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孺人【完结+番外】

时间:2024-02-23 23:12:27  作者:孺人【完结+番外】
  若是将这部分的事务交付给商人,朝廷每年光是在里面省却出来的财政开支,就又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
  这部分官吏的减少,还能让朝廷的行政系统精简。
  对地方百姓来说,跟官府打交道和跟商人打交道,明显他们更愿意跟商人。
  因为过去但凡是官府为此来征收粮食,作价都会压得特别低不说,普通百姓还连说不的权利都没有。商人虽然一直被唤做重利狡诈,但起码跟商人做交易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普通百姓还是能做到基本的自愿。
  售卖价钱上,自然就会比卖给官府的要高一些。
  然后在给边境军队粮食运输时,一些地方官府还会为了能节省他们的府库开支,强迫当地百姓免费出人去做事。然而商人来运输粮食,他们却都是花费银钱去雇人。
  百姓自此不用辛苦给官府提供免费劳动力做事,还能通过给商队运粮时,赚取一份辛苦劳务费。
  对于时下大多数的普通百姓来说,他们祖祖辈辈都是靠地里刨食谋生。眼下能有这么一份挣钱的活计,是非常难得的好事。
  再对于边境军队来说,他们也更愿意跟商人打交道。
  朝廷过去运输过来的粮食,每每都会比实际应交付的数额要少。这里面既有路途太远造成的损耗,也有被层层盘剥后贪污掉的。
  商人运输过来的粮食,折损这一块都是他们自己承担的。甚至他们因为地位低下,又想以后还能继续获得更多的盐引,能赚取到更多银钱,实际给出的都会比要交付的数额来得略多一些。
  如此一来,在这次的盐政改革下,朝廷每年将能赚取到过去数倍盐政上的收入。百姓也吃到了便宜许多的盐,偏远地区的百姓自此也将解决盐荒的问题,有一些百姓还能多一门赚钱的营生。
  商人也获利良多,边境军队的粮食等物资从此也能得到更好的供应保障。就连户部的财政开支,也能因此减少许多。
  然而韩彻的谋划显然还不止这一点。
  就跟预估的一样,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不少百姓也终于从原来的头脑发热哄抢食盐的举措中,渐渐的恢复了理智。
  没了那股报复性哄抢的消费,再加上百姓才购买食盐没多久,家家户户都囤积着不少,京城各盐铺的生意就开始出现了大幅度下滑。
  不过盐到底是生活必需品,一日三餐少不了,还有各种腌制咸菜保鲜防腐等需求的大底盘在,生意即便是再差,也不过是恢复到了细水长流的日常盈利模式。
  这日,韩彻就带上韩老三,特意去了京城的盐店。
  “你这盐的质量不错,是上好的海盐吧!”韩彻笑眯眯的对店里的掌柜说道。
  “郎君好眼力,一般人可分辨不出来!”店掌柜张嘴就是好一番奉承。
  他虽然不认识韩彻,不过瞧着韩彻这一身的穿着,还有门口停着的马车,以及三娘给准备的那四个人高马大的护卫,一看就知晓身份不一般。
  “我也就是在安南待过几年,见过当地人如何制盐,这才懂得一些。”韩彻表现出来的仍就是一脸的笑意,还很有健谈的欲/望。
  掌柜的是生意人,知晓韩彻身份可能不一般,便也配合着跟他一起聊了起来。
  然后聊着聊着,话题就被韩彻直接带到了朝廷这次改革的盐政,让商人可售卖食盐一事上去。
  掌柜的一下子就警觉的起来,看向韩彻的眼神也变得狐疑。
  事实上,此刻的掌柜心里是在怀疑韩彻十有八/九是同行。或者是他也想要参加官府募集,给边境军队运输粮食,换取盐引和食盐指定区域专卖权来的。
  “这一路上的粮食运输,耗费不小,也甚为辛苦吧?”韩彻当没发觉一般,继续笑眯眯的问道。
  “可不是么!”掌柜的张嘴就是好一番诉苦:“都言道买卖挣钱,可谁又知晓这做买卖的辛苦呢……”
  如果说这份辛苦本该是七分,从掌柜嘴里说出来,至少就夸大并超额变成了十二分。
  韩彻也没在意这些,反而一脸认真的说道:“既如此,为何不想办法把这部分的耗费节省出来呢?”
第143章
  鼓励
  “这如何能省却得了?货物又不能自己长翅膀飞过去!”掌柜前面本来已经越发肯定心中的猜测,结果这会一听韩彻的问话,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货物是不能自己长翅膀飞过去,可朝廷也没规定,一定要运输哪里的粮食啊!这要是离得越近,运输耗费不就能省却得越多么?”韩彻笑道。
  “郎君你这就不清楚了吧,那些个地方都收不到多少粮食的!”掌柜说完,还笑着冲韩彻摇起了头来。
  这家盐店的东家姓郭,郭家商行本来在京城和北直隶这边区域,算不得实力最为雄厚的那一批,撑死了也不过中等偏上。
  不过这人有时候是要讲些运道的。
  谁也未曾想到,朝廷有一天会突然对盐政实施改革,把原来的官运官销,改革成商运商销。然而更没想到的是,那位韩大人还跟朝廷提议了:“凡监临官或五品及以上官员之亲属,皆不得参与”的规制。
  这下好了,京城和北直隶最有实力的那批商行一下子就被这道拦门石挡在门外。偏这些商行又都很畏惧那位韩大人,连背后靠山也不肯在这时候替他们出面活动。
  剩下的那批够格参选的商行里面,郭家商行因为一直都在经营着米粮的生意,规模还不小,也就自然而然的中标了。
  所以对各州郡粮食产量的丰减情况,郭家基本上都是清楚的。像朝廷管辖的各边境,唯一粮食储备量较多的就裕州。
  可裕州不仅不缺粮,它更不缺盐啊!
  “我听人说,凡边境之地皆人烟稀少。既如此,为何不能先雇人在边境开荒种地,等到粮食成熟,不就可以直接交付了么?”韩彻就问道。
  “雇人去边境开荒种地?”掌柜瞬间愣住。
  “你前面不也说了,运粮路途遥远又辛苦,还要小心提防盗寇贼匪。这要是在边境雇人开荒种地,即便收成比不得南方和中原等地的良田美地,也必然能比千里迢迢运粮来得划算吧?”韩彻笑道。
  “……”掌柜的这下还真思考了起来。
  早前和韩彻的那番诉苦,倒也并非全部虚假。时下做生意本就难,如粮食运输去往边境就更难。粮食分量沉重,人力物力耗费从来就不是个小数目。再加上越是去往边境,就越是地广人稀,意外和风险也就越大。
  哪怕如他们这种规模的大粮商,这次往边境运粮时也是组织了一支极为庞大的队伍,一路上更是小心翼翼。
  只是若想继续做这食盐的生意,那么往后给边境军队运粮的次数还多得去了。一次两次……乃至数十次不出问题,可谁能保证每一次都不会出问题呢?
  至于放弃做这食盐的生意,那更是不可能的!自打郭家在京城的盐店一开业,短短这几个月里带来的利润,已经比他们过去做粮食生意一年还要多了!
  掌柜的也是个性子爽利的,一番思索下觉得这事确实可行后,立即就冲着韩彻躬身作揖,道谢道:“多谢郎君提议。”
  “我也不过是随口说说,掌柜的勿要客气。”韩彻笑着冲对方摆摆手。
  “哪里!”掌柜这时也忍不住好奇道:“敢问一下,郎君家中可也是懂行商的?”
  别瞧着这去边境雇人开荒种粮这法子简单,可事实上,盐政改革才短短几月时间,起码这一时之间掌柜的还真没听说哪家商行往这方面去想过。
  适才掌柜的还在心里快速的计算了下,雇人种地的大头主要是在种子,人工还有田税上。在这三者里面,又属种子最耗费银钱。
  所以哪怕产量比南方或中原地区少一些,也是很划得来的。
  “我家哪有那等实力去行商,不过是对种地略懂一些。”
  韩彻就还跟掌柜的讲了一些开荒养地的法子,让原本还有些不信他话的掌柜一下子就打消了怀疑。
  于是待到韩彻等人离去时,掌柜的以很是热情的态度送他们出的店门。
  想到掌柜的那笑容,坐在马车上的韩彻却是叹了口气。
  时下全国的人口其实都是比较集中发展的,大致还分布在京城和北直隶、中原、以及江南这三个区域。
  垦殖指数也是这三个区域牢牢霸占前三的位置。
  其中京城和北直隶虽然垦殖指数高,但奈何人口最为稠密,而且达官贵人的占比还居全国首位。这就使得这片区域的不少良田美地,根本分不到普通百姓手里。所以粮食在囤积和往其他区域调配上,基本就是全依赖于中原和江南这两个区域。
  韩彻自从掌控常平仓和漕运便也发现,但凡是边境区域,不仅粮食产量少,人口也尤为的稀少。再一想到当初刚穿越到安南时所见到的那一番景象,对于其他边境的状况,韩彻集合各项数值,感触的就越深。
  就在韩彻寻完郭家商行的第二天,他也呈给了皇帝一封文书。
  文书里所写的,正是鼓励盐商去边境雇人开荒耕地一事。
  “卿怎会想到让盐商们去边境开荒耕地?”皇帝不由得好奇。
  要知晓但凡是边境,历来人烟稀少。普通百姓都不愿意去的地方,那些商人难不成就会愿意了?那里的地又如此的荒芜,能不能种出粮食还不好说。
  朝廷管辖范围也广阔,再有这些年风调雨顺,也无战乱发生,像一些南方区域还实现了两季稻栽种,国家的粮食总产量其实是丰足的。
  韩彻就言道,北方边境实则土地肥沃,乃是非常适宜种植水稻、小麦还有大豆的土壤。若是能把这些区域耕种起来,往后将能增产粮食无数。
  “当真?”皇帝惊讶。
  “自是真的。”韩彻显然并不是纯靠猜测。
  实际上,韩彻已经派人对边境地的粮食作物,还有土壤等情况,都进行了一番较为细致的探查和采样。
  韩彻还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些安排人从边境带回来的土壤等样品,拿出来给皇帝看。
  时下边境荒芜是真,不适宜种植粮食却不一定。就好比通过探查和采样,韩彻发现在北方边境的一些区域,同样有着大片大片的黑土地。
  黑土地可是能被称之为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
  可偏偏因为那里靠近边境,冬季又过于严寒,百姓就都更愿意选择人口稠密,也更为温暖的区域生活。
  因此北方边境这些区域的垦殖指数之低,拿下了时下全国第一。
  不过韩彻想开发这片区域是真,现阶段不适宜由朝廷直接发出诏令,将百姓往北方转移也是真。毕竟眼下除了垦殖指数最高的那三个区域,其他地方大多也都称得上是地广人稀。
  而且毫无理由的强制百姓迁移到寒冷的北方,必然也会滋生民愤民怨。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商人先在边境区域雇本地人开发,或是商人们出以利益,吸引百姓自愿跟随过去。
  韩彻就又对皇帝说道:“商人行事灵活方便,只要让他们知晓在边境开荒种地,能比他们从其他地方运粮更为划算,就不怕他们不去做。”
  “商人雇人开荒耕地后,朝廷每年便能增多田地税收,为一利。边境军队的粮草自此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为二利。”
  “商人为保地里粮食,若是再自筑墩台,安排人巡查,便还可为边境充实,此为三利。”(1)
  边境虽然有军队镇守,但过于地广人稀,显然也是不利于防守安全的。由商人们自发带人在那里开垦荒地,设置警报台和巡查队伍,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充。
  皇帝听闻这一番话后,也难掩动容,当下还赞道:“善!”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2)
  比起前面的那些皇帝,眼前的这位君主对于军队力量这块,明显也重视得多。
  不过眼下这事也不必那么着急,盐政改革这才刚开始,可以先放缓些来行动。而韩彻昨日挑选的郭家,若真行动起来,还可以作为他们试点观察的对象。
  然后正事谈完,皇帝对着替自己解决了无数财政方面难题的臣子,还和颜悦色的询问起了四娘的婚事。
  作为皇帝,要处理的朝政大事实在是太多。之所以他这会还能记得韩三娘,一方面是因为韩彻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那位魏县侯。
  魏县侯所在的魏家,跟皇后所在的魏家并不是同一支。而魏县侯这一支的魏家,是真就只剩下他那么一个嫡系血脉了。
  魏家的旁支倒是有不少,可到底血脉和关系都远了。落在皇帝眼中,自然就不会把他们当做正儿八经的魏家人去厚待。
  于是等到韩彻出宫的时候,他还得到了说是皇后赐给四娘的好些珠宝首饰。
  “这些首饰可真漂亮!”柳氏一脸高兴道。
  在经过韩彻早前那一番分析后,柳氏也就没再提过什么反对意见了。后面的几次接触中,柳氏更是越发看那位魏县侯顺眼。
  这模样长得好,也能跟她家四娘性子合得来。最要紧的是,就像韩彻所分析的,那位魏县侯上无双亲,下无兄弟姐妹,又有祖辈的功勋庇佑,日子就不愁过不好。
  于是很快,两家就走到了谈婚论嫁这一步。
  这会四娘瞧着皇后赐予下来的珠宝,一边高兴,一边又有些害羞。
  唯独韩彻,瞧见这一幕却实在是很难高兴的起来了。
  若说那位魏县侯,哪哪都好。奈何韩彻也是事后才发现,他那性子,竟跟自家四娘有的一拼!
  那就是三娘惯常说的,四娘爱告状。
  作为兄长,韩彻当然愿意护着四娘,也希望四娘受了委屈,不要埋藏在心底,而是来寻兄长阿姊帮助。
  可谁能想到,那位魏县侯也一样爱告状!
  注1:出自明朝永乐年间,“盐一引输边粟二斗五升,是故富商大贾悉于三边,自出财力自招游民,自垦边地自艺菽粟,自筑墩台自立堡伍,岁时屡丰菽粟屡盈。”
  注2:出自出自 《论语·颜渊》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第144章
  推波
  魏家嫡系虽然只有魏县侯,也就是魏林一人,可还有皇家啊!
  皇家又是惯常最会做这种面子工程的,魏家还只剩下魏林这么一根独苗苗,就更不会吝啬给他各种厚待了。
  另外,皇后母族所在的魏家,虽然跟魏林没有出自同一支。但是国舅魏朝曾经受过魏林祖父的悉心教导和提拔。
  这也是为什么,这次皇后会赏赐这么多珠宝首饰给四娘的原因之一。
  皇家对魏林也确实算是厚待了,魏林才学只能算一般,通过科举考试考取进士做官肯定是没戏的。他如今的开国县侯,又只是爵位,不是正经官职。
  于是就在两家订婚后不久,皇帝还给魏林封了一个官,让他去刑部的司门司,做了一个员外郎。官职是从六品上,主要职责为管理门禁关卡出入登记还有从各地上缴的失物等处理。
  韩彻当初给四娘找相看对象时,之所以考虑魏林,除了看重他家的情况,也看重的是他这个人。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