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汀信心十足,安慰窦若飞:“没事,二公子是福星,有神仙保佑,不会出事。”
是啊,二公子天佑之人,做什么事都会顺顺利利的,窦若飞神色一缓,放松下来。
-
嘚嘚嘚,嘚嘚嘚……
静谧的夜中,响起了马蹄声,有人马向这边行来。
两个门房精神一振,急忙奔到大门口,努力睁大眼睛,想在暗夜中辨认出来人的身份。
一、二、三……十团光。
二公子他们今天出去驾了十辆马车,这应该是二公子回来了。
马车渐渐靠近,借着马车上灯笼散出的微光,他们终于认出了马车上熟悉的人。
队伍中有人喊了起来:“快开门!”
“是钱富贵的声音,二公子回来了,我去开门,你去庄子里面报信。”一个门房道。
“好。”另一个门房答应一声,往庄子内跑去,“二公子回来了!窦管事,鲁二公子,二公子回来了!崔先生,二公子回来了……”
休息室内四人听见门房的喊叫,一齐“噌”的一声站了起来。
“到哪儿了?”窦若飞急步走出门外,向庄子门口走去,其他人也跟着。
“快到庄子门口了。”门房在前面跑着引路。
众人一起走到了庄子的大门口。
-
曹刚驾车,郑远钧、杜明和霍青坐在车内。
杜明完成了重任,心情轻松,一松懈下来就感觉到困意,靠着车壁,头一点一点地打起了瞌睡。
霍青却精神得很。
马车上挂着的灯笼散发着柔光,隔着车帘,透了一点微光进来,在这一片昏暗的光线中,他的一双眼明亮无比,熠熠生光。
郑远钧这时没有睡意,但现在马车内只有她和霍青是醒着的,她找不出话题来和这少年聊,有些尴尬,于是也闭上了眼。
马车摇着晃着,她本是装睡,一会儿后竟真的睡了过去。
“二公子,回庄子了。”曹刚把马车停下来。
郑远钧醒过来,发现自己又靠在了霍青的肩上。睡着时明明和霍青离得很远啊,难道是霍青看她要摔倒了,好心过来把他的肩膀借给她靠着?
一回生二回熟,这第二回 郑远钧淡定了,平静地抬起头来:“谢谢。”
谢谢你把肩膀让我靠。
“嗯。”霍青收回了护在她腰间的手。
下了马车,郑远钧看见庄子门口站了一群人。
“崔先生!”她走了过去,“很顺利,雪糖给玉狐公子了,我们没和他照面,他猜不出我们的身份。”
霍青和玉狐公子见了一面,但没关系,谁都不认识霍青。
“好。”崔先生很高兴,转向那六十六个士兵,“今天休息一天,明天再训练。”
“是!崔先生。”士兵们一齐散了。
“去休息室坐坐。”郑远钧在前,和几人一齐向休息室走去。
看他们大半夜的等在这儿,一定是心中记挂,给他们说说交接雪糖的过程,安一下他们的心。
杜明先做汇报。
“玉狐公子说了,这雪糖肯定好卖,他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卖完,让我一个半月后去拿利润。”
玉狐公子说据他估计,一个月内就可以卖完,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让他一个半月后再去拿利润,免得多跑一趟。
“时间正好,崔先生,可以准备扩军了。”
郑远钧在回来的路上就算好了时间,一个半月后就是十二月中旬,正好赶在年前把军队扩充到两千人。
有了军队,在乱世中就有了保障,等崔先生把这两千人训练好,她再让研究人员造些新式武器,最重要的是把火药弄出来,在这冷兵器时代,火药一出,天下无敌!
年前建了军队,小命不再岌岌可危,去了一大心事,好安安心心地过大年。
崔先生连忙阻止:“先不急着扩军,过十几天让这一百人去雁山打土匪,回来后再准备扩军的事不迟。”
先去雁山北边打姓魏的土匪,这一百个士兵见了血,就成了真正的战士,再招来人马后,分成若干小组,把这一百人派到各个小组当头目,以旧带新,事半功倍,军队能很快地成长起来。
到明年去雁山南边打姓沈的土匪,让这两千人都上了战场,这支军队就算练成了。和百战之师不能比,但胜在有兵器之利,再多打几次仗,就可成一支雄兵。
崔先生想到此,不由心中激荡。
到雁山打土匪,招兵,再到雁山打土匪,计划完美!
十几天?
听了崔先生的话,郑远钧赶紧在心中算时间。
晚水稻成熟了,章庄头已经捎了信来,要收晚水稻了。
老张在一号庄子上把新农具都研究出来了,每样农具都做了一个,前几天带着十五个木匠和四个铁匠去了二号庄子。
他们要在二号庄子上多做些农具,收晚水稻的时候用得上。
这十几天,她可以在二号庄子上收水稻,然后回都督府一趟。几个月没回去了,再不回一趟,她恐怕都督爹杀到庄子上来。
等她从都督府回来,正好可以跟着去雁山打土匪。
这是她的士兵的第一战,她一定要看一看。
“好。崔先生先训练士兵,我去收水稻,等我回来一起去打土匪。”
上战场之前要好好地训练一下,一百个士兵,死了伤了哪一个,她都心疼啊。
等商量完了这些事,霍青找到机会,赶紧开口:“崔先生,我看到了玉狐公子的脸,上面都是烧伤,他果真不是赵军师。”
虽然当时灯光昏暗,玉狐公子又赶紧拿衣袖遮住了脸,但在那一瞬间。他还是看清了玉狐公子脸上布满的伤疤。
崔先生早已在心中认定玉狐公子不是赵军师,这时听了霍青的话,还不觉得如何,老牛却很是失望,红了眼眶,垂头不语。
鲁汀眼珠转了转:“不会是赵军师自己烧伤的吧?”
他和窦若飞前些天都知道了崔先生几人的身份。
郑远钧一个哆嗦:表兄,你是怎么想到这么绝的主意的?
不会有人这么狠吧?为了假扮别人,生生地把自己的脸烧伤了?
老牛陡然抬起头来:“有可能!赵军师做得出这样的事,近些年的伤和几十年的伤不同,霍青,你看清楚了,那伤到底是多少年前的?”
郑远钧又打了个哆嗦,赵军师做得出这样的事?这都是些什么人啊?
霍青很确定:“是几十年的陈年旧伤。”
他见过一个五十几岁的小时候烧伤的人,和玉狐公子脸上的伤一样。
老牛又垂下了头。
鲁汀眼珠再转了转:“说不定,是画上去的?在脸上画的伤疤?”
众人一齐看着他。
鲁汀也知道自己异想天开了,嘿嘿地笑:“我瞎说的,瞎说的。”
郑远钧若有所思。
她见过现代化妆技术的奇妙,能把三四十岁的人装扮成少女,在屏幕里演绎青春年少青涩的爱恋,一点也不违和,把观众感动得眼泪直流,也见过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扮演六七十岁的老人,眼神浑浊,脸上皱纹密布,沟壑纵横。
鲁汀说的,还真有可能。
化妆技术高明之人,在脸上伪装几个烧伤的疤痕,不是难事。
不过看众人的表情,这种技术在这个时代还是很罕见的,至少他们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她还是先不要说出来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若是给了崔先生几人希望,最后却发现玉狐公子根本没化妆,就是本人,和赵军师没有半点关系,他们该有多么失望。
而且这是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郑远钧决定,先不要告诉崔先生,自己派人去暗暗地探查,如果玉狐公子真是赵军师,皆大欢喜,如果不是,就当没有这回事。
时辰很晚了,几人散了,回去休息。
第四十五章
在一号庄子休息了半天, 郑远钧带着两个亲卫回二号庄子,赶到庄子时已是傍晚。
走进庄子,迎面而来的是热情的问候。
“二公子回来了, 二公子累了吧?”
“二公子看到我们的稻子了吗?长得可好了。”
“明天开始收稻子,二公子来看吗?”
“二公子肯定来看的,二公子还给我们做了好多农具。”
“二公子做的农具,那一定是顶好顶好的。”
……
章庄头迎了过来:“二公子!”
明天要收水稻了,二公子终于回来了。虽然有鲁大公子管着庄子,他有什么不能下决定的,鲁大公子都能解决,可到底是不同的。
二公子回来了, 那就是主心骨回来了。
看到二公子他就安心,全庄子的人都安心。
郑远钧拍了拍章庄头的肩:“辛苦了, 收了水稻, 给你记大功。”
从建了一号庄子后, 她的重心就转过去了,很少回二号庄子, 庄子上的所有事务, 都是章庄头安排的。
她请了大表兄鲁泽帮着看管庄子, 但大表兄只管庄子上的大事, 其它各种细务琐碎, 都要章庄头一一处理到位, 偌大一个庄子,够他辛苦的。
“不辛苦,不辛苦。”章庄头满面笑容, “二公子,农具今天可以全部做好, 准备明天收稻子。”
“好,今天晚上都好好睡一觉,休息好,明天收稻子。”郑远钧吩咐。
章庄头答应着走了,他还要去安排明天收稻子的事情。
郑远钧和两个亲卫回自己的房子,一路上看到庄民们忙忙碌碌,都在为收稻子做准备。
郑远钧心中畅快,长长地吁了口气:真好啊,又要收稻子了。
虽然这稻子要送到都督府,她得不着,养兵的稻子要悄悄地找她外公买,可看着庄民们兴高采烈,生活得越来越好,她也跟着高兴。
她三年前刚来庄子时,庄民们面黄肌瘦,有气无力,现在真是大变样了,每天都是乐呵呵的。
劳动人民的要求其实不高,只要能吃饱饭,他们就满足了。
可是就是这最基本的要求,在这时代,也是很难达到的。生产力低下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朝廷腐败,官府无能。
封建制度下的王朝都不能长久,必是由盛到衰,若是中间出了一个勤政爱民的英明皇帝,还能来一个中兴,把王朝多延续些年,但最后总会被新的王朝替代。
大齐朝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看这乱象,也该到了消亡的时间,现在的景和帝也不像一个能当中兴之主的样子。
她要加紧准备起来了,粮种起来,兵练起来!
-
第二天,庄民们早早地起床,今天收水稻啦!
两个亲卫去练刀了,郑远钧独自一人去看收水稻。一路走过来,遇到不少庄民,全家出动,成群结队,赶往自家的地里。
庄子的地里一大片一大片的金黄,水稻长势极好,亩产量肯定在八百斤以上。
庄民们笑得合不拢嘴。
又有这么多粮食啊!这日子,可真是越过越有滋味。
郑远钧边走边看,走了一会儿,看到一块地旁站了很多人,不时传来惊呼。
“快看快看!又割下了一大片稻子。”
“真快,牛拉着,又不要人费力。”
“没牛的人家也可以用人拉,比弯着腰割稻子省力多了。”
“呀!这东西真神了!”
“这叫收割机,二公子做的新农具。”
“这样的农具也只有二公子才能做出来。”
“有了这收割机,稻子一两天就可以收完了,真好!”
……
郑远钧走过去,庄民看见她,连忙让开路。
“二公子来了,快让开,别挡着二公子的路。”
“二公子,收割机真好用。”
老张站在人群的中心,正指挥着庄民收割水稻,听见人叫“二公子”,转头看过来,笑呵呵道:“二公子看看,收割机还有什么要改进的。”
郑远钧摆手:“我不懂这些,你看行就行。”
她资料上烧油的收割机多,好不容易找出一款可以用畜力的,现在看来效果还行。
章庄头也在一旁,听到她的话,笑道:“二公子不懂,可就没人懂了,不是二公子,谁能做出这样好用的农具?”
郑远钧汗颜:我是真不懂,行家是站在你旁边的老张。
老张倒是深悉二公子的底细,知道这农具是她从天书上抄来的,很可能真是不懂,于是给她解围,拉着她向前走:“二公子来看看打谷机。”
走了十几步,郑远钧看到了庄民们围着的一台打谷机。
这是一台在现代人看来非常老式的打谷机,是富桶的升级版。
机器最主要的部分是一个大滚筒,上面很多木头做的小圆圈的突起。
本来这些小突起最好用铁做,但这时代的铁珍贵,成本大了百姓做不起,她就用木头代替了,老张做好一个打谷机后试了下,还行,于是后面做打谷机时都用木头做这些小突起了。
滚筒的下面是踏板,把一只脚放在上面使力踩,滚筒就飞速地转动起来。
29/148 首页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