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人是上雅座还是包间。”
黛玉看了一眼外面,银蝶立刻会意,伸出一节粉藕似的手腕掀了帘子出来,爽朗的笑着:“自然是要包间。”
“好嘞,三楼包间一位。”小儿扬着嗓子对楼里喊了一声,转头又对马车里的人说:“请贵人跟小的这边走。”
庆嬷嬷先行下了车,车里的黄蛾给林黛玉带了帷帽,这才扶着她踩着脚蹬下来。
苏绣的软底鞋子踩在青石板上,还能感受地上传来的寒气,黛玉顿了一下,然后由护院和丫鬟把她围在中间,从酒楼专门为女眷开的楼道走了进去。
她一边走,一遍感叹着,不愧是名满京都的大酒楼,这服务是真的好,竟为了来这个吃饭的贵族女子特意开了一条都是女眷的道路。就连随行的护院在楼下的护卫房里等候,只有女婢可以随着一块儿进去。
一路上,路过好几个包间的门口,都有粗使的丫鬟守在房门口,想来里面坐的也都是哪家的夫人小姐。
庆嬷嬷和银蝶、黄娥把黛玉围在中间,侧前方的小二也目不斜视的低头在前面引路。
“贵人,就是这里了。”
瘦小的小二带着黛玉她们拐过一个弯,在走廊尽头处的一个雕花镂空木门前停了下来,推开了门。
黛玉站住脚步,抬眼看了门口挂着的牌子,上书“春水碧于天”。
这……她又下意识的看了对门的牌子,上面写着“画船听雨眠”。
“倒是别有意趣,这京城里面的酒楼都是如此别致吗。”
她念了一遍,又细细的在嘴里嚼了一遍,只觉想出这主意必定是一个风雅至极的人。
“回贵人的话,只有咱们福满楼是这样的,别的地方想来是没有的。”
她听后点了点头,抬脚迈了进去,就在这时对门的房门被“嘭”的一声推开。
“郡主。”
第11章
一个明媚艳丽的少女满脸泪痕的推开门冲了出来,脸上还挂着可疑的红印。
“云儿。”里面传出一道焦急的女声,随即后面也跟着跑出来一个老妈妈,语气恳切的劝着,“郡主,郡主快回去吧。”
“...我不。”少女这时也发现了对门的林黛玉,她眼眸闪了闪,难堪咬着嘴唇看了一眼跟出来的老妈妈,压低声音说:“你给母亲说,反正我是不愿意的。”
说完说也不理人,就往外跑了出去。跟上来的老妈妈也对着后面杵着的丫鬟没好气的赶着:“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快跟着郡主。”
这一切发生的太快了,来不及避开的林黛玉被迫看了一场不明情况的,好似是家庭矛盾的母女争吵。
她此时也是万分尴尬,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得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垂下眼眸,默默地退回屋里,叫银蝶把门关上。
进了包间,里面不过四五十平,屋里有两扇窗户,分别在外间和里间各一个。里头的东西却很是齐全的,各种装饰屋子的瓷器和名画都摆在了应有的位置,乍一进来倒像个女子闺房一般。
屋子的正中间有一面山水屏风立着,把屋子隔成了两个空间。屏风外面可以是太太夫人们聊天的地方,屏风里面则是姑娘小姐们玩耍的地方。
她走到外间的椅子上一坐下,黄蛾便马上倒了一杯温热的茶水放在面前。
跟着进来的小二知道刚才的情况不怎么好,也不敢说话,只垂着头等着这位客人吩咐。
“刚才女子哪位郡主。”
“这……那是忠顺王爷的嫡女,云安郡主。”
小二低着头,暗恼怎么这样的事儿叫他遇上了,苦着脸祈祷着可别再问什么了。
“忠顺王爷…”
在心里默念一边,林黛玉闻言点了头,沉思了一会儿后,没有再说起这事儿,反而含笑问道:
“你家有哪些招牌菜和特色菜,都说来我听听。”
没有听到客人在追问,小二微不可查的呼了一口气,立即笑着介绍起来北方的各种面食和炖菜。
这时节刚过了冬,各种的菜肴都还没有到时候,各家的酒楼里也难有什么新鲜的蔬菜,不是各种猪羊肉禽肉,就是各种干菜。
略好一点比如这福满楼,条件好一点,还能有些储存在地窖里的萝卜和青菜,就只这一点就甩了其他的酒楼一大截。
听着这小伙计噼里啪啦的报了一大串,她皱着眉头看了一眼对方,“就没其他的新鲜菜了。”
小二尴尬的看了旁边的庆嬷嬷,不知怎么回答:“…这…这……”
庆嬷嬷瞧了一眼林黛玉,心知这是富贵人家的姑娘家的通病,哪里知道下头人过的艰苦,每年饿死穷人的都是这时节,所谓青黄不接指得就是这时候。
“姑娘,这时节算得上不错了,就是咱们府里也不过这样了。刚开了春,下头庄子上还没祭祀开耕动土,不饿死人就算是好事了,哪里还能有这些。”
她愣了一下,有些不敢相信的都春天了还能饿死人。
“这是怎么说,去年听父亲说各地不曾发生灾荒,哪里就要饿死人了。”
庆嬷嬷叹了口气,摇着头。
“各地是不曾发生灾荒,可每年都有佃户饿死这也不是假话。加上今年开春开的晚,有些佃户家留下来的粮食不够吃,只能卖儿卖女,没有儿女的岂又年纪大了些的,不就只能等着饿死。”
看林黛玉似信非信的,庆嬷嬷走到窗边指着外面一溜儿头上插着草标的女童,说:
“姑娘不信,便来看看。”
她皱着眉头走到窗边,这才看见这福满楼的旁边的一条小巷子口跪了一排面黄肌瘦的男童女童,其中最小的不过三四岁,最大的也才十五六。和平年代长大的她,哪里见过这等场面,眼眶不自觉的有些红了。
“姑娘这下可信了。”
听着庆嬷嬷在耳边的话,她顿时觉得自己有些太过矫情了,比起这些人,幸好她的投胎技术还是不错的。
她坐了回去,有些心情沮丧的想要回去,可是肚子里又唱起了空城计,想到来都来了,总不能空着肚子回去,于是问到:
“你家可有热锅子。”这东西她之前在扬州的时候厨上进过一回,不过那时候她的身子还很虚弱,后来就没上了。
“有。”
她随意的点了头,说:“那行吧,就这个再配些这里有的时新小菜上来。”
”是。”
等人走了,她沉思了会儿刚才庆嬷嬷说的话,看着庆嬷嬷说:“嬷嬷坐坐吧,我想买个京郊有田的庄子。”
“买田。”庆嬷嬷愣了下,随即摇头笑了起来,“姑娘忘了,太太嫁过来的时候陪嫁的就有京郊的一百亩良田,如今哪里需要再去买。”
“陪嫁。”
她惊讶的看了一眼庆嬷嬷,不是她忘了,而是下意识的就没想过贾敏的陪嫁。
经过庆嬷嬷的提醒,她才回忆了一下好似进京的时候林父提了一嘴京城的租金,当时她没在意,全心都放在了要进京斗争了。
“这些年老爷外派,太太这里的良田都是由贾府的人照料着,每年派人送到扬州。不过太太一般都是又把这银子折成节礼送回了贾府。”
听到贾府,她皱着眉,心里有一丝不妙,问到:“那去年的银子送来了没有。”
“这…想来是太太去的太着急,这边的人忘了…”
庆嬷嬷这也才反应过来,对啊,既然每年都要送,去年怎么没人送来。
自太太去年春天去了,整一年都是自家姑娘管着府里的庶务,按理这样的事儿下面的人肯定不会不上报,除非贾家根本就没人送来。
林黛玉听到庆嬷嬷的话,也知道这是顾及她的脸面,才没把话直接说出来。这贾家恐怕是当她这个小姑娘不懂这些事儿,脸皮薄,准备昧下这些银子了。
退一步说,若是贾家真的没有那个想法,今天她去了,就该把银子给她,可为何每一个人提这件事。
庆嬷嬷知道自家姑娘是个水晶心肝的人,哪里能不知道这里面的猫腻,这会子心里肯定难受极了。
于是她瞟眼看了旁边的银蝶和黄娥,想让她们说些开心的逗一下姑娘开心。
银蝶接收到庆嬷嬷的暗示,和黄娥对视了一眼后,笑着把窗户撑得开了些,指着外面卖糖葫芦的说:
“姑娘,你看糖葫芦,前儿您不是还看书说想吃糖葫芦,奴婢下去给你买一串儿吧。”
“不必了,咱们今天带的人少,你下去不方便。”
林黛玉轻轻的摇了头,仍旧看着眼前的茶杯,心里暗暗的想着怎么把庄子给收回来。
“嬷嬷,这庄子在哪里,咱们也该派个人去看看。哎,也不知道这田契放在哪里了。”
第12章
回到林府,先是叫来了清雨翻找贾敏去之前交给她的陪嫁单子和各种契书。
又叫来林管家细细的问了贾敏陪嫁的事儿,从林管家的口里她知晓了京郊那一百亩两天的事。
“那你打发连个人去京郊的庄子上看看情况,我想换了咱们的人过去,种点自己想种的。”
“是。”林管家点了头,应承下来,又禀报着说:“姑娘回来之前,应天府贾雨村贾大人也派人送了礼过来,奴才已经叫登记在册子上了,等会儿叫人送过来。”
“贾先生。”她若有所思的念着,一旁的林直解释着说,“就是之前教您读书的那位先生,去年老爷本来是想让姑娘跟着贾大人一块儿进京的,后来出了些事就只是给他写了封推荐信,想来应当是贾府那边帮着给安排了官职。”
听到林管家说了贾雨村的名字,知道这人是出了名的恩将仇报。书里甄士隐资资助了他科考的路费,他却连救助一下恩人的女儿的举手之劳都不愿意,再有后来贾府的快速败落也少不了他插一手的缘故。
和这种人交好,不吝于与豺狼为伍,还是要疏远一点才好。想到这里,她面上越发的冷了下来,心里十分的嫌恶。
“行了,这样的人以后咱们家少接触一些,宁可得罪了君子也莫要得罪了小人。该怎么回礼便怎么回礼,不要叫人嫉恨上咱们,按着规矩走就行了。”
林直虽不知晓为何姑娘这般厌恶自己的老师,不过还是好生好的气的应了下来,想到之前来的时候老爷吩咐过的话,林直暗暗打定主意,这事儿还是要叫人给老爷送了消息去为好。
“是。”见林管家应了,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询问道:“之前我给你了一张礼单,里面要送礼的人都是父亲交好的清流官员和同期的好友,你可送了,最重要的是里面还有父亲的师座孙尚书送了过去没有。”
“都送了,也都按照您的吩咐解释了您不能亲自上门的缘故,孙夫人还说姑娘费心,等姑娘出了小必定请您过府一叙。其中好几位大人的夫人都亲自接了您的信,也都表示理解。”
"那就好。"林黛玉微微的颔了首,心里为如何不受孝期影响而能顺利的交际有了一丝的焦虑。
廊上的一对画眉鸟唧唧咋咋的叫着,她有些烦闷的做在春凳上翻看着林直送来的[律书],院外忽然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
“姑娘,林管家派人来说前面来了天使,请您梳洗一下带着人去前面。”
“宫里来人了。”
林黛玉坐直了身子,应了声,一遍询问着,一边配合着丫鬟们的收拾。
银蝶和黄娥也起身帮着她穿戴衣裳,着急忙慌的不成样子,她好笑的看着她们走来走去的,像个没方向的燕子乱窜:
“不要这么惊慌,我换一件衣裳就行了。我记得前儿不是新做了几件衣裙,捡些素淡点的,适合我如今守孝身份的衣裳。”
有了林黛玉的指挥,屋里的丫鬟一下子就找到了方向。
她看了看镜子里穿着淡蓝色交领襦裙的小姑娘,微微的颔了首,倒是看着规规矩矩的。
一切收拾妥当了,她也不耽搁,点了银蝶和黄娥还有几个常跟着出门走动的小丫鬟跟着一起往前院而去。
林直一边对宫里来的太监陪笑招呼着,一边隐晦的朝着门外的方向看过去,心里不禁有些暗暗的着急。
姑娘怎么还不来。
这人是最经不得念叨的,林直刚在心里念着,就见抬轿子的婆子进了月亮门。
“姑娘,你可来了。”
林管家激动的走上前,亲自给林黛玉掀开帘子,跟在轿子边上的银蝶赶紧伸手扶了她走出来。
“公公可还在。”
“在呢,说是皇上有口谕,要亲自给姑娘宣旨。”林直说着话,眼神下意识的她的身后看去,有些惊讶的说:“姑娘,庆嬷嬷怎么没跟着来。”
黛玉揉着眼角,乏倦的敛下眼神,“时间来的太急,嬷嬷今日休息,我已经叫了人去唤她了,想来正在来的路上。”
听到庆嬷嬷没来,林直心里有些着急,不过此时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堂厅里还坐着几位公公等着,这些人可不能怠慢了。他只能按下心里的不安,把情况给三言两语的说了。
林黛玉心知这来的突然,有些担心是有什么变故,不过想到自己一个小姑娘,要是真的上面有什么也看不上自己,于是冷静下来,安抚道:
“没事儿,我去看看。”
她带着人进了堂厅的门口,就见一个老太监坐在上首,另外还有四个小太监站在他的旁边。
“小女林如海之女,见过公公。”
“林姑娘唤错了,王总管是皇上身边的总管太监。”
下面站在前头的小太监瞟了林黛玉一眼,声音尖细的大声说着。
上面坐着的老太监闻言放下手里的茶盏,看也没看小太监,语气不咸不淡的说着,“小五子,怎么和林姑娘说话呢。”
训斥了小太监,王总管这才起身笑着扶起了林黛玉,说:“林姑娘不必拘礼,不过是个虚职,这不过是皇上看中老奴侍候的好,多给了一份体面。”
“王总管当的起,小女之前不知这些,失礼了,还请总管不要放在心上才是。”
“哪里,哪里。”
王总管看她一个女娃娃,也没放在心上,面上仍旧笑着:“今儿皇上叫老奴来是请林姑娘进宫一趟的,姑娘不必担忧,是好事儿。”
“是。多谢总管告知。”
她垂下眼眸,长长的眼睫毛轻轻的颤动着,“不知要不要带东西。”
王总管瞄了她一眼,语气波澜不惊的:“不需要带什么,咱们这就走吧。”
林黛玉点了头,对身后的林直微微的颔首。
林直自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立刻弓着身子走到老太监的身前,递了一个荷包过去。旁边的小厮也端着盘子走到另外几个小太监身边递了荷包过去。
老太监摸了摸和抱歉,见里面厚厚一沓银票,脸上的神态也放松了许多,不过还是故作惊讶的看着林黛玉,说:
“林姑娘,这是…”
“劳烦总管和几位公公如此辛苦,小小薄礼不成敬意,还请万万不要推辞。”
8/50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