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军办这次来可以说是大手笔了,他们给时家带来了十斤面粉,五斤鸡蛋,还带了一个暖水瓶,可以说样样都是家里急缺的东西。
特别是暖水瓶,如果之前家里有,那刚才俩孩子就不至于想喝口热水也这么难了。
其实也不一定就是家里以前就没有,毕竟老爷子一直有工作,得的又是急症,从生病到去世总共也就几个月的时间,根本不会花太多钱。
按道理家里正常生活需要的器件应该都不会缺。
可时小艾他们回来的时候,这家里但凡好拿的,能拿的,值钱点的东西几乎全都不见了。
除了那真没法往外搬的笨重家具、用得掉了瓷、磕了边的锅碗,以及床上一套不知道用了多少年的棉絮之外,几乎不剩什么了。
就连他们到的当天在碗橱里找到的半包挂面,估计都是嫌弃老人吃过,故意丢下不要的。
刘姨说这些都是时老二一家卷走的。
反正不管谁干的吧,此时的时小艾他们是什么都缺。
看到这些东西,她自然对着大家又是一番真诚地道谢。
时小艾的眼睛又黑又亮,眼皮薄薄的,是那种典型的杏眼儿。当她盯着人看的时候,眼神华光潋滟,看上去清纯又秀美。
加之她的唇角还有一对很浅的梨涡,笑起来又甜又俏,少女感十足。
这个时候的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是少女感,大家就觉得面前这人怎么也不像是个二十五六岁的小媳妇,看着跟十七-八的小姑娘一样招人疼。
看着她一脸开心的笑容,听着她用温温柔柔的声音说着感激的话,在场的人都觉得那心里暖呼呼的,恨不得能再多给她点什么
“小艾啊,你家里还缺什么不缺?或者还有什么需要我们拥军办帮忙协调的?你说出来,能帮的我们尽量都帮。”杨瑞华代表大家说出了心里话。
“谢谢主任,其实我还真有点儿事想求组织帮个忙,就是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时小艾并没有客气,毕竟这样的机会不是每天都有的,过期不候。
杨瑞华也没觉得她这样有什么不妥,笑着点头:“你说。”
“组织上能帮我找个工作吗?我不怕苦,体力活也行。只要能离家稍微近点儿,能让我多少照顾着点孩子就行。”时小艾一脸诚恳地问道。
她这话一出口,屋子里有片刻的安静,刚说了能帮一定尽量帮的杨瑞华也不敢接这话茬了。
因为——这话没法接。
找工作这事儿,实在是太难了!
别说他们就是个小小的拥军办,就是市政府想要给人安排个工作,也绝不是什么简单的事。
好一会儿,杨瑞华才尴尬的笑了一下,说:“找工作这事儿不归我们管啊!这事儿,你找你们于主任嘛!回城知青的安置工作一向都是街道负责的。”
她说着,还朝于向雪指了指。
于向雪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皮球会踢给自己。
她能安排工作?
她要是能安排工作,她二儿子也不至于在家里待业一年多!
现在找工作多难啊,别说正经单位的临时工了,就是扛大包、扫大街这样的活儿不排个半年十个月的都轮不着!
她连忙一脸苦笑的摆手:“这事可别找我,找我也没用。我要是能找着工作,你二哥也不至于倒插门住到媳妇家去了。”
她说的“二哥”自然就是指她二儿子,巷子里的人都知道他是接了他老丈人的班儿进的化工厂。
他老丈人家只有一个姑娘,当初人家没把工作给女儿而是给了他这个当女婿的,就是两家人说好了他结婚后就住到女方家去,将来要给人家老两口养老送终。
赡养老人虽然是应该的,但因为一个工作最后选择了倒插门,对于于主任两口子来说那也是让他们心酸不已的事情。
不到实在没办法,谁也不会选择这种方式。
听她这么说,杨瑞华也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工作难找这是时小艾早就知道的,昨天她就跟刘姨说过这件事儿。
实在是她的钱口袋过于瘪了,怎么算都不够下个月的买粮钱。
刘姨也知道她这段时间花销大,还没进项,也替她着急。可听时小艾说想通过办事处找工作后还是给她泼了盆凉水。
刘姨说的和于主任差不多,不过她举的是自家的例子。
她家小女儿回城后在家待业快一年,实在是待不住了,现在跑到她刚生了孩子的大女儿家,去伺候她姐坐月子去了。
可这坐月子能做多久?早晚不还是得回来。
一说起小女儿的工作,刘姨也是急得头发都快白了。
最后还是刘姨给时小艾支的招儿,她说拥军办的人在得知她是军属的身份后肯定要派人来看望,到时候让她趁机提一下,看这边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结果还真让她说着了,杨瑞华他们果然提出要帮她解决实际困难。
只可惜,她最大的这个困难对方并不能给够帮忙解决。
看于主任拒绝的如此果断,杨瑞华也有点不好意思了。
她连忙说:“小艾啊,这工作的事儿确实不好办。要不这样,你先等等,我们都帮你关注着点,有合适的肯定第一时间通知你。”
听了这话,周围的人全都连连点头。
于主任更是附和道:“就是,就是。另外,杨主任他们也会尽快帮你找到你家程杨,到时候他的津贴寄回来了,你家的日子肯定就好过了。”
谁不知道现在军人的战时补贴高啊!更何况按照时小艾的说法,她男人都当兵五年多了,工资都没寄回来过。
那得是多大一笔钱!
有了这笔钱,他们家的日子肯定会好过很多。
听于主任这么说,其他的人也都想到了这一点,更是纷纷表示了认可。
可时小艾却并没有被他们给绕进去。
她也没反驳,只是在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之后,轻轻淡淡的问了一句:“那要是一时半会儿找不着呢?我找了五年都没找到他。
而且——我已经没钱了。
今天给爷爷办了后事儿之后我家里只剩下不到二十块了,这是我所有的家当。连下个月买粮食的钱都不够,我和孩子们也要吃饭的呀!”
她说着直接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手绢包,大大方方的摊开了给所有人看。
那手绢包里是一卷卷得整整齐齐的碎钞票,有整有零。
可最大的面值也只有五块。
看着一大卷,可任谁都能看出来这一卷加起来撑死也就十四五块,说二十都说多了。
看着那卷钱,屋子里又是一静。
于向雪和杨瑞华的脑子开始飞快的思索,在想能够通过什么办法再帮这个年轻媳妇子申请点补贴,怎么着也不能让他们饿肚子啊!
两个人忍不住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就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无奈。
她们知道,这补贴可以申请,但并不是长久之计。
总不能月月申请吧?
要是真如这时小艾说的一样,她丈夫短期内找不到,没有长久的经济来源,这仨人早晚会变成街道上的负担。
万一到时候一眼没看住她再求助到了市里,那他们的区先进……
二人同时一凛。
就在她们根本想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时,时小艾又开了口。
声音还是那么轻轻柔柔,平平淡淡,可说出来的话却让两人同时眼前一亮!
时小艾说:“我倒是想到了一个活儿可以做,既能让我自给自足,又保证不会给办事处还有咱拥军办添麻烦。要不我说说,两位主任帮我参详参详?”
第18章 借办事处个壳子
“你说。”杨瑞华看向时小艾。
这一次她再也不敢轻易许诺,回答谨慎了很多。
“我想在咱巷子口,就是医院对面的位置摆摊卖大碗茶。”时小艾神情坦荡地说道。
“你要投机倒把?!”不等杨瑞华反应,旁边的于主任已经震惊地问道。
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忍不住提高了音量:“时小艾,你知道你说了什么吗?!”
而杨瑞华此时也收起了和煦的笑容,神情变得十分严肃。
“时小艾同志,说话之前要想想清楚。就算是你在乡下待的时间长,对城市里的情况不了解,可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最基本的你也应该知道。
别忘了,你可是军人家属,这违法乱纪的事情可不能做!”
两个人说着说着都动了火气,同时心底油然而生出一股子失望,只觉得刚才真是看错了人,这人实在是不靠谱!
看两人马上就要怒了,时小艾连忙摆手:“于主任,杨主任,不是你们想的那样,你们先听我解释。”
“不是你说要摆摊卖大碗茶?”于向雪质问。
“是,我是想卖大碗茶,可并不是以个人的名义。我想让咱办事处出面把这个茶摊儿给搞起来,然后我给咱处里干活。”
“办事处搞茶摊?办事处怎么能搞茶摊,不行、不行!”
于向雪连连摇头:“咱办事处可是区里的先进单位,这种给社会搞破坏的事情咱可不能做。”
“怎么是给社会搞破坏呢?”时小艾反问。
然后不等于向雪回答,她就自己先说道:“去年的时候,京城一个街道办事处的主任就组织辖区内的待业青年,在名胜区搞起了青年茶社。
他们不仅为周围的群众解决了去景区游玩没处休息的困难,还为街道上待业青年的工作安置问题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这事儿都上报纸了,我可是在乡下就看到了呢!
能上报纸就说明他们走的路子是对的,是国家支持。国家支持的事儿怎么能说是给社会搞破坏啊!”
“还有这事儿?”于向雪有点半信半疑。
她不相信是因为这事儿她是一点都不知道,从来没听说过!
可同时她也觉得时小艾不敢拿上报纸的事儿胡说八道,这是能查出来的。
“当然是真的,我还能骗您不成?”时小艾笑道。
看于向雪不吱声,还是不太信的模样,她主动说:“是《京城日报》。我不记得是第几期了,但肯定是下半年的。因为我看到那报纸上还附了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人都穿着短袖,坐在凉棚下,那肯定是夏天以后的事儿了。”
听她连细节都说得这么清楚,这下别说于向雪,连杨瑞华都不得不信了。
杨瑞华沉吟了一下说了句公道话。
“要是以街道办的名义去做这件事其实也不是不能考虑,毕竟你们办事处今年最重要的大事要事也就是待业青年的安置问题。
照小艾这样的说法,由办事处出面来摆这个茶水摊儿,那就变成为待业青年提供工作岗位了。这和给他们介绍糊纸盒、骑三轮拉货的工作也没什么本质区别。
这是给大家谋福利的好事,和投机倒把肯定没有任何关系。”
一番话说得于向雪心里不由得活络了几分。
她对于什么茶摊并没有兴趣,也不认为这是什么好活儿。
在她心里,别管挂谁的名义这就是做生意,做生意就意味着抛头露面,低人一等!
反正她是不会让自己儿女去做这种事的。
但时小艾那句话却让她心动不止——为待业青年提供就业岗位。
现在待业青年实在是太多了啊!多得她这个街道办的主任压力巨大无比。
要是真能提供些岗位……
别管是什么岗位,也别管有没有人愿意干,至少他们努力想办法提供了。
这多少能代表一种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再说了,市里只是要求基层单位努力为待业青年们寻找工作岗位,也没说一定要找什么样儿的啊!
要是能提供够一定数量的,今年办事处的区先进肯定能保住,就算是市先进保不齐也能争取一下。
要知道他们街道办还没拿过市先进呢!真拿一个,她一年后的连任百分百没问题了。
于向雪越想越激动,想到后面忍不住心怦怦乱跳,似乎那先进就在眼前了。
只是她毕竟也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就算是心里早已经松动表面却没表现出来。
相反她还皱起了眉头:“这事儿不能随便说说就决定,我还得跟上级汇报一下,看看上面是什么想法。
能不能做,怎么做,这可不是我们一个小小的街道办就能说了算的,还得看领导们的安排。”
话是这么说,可听语气也能够听得出这事儿她是已经认可了的,往上反应不过是走走过场。
直到这时,时小艾一直提溜的心才总算是落进了肚子里。
说起来这是她想了一晚上,今天还特意又去现场做了一番调研后才寻思出的最好出路。
现在是一九八零年,个人做小生意还不被允许。
她也不敢做。
一来是因为她没本钱,二来因为她还有两个孩子要养,根本不敢冒一点险。
要是因为偷偷做个生意被抓去劳改,那才是得不偿失。
可不做生意又找不到工作,还没有钱,她和孩子们的生活要怎么办呢?
刚才时小艾说的话真不是骗人的。
她从乡下带来的那点钱刨去路上花销,交的各种费用,买了粮食、家里的必需品后真的就不剩什么了。
虽说不至于下个月买不起粮,可也真就只剩个买粮钱,再多一点都没有。
人活着可不只是光吃粮食的呀,还得有其他必须的开销吧?赚钱养家变成了当务之急。
穷生变,变生通。
时小艾也是被逼急了,忽然间想起了上辈子曾经看过的一个报道,讲的是京城第一茶馆的历史。
那茶馆还真是当年街道办的一位领导带着二十几个返城知青从卖大碗茶开始一步步搞起来,然后慢慢做大的。
茶馆时小艾一时间没那个能力,还搞不了。
既然这样,那就从卖大碗茶的茶摊开始搞嘛!
不让私人做生意,那就也借办事处的壳子。
人家能搞起来,她不相信自己这个站在一代代先行者肩膀上的后世来人,能连这点事儿都办不好?
至于如今的她是在一本书里,书里的京城到底有没有这个茶摊,有没有上报纸……
那必然是有的。
要知道在故事的梗概里还有女主后来到京城去茶馆参观的细节呢!
所以,她一点都不担心。
而就在时小艾琢磨着再说点什么促使于主任尽早行动起来的时候,于主任忽然叹了口气,说:“就是这茶水摊能安排的岗位太少了,不值得专程往上面汇报一回。”
第19章 穷有穷办法
听了这话时小艾赶紧说:“一开始还是不要把摊子铺得很大吧?毕竟在这方面咱们都没经验,都是要摸着石头过河。
8/105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