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我检查过了,您肚子里的孩子胎位是正的,等一下你随我的节奏做。”稳婆叮嘱石华英。
石华英点头,另外一个稳婆拿着一个木片过来问道:“夫人,您需要咬木片吗?”
石华英摇头说道:“不用,我可以的。”
稳婆把木片放了回去,就开始等待石华英的宫口开到十指。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石华英的宫口开到了十指,稳婆就说可以开始了。
“准备好。”
“吸气,对,用力!”
“再来,吸气,用力!”
伴随着石华英开始用力,康熙这边已经痛的全缩在龙床上,牙齿紧咬,全身冒汗。
看着痛苦不已的皇帝,太皇太后担忧的不得了。
“倪院判,皇帝到底怎么了?”
第71章 海船
夏日的午后, 太阳高挂正中,养心殿内的冰盆散发着阵阵清凉。倪太医就站在冰盆旁,额头却冒出细细密密的汗珠。
面对聪明睿智的太皇太后, 倪太医不敢说假话,更不敢说真话。
正在倪太医低头左右为难之际, 石华英这边,稳婆说道:“看见孩子的头了,夫人用力啊!”
石华英感觉不到疼痛, 也感觉不到孩子正卡在宫口, 更像是下半身麻痹了一样, 稳婆说用力, 她就调动全身的力气, 用力往下使劲儿!
但因为没有半点感觉, 石华英的用力有没有用, 她不知道, 有没有用力过头,她也不知道。
石华英不知道, 康熙却是知道的, 石华英每一次使劲,他都痛到怀疑人生,随着石华英调动全身力气往下使劲儿, 康熙更是痛苦得惨叫一声, 浑身都在痉挛。
康熙一直都知道,生产很痛, 一个不慎就会要了性命, 可他从不知道生产之痛,竟然连他这个皇帝都受不住。
就在他疼得意识麻木, 意识陷入又未陷入黑暗之际,耳边恍惚听到了一个声音。
“恭喜夫人,是位小姐。”
声音未落,另一道声音又响起。“哎呀!肚子里还有一个!”
紧接着又是一阵疼痛感袭来,让他已经麻木的意识又再一次的拉入到反复疼痛当中。
听着从皇帝嘴中传出的惨叫声,太皇太后着急得坐在床边,拉着康熙的手,眼睛犀利的盯着倪太医。
“哀家最后问你一次,皇帝到底怎么了?”
“若是回答不出,你这个脑袋就不用要了。”
倪太医惶恐的跪下,磕了一个响头回答道:“太皇太后恕罪,微臣该死!”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倪太医还是不肯说,聪明的太皇太后岂会不知倪太医是得了皇帝的吩咐。
太皇太后的眼神如利剑般射向倪太医,她的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倪太医深知,在这个时刻,任何的隐瞒和谎言都将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微臣……”倪太医犹豫了一下,似乎在权衡着说出真相的后果。他的目光在太皇太后和康熙皇帝之间徘徊,仿佛在寻找一丝希望的光芒。
最终,他咬了咬牙,下定决心道:“太皇太后明鉴,皇上他……”
就在倪太医考着要如何答复时,康熙这边也因耳边再度传来一声:“生了,生了,是位小公子”时,下腹的疼痛得到了明显的减轻。
因为是第二个,生孩子的速度比头一个快了不少,这让石华英觉得没能让康熙多几分痛苦而有些遗憾。
也正因此,才能在倪太医即将说出真相前及时阻止了他。
“皇玛嬷!”
康熙虚弱的声音响起,话到嘴边的倪太医及时住了口,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皇帝!”
太皇太后用手帕擦拭着康熙脸上的汗水,眼里满是心疼。
话里却是严肃而不失威严的说:“倪太医不中用了,外头还侯着几个太医,让他们进来给你看看,不然哀家这心里放不下。”
康熙抬眼看着跪在地上的倪太医低着头,他感受着身体只是还有些疼痛,没有了刚才的撕裂感,便挥挥手让其退到一旁。
对着太皇太后说道:“皇玛嬷担心的是,只是朕浑身汗液,且此时已经好了许多,容朕先换身衣服,再招他们进来诊脉。”
闻言,太皇太后认真的打量了一下康熙,见他坚持,便点点头,由苏麻喇姑搀扶着离开了寝室。
太皇太后一离开,康熙招手将倪太医招到跟前,伸出左手。
倪太医会意,立刻悄声上前给康熙把脉,不过片刻就收回了手。
“皇上,您生育的现象正在快速减退,不出一时半刻便会消失不见。”
“好,你且先退出去,今日之事,朕不希望有第三个人知道。”
“是!”
等康熙收拾妥当,重新躺在龙床上时,身体也全恢复到了平时的状态,腹部再无任何疼痛感,觉得差不多了,他才让太医们进来。
事后,康熙重新安排暗卫调查的方向,着重在近期生下一男一女龙凤胎的妇人。
因康熙改变了调查的方向,石华英这边好几次差点被发现,好在她提前做了准备,才有惊无险的度过一次次的暗查。
石华英在坐月子之间,并没有闲下来,除了照看两个孩子之外,其余的时间都用精神力在空间里大量种植粮食及药材。
同时也不忘细细询问小姑娘海船的下落,经过仔细询问和调查,石华英才确定了海船的下落,只待她做完月子便去查看。
小姑娘也因此能留了下来,只是为了以防万一,石华英还是给她喂了一枚忠心丹才放心的把她留在身边。
出了月子之后,石华英招待完甄家兄妹,并收了灵水尾款之后,将两个孩子交给奶娘照顾,就带着护卫以及小姑娘张小玲出发寻找海船。
张小玲是小姑娘新取的名字,为的是与以前告别,重新开启新生而让石华英给新取的名字。
石华英本就是起名废,既然姑娘不介意自己取名差,她就给小姑娘取了一个好上口的名字。
经过几天的寻找,石华英等人终于找到了给张小玲父亲建造海船的村民。
站在村门口,一位年近五旬的老村长,拄着拐杖观察着刚拿到手中的半块石头,然后抬头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张小玲。
见张小玲的长相有几分像前任漕帮主,又看了看她身后站着的那些人,最后点点头将人放进了村子里。
不是老村长不够谨慎,随便就放人进来,实在是村里除了给人造船,在水上捕点鱼维持生计外,就真的没有半点收入了。
虽然造船的尾款已经付清,可大船放在他们村暗港几年,不仅每天需要派人看护着,还要每过一段时间就要维护海船,每一次维护都需要不少的钱财,这些银子都是由村里共同支出的。
不是没有人打过这船的主意,只是这船关系到上任漕帮帮主,若是贸然将海船出售,他们不确定会给村里带来怎样的灭顶之灾,因此就一直将海船放到了现在,成了他们村子的老大难题。
如今见有人过来拿船,且还是上任漕帮帮主的女儿,出于对上任漕帮帮主的信任,还有信物在,老村长自然是迫不及待的想让人将海船拉走。
老村长把人带到村子左后山的峡谷处,指着两山中间的峡谷说道:“海船就在峡谷之中,你们可以先去看看。”
石华英等人沿着小道走进峡谷,就见峡谷中间有一个大湖泊,湖泊中间静静的伫立着一艘大海船,海船两边的峡谷上方,搭建着许多未拆卸的木架梯子,可供人行走。
老村长因年龄过大并没有跟着走进峡谷,而是由他的大儿子带着众人走进来。
见到了海船,村长大儿子指着海船介绍道:“按照方帮主的要求,这艘海船重达约6000吨,船长有120米,最宽26米,吃水8米,载重量可达到1100吨左右。”
石华英对海船了解不多,知道的也只是从电视上和视频里看到的。
所以她对老村长大儿子的介绍,听到了却没听懂,不过石华英面上不显,只是点点头问道:“我可以进去看看吗?”
“可以。”
在来这里之前,石华英没有了解过其他海船,对比起面前的海船来说,眼前的海船更为巨大,外形上比官船强了不少。
她走上夹板,用力在甲板上跳了跳,夹板并没有传出任何木头摩擦的吱呀声,可见其用料结实。
此时清朝的油漆技术发展得并不慢,因此石华英很快注意到甲板上红色的油漆。
见石华英蹲下抚摸油漆,村长的大儿子说道:“但凡暴露在阳光里的木头,我们都用厚厚的油漆涂上了20层,油漆也是经过最新调配的,几年过去,木板上的油漆并没有脱落的迹象。”
石华英点了点头,站起来就走进了船楼,船楼不高,只有两层,面积自然不能与路地上相比,却也分了左右两边居室,中间留出半米过道供人行走,只在船楼后面设了厨房。
老村长的大儿子担心石华英嫌弃船楼房间太小,于是说道:“海船面积有限,第一层的房间是给船员使用的,只有二楼房间才大些,贵人可要上去看看?”
“嗯。”
走上第二层,第二层只有前后两间房,面积却比一楼房间大了四倍不止,还分了内外及书房三间房,此时房间里只摆放了一张床和一个木桌,并无其他东西。
石华英没有说话,下了楼走进船舱里,船舱分了三层,从上往下数,第一层一部分做了小单间,另一部分用来做仓库,当然也可以堆放一些杂物,第二层就全是仓库了,第三层则是水手工作的地方。
观看完了整个海船,石华英微微皱着眉,却也没说什么。
毕竟用她自己的眼光看,眼前的这艘海船她是不满意的,可是放在这个时代里,此海船的各项性能,都已经达到了他们所能做到的最高水平。
看过海船后,石华英也有了一点构思,她问:“这艘海船用的全是木头,如果用铁,你们能做出类似的海船吗?”
听到这话,老村长的大儿子瞪大眼睛看着石华英,眼里满是震惊和不可思议。
用铁做船!
不仅是他,往上数几代坐船的人都想过用铁,可一来铁是管制物品,二来,用铁做船需要的数量庞大,并不是他们这些普通人可以得到的。
所以用铁做船只是设想,从未有人实现过。
他不知道眼前的夫人是怎么能问出这样的话,不过他还是老实的回答道:“用铁做船是可以的,只是我们世代用的都是木头,对锻铁这方面并不熟悉,且用铁做一艘海船出来并不容易,所以我们村并不能做到用铁制出一艘海船。”
石华英也知道她问的天真了,所以便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第72章 第一次下江南
再次见到老村长, 石华英交了前几年的维护费用,及停泊费用,又续交了接下来两年的其他费用才离开了村子。
不是她不想现在就将海船拉走, 实在是有心而无力。
如今她手下的人严重不足,想要凑齐一艘船人的数量, 更是差距甚远。
所以有了船的她就要开始培养人手,顺便将两个孩子养大,等时机到了, 就离开大清。
她看着远处的河流, 目光中透露出一种坚毅和果敢, 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
然而, 她也明白现实中的困难。
一艘海船是不够的, 她还需要更多的资源和人手。
购买一艘海船的银子, 如果制造的话, 同样的银子可以做两艘。
所以比起够买一艘海船, 还是再制作一艘比较划算。
反正她手中有海船图纸,这些村民都已经熟悉海船的制造流程, 只要花银子请他们帮忙, 就可以再造一艘海船。
但是,她并不急于行动。
因为光有船是不行的,还要有人。
回到了城里, 石华英坐在房间里静静地看着海船说明书。
直到翻到最后一页, 她才看到了制作整艘海船所花费的费用。
一艘海船做下来竟然用了12万两银子,这比普通的海船贵了不止三分之一。
然而, 她并不感到惊讶或失望, 毕竟,她有1000万两银票在身, 想要再做一艘海船并不是什么压力。
一村子的人就那么多,石华英还是先做一艘看看,如果有时间了再做第二艘。
从现在开始培养人手,怎么也得尽可能多的培养,而古代最不缺的就是人口,尤其是吃不饱饭,卖儿卖女的人。
至于培养的时间,石华英不确定,只能交给暗十二去做,反正她的两个孩子还小,等他们长大能长时间坐海船的时候,也是十岁以后了,这期间足够她培养出一批势力了。
四年后……
在江南的一处二进院子里,一个年仅四岁的小女孩,小手拿着长鞭在院子里,对着树立的稻草人努力的甩着手上的鞭子。
突然不知道是力度控制得不太好,还是稻草人用久了,绑着稻草的麻绳老化。
小女孩一鞭子甩下去,绑着稻草的麻绳突然被鞭子甩得裂开,稻草也被鞭子甩过来的力道给爆开,几根稻草也因着力道而飞出了老远,落到了一旁大树底下拿着书看的小男孩书上。
55/64 首页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5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