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蕴帝唤人送了些点心来,邀请秦遇共尝。他不再说正事,自继位来,他每天也忙于政务,现在只想放松一下。
天蕴帝捻了一块豌豆黄,对秦遇笑道:“以前阿英老念叨说,先生家的豌豆黄好吃,外面的没那个味儿。”
秦遇笑笑:“其实东西都是一样的,臣有时候赶时间忘了,从外面买的豌豆黄哄他,阿英也没觉出不同来。”
不想秦遇话音一落,天蕴帝得意的笑了,“先生反让阿英哄了罢。他与我说过,他第一口就尝出区别了,但不想拂先生的好意。”
天蕴帝是真的开怀,都不自称“朕”了。
两人就“霍英”做话题,聊起了过往,“阿英性子烈,旁人都说他桀骜不驯,可我却是很羡慕他。”
秦遇也从天蕴帝的口述中,窥探到两个少年人之间的情谊。两人聊着聊着,肚子饿了,又用了膳,随后天蕴帝又向秦遇请教了几个问题。
之前先帝顾忌废太子,不敢多教孙子,后来大局定下,先帝想教孙子,时间却不够了。
幸好天蕴帝聪慧过人,慢慢摸索,又有阁老和新臣辅佐,天蕴帝处理国事虽然磕磕绊绊,但也没出过大问题。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王宽小心提醒:“皇上,琼林宴快开始了。”
天子当然可以晚去,秦大人则需要早些到场的。
天蕴帝有些懊恼:“先生……”
秦遇起身,拱手道:“如此,臣就先行过去了。”
天蕴帝特意点了几个小太监护送。
第158章 旧友戚兰
琼林宴在宫里举办,假山石水,百花盛开,不时有鸟雀相鸣,飞于其间。端是一派春意盎然之象。
宫人早在场地上摆好了条案,这些位置都是有讲究的,因为地位不同,酒盏这类用具也各有不同。
秦遇到达的时候还不算太晚,虽然考生们俱已在场,但是场中只来了几位官员,秦遇加快了脚步,行入人群中。
“秦大人。”秦遇被人叫住。
他抬眸,发现对方是工部尚书,秦遇拱手行礼,工部尚书扶着他的手:“秦大人见外了。”
“刚才可真是让本官好找啊。”
秦遇表示歉意。
工部尚书笑盈盈道:“秦大人用一句话就把本官打发了?”
秦遇会意,叫人取来酒水,当着工部尚书的面仰头饮尽,而后将盏底亮给他看。
“秦大人果然是爽利性子。”
两人在一旁去说话了,张和和李丕来时,秦遇与他们打了个招呼,此时旁边忽然传来惊叹声,一问才知,原来是有人七步成诗。
秦遇将那诗作细细品味一番,忍不住赞了几句。工部尚书刚要打趣他,不想人群中分出一条道。
今科状元向他们走来,距离三步远的地方站定,行礼:“下官见过秦大人,韩大人。”
一甲三人已经授官,对方这么自称合乎情理。
秦遇笑着颔首:“刚才听闻桓修撰诗作,实在精彩。”
桓清看着秦遇,耳根微微红了,工部尚书揶揄道:“秦大人,你把人后生都羞着了。”
“不不。”桓清忙道,随后意识到不妥,又稳了稳心神,才道:“下官在书院就读时,听过秦大人事迹,后又拜读过大人文章以及秦大人编纂的丛书,下官心里对秦大人委…委实…敬佩。”
年轻人脸皮薄,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这么一番话,是有些难为情。
秦遇温和地望着他:“本官看过你的文章,状元之位,你实至名归。”
秦遇不动声色消除了刚才的窘迫,很快跟考生们谈论起文章,不过他知道主次,所以秦遇都是提出一个论题,由的其他人去说,表现。
这是一个好机会,若是表现的好,说不定就被哪位大人看中,要去手下做事了。
他们说话间,三位阁老也陆陆续续来了,众人的注意力被吸引了去。
秦遇乐的自在,忽然面前来了一人,“秦大人,学生敬您。”
秦遇抬眸,愣住了。
赵锦州仰头把酒饮下,而后眸光亮亮的看着秦遇。
秦遇心中一软,笑着鼓励了他几句,赵锦州才心满意足的离去。
不多时,王宽声音传来:“皇上驾到——”众人齐齐行礼相迎。
这场宴会持续到了晚上,秦遇后续被人敬酒,他不好拒绝,整个人都有些昏沉。
家里人听到动静跑了来,秦遇被人搀扶着进了花厅。
空空瘪嘴:“爹身上有味儿。”
秦遇反应了一下,才道:“等会儿爹洗洗。”
两个孩子今年5岁多,虚岁6岁,由秦遇亲自为他们启蒙,教导。
同样的官员家里,有专人教导孩子各种规矩,学习上要么请名师,或者送去学堂。
秦遇舍不得用条条框框约束年幼的了了和空空,小孩子天马行空,总有许多想象。
秦遇教了他们待人的礼仪,只是让两个孩子在保持童心的同时,合群一些。
在家里秦遇没怎么设规矩。
秦遇摸了摸两个孩子的脑袋,歇了一会儿就去洗漱,秦小山不放心,一直守在澡堂外面。
会试的事彻底告一段落,秦遇却没松快下来,他不仅是会试主考官,更从事都察院。
之前因为会试,积攒了不少公务。现在秦遇都要一股脑忙活。
而这个时候,各地地方官也开始陆陆续续回京述职了。经过吏部考核,来确定那位官员之后的仕途走向。
升官,平调,又或者是最糟糕的贬谪。
秦遇升官之后,重新购了宅子,什么身份做什么事。他托霍府帮他寻了些得用的人。
这天,秦遇难得休沐,他在书房办事,听到下人通报说有一位戚姓外地官拜访。
秦遇微怔,有了一个猜测,吩咐道:“快请。”
下人见状,对来访官员记在心里,引路的时候,更尊敬了些。
“戚大人稍等,我家大人马上就来。”
下人话音一落,秦遇就现身了,花厅里站着的中年男子,不是许久未见的戚兰又是谁。
戚兰拱手:“下官见过秦”秦遇三步做两步过去,扶住他的手:“兰兄寻我玩笑呢。”
戚兰笑道:“礼不可废。”
“在家里,无妨。”秦遇招呼戚兰用茶点。
两人好些年未见了,戚兰如今蓄起了短短的胡子,看着格外稳重。
目光相对,戚兰仿佛知道秦遇想什么,呷了一口茶悠悠道:“你与从前倒是没什么两样。”
秦遇笑道:“也就这一两年吧。”
戚兰挑眉:“放心,你蓄了短须,依然是人群中最俊的那个。”
秦遇哭笑不得,两人好像又回到了年少时。戚兰跟秦遇说着这些年他在外为官的种种。
其实戚兰才更符合大多数平民出身走仕途的官员,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外派为官,一任又一任的熬。
这还是太平盛世,熬一熬总能出头的。若是朝风不正,他们这些小官不往上大额度孝敬,根本不成。
秦遇留戚兰用了午饭,饭后,秦遇一个人独自琢磨。忽然有什么东西滚到了他腿边。
是一个小皮球。
“爹,陪我玩。”
秦遇把思绪压下,弯腰捡起皮球朝两个孩子走去。
隔了两日,秦遇派人去吏部打听关于戚兰的政绩考核。
等秦遇这边的人走了,吏部郎中立刻把此事上报。吏部尚书特意要来了戚兰的政绩册子。
实话实说,戚兰做的还不错,不过底下人特意跑一趟,应该是中间有端倪。
吏部尚书淡淡道:“说吧。”
吏部郎中赔笑:“大人,另一位官员……”
未尽之语,两人都懂。
吏部尚书抬眼多看了另一人的政绩册子,平心而论,不及戚兰。但也不是差的太多。
如果公平公正,该戚兰升官,另一人平调。
但另一人太上道,做个小手脚不算什么,就是睁只眼闭只眼的事。
不过现在劳的秦遇特意派人走一趟。
吏部尚书摩挲着茶杯,良久,叹了口气:“不该收的退回去吧。”
吏部郎中心里有数了。没多久,戚兰收到了升任文书,即日赴任。
临走前,戚兰托人给秦府送了封信。有些东西不必说的太明白,但戚兰心里知会。
第159章 水患
夏末时候,东邑传来水患,天子半夜召开朝会。
密折上说此次东邑水患五十年不遇,官府事前已经派人挖渠疏通,然而收效甚微。天就跟被捅了个大洞似的,雨水哗啦啦砸落,汇聚成洪淹没千亩良田,淹死百姓和牲畜无数。
金銮殿灯火通明,众人的神情格外肃穆,不止是想到受灾的百姓,更担心有人拿这灾事攻讦新帝。
但当下之急是赈灾安抚灾民,否则极易滋生民乱。国库还算丰盈,拿得出赈灾款,但是派谁去又是一个问题。
新帝能用的人手还是太少了。
天蕴帝坐在玉阶之上,听闻灾情后他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人选就是秦遇。但很快就给否了。
秦先生不能离京。
众人在底下吵吵,可是没一个新帝满意的人选,忽然天蕴帝感觉到一道目光。他再看去时,只看到光洁的额头。
天蕴帝心里微动,示意其他人有好的建议上折子,而后宣布退朝。
回了内廷,他急吼吼派人把秦遇唤来。待秦遇来了,关上殿门,君臣二人商议。
“先生可是有好的提议?”
秦遇拱手一礼,才道:“皇上,臣听闻梁国公和宋国公的两位公子皆为能才。”
天蕴帝沉默了。
新帝继位后,作为新帝的母家,原来的英国公【新帝外祖父】不好再往上封,所以就封了新帝的两个舅舅,谓梁国公和宋国公。
然而尊贵是有了,但是却并无实权,新帝一直谨记先帝临终叮嘱。
后宫不干政,外戚不涉权。
更何况无论是新帝的两个舅舅,还是他的表兄表弟们都不是草包纨绔。这也是新帝暗暗警惕的原因。
天蕴帝心中陷入了纠结。
秦遇轻轻唤了一声,烛光下,他的脸庞格外温润,秦遇大着胆子抬眸,温和的望着天蕴帝。
“皇上,您可曾听过民间俚语。树挪死,人挪活。”
天蕴帝愣了一下。
秦遇温声道:“皇上,臣说这个,是想说没有什么是不变的。”
话落,秦遇又说起了他在浔阳做知府的事。着重提了提知府,同知,和府衙书吏之间的关系。
秦遇当然可以说的更直白,但是没必要,那是把天子当笨蛋了。由天子自己想通才最好。
一个好的帝王不会忌惮哪个臣子太能干了,用好权衡之术才是根本。
至于史书上写的,臣子功高震主,帝王除之,又是另外的情况了。就事论事。
天微微亮的时候,宫人前往两座国公府传旨,授梁国公府大公子为钦差大臣,前往东邑处理水患,宋国公次子随同协助。
定下赈灾的主事人,新帝又把今科一甲三人,以及二甲里挑了几个顺眼的,一起塞进了赈灾队伍中。
不管这些人心里如何诧异,但收到旨意后,立刻收拾出发,六部全员动起来,午时时刻,一群人就离京了。
这已经是效率极快了,军队,粮草,赈灾款一笔一笔落实。
后宫中,原来的太子妃,现在的太后惊的险些摔了茶盏。
“皇上怎么突然……”
太后和国公府那边也不是傻的,观新帝上位后的一些行事,便察觉到新帝有意冷落母家。
虽然他们有些失落,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该有的尊荣,新帝都给了他们,再求其他未免贪心。
心腹欲言又止。
太后屏退宫人,带着心腹去了内室:“说罢。”
心腹低声道:“听闻早朝后,皇上单独见了秦大人。”
“秦随之?”太后迟疑:“国公府那边跟他没什么交集吧。”
心腹也不知,垂首不语。
太后能打听到的事,其他人也差不多打听到了,到底是新帝根基浅,若是再多些年日,也不会这么容易让人窥探了去。
朝中留意东邑的情况,但最注重的还是国事。下面的折子大部分先送去内阁,由阁老批注后,挑选一些再呈到御前。
而有些重大事件的折子,则直接呈到天子面前。随后天子会与阁老,或者天子信任的臣子商议。
如果天子有什么决议不对,阁老们有权提出反驳。
天子没有经验,这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是最好的方式。当然对于天子而言,是会有受到掣肘的感觉。
这也是为什么天蕴帝会从三位阁老身上,感受到压迫感。天子若懦弱无能,这种情况也就罢了。
可若是帝王有雄心壮志,二者之间必然会有一争。东西风总有谁要占上风。
两位国公府的公子颇有才干,朝廷这个大后方也没拖后腿,赈灾事宜处理的很顺利。
先是把受灾的百姓安置,随后疏通洪水,等洪水泄了再重新规划土地,登录户籍,用以工代赈的方式,领着灾民重建房屋,道路。
东邑的折子一封接一封的送到朝廷,这个时候边关也送来好消息,在与外族的战斗中,边关取得小捷。
一般时候这种小战斗的胜利,是用不着向朝廷汇报,但是特殊时期需要鼓舞人心,更需要给天子一些信心,和良好的形象建立。
皇宫,内廷。
天蕴帝脸上露出了一点笑意,把折子递给秦遇看:“东邑传来的。”
秦遇其实猜到了,但还是打开看了看,随后道:“还是皇上知人善任。”
天蕴帝尽力保持神色如常:“先生莫打趣朕了。”
秦遇笑道:“没有打趣。臣说的是真的。皇上的勇气,魄力,和果断,远超常人。”
110/137 首页 上一页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