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八零年代寒门崛起——颜月出

时间:2021-12-12 00:28:31  作者:颜月出
  还有大丫的五块钱。
  三十八加五,等于多少来着?
  嗯,八加五,张秋果掰着手指头数到了十三,再加三十,等于四十三!
  她怕数错,又数了一遍。
  这活不嫌累,数钱多好的事,多数一遍多开心一遍。
  她数第二遍的时候,郭青青没有心思听了。
  张秋果自言自语听得她头大,这数钱的本事一言难尽,她是真的能数错!
  但是数错了又有啥区别?
  一块两块,三块五块的有啥差别?
  这个时候物价低,正常家庭挣这点钱,差不多够生活。
  可她家不一样啊!
  她家房子没有了,挤在这个昏暗的棚子里面,需要盖房子住。
  不然大丫几个越来越大,还跟爸妈挤一张床上睡觉,说出去不好听啊!
  她们需要盖房子。
  其实房子还不是大事情,大事情是小孩啊!
  这么多小孩,郭青青不敢想罚款的事儿。
  不交罚款上不了户口,户口上不了,怎么上学呀?
  这点钱够干啥?
  总不能让几个丫当黑户,当文盲吧?
  不上学哪能成,上晚了也不成,晚了会错过上学的黄金期。
  在这个家里面,也许最重视教育的就是郭青青了。
  她为这个家,真的是操碎了心。
  愁的不得了!
  一想起大丫她们要成文盲,她一天叹气至少叹三回。
  偏偏几个丫的亲生爸妈不上心。
  你说气人不气人!
  郭建设和张秋果压根就没有这个意识。
  他们村里面就没有念书的料子!
  他跟张秋果两个人,脑子都不好使。
  郭建设初中毕业,上学跟没上一样,啥也不会。
  张秋果也不会,她只上到二年级,二年级还没上完的时候,辍学回家带弟弟。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
  两口子没想过他们生的孩子会有大出息。
  俩人现在满脑子都是钱!
  挣钱!还钱!盖房子!让几个孩子吃饱穿好!
  再买点好东西,让张秋果回娘家,让她娘家知道,跟着郭建设过日子,张秋果是能过好的!
  贫困线上挣扎的人,想的也只能是温饱问题。
  每天的固定收入,郭青青看不上,却给张秋果带来了希望。
  她把钱包好,塞在床板和被子中间,大概就在枕头底下的位置,每天睡醒摸一回,睡觉前边再摸一回。
  捉鱼看运气,卖鱼也看运气。
  运气特别好的时候,偶尔会破五十块钱,但是大多数时候,郭建设带回家的只有三四十。
  大丫现在兜里有钱,伺候月子就伺候开了。
  每天给张秋果做三次红糖荷包蛋,中午再加一顿面条或者是素菜饺子,晚上再加一碗鱼汤。
  天天卖鱼,天天给蒙蒙家送鱼,有时候三条,有时候五条。
  自己家呢,每天却只舍得吃一条鱼,还是不好卖的死鱼,郭建设提前留好带回来。
  张秋果喝汤,肉给几个孩子,主要是小的几个吃。
  吃好点很有用,张秋果的伤口长的快,没有之前那么疼。
  偶尔可以抱着郭青青在屋里面站一站。
  走一走不太可能,屋子里太小,走不开。
  躺久了站一站,她会舒服一点。
  大部分的时间,五丫和六丫在屋里。
  屋里闷,纵使郭建设用油布蒙住开了一扇窗户,光线依然很差。
  郭青青天天在这种屋里,心情都不好了。
  压抑,特别想出去。
  大丫出门,她就啊啊啊,她也想出去,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也成。
  然而叫也没有,大丫怕她吹风生病,不带她。
  这个时候郭青青就羡慕五丫和六丫,这俩居然待得住。
  而且特别安静,可以一直不说话。
  郭青青两顿奶中间的功夫,她俩可以不说一句话。
  就待着,坐在被窝或者趴在床头,安静的待着。
  张秋果跟她们俩说话,有时候问一句答一句,三岁的五丫可以说简单的句子,一岁多的六丫只会往外蹦字。
  有时候问了也不答。
  她俩很少主动跟张秋果说话。
  张秋果性格内向,性格不内向她也不会因为婆家重男轻女连生七个孩子。
  就挺没主见的一人,而且不是一般的没主见。
  那年她生到第四个的时候,孩子姥姥跟孩子舅妈过来。
  姥姥劝她不要生了,说她瘦的竹竿一样,再生会出事的,还跟孩子奶奶吵起来,吵到差点要打起来的地步。
  这个时候,张秋果但凡争气点,姥姥就能替她立住脚,以后都不生了,就守着四个丫头过日子,反正分家了怕啥!
  可是张秋果被奶洗脑了,觉得没儿子不行。
  她比郭建设还害怕爷,爷动手打郭建设的时候,张秋果只会抱着孩子哭,不敢劝也不敢拦。
  奶说姥多管闲事,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管的多会遭报应。
  奶说张秋果自己想生,又不是她逼的。
  张秋果要是说句不想生,以后不生了,这事就了了,可是张秋果没说,她不吭声,光知道哭。
  娘家妈急都急死了,气也气死了,不知道上辈子做了啥孽,生了这么个没出息的闺女。
  她跟奶干完,饭没吃一口,人就走了。
  走前面跟张秋果放狠话:“早晚你被婆家人害死,让你别生了,别生了!听见没?你要是再生,以后别回娘家了。”
  姥走了之后,再也没有来过他们家。
  张秋果吧,不知道让人说她什么好。
  姥说别生了,她没听。
  姥说再生以后别回娘家了,她听了。
  大年初三没给娘家拎果子,正月十五没给娘家送老雁!
  姥气的胸口疼,说自己生了个棒槌。
  姥爷放话:“不回就不回,就当没生这个闺女,以后谁都不许去看她。”
  没娘家撑腰,婆家就欺负人,爷的脾气更大了。
  奶没脾气,奶也没地位,奶谁的主都做不了,但是奶觉得,她能做的了张秋果的主,经常指挥她,嫌弃她。
  张秋果的性格原本就内向,后来就更不爱说话。
  她不爱说话,生的孩子也不爱说话,没问题啊。
  孩子像她呗!
  大了就好了!
  唯一觉得性格不像她的,可能就是四丫了。
  这孩子讲不通道理。
  无论张秋果怎么说,她就是不听,反正就是要跟爸一起去捉鱼。
  你不让她去,她也不闹,不说话,不吵架,她偷跑!
  除非绑着她,不然非跑出去偷偷跟着,那三更半夜的,一个小孩子上路多危险,还要过马路,被车撞了可咋整。
  张秋果说没用,大丫气得要打也没有用,她就是要去捉鱼,就要去给爸捡鱼。
  折腾了两天毫无效果,张秋果本来能挤一点点奶珠子,气的也挤不出来了。
  为了四丫的事,每天闹好长时间,耽搁郭建设时间不说,到头来阻止不了,四丫到底还是去捉鱼了。
  郭青青觉得这娃有志气,言语上的矮子,行动上的巨人!
  张秋果弄不过她,不弄了,随她了。
  她就想不明白了,这孩子一声不吭,闷着头攒倔劲儿,也不知道像谁。
  像谁?
  一报还一报。
  姥当初让张秋果不要再生了,保命要紧,张秋果可不就是这个样。
 
 
第12章 姥姥来了 (修)
  四丫的执着不限于捉鱼,还有给手电筒充电。
  家里有一个手电筒,问大爷大娘借的。
  但是家里没通电,想给手电筒充电,就得去大爷大娘家。
  这成了四丫的活。
  充电的时候,她哪都不去,就守在手电筒旁边。
  大娘说:“四丫,我给你看着,你玩去吧。”
  四丫沉默地摇头,她不去。
  还不相信人!
  大娘觉得好笑,“难道我还能给你拿走不成?这本来就是我家的,借都借给你爸用,我不会拿回来的。”
  没有用!
  四丫不吭声,用沉默表示她的抗拒。
  她一定等到灯变绿,然后拿着充满电的手电筒回家。
  如果家里有吃的,那她就吃了再睡,没吃的话,那就直接睡。
  双手搂着手电筒,搂的特别紧,这样爸走的时候就不会不喊她,因为没有手电筒看不见,耽误捉鱼。
  你说她傻吧,她这点倒是挺聪明的。
  你要说她聪明,唉!
  屎壳郎说儿子香,癞□□非说自己小孩身上光。
  但是想到自己四丫头,张秋果就是挤着眼睛说,咋样也说不出她聪明。
  这孩子讲不通道理,一根筋。
  张秋果有点愁。
  拽了四丫怀里的手电筒,没拽出来,四丫搂的紧。
  大丫做好饭,端进来。
  妈一碗,四丫一碗,五丫和六丫分一碗。
  三丫在狗蛋家。
  二丫四处捡树枝,买鸡蛋太贵了,二丫自告奋勇自己喂,她要做鸡窝,做好了买小鸡仔。
  大丫没吃饭,她等俩妹妹回来一起吃,先让妈和小妹妹们先吃。
  最近四丫夜里捉鱼,白天给手电筒充电,补觉。
  一天到晚忙的很!
  她没时间给五丫和六丫喂饭了。
  正好五丫也大了,三岁的小孩了!
  可以自己吃饭,顺便把六丫喂饱。
  大丫在旁边看着,不看不行,头几回不熟练,怕她们洒了,怕她们烫到。
  张秋果也怕烫,大丫看着小的,她就赶紧吃饭。
  月子里的饭要趁热吃,驱寒!
  碗底垫了一个毛巾隔热,她小口喝。
  四丫不怕烫,喊她起来吃饭,她唏哩呼噜,大口大口,扒拉的很快。
  “你这傻孩子,烫不烫啊?冷冷在吃啊!急啥急,又没人抢你的,不够妈的也给你!”
  张秋果的‘你’字还没说完,四丫吃完了,把碗放在床头木板上,搂着手电筒继续睡。
  张秋果捧着碗,简直不知道说啥好。
  吃饭!
  吃完饭她也睡觉!
  一家九口挤在牛棚里,唯一的电器就是借来的手电筒,没有电灯泡,没有电视机,也没有电钟表。
  时间怎么看?
  有太阳的时候看太阳,大概差不离。
  天黑之后,就听新闻联播。
  隔壁郭飞飞家买了电视,每天都开得好大声。
  7点新闻联播,7点30天气预报。
  一听就知道几点了。
  一家人这样蹭着隔壁的电视。
  自从郭建设开始卖鱼,大家一起听新闻联播。
  顺便也听一下天气预报。
  盼着第二天是个大晴天,不下雨,也不下雪。
  等天气预报播完之后,大丫或者二丫给郭青青温奶。
  郭青青喝了睡觉,其他人也跟着睡。
  不算这次喝的奶,郭青青夜里还要喝两次。
  很规律,基本上三个小时喝一回。
  夜间第一次,郭建设温奶,张秋果喂奶。
  两口子不让大丫几个起床,太冷了,她们自己起,自从张秋果刀口好些,夜里喂奶她就自己喂。
  郭青青之前挑人,她喜欢大丫。
  现在不挑了,谁搂着都行,别耽误她喝奶就好。
  她喝奶的时候,郭建设倒热水瓶的水,给四丫弄红糖水泡馍,自己也弄一碗。
  这是他俩的早饭,吃完就出发。
  大概夜里11点多到12点的样子。
  冰天雪地的,大河的冰面上又冷又滑,张秋果每次都很担心,反复叮嘱:“走路小心点,冰窟窿开小点,深更半夜的你掉进去没人救你,剩下我们娘几个咋办!”
  “看好四丫,你耳朵尖一点,听到噗通声赶紧看看,别是四丫掉冰窟窿里了!”
  “四丫,你就跟着你爸脚旁边,别乱跑,给你爸照好手电筒,让你爸自己捡鱼。”
  四丫全副武装,握紧手电筒,不吭声。
  为啥不吭声?
  因为她就是要捡鱼。
  “知道了。”郭建设回答一声,他不嫌媳妇天天唠叨,说他就听着,听完就应一声。
  郭青青喝完奶,迷迷糊糊睡着了,小孩子身体就这样,吃了睡,睡了吃,长的很快。
  郭建设出发前,叮嘱醒了的丫头赶紧睡觉,伸出大手捏了捏七丫的小脚巴子。
  他手粗糙,害怕划伤七丫的脸,从不敢摸脸,只敢捏脚,带着难得的笑声说道:“七丫乖,跟你妈好好睡觉,爸去给你们攒钱盖房子。”
  郭青青睡沉的时候,听不到,睡不太沉的时候,听到这话她就急!
  别光惦记着盖房子啊!还得惦记惦记小孩上学的事!
  让几个小孩上学!
  郭建设听不懂她啊啊啊的说什么,还挺高兴,“我七丫就是聪明,知道爸要出门!”
  说罢,他招呼四丫,拿起门口的扁担,担着两个大水桶走了。
  四丫带着手套,开着手电筒,一只手照明,一只手牵着郭建设。
  郭建设的大手握着她的小手,一起放进大棉袄的兜里,四丫觉得暖和极了。
  白茫茫的雪地里,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带着微亮的一束光,慢慢的往前移动。
  这挣得就是遭罪的钱。
  要是好挣的话,别人咋不去呢?
  郭青青再挑刺也得承认,这两口子过得太辛苦了。
  尤其是郭建设,简直把自己当牛当马,就是不把自己当人,歇都不带歇一歇的。
  郭青青上辈子的爸妈就没这么辛苦。
  俩人有一个花一个,有半个花半个,没有,那怕啥?
  家里不还有个闺女嘛。
  闺女不用上学,成绩再好也没用,上出来都是别人家的,让她早点打工挣钱,嫁人还能挣彩礼!
  别人过不下去会出门打工,这两口子没出去过,守着家里四亩地,产多少吃多少。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