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罢即随其舅父钟曷拂袖而去, 背影傲岸冷厉, 令左右群臣皆退避三舍。
卫钦亦不知一个时辰前甘露殿内发生了何事,只笃定今日父皇罢朝必与晋国公相干;他匆匆折回东宫、一颗心仍惊疑不定,进偏殿时正遇太子妃在暖阁中用早膳,两人在骊山事发后便再未有过交集, 夫妻二人身处同一屋檐下,却又分明比陌生人还要疏离。
今日太子入门时脚步却顿了一顿, 却是因为听到方冉君自娘家带入宫中伺候的婢女正在其身侧回话,说晋国公亲自来了,正在东宫外求见太子妃。
她闻言神情十分冷漠,也许眼前又划过当初在骊山与父亲决绝对峙时的种种,悲也恨也尽皆深刻,疯癫过后余下更多的却是漠然与冷寂。
“不见,”她毫不犹豫地回绝道,“让他走。”
宫娥闻言惶恐,站在原地不知如何劝说,恰巧此时太子殿下阔步走近,问:“是国公来了?快,快请他进来――”
坐于一旁的方冉君闻言冷冷勾起唇角,大抵也深觉眼前发生的一切万分可笑――那是她的生身之父,此生却从未顾惜她之苦乐而一心只念太子荣辱,最终果然将她推得万八丈远,倒与太子亲如一家了。
不料回话的宫娥闻言却惶恐跪地,答曰:“国公先而有言,说今日只见太子妃,若殿下有所驱遣可另召方世子入宫……今日便,便不与殿下相见了……”
这番回话着实出乎太子预料,他有些惶恐、不知自己的岳丈因何过门不入又对自己避而不见,方冉君听了却并不入心,只觉得这一日的平静都因父亲此刻出现消散殆尽,匆匆用了两口御膳房精心烹制的佳肴,随即便扔下筷子面色冷漠地起身离去了。
卯时三刻,方贺终于回到国公府。
他的夫人姜氏晨起时便发现丈夫早已离开,问过下人才知是天不亮就匆匆入宫去了,因念着他身上还有伤、醒后便一直惴惴不安地等着,唯恐其在宫中遇到什么波折再使肩伤恶化。
谁知人一回来却又添了新伤,眉间的创口虽已在路上草草包扎过、可血迹却还不停向外殷着,姜氏一见便惊呼出声,来不及屏退下人便拉着丈夫的手坐在堂上又看又问,面色比受了伤的正主还要白上几分。
“这又是怎么了……”
她几乎要掉下泪来。
“……又是陛下伤的?可曾妥善处理过了?我叫大夫来瞧瞧吧,你这个包得也不好……”
那时姜氏已过不惑之年,在丈夫身边却还似个不经事的姑娘家,想来也是这些年被家中人护得太妥帖,从未当真经历过什么波折罢。
方贺也的确待她极好,成婚二十余载从未纳过姬妾、就连一次争执红脸都不曾有,平日里治军御下那样严厉的一个人,在夫人面前却总是柔声细语,此刻被她这样拉着也有些抹不开脸,挥挥手令堂上诸多仆役退下,而后才轻轻牵过夫人的手道:“一点小伤罢了,不必劳师动众……”
“怎么就是小伤了!”他夫人却不依,说着眼泪就从眼眶里掉下来,“这还流着血呢,非得伤筋动骨折腾掉半条命才算大伤么?――你总这样胡来,都不想想我该多为你担心……”
“好端端的哭什么……”
方贺头疼起来,一见夫人落泪便无计可施,只好一边把人轻轻搂进怀里一边轻声哄慰。
“好了好了,都是我的不对,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他夫人却还不算完,又趁势发泄了一番自骊山归家后积郁的惊惶与不满,过一会儿又恼怒起来,靠在丈夫怀里骂:“我早说了,你那个陛下已经疯了,忠臣谏言他都听不进去,那你就让他去废嫡立庶好了,左右这国家又不是你的,没的天天替他守着还要白白受这些锉磨……”
这话真是大逆不道,方贺皱起眉头让她“慎言”,她却更为生气,继续骂:“我凭什么要慎言?那些混账事他做得我就说不得么?――前几天才捅了你一剑,如今又这样伤你,便是一个寻常的臣子也不当被这样作践,遑论你还救过他的命、救过先帝的命!”
“我看不惯他这样欺你辱你……”姜氏伏在丈夫怀里哭得都有些抽噎了,“他怎么就不想想,你都已经为他的江山付出多少东西了……”
……的确多到数不清。
少时征战伤病无数,如今又许下了新的诺言,他的一生都在为大周奔波操劳,回首来路并无悔恨,只是对左右至亲之人,却难免……
他暗暗一叹,眼底藏着浓稠的哀色,在夫人面前却永远顶天立地,不会令她看出他的伤怀与痛切。
“那就只在我面前说……”他退让着,一贯肃穆的眉眼染上淡淡的柔情,“当着外人的面还应谨慎些,往后……”
他欲言又止,无法把那句话说到最后,姜氏亦未解其意,兀自在丈夫怀中撒了一会儿闷气,又软下来说:“怕什么,左右还有你护着,他们能拿我如何?”
这是夫妻间亲昵的话,多少爱意都藏在其中,不像少年夫妻那么热烈外露,却也字字句句都透着绵密的情意;方贺默而不言,依旧静静搂着妻子,两人相互依偎,半生便这样过来了。
“贻之呢?”片刻后他又开口问,声音低低的,“可还在家中?”
“早去了南衙点卯,便同你一般整日不得闲,”姜氏叹息着答,言语间仍有小小的嗔怪,“等这次的事过去你便为他请旨让他歇上一段日子吧,打从去河北道起便终日忙碌,瞧着教人心疼……”
方贺应了一声,眼神却在妻子未见处更黯淡几分,默了片刻又说:“等他回来便让他去书房寻我,有些话要同他交代。”
姜氏又叹一口气,也知自己拦不住这父子二人为国事奔走,点头后应声、不多时又想起要为丈夫寻大夫来瞧的事,转身便要风风火火地往外走;刚行出几步又被方贺轻轻拉住,她回头看向他,总觉得今日的他与平素有些不同,凝视她的眉眼似更深邃含情,好像已许久未见她,又好像……将要许久不见她。
“怎么?”她问他。
他却不答,不久后便松开了手,风姿卓然的男子即便年岁渐长也依旧令人着迷,倘若得以与之为伴、哪怕只是短短一段路,亦是普天之下最大的幸事。
“……无事。”
他望向她,微笑应答。
第37章
戌时前后, 方献亭自南衙卫府归家。
母亲派人传话,说父亲在书房等他,想来是要同他说今晨陛下罢朝之事;穿前庭而行向内院, 过后园时意外看见父亲的身影,手执长枪立于水榭之侧, 见了他又随手将一柄画戟隔空掷来, 只说了一个字:“来。”
……竟是要与他演武。
父亲肩伤未愈、眼下恐还不便大动,方献亭眉头微皱欲相劝阻,不料眨眼间枪影已至,气势如虹凌厉异常;枪戟相撞之声恰如金玉, 其中凶悍的力道却令人胆寒, 耳侧风声破空目下残影重重, 便如天罗地网般密不透风,方献亭再不敢大意, 退至水榭阶前脚下一点借力腾跃, 随即眼底寒芒一闪手持画戟狠力下劈,长枪应声而断,方贺气血翻涌连退数步、亦只可避其锋芒。
“父亲――”
方献亭见之而惊, 连忙收了长戟阔步上前搀扶父亲,方贺摆摆手, 随意擦去嘴角流出的鲜血, 点头笑道:“倒是又有进益。”
他是独子的启蒙之师,一身武学倾囊相授,如今年岁渐长、却终是比不过少年人了;方献亭扶父亲入水榭坐于石桌一侧,又低头察看对方左肩的伤处, 隐约又见有血迹殷出,眉头不禁皱得更紧, 愧道:“我去请医官来,父亲……”
方贺却浑不在意,瞥了独子一眼,神情还有几分不满,说:“何必同你母亲一般小题大做?不过是个小伤。”
说完又朝另一侧的石凳一指:“坐。”
他眉间添了新伤,脸色还有些苍白,只是说话间中气尚足,想来并未伤及根本,方献亭犹豫片刻,还是依言坐下了。
石桌上有一小炉,炉上正温着热酒,方贺亲自倒出两盏递与独子一杯,酒香氤氲间长安腊月的寒气似乎也渐渐消退了,难得显出几分闲适与静谧。
“今日太子可曾召你入宫?”
方贺当先一饮而尽,又似闲谈般问起。
方献亭有心劝父亲少饮几杯,但恐他动气、只好默默将酒壶放得离自己更近些,以便稍后缓些倒酒,口中则答:“辰时便召了,父亲未入东宫,殿下似心有不安。”
“殿下还是太年轻了些,”方贺摇头笑笑,神情也有些无奈,“臣子不过君之臂膀、却终非君之腹心,他可任用之却不可仰仗之,如今他对方氏依赖太过,到底不是一件好事。”
说完便示意独子斟酒,又补了一句:“往后你辅弼于他,也当记得不要事事代他去做。”
这话说得有些怪,彼时方献亭心中一动却并未多言,只应了一声“是”。
而这第二杯酒方贺便饮得慢了些,手执小盏看着杯中月色粼粼,神情和声音都显得悠长起来,徐徐道:“今日为父入宫面圣,又向陛下另许一诺,称往后方氏当避居颍川,十年不入长安。”
这又是太过突然的话,方献亭一愣、半晌都未回过神,不知父亲是否是厌倦了眼下朝堂党争、终是起了退隐乞骸骨的心思。
“可储位……”
他颇有疑虑。
方贺神情沉静,指尖一下下在酒盏上轻点,杯中月色于是也跟着微微摇晃,与小炉中燃着的火焰遥相呼应。
“陛下与我族嫌隙已深,此次在金雕绢书一案上如此决绝也是有意快刀斩乱麻,不愿再给殿下回旋之机……”
他幽幽叹着,嘴角染上几分苦笑。
“……还是不要逼得太紧了,方氏权势过盛,反而不易助殿下成事。”
原是以退为进。
方献亭点头应了一声,心头奇怪的感觉却挥之不去,也许那时也在深思阖族避居颍川是否便能解开陛下心结、父亲的预计又是否太过乐观;出神之际又听对方开了口,这回声音更轻几分,在问:“……你姐姐呢?今日可曾见过她?”
自然是见到了,只是自骊山归长安后情绪便一直低落,大抵心里也在怨怪他阻止了她与苏瑾相见,每每碰面都是冷言冷语。
“姐姐她……”他仔细斟酌着措辞,“……应还需要一段日子才能想通。”
方贺焉能不解其意,毕竟今早才吃过女儿的闭门羹、最知她心中积怨几何,此时复而仰头饮尽杯中酒,上好的佳酿不见回甘、只有苦涩无数。
“我确然是对不起她……”
他忽而道,神情晦涩又简单。
“……她说得其实也不无道理,左右只想过得自在些罢了,又有什么错……”
这又是方献亭从未听过的话,父亲一生为人刚强、鲜少有像这样消沉退让的时候,某一刻他映着月光看他,却见其两鬓华发丛生,原来真的早已在不知不觉间老去了。
“她也的确过得辛苦……”方贺神情淡淡,像是已然放下不少东西,“既与太子终是不睦,待大事定后你便替她求个恩典,请殿下放她出宫去吧……”
世上的事或许都是这样。
纠结其中时觉得非如何如何不可,某一时某一刻却又能忽而释怀,原来诸事万端本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只是境遇还未艰难到那个份上罢了。
“你也一样……”
方献亭尚还惊异于父亲所言未能回神,方贺的目光便转而落到他身上了,萧索的寒风被淡淡的酒香缠至微醺,枯寂的冬夜似也在那一望中显得温情起来。
“我自知一向待你苛刻,比对你姐姐更甚……”
他叹息着,那依一刻不是高高在上威严肃穆的国之重臣方氏主君,而仅仅只是世上一个最寻常不过的父亲。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你终要成为方氏的主君,他日为天子左右近臣、更应为文武百官之表率,为父待你严厉、只是盼你将来能行稳致远……”
“父亲……”方献亭已有些口讷。
“我知道这一切很难,当初你祖父死战突厥为国捐躯、也是早早将一切交到我手上,”方贺继续说着,似乎已陷进回忆里,“那时我尚未及冠,你伯父又素不喜兵事不愿袭爵,千头万绪纷乱如麻,也曾深觉事事艰辛难以为继,可后来一步步走过去,也就那样到了如今。”
“你有许多事要做,照顾你的母亲、姐姐、叔伯、兄弟……除此之外更要匡扶新君,为他守太平开盛世、诛邪佞安万民――自然难免要受些委屈的,但他人毁誉本是身外之物,人不知而不愠是为君子,方氏之人当有这样的气度。”
“不要回头看,也不必向外求……你有你自己要走的路,每多在这条路上向前行一步、这世上便会多许多人因这一步而受益――所以要记得往前走,勿计得失勿量利弊,一直往前走。”
那都是太深的话、他自己兢兢业业地奉行了一生,本当用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慢慢说给自己的独子听,那时却不得不在一壶酒被温热的短短几刻里一口气说个干净――他们生了一副极其相似的眉眼,都是那么深邃英俊,也注定都要在明暗交杂风云际会处看到最含混壮烈的风景。
月色澄明至极,映照着方贺缓缓从怀中取出的一枚玉令,其上端端正正刻着一个“方”字,便是方氏主君用以调遣颍川神略军的凭据。
他将它递给方献亭,后者却并不敢接,只皱眉道:“父亲,这……”
“且拿着吧,”方贺语气沉静,神情清淡自然,“我近来有伤在身,过段时日阖族迁出长安恐要生出些许波澜,届时万一要动兵,你便代我去。”
这话说得巧、好似他日还会再要回去,方献亭心绪微弛,终于还是在父亲的又一次催促下伸手接了过来;方贺似了却一桩心事,神情越发柔和起来,或许那就是他一生中最为轻松的时刻,也或许……亦是最流连不舍的时刻。
“好了,回去歇息吧,”他对独子摆摆手,再不回头看他了,“你母亲总说我让你太过辛劳,今日可不能再落她以口实。”
气氛至此像是忽而变得疏朗了,方献亭心底的不安之感也略微散去一些,看一眼炉上温着的热酒,他低眉说:“我陪父亲同饮。”
方贺扬眉一笑,看神情似还颇有几分嫌弃,道:“要喝酒另叫人给你烫,今夜只此一壶,分你一杯已是十足客气。”
方献亭失笑,与父亲相处却难得有如此亲近随性之感,片刻后还是顺着对方的意起了身,一拜后转身离去了。
方贺目送独子的背影消失在后园近处,再回头垂眸看向手中的酒盏眼中的笑意便渐渐消退了,复而举杯邀明月,勉强对影成三人。
贻之,为父可与你同饮千杯酒。
但今夜这一杯……却只宜我独酌。
第38章
次日一早帝宫之中传来消息:晋国公府因涉金雕绢书一案而为今上罢官夺爵, 方氏阖族回迁颍川、十年不得再入长安。
此讯一出满城皆惊,无人敢信那护国三百载之久的颍川方氏有朝一日竟当真会为天子贬黜,甚至连爵位都被无情褫夺!骊山之事分明另有内情, 难道陛下便当真如此决绝、为了保一个贵妃所出的庶出次子连方氏这样的至忠至善之门也要舍弃?
23/112 首页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