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综同人)[红楼+清穿]榜下捉婿——青青小艾【完结+番外】

时间:2024-03-27 23:08:50  作者:青青小艾【完结+番外】
  没过几年,皇后生病走了。
  林烟回顾皇后的一生,发现皇后完美完成了所有人对她的期许,没人说她一句不好,却总是不开心。
  陪伴着皇后一起长大的嬷嬷随着她一起出宫养老,谈起皇后时,她总是眼含悲伤:“皇后虽然是皇后,却也早已经不再是皇后了。”
  林烟突然开始感到害怕。
  当时林烟早就过了选秀,却一直待在家中没有出嫁。但可能因为母亲就是很晚才成婚,所以旁人见到林烟时虽会口头提上几句婚事,却不会说些闲言碎语。
  但等她年满十八后,亲人看向她的眼神就慢慢多了几分急切,旁人则总是对她的择偶条件旁敲侧击。
  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将她从家里撕裂剥离开来,然后送进另一个陌生的地方独自求生,好似只有这样,她才能真正地长大,变成一个“完整的女人”。
  清朝法律规定,女子到了一定年龄若不成婚,会有官媒上门强行为其婚配。
  以林家如今的地位,官媒自然不敢上门,但林淮的政敌绝对会将其视作他的弱点,对其大肆攻讦。
  不成婚是她自己的选择,林烟并不想因此连累了父亲。
  她当时有三个选择:尽快成婚,无论是嫁人还是招婿;到道观或寺庙出家,方外之人自然不受法律约束;找个将死之人嫁过去,成为寡妇。
  林烟都没选,她选了出国。
  自从得知邻国连出几个女皇后,林烟便对邻国生了好奇,之后也一直在派人打探邻国的风俗习惯与消息,也因此,她很快知道,不但是邻国,邻国另一边的国家也同样出现了不少女皇。
  虽然出了女皇,也并不代表他们国家的女性可以自由婚配,但这也为林烟的出国之旅增添了几分筹码。
  而真正让她下定决心的,还是母亲的一句话:“如果拿不定主意,就出去走走吧。也许见得多了,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选择无好坏,不后悔就行。”
  于是林烟就出国了。
  打从父亲到琼州做官开始,母亲就开始为海运忙碌,等到父亲离任,两广一带的港口船来船往,早已是一片生机勃勃之象。
  如今,倒是便宜了她。
  林烟做完决定,便收拾好行李,没多久就启程前往两广,先去了琼州故地重游一趟,见过当年故人后,便直接乘船去了海外。
  ――本来是打算去邻国的,但隔壁在任的女皇相当疯狂,其统治下的国家也风声鹤唳,连边境做生意的商人都少了许多,为了安全,她决定听从母亲的建议,直接乘船前往欧洲。
  林烟跟着父母去过不少地方,但海航还是第一次。
  上船前几天因为觉得新奇,心情倒是不错。但等发现他们必须在海上日复一日地漂泊,快的十天半个月可以靠岸登陆,慢的却极可能好几个月都见不到陆地的时候,林烟心底便已经隐隐生出了几分悔意。
  她到底是娇宠长大的孩子,生平头一次吃苦,还没怎么样就有些受不住了。
  林烟被父母教育得很好,但从小养尊处优的脾气在顺境的时候还好,一到逆境,就有些控制不住。
  因为一点事后回想起来只觉得微不足道的小事,她直接和船员吵了起来。
  不止一次。
  到了后来,甚至引来了船长。
  与船长谈过话后,林烟确实消停了一段时间,但没多久便故态复萌,引来了船员更多的怒火。
  可她就是控制不住。
  但……
  “天真的人被社会毒打一顿后,自然就学会安分了。”
  在又一次同人大吵一架后,当晚半夜,陷入熟睡的林烟直接被暗中潜入她房间的人掐醒。
  他说,若不是感念母亲他家乡带来的改变,他那天一定会弄死她。
  但母亲的恩情,也只管一次。
  林烟一下就安分了。
  她终于意识到,从踏上这条远航的大船开始,自己的安危就已经岌岌可危了。因为她不再是权贵后代,只是船上一个略特殊些的船员。
  ――尽管后来林烟从母亲口中得知,船上有人保护她,不会让她出事,但当时的画面与后怕仍死死烙印在林烟的脑海,她剥去身上属于别人的光辉,第一次真真正正地解剖、审视自己,那个叫“林烟”的独立的人。
  她也安静下来,开始像个旁观者一样冷漠地观察这个世界,观察自己碰到的每一个人,看到的每一处风景、遇到的每一件事……
  当她沉静下来,整个旅途也变得有趣起来。
  在异国他乡,林烟只是个再寻常不过的普通人而已,她听到了很多以前没听过的故事,结交到了很多以前接触不到的朋友,也遇到了数不清以前从不会遇到的危险……
  当然,她也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与自在。
  林烟在他乡生活了近十年,一直到故乡的船员带来胞弟成婚的消息,她才踏上了回乡的旅途。
  船舶靠岸,游子回乡。
  林烟踏上故土后,一眼就看到了站在码头边迎接着的母亲。
  “这些年过得怎么样?”
  “还不错。”林烟笑了下,却忍不住叹气,“但在海外生活的时间越久,我越是能清楚地意识到,大清危机四伏。”
  她以为母亲也会像曾听自己这样说的老乡一样嗤之以鼻,或者不以为意地哈哈大笑。
  母亲确实笑了,却与旁人都不一样:“烟儿出去一趟,愈发聪明了。”
  母亲带她去了琼州一个小县城,那里有一个庄子,里面全是母亲从全国各地搜罗来的能工巧匠。
  它原本属于母亲,那次之后,成了林烟的东西。
  回京参加完两个弟弟的婚礼,林烟几乎要克制不住心底的激动,独自一人来到了琼州,正式接管了田庄。
  她一辈子没有成婚。
  出门一趟,她愈发知道天高海阔,自然更不愿意困在后宅。也曾遇到三两个还不错的人,但到底还是自在惯了,最终还是决定一个人生活。
  林烟大半生都生活在琼州那个不起眼的小县城,除了两个弟弟带着家人与她相聚的时间,她大部分时候都孤身一人,成了旁人眼里凌厉博学却一生未婚的怪人。
  后来怪人成了她的侄子,那是个脾气爆裂,敢于直言上鉴,险些被皇帝下狱抄家的孩子;后又变成了她的侄孙女,一个婚后遇人不淑,义绝抽身的小姑娘;再然后是……
  一直到帝国崩毁,战争开始侵袭这片土地,这座田庄才终于显露出它的峥嵘。
第46章 番外・黛玉01
  黛玉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有一个哥哥寄养在堂伯家中。
  但她对这个哥哥的存在没有一丝实感,他对黛玉而言,更像是一个故事中的人物:虽然时常从父母口中听到,却从未见过,有时候她甚至怀疑这个哥哥是否真的存在。
  等到弟弟出生后,黛玉几乎天天都会抽出时间去和弟弟相处一段时间,比起触手可及的弟弟,哥哥的存在对她而言就更遥远了。
  一直到,尚且不满三岁的弟弟因病夭折。
  黛玉与弟弟的年纪只相差一岁,显然不会是一母同胞所出。虽然母亲一直让她和弟弟培养感情,但可能是因为她有一个哥哥,所以母亲并未将弟弟抱养在身边教养。
  但母亲并未亏待了弟弟,一应衣食住行比照黛玉,未曾短缺分毫。
  弟弟夭折,本与母亲毫无关系。
  但世人就是这么离奇,明明他们不了解内情,也能随口编造一个“我是林家某某下人某某亲戚”的身份,并借此对旁人宣扬“林家的柔∶苄痢保而且说得信誓旦旦,好似他们真的亲眼见过一般。
  而在他们口中,弟弟的死全变成了母亲的过错。
  原因?
  他们说,只要弟弟死了,林家祖上几代积累的家产便全是她那一对儿女的了。
  但林家四代列侯,积攒了无数家产,又因子嗣不丰不曾分薄出去。即便弟弟平安长大,刨去祖产后分得三成,也不会降低继承人的生活水平。
  若弟弟长大后能科举入仕,反倒可以在官场上和哥哥互为耳目臂膀,使彼此官途更为通畅。
  母亲根本没理由伤害弟弟。
  可这般简单的道理,黛玉一个四岁小孩儿都知道,她的母亲却好似钻进了牛角尖,每日心情郁结。
  父亲眼见不好,干脆给京里去了消息,设法调了职位。
  虽没办法回京,也不能到两人老家姑苏、金陵任职,但还是捞到了一个维扬巡盐御史的兼任职务。
  一家人匆匆搬到了维扬,远离了之前的流言环境。
  一开始母亲确实好了不少,但没多久,原本心情有所好转的母亲竟不知为何再次衰败了下去。
  很快,母亲就病倒在了床上。
  黛玉连学业都顾不得了,每日床前侍疾,没多久也病了。
  父亲忙于公务,对母女二人的病情实在有心无力,只能想尽办法为她们请来维扬最有名的大夫。
  黛玉倒是很快就好了,母亲却一直缠绵病榻,仿佛随时会撒手人寰。
  许是没办法了,父亲只能派人快马加鞭给京城送信,将一直住在堂伯家的兄长叫到维扬见母亲最后一面。
  哥哥年纪不大,但表情冷峻,看起来如雪地冷松,孤高不易亲近。
  但他对黛玉很好。
  刚见面,就送了黛玉一车从京城带来的礼物,据说从她出生开始,哥哥就会逢年过节给她买一件礼物,慢慢积攒下来的。
  只是比起对黛玉的温柔,兄长待父母的态度就要冷淡许多。
  黛玉看在眼里,微有些伤心。
  但她没说什么。
  她想:若自己也如兄长一般,只因为身体不好就被父母送到京城独自长大,可能也会与父母生出隔阂。
  黛玉因弟弟夭折与母亲病重两件事的接连打击而日渐敏感,兄长却全然不受影响。
  因与家人长期两地分隔,兄长与母亲没什么感情,但他又是林家板上钉钉的下任继承人,在林家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做任何事。
  所以在黛玉仍为母亲病情担忧的时候,兄长第一时间便叫来母亲身边的所有人,询问母亲生病的缘由,生病前后见过什么人,又做了什么事。
  黛玉聪慧,立刻意识到兄长是怀疑母亲被人害了。
  虽然不知道兄长为何这般想,她却第一时间站到了兄长身侧,并告诉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信息。
  也是经过兄长对贴身伺候母亲的那些人的审问,黛玉才终于知道,原来母亲来到维扬后明明身体有所好转,却仍在没多久后再次生病,竟是因为弟弟的生母。
  因为姨娘经历丧子之痛后陷入了绝望之中,她觉得是自己照顾不周害了弟弟,于是多次自寻短见,然后被身边人救下,为了劝她便在她耳边嚼舌根,说是弟弟被母亲害了。
  加上当时所有人都这样说,姨娘便转移仇恨,恨上了母亲。
  她三五不时地找到母亲,也不知说了什么,母亲便渐渐生了病,还一直好不起来。
  得知内情,黛玉气得想杀人。
  兄长却说:“母亲不会这么蠢。”
  到底害没害人,母亲自己难道不知道?岂会因为流言、因为姨娘几句闲话就生了病?
  说这话时,兄长表情冷漠到了极点,“母亲可是外祖母按照宗妇标准亲手教养出来的。”
  黛玉敏感地察觉到了,兄长对那位素未谋面的外祖母的不喜。
  毕竟,兄长不曾与母亲相处过。
  但这与母亲说的不一样。
  母亲口中的外祖母似乎是个完美的人,不但对族人宽容大方,还对每一个孩子都极好。
  若外祖母真是这样的人,兄长会讨厌吗?
  但此时情况紧急,黛玉没有心思注意这些细枝末节,她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与母亲病情相关的事情上。
  随着兄长去见过姨娘后,她又得知了另一件事。
  “夫人一向贤良大度,待我们这些妾室极好,又不曾将我的孩子从身边抢走,还一应待遇比照大姑娘,我就是再丧良心,也不至于因旁人几句挑拨之语便记恨上了夫人。”
  “我会恨上夫人,是因为我儿的死确实与她有几分瓜葛。”
  “说句不好听的,若不是我还顾念几分夫人的好处,早寻着机会拿剪刀将她捅死为我儿偿命了。”
  “夫人生病可不是有人害她,那是她自个儿心虚……”
  黛玉懵了。
  她到底年纪还小,这种内宅隐秘第一次展现在她面前,她根本没办法接受。
  兄长却没什么意外的样子,第一时间将黛玉送回了院子后,便直接找上了父亲。
  他到底才回家不久,理不清家中仆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等隐秘自然不容易调查。
  偏如今又要和阎王抢时间,他也只能找父亲帮忙。
  父亲之前从未往内宅隐私上想,如今得知真相登时怒不可遏:这件事牵扯到了他的夫人和幼子,他必须查清楚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父亲直奔姨娘处了解情况,一改之前温和作风,直接让人将府衙中的刑具搬到了家里,而后雷厉风行地将所有涉事之人全抓了起来。
  一番严刑拷打之后,人证物证很快找齐,事情真相也展露在所有人面前:母亲确实不曾害弟弟,但她对弟弟的好落在旁人眼里却成了心软的过错,于是对方直接冲着弟弟下手,彻底消除了这个“隐患”。
  兄长弄清来龙去脉,笑了:“真是一点儿也不让人意外呢。”
  黛玉不懂。
  父亲却在兄长说完后面色剧变,像是想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一样。
  事后,黛玉才从母亲口中得知了父亲与兄长的未竟之语:别看外祖母面容和善,她那早死的外祖父虽有好些个庶女,却没一个庶子长成呢。
  但那是之后的事情了。
  如今真相查明,他们自然要将重点放在救助母亲身上。
  但无论他们怎么劝母亲,她也始终不曾醒转。
  就在我们束手无策时,兄长提了个建议:“据说当初我几度病危,还是去了京城才彻底养住。母亲与我当初情况有几分相似,不如一同送去京城试试?”
  父亲却犹豫道:“因我忙于公务,家中才出了这等大祸,如今我又在巡盐御史这等危险的职位上,更是无法分心。你们母子都走了,我恐照顾不好玉儿。”
  “那便让玉儿与我们同行。”
  黛玉有些不舍。
  父亲却在犹豫之后,点头应下了兄长提议。
  之后几日,他们都在收拾行李。
  黛玉还多了一件事。
  当初父亲刚到维扬不久,便为她寻了一位进士做老师,如今她要启程上京,这位老师也就没必要了。
  岂料对方听闻他们要上京求医,竟提出可以一起随行。
  兄长似乎不太喜欢这位老师,每每遇到老师打招呼总表现得不冷不热,听闻此事后对他观感愈发不好,甚至到了眼不见心不烦的程度。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