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太后火冒三丈,刚想开口,便听“哐当”一声。
众人微愣,下意识四处望去寻找声源。
突然,不知谁喊了句“衣柜,衣柜在动!”
大家震惊地望过去,果然,只见屋内的衣柜晃悠了两下,之后又归于沉寂。
“护驾!”张延龄赶紧命人去查看。
“不用不用,我自己出来,”还没等护卫们上前,柜门自动推开,造得灰头土脸的冼如星讪讪地爬了出来。
屋内一片寂静。
众人面色古怪,看了看冼如星,又看了看嘉靖。
虽然没人开口,但意思很明显:您二位又在玩什么?
60. 第60章 巡考
紫禁城,乾清宫。
如今已然是深冬,就像冼如星之前预测的那样,因为小冰河时期的临近,极端天气愈发明显,这个冬天格外的冷。
不过即使外面再怎么严寒,屋内地龙依旧烧得火热。
朱厚熜与冼如星就那么坐在台阶上,两人都没讲话。
就在刚才,冼如星从衣柜中爬出来,打断了一场闹剧,还当面揭穿了张家兄弟偷偷派人窃取商业机密.妄图杀人灭口之事。白糖厂皇室也占了很大一部分股,如此便是直接损害皇室利益,朱厚熜当即以此为借口,直接命人将张氏兄弟关进大牢,任凭张太后哭天喊地也不为所动。
冼如星自觉帮着小皇帝处理掉一块心病,自己正美着呢,擦干净脸上的灰,想要过去与其说说话,然而却见朱厚熜目不斜视,仿佛看不见一般,直接越过了她。
冼如星微愣,有些摸不着头脑,但热脸贴冷屁股的滋味也不好受,于是未免继续讨人嫌,她也不开口了,两人就这么一路沉默地回宫。
宫里的都是人精,如此瞎子也能看出他俩之间气氛不对,未免殃及池鱼,也纷纷尽量缩小存在感。
冼如星看了眼少年,摸了摸怀里的东西,有些纠结地皱起眉头。
正当她犹豫呢,突然听见旁边朱厚熜闷闷道:“我不跟你说话你就不跟我说话是不是。”
冼如星:“……”是谁先闹别扭的,还讲不讲道理了。
也许是她无语的眼神太过明显,朱厚熜有些不自在道:“本来就是你不对,去打探消息什么的,随便派个过去不就好了,你手底下养那么多人是干嘛的!这么轻易将自己置于险境,万一真出了什么事儿呢!”
“啊,原来你是因为这个生气。”冼如星恍然,旋即有些哭笑不得。
“不然呢,”朱厚熜回答得理直气壮,突然又想起什么,满腹怨气道:“还有,你明明一直藏在衣柜里,看见我被人又摸又抱的都没有反应,我的清白就这么不重要吗!”
“不是,我一开始根本不知道进来的是谁,为了躲追兵慌慌张张藏了进去,直到听到你们说话才算明白怎么回事儿,要晓得外面的是你,我早就出去护驾了!”冼如星回答得斩钉截铁,颇有赤胆忠心之势。
朱厚熜嘴角微微上扬,旋即又板起脸,“还有上一个事儿呢,你得答应我,以后不能这么冒险了。”
冼如星没回话,仔细思考后,摇头道:“不行,这件事儿我不能答应。”
没等少年反驳,正色道:“你知晓我有保命的手段,寻常人奈何不得我,有些事儿能做就做了,要是一味推给他人那成什么了。况且此事牵扯甚多,让别人处理我也不放心。我可以跟你保证,倘若没有九成把握都不会轻易行事。”
看她没有敷衍自己,而是极其认真地分析陈述,朱厚熜心中又是难受又是欢喜,半天,别过头道:“你总是有理。”
见此,冼如星知道对方算是不生气了,刚想换个话题,突然想起什么,皱眉道:“不对啊,我本来是想提前跟你说一声的,是你最近总躲着我,几次来找头提前开溜,自打上次你光着从我屋里跑出去……”
“什么光着!我只是没穿外袍!”朱厚熜气急败坏,旋即又想起那晚,面色顿时红得滴血。
“都一个意思。”冼如星狐疑地看着他,“你那日是怎么了?钦安殿的道童说你找我有事儿,结果我刚醒你咋自己跑出去了?”
“那个.额……本来是想找你商量朝堂上的事儿,结果突然想起个好主意,就先回去了,这几天忙于政务,不是故意躲着你。”朱厚熜回答得支支吾吾。
万幸的是,冼如星本人也不是什么喜欢刨根问底的人,十分自然地接受了这个说法,随口道:“什么事儿啊,这么急急忙忙的,都处理好了,不用我帮忙了?”
朱厚熜再次陷入了沉默,半晌,突然灵光一闪,脱口道:“是为了这次春闱!”
“哦?春闱怎么了?你不是定了张璁为主考官吗?”冼如星挑眉,因为与徐阶相识,她对这次春闱也算有些了解,知道朱厚熜这次力排众议,想推张璁上位,在朝堂上受了不少非议。
提起这件事儿,朱厚熜就又是一肚子火。
原本在他心里,本次春闱的主考官应该非袁宗皋莫属,但袁宗皋上次在内阁晕倒过后,虽然抢救回来,也将众人吓得够呛。这位袁先生可以说是看着朱厚熜长大的,效忠兴王父子两代,再加上即位之初不顾安危地鞍前马后,本身就在朱厚熜心中分量颇重。主管科举是件辛苦活儿,考生们累,主考官也不轻松,尤其是阅卷时候,一坐就是一天,如此身体稍微羸弱些的都吃不消,所以袁宗皋自然而然地就被排除在外。
在剩下的人选中挑挑拣拣,朱厚熜始终不满意。毕竟这是他登基后的第一场春闱,意义不可谓不重大,要是主考官不完全是自己的人,今后有些事情就很棘手了。
左思右想,他决定将礼部侍郎张璁提上来负责此事。
然而这个决议一出,满朝文武齐齐反对。
首先张璁本人就只是个五品官,还是在“大礼议”中逢迎皇帝窜上去的,再者他不过是个二甲进士,连续八次落榜,现在让其出题,为国取士未免太过荒谬。其他的都好商量,科举乃国之重事,此举绝对不行。
于是朱厚熜跟大臣们又双叒杠上了。
也许很多人疑惑,只不过是个主考官,值得这么兴师动众吗?但在大明,可以肯定的说,绝对是值得的。
正所谓天地君亲师,明朝一个读书人一生会有许多位师长,比如最开始教他学问的,是授业师,举人考试中,推举本人试卷的,是房师;而进士的主考官,则被称为座师……这许许多多的师生形成了一张张密集的关系网,将大明的读书人牢牢捆绑在一起。假如张璁真成了主考官,那么这批学生日后在朝政上多多少少都要以他为尊,可以说是股极为强大的力量。
像这样的美差,即使自己轮不上,也绝对不愿意让他人这么轻易得到。
“张璁的资历确实是浅了些,所以必须有人在旁边辅佐他,我打算从翰林院里调个学问高深的,又担心张璁压不住对方,你在旁边看着,我多少放心点。”朱厚熜解释道。早先也不是没有非读书人插手科举,像大太监刘瑾最得势的时候,甚至直接安排高中名单,虽然最后没有成功就是了。如此冼如星挂个巡考的名头,倒也不算骇人听闻。
冼如星听此也没表示什么,直接点头答应了。
61. 第61章 整顿风气
跟朱厚熜分开后,冼如星休息了一晚上,次日起床便出宫去找了陈二狗。
昨日事发突然,她只来得及与手下们知会一声。好在陈二狗跟了她多年,也算是能独当一面,在确定老板无事后,立刻就封锁了消息,同时将工厂内所有人员控制住。
等再见面后,冼如星首先找到马总管,将与其里应外合之人问清。姓马的一开始还想跟她谈条件,结果被收拾了一顿后也老实了,规规矩矩地把人供了出来。等确认名单完毕,冼如星算是短暂地松了口气啊。
还好,参与其中的一共有四个,两位工人,一个账房,一个小主管。工人从生产线上偷货,账房主管里应外合,更改数量,悄悄混在正经渠道中运输出去。之所以没被发现,一来他们几人都在一个工区,里应外合不容易暴露,二来则是这种行为开始没多久,而且数量也并不多,所以暂时安全。
冼如星既庆幸这里面没有研发人员,又有些恼怒手底员工吃里扒外,偷取公司产品,这种事儿放到现代法治社会都够喝一壶的,更别提工厂本身就有皇帝的股份。于是秉着杀一儆百的原则,冼如星罕见地下了狠手,重重处罚了几人,不光找官兵抄了他们的家,还对其判处充军流放的极刑。
最后当着所有员工,公布了他们的下场。看着老板冷冰冰的双眼,众人打了个寒战,此时他们中有些人才反应过来,冼如星虽然好说话,但也掌握着自己的命运,倘若真有什么别的心思,对方处置自己比捏死蚂蚁还简单,于是纷纷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儿好好干,万不能起别的心思。
眼见工人们都老实了,冼如星默默点头,这只是个开始,经此一事,她也算明白即使背靠皇室,在商场上依旧免不了被人耍阴招。于是借着这个机会,直接将企业归属感培训搬上日程,力求培养出工人们的忠诚度。
忙活了大半天,这边的事儿总算是告一段落。
冼如星回宫后,连口水都没喝,便被告知张璁与一位姓商的官员来访,遂立刻将两人请进来。
相较于一年前的落魄模样,张璁如今可谓是春风得意,不光升上五品侍郎,而且简在帝心,在朝中算是有了话语权,就连许多之前瞧其不上的大臣都要巴结他。
对此他倒是没什么反应,张璁一直牢记自己当年高中时发下的宏愿,不光是其他人,就连自己的同族,也没有半点提携,堪称铁面无私,丝毫不顾旁的抱怨自己不近人情。
现在都他每一天过得都很亢奋,不光是要处理手头的事务,还深入到各个部门,询问大小朝政,每日拿个本子写写记记,谁也不晓得其在研究些什么。不过这种完全扑到公事上的态度倒是赢得了不少大佬的青睐,像杨一清就十分欣赏他,在许多方面都愿意指点一二。
可以说张璁是目前冼如星所接触到的,成长最迅速的人之一了。
不过张璁虽然刚正不阿,但也明白冼如星是自己的贵人,同时也与其站在同一阵线,所以再次见面热情地打招呼。
“冼真人,许久未见,您还是与之前一般道骨仙风啊。”
“张侍郎过奖,我看您才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能与此等国之栋梁共事,倒是贫道的幸事了。”冼如星也拿出本领与其寒暄。
倒是站在一边的中年人,见到她不咸不淡地哼了一声。
“这位是……”冼如星疑惑地问道。
还没等张璁回话,男子便不可思议地瞪大眼睛,“你不记得我了?”
冼如星微愣,沉思片刻,苦笑道:“贫道最近事情多,有怠慢地地方还请见谅。”
“几个月前,你去翰林院大闹,把所有人劈头盖脸地数落了一顿。”男子颇为郁闷道:“我就是那日被你逼到墙角的那个。”
冼如星:“……”这么详细谁能记得请。但想到二人之后还要共事许久,于是有意抛出橄榄枝,“既然如此,咱们也算不打不相识了,商侍读是吧,陛下将如此重要的事交给咱们,那你我就不能负君恩,之后的这段时间,请多包涵了。”
她把话说得这般漂亮,商侍读当然不好再追究,沉默片刻,最后表示暂时与对方握手言和。
商侍读全名商林枫,今年三十有五,乃是正德十一年的榜眼,学识渊博,平日在文坛素有清名,别说只是副考官,就是担主也不会有人有意见。不过他也知道,皇帝这次派自己主要是想帮着张璁抬身份,虽然心中不大乐意,但也没多说什么。而是直接开口道:“多余的话咱们就不用多说了,如今距离会试还有两个多月,还是先将题目定下来吧。”
与乡试中出了题目需要人审核不同,会试为了严格保密,考题往往只有主副考官两个人知道,但凡出了事儿就要拿他们问责。
就好比如今在冼如星工厂中打工的唐伯虎唐大才子,当年他在科考之时,一个身价丰厚的好友知道他的才华,便借着他的名义与其四处拜访名家,其中有位叫程敏政,因为欣赏唐伯虎,便指点了几句学问。谁知几个月后翰林院学士程敏政被任命为科举副考官,他出的出题风格唐伯虎两人都清楚,所以很自然的拿了高分。于是之后便有学子不服,闹到孝宗皇帝那里。即使最后查明程敏政并未有徇私舞弊之事,弘治依然狠狠处罚了三人。
所以科举出题,不光是荣耀,同时也要承担风险,在这里三人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冼如星率先抬手表示自己这次来主要是负责的后勤工作,像出考试题什么的,她一个连四书五经都没怎么背过的人还是算了。
商林枫见她如此有自知之明也没说什么,点点头转身看向张璁。
张璁眉头深锁,半天,突然开口道:“出题的事儿先不急,我觉得当务之急是要整顿考场风气,咱们不如先将考生信息审查一边,将不合格的全部揪出来,不给这帮人考试的机会。”
商林枫一听就明白对方是想要抓冒籍之事,顿时觉得头大如斗。如今距离立国已有一百五十年,当初订下的规矩好多都几乎荡然无存,体现在科举上,那便是冒籍顶名之风盛行。具体点说便是大明规定,乡试要按照地区分配名额,要求考生们在原籍报考。但是有的考生不符合本地条件或者觉得当地考试太难,便到异地应考,这种事儿即使是现代其实也有不少。只要有空子,那便总有钻空子的人。
不过对于明朝官吏而言,冒籍这件事儿其实很敏感。
洪武三十年,太.祖朱元璋主持开国以来第四届科举,结果发生了著名的“南北榜案”,那届不光状元.榜眼.探花都是南方人,就连录取的五十二人中,北方人也才占了三个。如此北方学子怎能不闹,朱元璋无奈,最后一连砍了包括主考官在内两位状元的脑袋,如此才算平息民愤。
事实上,这次科举并未有徇私舞弊之事,只因北方常年战乱,民生凋敝,本身生源素质就不行,只不过朱元璋为了笼络北方士子的人心,选择牺牲了旁人。从这以后,明朝取士不光严格地给各个地方分配了名额,同时会试还分为南榜北榜中榜三个部分。这一切都是以人命换来的,即使是现在,还经常有官员去祭奠当时的主考官,堪称是读书人心中的一道疤。
不过现在已经临到会试,如此大动干戈,万一天下举人反对,那他们三岂不是下一个掉脑袋的。
商林枫已经在翰林院待了七年,相对于其他两人来说,更了解读书人的思维。这次嘉靖点了张璁与冼如星做考官,本身对于自视甚高的举子而言就心怀芥蒂,要是再闹出什么事儿来,怕是最后真难以收场。于是嘴皮子都要磨干了,拼了命规劝张璁。
谁知张璁倔劲上来了,无论谁说都不好使,而且他给出的理由也很充分,“正是因为临近春闱,此举才能起到震慑作用。况且商侍读也知道,冒籍之事并非一天两天,许多朝臣的亲眷也参与其中,我这次要是不管,下回轮到旁人监考,想必也很难腾出手,倒不如借此机会一次性解决。”
张璁的态度很明显,他今日担当主考,只办三件事:公平!公平!还他妈是公平!
44/70 首页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