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孺人【完结+番外】

时间:2024-02-23 23:12:27  作者:孺人【完结+番外】
  作为暗地里推波助澜的始作俑者,韩彻很好的发挥了作为官场人的厚脸皮,这会还一脸真诚的又问道:“我听闻北面边境的冬天极为的寒冷,每每入冬后,将士百姓皆饱受寒冷之苦。”
  “确实是比其他地方要来得寒冷许多。”掌柜的说道。
  “那你们可曾想过,在当地再种植些棉花?”韩彻就顺势道:“我还听闻当地棉花作价极高,想来定不缺市场。”
  现阶段朝廷大力推广主要针对的也都是一些适宜种植棉花的地方,对于北方这种过于寒冷,人烟又稀少的地方,政府扶持力度明显就不足许多。
  纵使有常平仓和漕运改革后,配合着一起对各地的货品流通都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但像北方边境这种路途过于遥远,又地处非常偏僻的地方,也还是难免存在着有一些做不到位的情况。
  就像韩彻未穿越前的时候,吉林那边的棉花种植,直到清朝初期依然未能得以很好的解决。当时棉花的物价,更是出现过“匹布可易稗子谷三石五斗”的现象。(1)
  “棉花也能在那么冷的地方种植吗?”掌柜的奇道。
  北方边境可不同于柏州那边,那里地寒霜早,世人皆以为这种气候不宜种棉。
  韩彻就笑道:“为何不能?”
  为了能抓紧眼前这个现成的推广助手,韩彻当下就仔细跟掌柜的讲述起如何在北方边境顺利栽种出棉花的种植技术要点。
  那些个极其专业的种植技术,先是把掌柜的说得听直了眼。待到后面,察觉到此事当真是可行的后,掌柜的忙唤来伙计,想要找来纸笔记下来。
  “倒也不用这么麻烦。”韩彻笑眯眯的,从怀里拿出一本册子,递给了面前的掌柜。
  这本册子里面所书写的,正是棉花从选种开始的一系列,适宜北方那边气候的详细栽种技术。
  “若担心第一次不甚熟练,可先择选地方试种。等试种成功后,再多多种植也不迟。”韩彻还给出建议道。
  掌柜的得了这份技艺,当下也是既高兴又不解:“郎君几次给予我良言,今日又赠予我这等好技艺,当真是让我受之有愧。”
  虽不知对方具体是何身份,但这两次往来,怎么看都觉得自家商行占了人家好大的便宜。
  “说来也是我实在不得方便。”韩彻便感叹道:“如今也只盼着,来日你家商行能在北地栽种棉花丰收。”
  “望不负郎君期盼。”闻言,掌柜的忙道。
  “如此便有劳你们了。”韩彻一脸高兴的说道。
  有郭家商行帮忙去北地推广棉花,再加上以百姓在农事上的学习能力。要不了几年,朝廷便可不费一丝一毫的力气,不仅能解决北地百姓饱受冬季严寒的苦楚,那边的将士们也能得到本地棉物上的供应了!
  注1:出自光绪《吉林通志》
第146章
  试探
  当天下午,掌柜的就去了郭家宅子,向郭大郎等人说起韩彻今日又过来了一事。以及韩彻提议去北地边疆栽种棉花,还有他所赠予的那本棉花栽种技艺。
  对于册子里所书写的内容,在场之人看过之后,皆惊叹万分。
  北地边疆地区棉花栽种之所以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春季地寒,不利于棉籽出苗。秋季降霜又过早,容易出现结蕾开放前赶上霜冻。
  册子里便有写到:北地栽种时,应选日照避风暖和处,于早春育苗,如此棉苗可生长畅茂且壮,虽遇霜冻也无妨碍。
  不仅如此,对于北地日照暖和,较为适宜种植棉花的区域,韩彻在册子里也做了几处地方建议。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哪怕如他们郭家,近来也算是往来北地边疆较为频繁了。但说实话,对于那边的气候环境,明显也是比不得对方这般程度的了解。
  “这位郎君恐非一般人,下次他若是再来店里,你切记要与他尽量交好。”郭大郎就如此说道。
  “我看对方的目的,显然就是想要利用咱们去北地边疆种棉。”这时候,一旁有人突然开口说道。
  “是又如何?难道这棉花种出来了,对咱们郭家没好处吗?”郭大郎却不那么认为:“咱们做买卖的,最是该清楚‘无利不起早’。”
  对方跟他们郭家非亲非故,要真半点图谋都不显露,倒还真需要多警惕提防。倒是像现在这样,大致猜测得出对方的目的是什么,郭大郎反而松了口气。
  “既如此,这事就交给大郎你去办。我看那册子所写的几处地方,其中有一处正好就是咱家开垦的县城。”郭父交待道。
  “是。”郭大郎一口就应了下来。
  韩彻这边,不多久便也收到了郭家派人去了北地边境,准备择选地方试种棉花行动的情报。
  对于郭家究竟能不能栽种成功一事,韩彻并不担心的。
  技艺在没有摸索出来之前,确实是困难重重。
  可技艺一旦被摸索出来,其实很多东西也是真不难的。好比这棉花种植,只要按照册子上的步骤来,基本上是能够在北地边疆成功把棉花种出来的。
  郭家是商行,他们擅长的是买卖。种地这些事情,指定是要雇人去做的。那么待到他们在北地边疆雇佣当地百姓种上一轮,这棉花栽种的技能便能被那些百姓学了去。
  当本地的棉花产量一旦上来,这价钱肯定也会大幅度下滑。
  不过那边的百姓就算没办法靠着种植棉花赚取多少银钱,最起码以后也能实现对棉织物的自给自足。
  韩彻这几日除了关注了下北地边疆的开荒耕种进展,其余大部分时间主要是在就盐政相关的条例和法度,做出最终的修缮,并呈给皇帝审阅。
  在皇帝审阅完后,韩彻就前些时日,赠予栽种手册并让郭家商行去边境试种棉花一事,也做了主动的汇报。
  对此,韩彻还言道:“西至柏州或平州、东至东洲、南至裕州,各延边处皆可鼓励商人屯田,如此便可以民之力供给军需。”
  要知晓军队除了粮食有所需求,其它的物资需求一样也不少。
  像柏州和平州等地,虽因缺水贫瘠,不适宜发展成为粮食主产区,却是极其适合种植棉花,或是养殖马匹的。
  朝廷只需继续把控好盐业的生产和批发,实施抓大放小的手段,保障商人能获取一定的利润空间,而朝廷则借助商人追求利益的特性,就可不费力气便能坐收数项益处。
  皇帝闻言,也忍不住高兴道:“大善!”
  看着眼前的韩彻,皇帝在心里也是忍不住惊叹了起来。
  这一举措不仅鼓励了商人,带动民间百姓一起,既能解决各边境戍边军队的军需问题,给朝廷节省一笔庞大的开支和负担,还能对各边境地区带来极大的开发。
  各边境地区的百姓,也能因此受惠良多,当真能称得上一句“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惠而不废。”(1)
  然后待到这些正事谈完,韩彻突然向皇帝请辞吏部尚书一职。
  “爱卿为何要突然请辞?可是有何难处?”皇帝显然是未曾料到韩彻会来这么一出,一时间还吓了一跳。
  “承蒙陛下厚爱,然臣有自知之明。臣善经济,不善吏治。”韩彻就一脸诚恳的对皇帝说道。
  皇帝一听,沉默了下来。
  虽然确实是如韩彻刚才说的那样,他更擅长的是民生经济,可在吏治这块,皇帝也并没有觉得韩彻不善。
  相反,近来朝廷风气还都为之一肃。
  当然背地里对韩彻忌惮,眼红者也是越来越多。为此,皇帝其实没少收到一些臣子私下里的谏言。这些人更是还皆言道韩彻如今既掌控着数项重要使职,还又掌控着吏部,在百官之中威严如今已然极其深厚。
  尤其是各地方官吏,皆无不听从韩彻之命令。
  作为一个臣子,能让百官都深感其威严之重,还能让地方官吏都听从他的命令,这恐怕是任何一个君王,都不愿意看到的景象。
  但皇帝会害怕吗?
  最起码,皇帝现在是不怕的。
  若说是其他的世家大族,有人做到了韩彻这般的位置,皇帝是绝对会早就有所防备,甚至是采取行动了。奈何韩彻,纵使他再如何的有能力和才干,单只他一人在这朝堂上,终究是孤家寡人一个。
  想到孤家寡人,皇帝这会又联想到韩彻这么“一大把年纪”,至今还未曾婚配,身/下更为一儿半女,一时之间倒还忍不住对他滋生出几分亏欠之意。
  这些思绪一闪而过后,结果皇帝倒还真心实意的劝解起韩彻来:“爱卿何故要如此妄自菲薄……”
  之后,等到韩彻出宫之时,请辞的事非但没能成功,反而还携带了不少赏赐回去。
  还是那句话,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对于官员给皇帝私下谏言一事,韩彻近来也没少听闻。
  所以刚才的请辞,既是韩彻想要对皇帝表明他不贪恋权利的态度,也是他想看看皇帝对那些官员谏言后的态度。
  拿回家的这些奖赏,韩彻让柳氏选能添的,都添去给四娘做嫁妆。
  “二郎,给你也留些吧。”柳氏就说道。
  柳氏倒也不是舍不得给四娘,但是一方面四娘嫁妆确实不算少了。早前虽然家里为着三娘的婚事,被掏空了不少,不过原本给四娘准备的嫁妆可并未动过,挪动的都是家里给韩彻准备的那份聘礼。
  三娘成婚后,肃王府那边逢年过节的送礼,还有皇后因韩魏两家订婚后,好几次给四娘的嘉赏,合计到一起,也是很能瞧得过去的一堆东西。再加上原来置备好的那部分嫁妆,虽依旧没办法跟那些门第特别显贵的世家大族比拟,但整体也算不错了。
  反倒是韩彻,年纪最大,还连个对象都没有,这聘礼再不多置备些,柳氏担忧他将来怕是真娶不到媳妇了。
  “不用给我留,家里能留的财物越少越好。”韩彻说着,还自己过去挑选了起来。
  “……”柳氏不语。
  “阿母,如今我身上这使职乃是掌控着全国的财政了,家里若是太过富足,恐遭有心人的非议。”韩彻只得这么说道。
  “咱家自己的银钱,也不行吗?”柳氏震惊道。
  这对柳氏来说,显然是没办法理解的。毕竟眼下这大环境里,哪个世家大族,或是品阶还算过得去的京官,家里不是奴仆众多,生活富足甚至不少还过得甚是奢靡的。
  京城一些世家子弟,还时不时弄一些炫富的手段。所以真要比起来,以韩彻如今的官职和地位,对那些世家大族来说,都可以用得上一句“清贫”来形容了。
  “倒是能用,只是行事太过的话,难免落人口实。”实在不是韩彻非要这么的小心,要知晓眼下百官里对他忌惮的人良多,因盐政改革一事,还有不少结仇的。
  这些人没抓住什么,就已经跟皇帝做不少‘危言耸听’的谏言。若真要是被他们逮到点东西,只怕会往死里去攻击、打压韩彻。
  从决定改革盐政的那刻起,韩彻对此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他自己也并不怕,但也不得不为家里人着想。
  好在的是,让韩彻最是担心的四娘再过些时日也要出嫁了。嫁的还是有祖辈功勋庇护着的魏林,万一将来韩彻要是出了什么事,至少不会牵连已经出嫁的大娘、三娘和四娘。
  再有肃王府和魏家在,想要护住柳氏这么一个什么都不懂,也不可能造成任何危险和意外的妇人,不受到韩彻这边的牵连,想来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不过顾虑虽有,但韩彻也从来就不是一个因为畏惧危险,就畏缩不前的人。
  如今皇帝的态度,韩彻既然已经探出来了。也知晓最起码短时间内,皇帝还会继续护着自己后,韩彻便能开始实施下一项重要的商品经济了。
  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足用。(2)
  朝廷征缴税收的对象,应选取需求量大,又无法轻易替代,同时弹性又小的商品。
  比如食盐,再比如茶叶。
  时下对于茶叶的饮用,虽已经逐步兴盛到举国之饮的地步。但距离茶叶的旺盛期,可是还有着不小的距离。
  若说在古代,东方对外贸易里最畅销受欢迎的,除了丝绸瓷器等对象,茶叶也绝对能占据一份很重要的位置。
  但显然茶叶在对外贸易这一块,还处于尚未发展的阶段。
  注1:出自《论语·尧曰》
  注2:出自《新唐书·卷四十四》
第147章
  震撼
  农历九月初六,请了大师来算过的,是个极好的日子。这一日清晨,也依旧是韩彻以兄代父,带着四娘去了家族宗庙祭拜韩家先祖。
  四娘和魏林虽是相看才成事的,但也算不得盲婚哑嫁。在订婚后,彼此时不时也能借着宴会或活动,见上一面,说上一小会的话。
  待到逢年过节时,魏林还会来韩家送礼做客。
  本就互有好感,又这般相处下来后,四娘一直都是对这桩婚姻是期待和喜悦的。只是再如何的欢喜,真到了要成婚的这一刻,想到以后得离开自己的家人,在一个新的地方开始生活,四娘也难免心生彷徨和不安。
  韩彻瞧着四娘眼睛里饱含着不舍,心里也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想了许多,最后却只是嘱咐道:“今日你虽是嫁了人,但家永远都在这里。若是将来受了委屈,别埋在心里,有什么事情和难处,记得一定要回来跟家里人说。”
  “我晓得的。”四娘吸着鼻子嗡嗡地应道。
  “你二兄说得对,有委屈了一定要跟家里来说。”柳氏在一旁也这般叮嘱道。
  “二兄要是不在或不方便时,你就来找三姐。”三娘接着补充道。
  若说情感,韩家几兄妹感情都不差。但四娘自小都什么都听三娘的,可以说三娘也就是比四娘只大了那么两三岁,对四娘操得心却是家里面最多的那一个。
  韩彻他们不放心四娘,三娘就更不放心。
  比起韩家人上下都不放心的态度,黄昏时,穿着一身新郎喜服,坐着高头大马来迎亲的魏林,浑身都散发着喜气洋洋。
  魏林的模样本就长得极好,今日还因为增多了的这几分喜气,更是显得精神奕奕,光彩夺目。
  四娘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目光,原本的彷徨、还有不舍的情绪瞬间退去不少,转而换成了羞涩和紧张。
  韩彻见状,忍不住也笑了。
  纵使有再多的不放心,可最起码这场婚姻的起点,是四娘自己期待并且欢喜的。
  “阿母,一会我要出去买些东西,你可要一起?”因着四娘也出嫁了,韩彻这边又忙于公务。大娘担心柳氏一个人在家里会孤独、心慌,最近便带着齐悦住在了韩家。
  “你等我一会,我收拾收拾。”柳氏忙道。
  “外祖母,我也想去。”齐悦这时候跑到柳氏跟前来,撒娇道。
  “好,咱们一起去。”柳氏笑道。
  别说,家里多了大娘和齐悦陪着,柳氏情绪确实是好转了许多。不管是说话做事,好歹有大女儿陪着。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