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回头看向宋宁,“三娘,你也去换换。”
宋宁点点头,回屋子换了身衣裳,又翻出她微微扁下去的荷包数了一遍,还剩下四百九十一文,也不知道她悄悄塞进包袱里的那二百文,小相公发现没有。
……
再说杜蘅离了白水村一路步行到了柳家庄,与个叫柳七的同窗碰了面,然后又一起坐着村子里的牛车去了隔壁的南江县城。
原来柳七有个族叔在南江县一家米粮铺子里干活,因前些日子搬货伤了腿,不得不回乡休养,回去后与家人说起那高价米铺年底事多,账房里缺两个能写会算的小伙计,报酬丰厚。
柳七知道后又告诉了杜蘅,两个人都想攒些银子补贴家用,一合计就来了。
他们到南江县时见天色已晚,正要找个客店歇息一晚,被迎面跑过来的几个半大孩子撞了一下,当时也没在意,到了客店才发现身上钱袋已经被摸了去,再要去找哪里还有那些人身影!
两个人看天都快黑了,外面又下起了雨,又冷又饿,实在没法子,正要拿了包袱里的棉袍去当。
杜蘅这才发现临行前宋宁塞给他的那两百文,一时心内五味杂陈,柳七见了却是大喜道:“杜兄,还是你有远见,这钱藏包袱里比揣身上稳当多了。”
宋宁往他包袱里塞钱时想的是出门在外总得以防万一,也没想到竟真解了他们燃眉之急。
等到初六赶集那日,宋宁带着做好的卤豆干和笋干、萝卜干跟孟氏母女两个一早起来赶了村子里的牛车去镇子上做买卖。
她们到的时候,集市里面已经有不少好的摊位被人占了,宋宁找了个卖馄饨的老婆婆旁边,把小背篓里的东西拿出来摆开,又学对面卖梨的老大爷那样,把小背篓倒扣在地上,再将篮子里的东西都放在背篓上,这样别人就能一眼就看见你放在篮子里的东西。
渐渐地,赶集的人多了起来,她们三个都没有过这样当街做买卖的经验,一开始都有些拘谨地待在原地。
偶尔来个有意向的顾客往这边看一两眼,孟氏母女两个都涨红着脸,飞快地垂下头,绝不敢与人对视。
宋宁比他们好一些,会笑吟吟地向人介绍自己卖的东西,但只是这样她的生意还是很一般,太阳都升起老高了,才只卖出去十文钱的东西。
一旁卖馄饨的老婆婆见她们娘几个也不容易,终于有些看不下去了,一脸焦急地道:“我说大嫂,你瞧瞧这满大街做生意的,哪个不吆喝两声?似你们母女三个这样磨不开脸面的,人家打这里走过去都瞧不见你们这几个人。”
孟氏听得脸上一阵羞赧,感激地朝那老婆婆笑了笑。
宋宁却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大大方方拿出一包用芭蕉叶包好的豆腐干,又夹了些笋干、萝卜干拿过去送给那老婆婆。
“婆婆,我娘是第一次带着我们出来做生意,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还请您老人家多多指正。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您要不嫌弃也尝尝。”
那老婆子一开始只是推辞不肯要,后来见她坚持就拿起筷子每样都尝了一口,顿时觉得眼前一亮,忙道:“哎哟,丫头,你娘这手艺可真不错。这萝卜干爽口的咧,我老婆子都能多吃一碗饭了。还有这个豆腐干,味道也很好。”
孟氏红着脸道:“大娘,这些都是我这儿媳妇做的。您别看她年纪小,手艺好着呢。”
老婆子长长地“哦”了一声,笑眯眯地看着宋宁道:“丫头,你照着这样每种给我包一点儿吧,我买回去叫家里人也尝尝。”
说着她摸出几文钱放到宋宁手里,宋宁忙将钱推回去道:“婆婆,难得您看得上,这就当我们送给您吃的。”
那老婆婆笑了笑,也没再推辞,大大方方地煮了馄饨送给她们吃。
大家就这样熟络起来,然后又相互聊了几句,原来这婆婆姓王,老头子去得早,只剩下母女两个相依为命,娘家哥哥逼着她改嫁,她一咬牙自己带着女儿出来单过。
她就靠着老头子剩下的那为数不多的家产,在镇子上租赁了房子,带着女儿出来做生意过活。如今也算苦尽甘来,跟着女儿女婿生活。小两口孝顺,劝她好好养老,偏她又是个闲不下来的,出来做做生意打发日子。
王婆婆听说她们家还有个读书人,心里对母女三个愈发地有好感了。
几个人正亲亲热热地说着话呢,有四五个穿黑衣裳的汉子过来了,往王婆婆那小桌子前一坐,粗着嗓门喊道:“王大娘,来五碗馄饨。”
“哟,是郑官爷来啦,好,马上就好。”王婆婆笑吟吟地迎上去。
--------------------
第7章 赚钱啦
======================
煮馄饨的空档,王婆婆已经笑吟吟地上前同客人们搭话,顺便把宋宁给她的那包豆腐干摆到桌子中间,眯着眼睛笑道:“各位官爷赏脸尝一尝这个豆腐干,是旁边那位小娘子自家做的,味道好着呢。”
那几个汉子也不客气,纷纷拿起筷子夹那豆腐干吃,吃完后都赞不绝口道:“嗯,不错。”
那位姓郑的官爷看向孟氏娘三个道:“大嫂,你这豆腐干怎么卖的?”
孟氏有些怔怔地看向宋宁,宋宁忙提着篮子上前道:“这位官爷,这里还有一些笋干和萝卜干,您都尝一尝,先尝过了觉得不错,再买也不迟。”
那汉子爽朗一笑道:“你这小娘子还挺会做生意,好,都拿过来让兄弟们几个尝尝。”
宋宁含笑点头,每样捡了一些放进翠绿的芭蕉叶里放到他们面前。
杜乐娘拉了拉孟氏的袖子,压低声音道:“娘,你看她一分钱还没卖出去就白送那么多,这样做生意能成吗?”
孟氏微微摇头,她这心里也没底。
谁知那几个人尝过后,都觉得不错,说衙门里人多,买些回去晌午下饭吃,结果一下子就买去了一大半儿。
宋宁眉眼弯弯地数着钱,再三谢过,又大大方方添了些给他们。
孟氏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她道:“三娘,你怎么知道……”
宋宁凑过去在她耳边低声道:“娘,你看他们都带着刀,老太太又唤他们官爷,说明他们很有可能是县城里的捕快,想来是下乡办案来了。他们这样的人看起来不拘小节,实际上最讲规矩,不会白拿普通老百姓的东西。”
孟氏点点头,对儿媳妇越发地改观了。杜乐娘有些不服气地冷哼了一声。
集市上的人越来越多了,四周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叫卖声和讨价还价的声音。
“冰糖葫芦,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芦!”
“硬面儿……饽饽……又大又香的硬面儿饽饽!”
“老板,你这鱼怎么卖?”
“十五文?方才那个才卖十文咧。”
……
偶尔还能听见妇人的叫骂声,“哎哟,哪个走路不长眼睛的踩了老娘的脚?”
都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菜市场果然是最有烟火气的地方。宋宁也被这样的氛围感染了,跟着吆喝起来。
“买豆腐干呢!白水村的豆腐干!先尝后买,不好吃不要钱!”
王婆婆一脸欣慰地看着她,孟氏也跟着招呼路过的买主。渐渐地,他们的生意也跟着好起来了。
杜乐娘咬咬牙,干脆提着篮子站在路边面带微笑地招呼路过的众人道:“伯伯,婶婶,尝尝这个豆腐干、萝卜干,不好吃不要钱咧。”
在三个人齐心协力下,临近散场的时候,她们带来的东西终于都卖光了。
宋宁数了数总共卖了一百五十五文,萝卜和笋都是自己家的,按市场价满打满算也就二十文,再除去买豆腐的成本和那些调料成本,大约赚了八十五文。
八十五文,都能够买五六斤猪肉,七八斤细面了,虽然对于那些有钱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他们这样的乡下人来说已经是一笔很不错的收入了。
而且这一次她们谁都没有做买卖的经验,做的东西本来就不多,下次多做一些还能赚更多的钱。
宋宁掂了掂有些沉甸甸的荷包,数出五十文交给婆婆,孟氏说什么也不肯收,就听她笑道:“娘,你先拿着吧,明年相公要去县城考试,用钱的地方还多真呢。”
孟氏看了看儿媳妇,见她坚持,只得答应道:“好,这钱娘先给你们存着。”
母女三个再次谢过了王婆婆,又帮着老太太一块儿收拾好摊子,刚收拾完就看见一个面容秀丽的小妇人来接老太太回去了。
宋宁道:“娘,您看家里还缺些啥?咱们也去买一些。”
孟氏点头道:“好,那咱们去西市上转转。”
娘三个去西市买了两斤盐,又买了一些香料,突然看见一家店门口挤满了等着买东西的顾客,又闻见一阵诱人的香味儿扑面而来。
“娘,这是什么店呀?生意这么好。”杜乐娘有些好奇地问道。
孟氏看了看挂在头顶上的店招,一块黄底红边儿的幌子上用朱笔写着“鲁记烤鸭”四个大字。她不虽认得那几个字,但认得门口那牌子上画得圆滚滚的两只肥鸭子,于是笑道:“是卖鸭子的。”
宋宁踮起脚往里面看了看,听见店里的伙计吆喝:“各位客官,瞧一瞧,看一看,新鲜出炉的鲁记烤鸭,三十文一只,十六文半只”,于是转头对婆婆和小姑子道:“娘,我想买半只回去尝一尝,你们先去对面茶铺里坐坐,我买到了就过来找你们。”
孟氏点点头,拉着女儿去街对面的树底下等。
杜乐娘等得有些无聊,看见旁边有个妇人卖小鸡仔,又见那小鸡一个个生得毛茸茸,黄灿灿的十分可爱,忍不住凑上去看。
宋宁买完鸭子回来,见小姑子还蹲在地上目不转睛地盯着那窝小鸡,于是问道:“乐娘,你想要吗?”
杜乐娘闻声回头看了她一眼,垂下眼睛,摇摇头。
孟氏察觉到女儿脸上一闪而过的失落神情也跟着轻轻叹了口气,从前他们家里也养了两只母鸡,一只公鸡,都是乐娘捉田螺、捉虫子从小喂大的。
后来为了给哥哥攒束脩就把两只母鸡卖了,小丫头虽然没说,但心里还是有些舍不得。
宋宁也没再说什么,打开手里的油纸包,笑吟吟道:“娘,你们都饿了吧?快尝尝这个味道怎么样。”
她们母女几个从早上忙到晌午,的确有些饿了,闻见那股子冒着油气儿的肉香味儿勾得肚子里愈发地饥肠辘辘起来,再吃那鸭肉,只觉得油滋滋、香喷喷的,滋味好极了。
宋宁自己吃过觉得也还不错,不过跟她家老爷子从前做的比起来还是差远了。
老爷子爱吃,更爱带着小孙女研究各种各样的美食。
有一回她只是说了句想吃烤鸭了,老爷子嫌外面买到的鸭子味道不好,还专门跨省拜访了当地最有名的烤鸭师傅。
老爷子回来后还真琢磨出自己的一套烤鸭配方,专门找人做了烤炉。做出来的烤鸭外焦里嫩,肥而不腻,连农场里做菜的老师傅尝过都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娘,你们觉得这烤鸭子味道怎么样?”宋宁忍不住问道。
孟氏点点头,“我觉着很不错了,难怪有那么多人排队去买。”
宋宁若有所思点了点头,既然这家“鲁记烤鸭”都能卖得这么好,那她完全可以如法炮制开一家自己的烤鸭店或是炸鸡店。只要味道好,价格亲民,再请个能说会道的小伙计做做宣传,就不愁生意不好。
但眼下最大的问题是她手里的本钱还远远不够,好吧,开店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了。
不过既然“鲁记烤鸭”这么受欢迎,那就说明鸡鸭在他们这个地方还是很有市场的,那么搞搞养殖业也是很有前景的。
想到这里,她忽然觉得眼前一亮,抓着孟氏的胳膊道:“娘,要不咱们买几只鸡回去养吧?”
杜乐娘有些心情复杂地看一眼宋宁,再看向母亲,眼中也生出一丝期待。
孟氏想了想,这钱是儿媳妇赚来的,儿媳妇都说要买了,那就买。
宋宁走过去看了那些小鸡觉得都挺精神的,那卖鸡的妇人忙热心介绍道:“大妹子,我这些鸡都好着呢,你要是能把这些都买了,我给你算四文一只。”
宋宁数了数还剩下十一只,又觉得这价格也还算公道,便道:“好,大嫂,您把这笼子也送我吧。”
那妇人爽快答应下来。
孟氏有些不解地问道:“三娘,怎么忽然想起要买这么多只鸡?”
宋宁笑了笑,只道:“娘,鸡养大了能生蛋,咱们就不用花钱买鸡蛋了。”
而且小鸡可以搭个棚子养在院子里,这十一只就先养着,权当积累经验了。鸭子的话,就等明年开春河里的水变暖和了再买,那个时候更好养活。
在她心里,一个富足的农家生活就应该是鸡鸭成群,黄狗绕篱,仓里有余粮。
但她怕说出自己还想搞个养殖场,甚至想开家自己的店,孟氏会觉得她太异想天开了,鸡蛋这个理由听起来就合理多了。
她们一回家,方氏就过来了,她一整天都在琢磨宋宁做的那些豆腐干到底卖出去没有。
一听说全都卖光了,方氏心中大喜,倒真有些对她刮目相看了,拍着孟氏的手笑道:“哎哟,我说大妹子,还是你有福气,如今孩子们都有出息了,你家这好日子还在后头。”
孟氏含笑看了看儿媳妇,眼里满是欣慰。
宋宁又向她家定了三十块豆腐,准备这两天做好了再拿出去买。
方氏见自家豆腐出门拐个弯就卖出去了,钱也赚到了,还省去了许多功夫,心里越发地欢喜了。
这日宋宁正在院子里架着炉子熬卤水,香味儿飘到了墙外。
住她家对门的曹氏一连两日闻见这香味,心里直犯嘀咕,忍不住踩着梯子爬上自己家墙头往那边看了一眼,结果就看见方氏、孟氏两个正坐在屋檐下有说有笑的,就是看不见那香味儿是从哪儿来的。
“娘,你爬那么高做什么呢?”
曹氏正做着不光彩的事情本就战战兢兢,猛然听见背后有人唤自己,吓得险些从梯子上跌下去,回头一看是自己闺女,忍不住骂道:“哎哟,你这个死丫头,是想吓死老娘吗?”
刘慧娘撇了撇嘴角,淡淡道:“再不去做饭,等老头子回来了又要发酒疯。”
曹氏没好气地白了她一眼,“没看我正忙着吗?没了老娘,这饭还烧不熟了?”
刘慧娘指了指趴在地上撅着屁股捡小石头玩儿的小男娃道:“你又要我看着他,又要我烧饭,回头他磕着碰着可别又怪到我头上。”
曹氏冷哼一声从梯子上下来,拉起趴在地上的铁蛋儿,拍了拍他身上灰尘道:“你先去烧饭,我带你弟弟出去串串门儿。”
--------------------
第8章 招人惦记
========================
刘慧娘见她拉起铁蛋儿的手就要往外走,皱眉问道:“你要去杜家?杜大哥不在家,你别去给人家添麻烦。”
5/53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