:“不如父亲。”
  谢骛清从未被人认真称呼过“父亲”,自心底滋生出一丝酸涩感。这个小女孩虽非他和何未亲生,从记事起便只认他这一个父亲。常年离家的愧疚感,被生疏的称呼催生出来。
  他摸着斯年的头发,柔声道:“读书一事,各有各的悟性,有人悟到早,有人则慢些。唯用功一途,常胜不败。”
  斯年轻“嗯”了声。
  谢骛清欲再问。
  扣青拿着书包和蓝色布袄裙,忙慌慌追到西次间,看谢骛清抱着斯年,一时没了主意。
  “今日请假吧,”何未道,“难得一次。”
  扣青二话不说,扭头便走:“我去给少将军泡可可牛奶。”
  谢骛清意外,何未低头忍着笑。
  这一“纠葛”,若非在天津卫的戏楼包厢被白谨行和邓元初一唱一和点破,以谢骛清的性子,她一生都难知晓真相。
  “姨姨说,父亲初来何府,连喝了三杯可可粉冲泡牛奶。”斯年恰到好处说。
  换何未意外,凝注谢骛清。
  他们分离时间远超相处的日子,家里人担心她难过,从不提过去。
  谢骛清佯作未闻,探手,把矮几上的木刻松树纹茶壶拎起,欲倒茶。茶壶空的。
  碍于孩子在,何未笑着抿起唇,右手撑着下巴,手肘搭在卧榻矮桌上。
  谢骛清被她引得微笑起来。
  “我还有课业。”斯年从谢骛清腿上跳下,小声道。
  直到小身影消失在西次间,何未照旧维持原有的姿势,撑着下巴,打量他:“谢少将军喜好可可牛奶,竟喜好到如此程度。”
  谢骛清低头一笑,摸了一只与茶壶配套的木刻松树纹茶杯,在手里把玩。
  “你如何晓得我爱喝牛奶?只因我让你试一试?”
  “那天,”他眼中含笑,道,“我进了西次间,见到半杯牛奶。”
  那天。
  她被扣青和均姜提醒,订了婚的姑爷到府上来了,在书房等着。扣青匆忙递了一杯热牛奶,她在蒸腾的奶香热气里,缓缓咽下小半口,勉强应允见面。她打着见一面聊几句便将人打发走的心思,自卧房穿了西次间,挑开两道珠帘,再到东次间,行至书房。
  记忆里,仿佛脚步声伴着锣鼓点儿,还有人叫好。她像被命运催动,登了场的角儿,不知唱那一折子的戏,茫茫然伸手,挑开红布绣金的帘子。
  乍一露脸,叫好不断,银元和翡翠珠玉被一股脑往戏台上丢。
  地板上,如骤雨冰雹。她却茫然不知所措,没听过的锣鼓点子,没见过的捧场贵胄,而搭戏的那位,更不知姓甚名谁。
  身后帘子忽被挑起,登台的男人,戎装加身,辨不清面貌,甚至辨不出善恶。她在催促的锣鼓点儿,叫好声里,望着这个陌生人。
  那场景,分明在戏池子前,戏楼内,画面老旧昏黄,却带着硝烟弥漫的气息。
  ……
  “倘若,”她轻声问,“我那天没见你们,你还会再来吗?”
  谢骛清靠坐在高背椅里,和她四目相对。
  何未猜想,他将要说什么。
  直到他轻摇头,揭晓答案:“谢某本不愿牵连二小姐,若那日你不出现,便认定是老天安排,绝不会再来打扰。”
  她笑。未料在她幼年便成名的少年将军,竟信市井常言、玄乎其玄的“老天安排”。
  谢骛清也笑。
  换个说法,这被世人称之为:命运。
 
 
第66章 月笼山海关(3)
  青石地砖上的石纹深浅不一,仿佛有文竹香。
  “我是心甘情愿帮你的,”她轻声说,“那时对你,没有非分之想。”
  谢骛清不禁笑了。
  “有何好笑的。”
  “只是好奇,”谢骛清道,“二小姐何时对谢某有了非分之想。”
  “总是比你晚的。”她答。
  “是吗。”
  谢骛清微颔首,他离开椅子,来到何未的卧榻,挨着边沿坐下。他右手撑在膝盖上,笑着看何未。何未瞧着他的脸,手抬起,摸到的眉眼、短发。短发间,尤其在他的耳后,已见依稀白发:“除了有白头发,没变过。”
  “当初你在这屋里等着我,想到没有,如今你和我都有了一个亲生儿子?”她轻声问。
  “初入京城,危机重重,”他道,“未敢肖想。”
  谢骛清从未到过何家船运在京的办事处,吃罢早饭,他跟何未的车,前往宣南的船运公司。一个不大的四合院,和百花深处不同,正门外立着黄铜色的门牌,门梁上亦有牌匾,上为何之行亲笔书写的:何氏航运。
  小院内,搭着避雨棚,石路两侧皆是池塘。
  金白、赤红的锦鲤摆着尾,自石径下游过。二小姐虽在四九城内传闻多,但从未亲自带男人进办事处,召家大公子来,也须正经在门房递名片,走正经流程。
  今日一个面生、消瘦的男人不紧不慢走着石径,赏着锦鲤,引得门房和办公室内的几个小年轻在玻璃窗后,探头偷看。
  “小时候,二叔没买宅子,我和他,还有哥哥便住此处。”她轻声道。
  何未带他绕到院子一旁,那里有个黑铁栏杆的扶梯,通向屋顶。北平的四合院,屋顶又是一番风景。谢骛清和她上屋顶,有一老旧藤编躺椅,于初夏日头下,孤零零摆在那儿。何未不说,他未问,也约莫知晓这是何知行的遗物。
  一盏茶后,楼下跑上来两个男人,有争先恐后的心思,却有着属于读书人的礼貌,不愿当众失礼。
  “少……”先站到屋顶平台上的召应升,双眼泛红,又是笑,又是激动地想落泪。他把“将军”二字吞了回去。召应升两手在身前交握着。
  另一位成熟男人亦是如此。胡盛秋几度启口,都被翻涌的心情堵住喉咙,最后摇着头,笑着道:“平安就好,少……谢先生能平安就好。”
  何未仿佛见到两人身后,曾经一个是被运货箱送到天津,于法租界酒店房间面见谢骛清的少年。少年历经磨难,被军阀追杀、逊清朝廷的老太监折磨到形销骨立,憎恨这个世间,眼里不见光;而另一个逃不开四九城,被逼到六国饭店躲藏,和几个怀揣着同样志向的同僚,担心见不到明日的曙光……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