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毛扔下这句话,转身就走。
王三毛回到家看到自己的娘,就让夏青青问他,王二毛去了哪里?
王三毛马上就把李水连找他二哥的事情跟夏青青打了小报告。
夏青青只是静静的听着,什么都没有说。心里面却在想着,这个李水连,看来是要出妖蛾子了。
王二毛进了家门,夏青青也没问他。
她倒是想要看看王二毛能不能处理好他跟李水连之间的事情。
可让他觉得意外的是,王二毛刚进家门,就一五一十的把这件事情,全部都告诉了夏青青。
夏青青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他。
“对李水连这种人,你就应该这样子做,不过为了避免人家说闲话,你以后还是要记着,不要单独的跟大姑娘,又或者新婚的媳妇有太多的牵扯。你们要保持距离,能不说话的,最好别说话,免得被别人看到了会传出闲言碎语来。”
“娘,我知道了!”王二毛说完这句话,就盯着王三毛道:“你怎么跑得这么快,有你这样子当兄弟的吗?”
王三毛有些愧疚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憨笑道:“二哥我哪知道这个李水连结了婚之后,还会来找你借银子。这样子吧,下回如果她还好意思再来跟你借什么,我就帮你拦着她,你赶紧跑,我力气大伸个挙头肯定会吓死她。”
王三毛说的一本正经的。
“扑噗!”夏青青忍不住笑出了声。看来李水连是惦记上了她手上的一百两银子,她马上就想到这水乡村的人,肯定不止李水连一个人在惦记她手上的银子,这一百两银子,她得尽快花出去才行。
手上有银子了,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先要解决这个住房的问题。这水乡村的人,盖的都是土坯房子,住着冬年暖夏凉。
可她一个现代人,穿越到这古代来,她可不喜欢住这土坯房子,质量没有青砖大瓦房那么好,她觉得这青砖大瓦房比土坯房子结实很多,所以她计划着要盖青砖大瓦房,而不是土坯房子。
对于建房子的事情,她没经验,觉得自己应该去找里正。
夏青青去到家里,开门见山的直接问里正:“这年头盖青砖大瓦房到底要多少银子?”
里正思虑片刻之后开口道:“这年头的青砖有些贵,以前二文钱一块砖头,现在物价上涨,砖头也跟着涨价了,听说要三文钱一块,实在是太贵了。”
夏青青接着问,“那如果我家盖房子,我们一人一间房,还要一个吃饭厅,一个灶房,你帮我算一算到底要多少块砖头,需要花多少银子才能建成?”
里正听说她想要盖青砖大瓦房,有些吃惊,可是转念一想,又觉得他既然有一百两银子,要盖青砖大瓦房也不出奇。
“全部用青砖的话,那青砖那么小,方方正正的四面墙,砌起来还要两个砖一起上墙,就这么大概算一下,一面墙砌起来,估计也得用一千多块,你要建这么多房子,估计就是砖头,也要花一百多两银子,我只是帮你算个大概数。”里正应道。
夏青青也在心里面盘算着,如果自己盖青砖大瓦房,那院子的围墙估计也得用砖,地面也要弄一下,铺点石头什么的。那这样子算下来,一百两银子的砖头再加上其它什么的,估计就要花到两百两银子才够。
如果全部都弄青砖大瓦房的话,在这水乡村实在是太惹人注意了。夏青青又觉得有些不好,其实退一步来想,就算是土坯房她也能接受,最主要就是地面,不用泥巴的就行了。
夏青青想到这叹了一口气道:“听你这样子算来,我的银子根本就不够,算了,还是盖土坯房子吧,只是我家的屋子里,地面上想铺砖,最好是那种比较光洁一点的石砖,里正叔,我不知道这铺地面的石砖,哪里有得销售,你帮我问问,那个铺在家里面地板的瓷砖,应该是多少钱?哪里有的卖?”
里正马上点头道:“好,这个没问题,等秋收之后我就帮你去打听!”
说到秋收,里正就笑了,他的眼睛看向了远处的稻田,嘴角上扬露出了笑容。
“明天应该可以收稻子了吧?”夏青青问。
“对,明天就可以收稻子了。晚上我会召集村民们全部开会。”里正很是愉悦的开口。
夕阳西下,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整个水乡村的村民都围在大榕树旁边集合。
里正满脸喜色的站在最高点,一块木蹲上面。
“大家辛苦了那么久,我们终于迎来了丰收的日子,明天大家就可让正式收稻子了,但是我希望大家都记住一件事情,那就是留足八寸以上的稻桩,记牢了必须要留八寸以上,否则明年你们就别跑来跟我哭,有蝗虫吃豆子,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件事情。”
里正一脸严肃的叮嘱。
吴泼皮马上站了出来,提出反对意见:“里正叔,你提议烧稻田,灭蝗虫的虫卵我。什么意见都没有,可是那稻桩要是真的按你说的留八寸,那我们割豆子的时候那手怎么放?真的,按你这样子说,估计我们一天都割不了半亩田地,这样子一来,原本干一天的活,估计得两天才干完。”
王天祥马上附和道:“不就是一个稻装桩吗?留那么长干什么?只要你留三四寸,点起火,也一样能燃烧起来,这样还不耽误事儿。”
这两个人点觉得这事情是夏青青提出来的,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可里正不是这样子想的,他总觉得夏青青说的话都是有道理的。再说夏青青也跟县令大人说了,这事情县令大人已经同意,认可了这个法子,那就证明这个法子是可行的。
第170章 危言耸听
里正没好气的瞪了一眼吴泼皮和王天祥,心里暗骂,这两个还真是挑事精,他狠狠的瞪了他们俩一眼。
这才没好气的说道:“地里的稻桩,我说了要留八寸以上,你们这两家,不愿听我话,将来你们家的虫卵烧不死,那是你们两家自己的事,我是管不着。不过将来你们的田里如果有大量的蝗虫,那你们就自己想办法去,可别想着大家会帮你们灭蝗虫。要是不听我的劝,你们地里的庄稼要是没了,可不要来我面前哭,其它人也一样,该说的我都说完了,大家忙活去吧,散会!”
村民们各自散去,只有王天祥站在原地,脸色变得很难看。
他现在有些后悔了,家里婆娘和儿子,还有闺女全都不跟他过了。全的都是他的,他快要愁死了。
家里有十亩田地的庄稼要收了,他自己的爹娘年纪太大,行动又不是很便,跟本就指意不上。
他一个人想到地里的庄稼就头痛,他一个人就算累死,也收割不了这么多庄稼啊,再加上他平时就极少去田地,让他一个人干,这跟要他的命,根本就没区别。
他原本就不想求自己的婆娘跟儿子帮忙,可是他没银子雇人,现在稻子熟了,如果不找自己的婆娘,那就要烂在地里,没办法,他只能去求自己的婆娘和儿子回来帮忙。
没办法,他只能往自己儿子家里走去,却意外的遇到了一个人,正是他的旧相好李寡妇。
他跟李寡妇两人之间的那点事情,被自家婆娘遇见之后,他们两人可从来不敢在白天见面,他们也怕自己会让别人的唾沫星子给淹死。
李寡妇遇到王天祥,怕别人把他所说的话听了去。她也不敢说话,而是朝他使了个眼神色,示意他去山坡草坪上,那地方人少,平时都没人去,不用担心别人会看见。
王天祥摇了摇头,表示不想去,他现在没有心情跟李寡妇纠缠,一心只想着怎么说服自己的大儿子去地里帮收庄稼。
李寡妇看到王天祥摇头,他的脸色瞬间沉下来了,不管不顾的朝他走过来,一副不去就要拉他走的样子。
王天祥见她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只好妥协的往山坡走去。
李寡妇看着他,不安的抚着自己的小腹,忧心忡忡的开口道:“你可不能不理我,我应该是又有了,你说怎么办?”
“那你想怎么样?难不成你还想我娶你不成?”王天祥淡淡的应道。
“王天祥,你是个畜生,不是人!”李寡妇忍不住破口大骂,骂完就扑过去想打王天祥。
王天祥见她生气了,哪里还敢逗留,赶紧逃走。
火辣辣的太阳下,水乡村正式进准备进入秋收的场面。
不单单是水乡村,铜锣镇的所有村子,包括铜锣镇附近的几个镇也开始了收稻子,庄户人家最忙的旺季来了,到了一年中最忙的季节,秋收的来临,大家眼里多了几分希望。
铜锣镇今天很热闹,太湖的知府,难得的来到了铜锣镇,并通知了各县令聚集在铜锣镇开会。
弄得铜锣镇今天比往日热闹了许多。
李县令陪着知府在镇周边巡逻一番。
这时有其它镇的县令来了,几辆马车相继停下。他们看到了李县令,还有知府大人正在谈论着什么,都往前去施礼问好。
走在最前面那个四十多岁的男子,正是太湖的知县,他的脸上带着与生俱来的威严,负手而立,不怒自威。
“我们太湖这地方连年干旱,不是旱灾就是蝗灾,这老天也实在是太过份了。
在太湖附近的几个县的庄稼,有很多被蝗虫过境,洗劫一空,还有的蝗虫未来之时,庄稼就旱死了,今年是颗粒无收。
而铜锣镇这附近的几个镇能发掘水源,灭了蝗虫,保住了稻田里大部份的粮食,实属难得。太湖这里的农民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可太湖县附近的,西南,东北地界已经流民四起。为了安抚颗粒无收的村庄,是以太湖县今年的税收不得不加重了起来。
太湖的知府大人,是管辖太湖和治理这地方最大的官。再往上的官则是省城的巡抚大人,可这巡抚大人,李县令还没见过,很少来到太湖这地方来。
知府大人来铜锣镇,这可是李县令为官以来,头一回迎来了知府大人,他的内心多少有些忐忑不安。
“李县令,你管的铜锣镇,现在情况怎么样?”知府大人一脸严肃的问。
李县令赶紧上前两步,低头拱手道:“回知府大人,下官已经跟主簿重新设了新的税收,额度方面铜锣镇除了水乡村的税收减半,作为奖励。其他所有村的税收都作了更改,税收在原来的百分之十,提升为百分之十三。”
说到这他大着胆子,抬起头道,“知府大人,今年虽然粮食有收成,可产量因蝗虫来临,又因干旱没水了一段时间,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可现在还要税收加重,这庄户的日子也不好过。”
这些事情,其实在解决了水源问题时,他就告诉了村民。村民们见是衙门出面才解决水源问题的,这个税收要加收百分之三,也不敢多说什么,因为这总比在地里面颗粒无收要强许多。
可其它县的县令就没有李县令这看法和想法,所以他们丝毫没有做准备。现在秋收了,突然说要提高税收,弄得村里人和里正闹起来。是以除了李县令之外,其他人都头疼不已。
可他们太湖这县并不是每个镇都有粮食,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没粮食收,所以必须要把这个税收提上去,否则流民们聚集在一起闹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大山镇的朱县令,虽然头痛,可也不得不硬着头皮道:“知府大人,这税收的事情,我们大山镇一定会努力,争取把粮食交上去。”
听到朱县令这样说,其它几个镇的县令,也只好跟着表态。
知府大人见众人都表了态,很是满意的点头道:“这税收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大家都要和民众说清楚,免得引起民愤,产生抵触和反抗的情绪。还有,现在是丰收的日子,山上的土匪也会趁机来掠夺,各镇要加强守卫和巡逻,不要让土匪趁机打劫,镇上的商人也要盯着点,不要他门趁机囤粮卖高价,形成恶循环。”
县令们闻言纷纷点头,把知府所说的话记下。
知府大人把话说完之后,说了声告辞,便乘马车离开。
众人送走了知府之后,如负重的把李县令围在了中间。
“李兄,这个提税的事情,你怎么不事先先知会我们一声,现在可是害苦了我们大家。”朱县令有些懊恼的叹气:“唉,我们大山镇的那些刁民最难管理了,要是让他们知道了这税收要加,还不知道会闹成什么样,为了这件事情,我简直是寝食难安。”
“对,我可是愁到头发都白了。”另外几个县令赶紧附和。
李县令淡淡的开口,“就算我跟你们说了,你觉得你们会听进去吗?别忘了,那天我跟你们说要把稻草的根留高一点,可你们听我的话了吗?你们个个都不听我的,觉得我在胡说八道。你们都不想留八寸高,那走着瞧。等到明年,蝗虫又飞来的时候,到时候你们别哭,肯定会明白我不是危言耸听,估计到时候你们都会悔的肠子都变青。”
李县令说得一脸严肃的,可是其他县的县令都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他们都没种田,根本就不知道农田里应该注意一些什么事情。可是他们喜欢看历史的记载,他们对历史记载的东西倒是记得很清楚的。
朱县令胸有成竹的开口道:“你县令你就不要危言耸听了,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连续三年都闹蝗灾的。这蝗灾已经连续发生了两年,按历史来查找,明年肯定不会有蝗虫了,烧不烧稻草都无所谓。”
其他人也赞同,觉得这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李县令听了他们的话,忍不住直摇头,你们老是看书,不去实地考察,不听庄稼人的话以后肯定会吃亏的。
李县令听了水乡村里正和王夏氏的话两次,最近发生的事情,让他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转危为安,这一次他觉得,自己应该听王里正和王夏氏的建议,一定可以防患于未然。
几个县令又七嘴八舌的议论了一下,就准备告辞。
李县令拉住了大山镇朱县令的手,让他留下来。送走了其他人,李县令还没开口,朱县令就抢先一步开口:“李县令,你说这稻田里面留稻根八寸的事情真的要推广吗?”
李县令忍不住笑道,“我说的话,县令你要是相信就留下来,不相信我的话,那当我没说过。但是我想提醒你一下,你要是还在犹豫,等到稻子都收割完了,你再是再想留,也没机会了。”
其实朱县令和李县令是同一年发配到这太湖县来当官的,两人这几年是一样的倒霉,坐了好几年的县令,却一点成绩都没有。
可今年不一样了,眼看这李县令今年跟往年不一样了,估计明年就会有升迁的机会。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一直很想问一问李县令,是不是得到了高人的指点,要不然他哪里会接二连三的解决了这些麻烦事。
李县令看到朱县令在发呆,也就不再拐弯抹角直接开口道:“既然今天我们见面了,倒是省了我去大山镇一趟找你。要不是知府大人来,我还打算今天就去找你,没想到县令大人倒是把你请来了!”
朱县令这才回过神来,看着李县令有些疑惑的问:“你刚才说你想找我?你找我有什么事情?”
第171章 割稻子
106/108 首页 上一页 104 105 106 107 10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