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号这天,大清早冯小河就开着车,带着佳慧和老人孩子,前往石桥南村。车过新桥,停在停车场上,几个人步行前往宴会举办地点。沿途就见旁边老槐上,开满了雪白的槐花,一串串垂下来,清香四溢。树下新做了防腐木的平台,围着树做成一圈长凳,宽宽绰绰的,人在树下纳凉,坐着躺下都行。
村庄里现在很干净,水泥小路扫得通亮,路旁边种着些月月菊和虞美人,开满了红的紫的花朵。有的人家也像佳慧那样,垒了半人高的石墙,墙根种些花草,墙上也搁几盆花,种着些仙人掌、长寿花或太阳花,在春日阳光下五彩缤纷。路边墙跟下,间或搭着小棚,棚上铺着整齐的稻草,棚下摆着磨盘、风车、犁耙等物,旁边还有小牌子写着字,是对农具的介绍。
奶奶和外婆一路看过来,也不由啧啧称奇,都觉得几月没来,石桥南村比以前更齐整了。看到路边摆的旧农具,两位老人更是又笑又叹,都回忆起年轻时候干农活的经历来。
槐花宴就在村部近旁的一棵老槐树下,那地方地势平坦,新修了水泥场,竖起两个篮球架,村里人以后跳广场舞、打篮球都在这里。现在球场上错落摆放着十来张大圆桌。桌子的成色形状各不相同,一看就是从不同村民家抬来的。
张书记正在树下招呼村民,远远看到他们,忙笑容满面地迎过来,大家乱纷纷地相互打招呼。七宝一去就找到了苗苗姐,两人迅速跟村里其他孩子一起跑没影了。外婆和奶奶也很快被宋三婆拉走,跟村里老人们到树下聊天去了。冯小河跟张书记、李老师和姚师傅也聊起了天,佳慧便拿着相机四处拍照。
现场竟还有市电视台的记者,也扛着摄像机到处拍摄。稍远些的地方,摆着两个油桶做的简易灶,一个锅里蒸着东西,一个锅里姑爹正在大烹大炒。灶旁边摆着长条案板,上面搁了几堆叠碗盘,村里的几个女人正在切肉摆盘。几个男人用托盘端着凉菜,来来回回运送到饭桌上,每走到人多的地方,必会拖长声音,中气十足大喝一声:“招呼烫!”
佳慧每到一处,都有村民跟她热情地打招呼。她拍了姑爹炒菜、余四叔添火、几个孃孃切菜,又去了旁边老樟树下。这边也围坐着一圈人,正在边聊天边包饺子,姑姑和燕子都在其中。饺子馅准备了好几种,有槐花鸡蛋的、槐花肉馅的,怕有人不爱吃槐花馅,又还准备了韭菜肉馅的。
佳慧刚走过去,一位看着面熟的嫂子便说:“小罗总,你们那个电脑培训班……电商培训班啥时候再搞?我提前报个名哈!”
佳慧记得她也在培训班上过几天课,便笑道:“村里现在有人想学吗?上次坚持到最后的才几个人啊。”
“这回我肯定好好学!”那嫂子道:“上回没学完,我肠子都悔青了!”
自从燕子等人到电商中心上班后,石桥村的男男女女没有不羡慕的。听说一个月五千块钱工资呢,五千哪!还坐在屋里不吹风不淋雨!这种好事到哪儿找去?
年纪大的婆婆孃孃们晓得那工作是要懂电脑的,心里羡慕嘴上说说也就罢了,好几个跟她们一起报名培训、后来又退出的年轻媳妇却是悔不当初!要是自己也上完了培训课,现在去拿工资的岂不是变成她了?因此人人都巴望着电商培训班再办一期,这回肯定不偷懒了,也要跟燕子似的勤学苦练。
“好啊,”佳慧拍了两张照片,说:“你们要是愿意学的话,农忙过后我再开一期,到时让燕子和媛媛来教你们。”
燕子忙谦虚,说自己不会教,其他人却纷纷笑道:“小罗总说你行,你肯定行!到时候你可得细细地教,莫要藏着掖着咧。”
等饺子包完下了锅,菜也都陆续上了桌,村干部们便纷纷招呼大家坐。佳慧等人坐中间那一桌,同桌的还有姚师傅两口子,李老师两口子。入座之前大家都十分谦让,相互推攘了半天。张书记便声如洪钟地喊道:“都不要推,听我安排!小罗总,李老师,你两个今天是一定要坐首席的!我们村能有现在的模样儿,你俩功不可没!”
旁边村民也纷纷起哄,佳慧和李老师忙谦逊几句,李老手摆手说:“书记,这个首席必须你来坐!我们张张嘴出个主意,有什么难的?难的是你这个当家人!能找上头要来钱,村里才能把建设搞好!”
村民们又纷纷叫好拍手,张书记架着他往首席走,说:“李老师,你听我的!今天我是服务员!莫推了,快坐,再耽搁下去菜都要凉了!小罗总,来坐!”
李老师架不住苦劝,只好拉佳慧坐了首席,张书记又安排其他人的座次。冯小河、奶奶外婆都坐佳慧旁边,李老师那边则坐了李师母、姚师傅夫妇。张书记和村里的李会计叨陪末座。还余了两个位置,是留给正在拍摄现场的记者们的。
等大家都坐好了,张书记便讲了几句话,感谢村民们一年多来对村庄建设的支持,重点提名李老师和佳慧,特别点名冯厂长和姚总,希望大家都向他们看齐,齐心协力让村子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富、越来越和谐等等,最后举杯道:“我宣布,第一届槐花宴正式开始!今天话不多说,大家尽情吃好喝好!”
大家便都鼓掌叫好,各自端起杯,喝起了酒水饮料。桌上的菜十分丰盛,主菜当然是槐花,蒸槐花、槐花炒鸡蛋、槐花煎饼、槐花饺子等摆了半桌子。其余菜品,也都是本地常吃的春季时令野菜,比如野笋炒肉、凉拌蕨苔等,当然也少不了熏肠、熏肉和肉糕肉丸,更有一大钵土鸡炖菌子,上面浮着一层金黄的鸡油,热气腾腾、鲜香四溢。
大家边吃边聊天,过了一会儿,便有许多村民到他们这一桌来敬酒。桌上的人也端着杯子四处回敬。期间张书记被两位记者拉去采访,又要采访佳慧和李老师。佳慧忙摆手,让李老师过去了。李老师不愧是老师,从容放下筷子,到不远处对着镜头讲了许久。记者们又采访了好几位村民,其中还包括姑爹和七宝。结束后张书记把两位记者拉过来,和他们一桌吃起了饭。
当晚电视上就播出了这条新闻,不仅介绍了槐花宴,还介绍了石桥南村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全家人都围在电视前观看,七宝对电视上的自己非常满意,点头说:“他们很有眼光!”
第二第三天,便有好几拨市区的人开车过来,到石桥南村游玩。他们四处闲逛,拍了很多照片,还点名要吃槐花宴。就这样,一场独特的宴会,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慢慢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第107章
五月中旬, 刘杰送来了一批刚生产出来的绿茶粽,让大家品尝。所谓绿茶粽, 其实就是常见的糯米粽,只不过煮的时候水里加上了茶叶。里面也有各种口味,甜口的有豆沙蜜枣等,咸口的有蛋黄鲜肉等,也有什么馅料都不放的清水绿茶粽。
媛媛拆了真空包装,拿到旁边餐馆里加热后,当作下午茶。两个公司的人都聚在大厅吃粽子,各挑喜爱的口感尝了尝。佳慧吃了自己喜欢的清水粽,尝了一口便觉得味道出乎意料地好。粽子本来吃的就是糯米的鲜甜和植物的青涩, 绿茶的味道煮进去后,让植物的清香气更加突出了。
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多数人都比较喜欢绿茶的这个味道, 只有燕子提出了反对意见。她爱吃甜粽, 觉得绿茶红豆粽涩味太重,把红豆的清甜味都夺走了。
但佳慧仍觉得这个产品值得好好推一推。绿茶饼的销量一直起不来, 她自己分析原因,觉得是因为它不是大家常见的食品。部分人购买,只是偶尔尝下鲜, 持续购买力度弱。但粽子就不一样了。这是常见的食物,受众很广, 现在也不局限在端午节吃。而且茏山镇本地产长粒糯米,品质不错,附近河流多山多, 四季都不缺少新鲜粽叶。现做现卖更好吃。吃粽子,不就是吃这一口新鲜么?
燕子却认为, 部分人为了尝鲜,可能会买绿茶粽,但更多人还是习惯吃原味粽。网店是做买卖的,创新的同时还是要尊重大部分人的口味和习惯。于是最后商定的结果,是两类粽子同步上架。
隔了一天,佳慧带媛媛到食品厂里拍了很多照片,回来后媛媛带着其他人修图撰文写介绍,将茶味粽和原味粽两大类十几个品种的产品都上了架。佳慧则写了一篇推文,介绍哪些植物的叶片能够包粽子,文末才推介了绿茶粽,同时引出话题,讨论大家爱吃什么口味的粽子。
刘杰对这一批产品也很有信心,他的网店里,上架产品后直接花钱烧了一波直通车。双管齐下的后果是,那一个星期所有人都忙疯了。电商中心里,每个人走路都带着风,语速像打机关枪。两边网店的订单多到根本来不及打包。佳慧又另外从镇上请了人手来帮忙,电商中心的几个人只管贴单,一天下来手都贴麻了。
刘杰第二天就中止了直通车的投放,不然厂里也来不及生产了。食品公司的所有人都跑去包粽子、煮粽子了,连刘文旺都把茶厂的活儿交给别人,跑去帮他紧急采购各种原材料,个个都忙得头昏脑涨。
一连半个月,佳慧都在电商中心呆到半夜,有两晚甚至住在这里。公司每个员工也都跟着没白没夜地干活儿。绿茶粽吸引了受众的眼光,但原味粽销量也非常好。在粽子销量的带动下,绿茶饼和菌汤包也跟着水涨船高,销量大增。佳慧又赶紧跟香菇厂订了一批货。冯小河迅速招集人手,进行山珍菌汤包的分装,也跟着忙碌了起来。
转眼就到了“六一”,今年“六一”是七宝在幼儿园度过的最后一个节日,作为平时表现突出、最近又才上过电视的大班小朋友,七宝当仁不让地被挑选为六一文艺演出的主持人。全家人都为此激动了好几天。
佳慧因为公司太忙,遗憾地缺席了女儿的辅导课程,所以七宝的主持词和台风的训练全靠冯小河和苗老师。冯小河主要纠正她的普通话发音,苗老师则对七宝的站立和行走姿态提出很多整改措施,“注意重心,宝儿!我们舞蹈课张老师讲了,重心要放到脚掌上!抬头挺胸!重新来,再走一遍!”
儿童节的上午,冯小河和姑姑分头去幼儿园和小学看了演出,而佳慧因为要去食品厂补货,只能事后看照片。当天晚上,她回家时已经是十点多,七宝早就睡了。冯小河把照片都倒进了家里的电脑上。佳慧独自坐在书桌边,一张张翻看七宝的文艺演出照。照片上的小女孩身穿白色纱裙,扎着丸子头,笑容甜甜的,站得很挺拨,一看就知道,苗姐这几天没少下功夫。
佳慧的心里弥漫起一点惆怅,要是她也在现场该多好啊。七宝的幼儿园毕业演出,上辈子她已经错过了,这辈子她又错过一次。不过幸好,这辈子的七宝除了她还有很多亲人,大太太、小太太、姐姐、爸爸……,有了他们的陪伴、呵护和鼓励,小女孩一定不会再像上一世那么寂寞吧?
儿童节过后,公司的订单量渐渐回落,大伙儿终于有喘口气的功夫了。佳慧盘完账,给所有人都发了奖金,人人都喜气洋洋。这天她刚开完晨会,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张婶打来的。张婶的语气抑制不住的激动,告诉她拆迁的事情已经定准了,他们两家都在被拆之列。这两天肯定会有人打电话给她,让她注意接听。
佳慧回家后,忙把这事告诉了外婆,外婆虽然早就接受了事实,听完还是有些怅惘。果然过了一天,就有人打电话来,自我介绍说是拆迁专班的工作人员,问佳慧是不是李巧英老人的家属,请李巧英和家属两天后到村部里开会等等。
佳慧便提前一天开着车,带外婆回去了一趟。老宅所属的村子里,村部会议室坐了好些人,村支书和负责拆迁的工作人员都给大家讲了话,说明了这条高速公路对发展本地经济的重要性,然后重点讲解了拆迁后的补偿标准。
底下的人听得非常认真。除了拆迁费,各家宅基地附近的坟墓也都要统一迁入墓园。墓地是免费的。拆迁户的户口可以保留在原地,也可以迁出,村里还能按照农村养老保险的标准,统一为他们购买养老保险。
工作组已经到各家丈量过了,佳慧算了算,参照补偿标准,外婆能得到五十多万赔偿款。这些条件已经非常诱人了。听完讲话,下面的人都在交头接耳、小声议论。佳慧也忙把这些信息一一转述给了外婆。
外婆听说老宅能赔五十多万,简直不能置信,小声说:“公家买过去不是吃亏吗?前两年你舅妈才说卖八万都没人要……”
“您听她瞎讲!”佳慧忙说:“人家工作专班丈量过面积,不止是房子,还数了房前屋后的树苗,补偿了苗木费,加起来一共是这么多。”
外婆点头,好一会儿又问:“那你外公的坟是不是也要迁走?”
“是的,公家统一建了墓园,把这边的坟都迁过去。各家墓地也都是免费的。”佳慧说着开起了玩笑:“外公迁过去可好了,左邻右舍多,轻轻松松就可以凑一桌麻将。”
外婆又放了一重心,忍不住一笑,说:“你外公从不打麻将。他小气,舍不得花钱。那墓地是免费的,我将来能不能也埋那儿去?”
“哎呀,您考虑那么多干嘛?就您这身体,二十年不活吗?”佳慧皱眉说她,又道:“婆婆,人家说可以给拆迁户买养老保险,咱们也买一个。”
外婆忙问:“多少钱?”
佳慧不清楚,又挤到前面问拆迁专班的工作人员,回来后告诉她,“问过了,人家说过了七十五岁,只需要缴纳八万块钱,以后每月就可以领到一千二百块养老金。”
外婆听了,在心里细细算了算,摇头道:“八万块钱!那得拿多少年才能回本!我能不能活到那时候还说不准!算了算了,不买!”
“您听我的,一定要买!”佳慧替她作了决定,说:“您只要拿六年养老金,八万块钱本金就回来了。六年以后,每多活一年,都是国家在养您。而且这钱以后说不定还会涨!”
81/130 首页 上一页 79 80 81 82 83 8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