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医妃身娇腰软,禁欲王爷不经撩——九筝【完结】

时间:2024-05-11 17:15:56  作者:九筝【完结】
  “真香,”沈青黎脸上带着笑,咬了一口,“烤着吃,确实比煮着吃,还要好吃。”
  不过,这苞米是要留种,收割得晚了些。
  若是,早上那么几日,苞米更嫩,口感会更好。
  秋收的日期定了下来,大伙儿就忙着为秋收做准备,每家每户磨镰刀的磨镰刀,编箩筐的编箩筐。
  几日来,都是艳阳晴天。
  收苞米这日,地里一片火热。
  汉子们拿着镰刀把秸秆砍倒,妇人们则把苞米从秸秆上掰下来,一个个扔进箩筐里。
  一箩筐一箩筐的苞米被搬上牛车,运回各家院子里,家中的老人孩子剥了青皮,把苞米堆到竹席上晾晒。
  老人们看着满地金黄,笑得合不拢嘴。
  就是小娃娃也守在一旁看着,免得鸟雀来抢食。
  大伙儿忙得脚不沾地,沈青黎和锦一也帮着秋收。
  秋日的太阳也很猛烈,晒上几日,苞米就差不多全晒干了。
  于是,全家老小又忙着脱粒,连三四岁的稚童,都抱着个苞米棒子,一粒一粒慢慢地摘,每个棒子上都脱得干干净净。
  忙了几日,家家户户都脱完了,上秤一称,一亩地竟将近九担。
  大伙儿震惊过后,便是狂喜,跟炸开了锅一样。
  要知道,上等水田的稻子也就亩产两三百斤。
  庄头更是激动,捧着苞米粒的手都在抖,眼底迸出强烈的光芒。
  若是地力更肥沃一些,岂不是还要高产?
  他拉着有经验的老农,商讨着如何沤肥施肥,提升地力。
  这边忙完之后,沈青黎则去了其他几个庄子。
  其他几个庄子没这个庄子这么肥沃,但收成也在六担和八担之间。
  数十万斤种子看着很多,但其实并不够分。
  沈青黎给佃户们每户送了十斤种子,剩下的,她扒拉出大半给凉州和雍州等地。
  边关苦寒之地,百姓的日子并不富足,种苞米的时候,沈青黎就想到了他们。
  今年,玄甲军又开垦了不少荒地,也都是要留着种苞米,粮食足够了,就不会受制于晋元帝,要是有大战,也不怕军粮不够。
  还有,天水城那几座原本属于北燕的城池,攻下来之后,那些百姓突然从北燕子民变成了大晋的子民,人心并不稳。
  可只要能吃饱肚子,百姓有了归属感,也就不在意,他们到底是北燕子民,还是西晋子民。
  所以,这一批苞米种子,大头都在那边,除此之外,沈青黎又匀出五万斤给平州。
  沈青黎让几个庄头把种植苞米的步骤和该注意的事项,都详细地记录下来,编成手册之后,让人抄了好些份。
  这几日,长安镖局的镖师们,运着一车车的苞米种子,带着种植苞米的手册,前往边关和平州。
  忙完这些,沈青黎也回到了宴王府。
  萧伯一见到她,顿时心疼坏了。
  “咋瘦了这么多?让厨娘给您好好补一补,您啊,不许偷偷倒掉。”
  沈青黎心中暖暖的,扬唇笑道:“好,我都吃光,商队那边可有消息?”
  萧伯说道:“商队来信,说有人也在闵州收苞米种子。”
  沈青黎心里隐隐有猜测,问道:“可查到是谁?”
  “是昭王的人,他们收了大头,我们的人只收到四万斤,正运往长安。”
  “身为皇子,受百姓奉养,理应为百姓尽一份力。”沈青黎脸上露出意味不明的笑意,心中有了主意,“萧伯,你让人去城门处贴张告示。”
  她正愁苞米种子不够,景昭来送温暖了。
第324章 先发制人
  沈青黎想将苞米高产的事情宣扬出去,将苞米种子借给百姓。
  萧伯听完后,眉头皱了起来。
  沈青黎见状,不由问道:“萧伯可是觉得有不妥之处?”
  萧伯说道:“王妃事事想着百姓,但这粮种到了百姓手里,未必就守得住。”
  如此高产的粮食作物,谁不动心?
  苞米种子落在百姓手里,犹如稚童捧着黄金在闹市招摇。
  那些高门大户为了分一杯羹,势必会从百姓手中收买粮种,不管是威逼,还是利诱,胳膊都拧不过大腿,在权贵面前,百姓如蝼蚁,根本护不住粮种。
  对于萧伯的顾虑,沈青黎早就想到了。
  “一亩地差不多要四斤的种子,我借十斤,但来年秋收的时候,百姓需得还回来一t担,百姓拿户籍来领粮种,都会登记造册,他们画了押,便是由萧家庇佑,那些权贵惯来会权衡利弊,犯不着得罪萧家。”
  一亩地至少有六担的产量,十斤种子能得十五担的粮食,还一担,尚在百姓的接受范围之内,并未吃亏,同时,又能让百姓珍视这十斤种子,不会见钱眼开,转手就把粮种卖了。
  然而,萧伯还是有些担心。
  他忧心忡忡道:“如此,怕是有人会攻讦王妃,说王妃利欲熏心,利用百姓谋利。”
  沈青黎眼中掠过微光,轻勾着唇笑:“所以,我们要先发制人,不给旁人发难的机会。”
  一个时辰后,萧伯带着写好的告示,往城门口的方向而去,一路敲锣打鼓,吸引了不少人跟随。
  “这是发生啥事了?”
  “不知道,咱们跟着去就是,保准有热闹看。”
  城门口,人流熙攘,络绎不绝,是传播消息最快的地方。
  一行人浩浩荡荡而来,城门处的守卫瞧见这阵仗,还以为有人要闹事,但看到萧家的徽记,又安下心来。
  萧伯来到城墙下,指挥着底下的人,将告示贴到墙上。
  百姓们立即围了上去,就连再城门口排队的百姓,也都好奇地往这边看过来。
  有那心急的,跟了一路,这会儿抓心挠肝,大声喊道:“这写的啥?有识字的不?赶紧说说。”
  “我识字,我识字,麻烦让让,让我过去。”
  人群里,有人应声,一个秀才模样的中年人正往前面挤,帽子都快挤歪了。
  萧伯见状,微微一笑,便不急着开口。
  中年人好不容易挤到前面来,一边正着帽子,一边瞧着告示,惊得倒抽了一口凉气。
  “你这人咋回事,咋不说了?这上面写的啥,你倒是说呀。”
  旁边有人扯了他一下,中年人这才从震惊中缓过神来,神情异常的激动。
  “宴王妃在闵州寻得一粮种,若是肥沃之地,亩产有八担,即便是贫瘠一些的,也有六担以上,三日后,只要拿户籍到宴王府,每户能借十斤粮种,但来年秋收,需得还一担。”
  抽气声此起彼伏,一阵哗然。
  “真的假的?”
  “八担?什么粮种这么高产?”
  “你莫不是不识字,胡诌的吧?”
  有人质疑中年人。
  中年人差点气得跳脚。
  萧伯扬声,笑呵呵地说道:“诸位稍安勿躁,告示上说的都是真的,这位老兄没有胡诌,我们已经种过一茬了,最好的一亩地,有近九担的收成。”
  说着,拿出一个晒干的苞米棒子。
  “这就是苞米,能当主食,也能做菜,脱了粒还能磨成苞米面,都是扛饿顶饱的,苞米的秸秆茎叶还能喂养牲畜。”
  百姓眼神火热,直勾勾地盯着萧伯手里的苞米棒子。
  人群里一片沸腾。
  原本排队等着出城或进城的百姓,也都不着急了,全都围了过来。
  整个城门处堵得水泄不通。
  有个老汉殷切地望着萧伯:“老头子我种了一辈子的地,从未见过如此高产的粮种,王妃当真愿意将粮种借给我们吗?”
  萧伯点头。
  “王妃偶然得知闵州一带有高产粮种,便花重金收购,就是希望大晋的百姓都能吃饱肚子,我大晋疆域辽阔,百姓万万户,除了长安,还有其他的州府,粮种不多,分不到所有的百姓,因而,王妃才想出以一还十,诸位来年还回来的粮种,王妃会运往其他州府,希望我大晋所有百姓都能种上苞米,大伙儿若对以一还十没有异议,三日后,便带着户籍来宴王府领粮种。”
  百姓还回来的粮种,全部分到其他州府,如此大义,心系百姓,谁敢弹劾王妃,怕是要被百姓的唾沫星子淹死。
  “王妃仁善,我们没有异议。”
  “十斤种子少说也能有上千斤,只还一担,还是我们占了大便宜。”
  大家激动亢奋,人群里突然有人说道:“为何要凭户籍领粮种,这也太麻烦了。”
  若不用凭借户籍,不就可以多领一些了吗?
  很多人都动了心思,纷纷附和。
  萧伯一眼就看穿他们的小心思,似笑非笑:“除了凭户籍领粮种,还需签字画押,若有人觉得麻烦,萧家也不会强人所难。”
  人群中不乏有聪明人,萧伯话音刚落,就有人指着那些人怼道:“你们这些贪心不足的玩意儿,若不凭户籍,这些粮种,我们这些无权无势的老百姓哪里还护得住?王妃一心为百姓着想,你们倒好,竟然还嫌少,你们的良心莫不是被狗吃了?”
  大伙儿都朝那几人投去鄙夷的目光,那些人的脸上顿时臊得慌,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好在大家都很关心耕种问题,很快就有人问道:“不知一亩地需要多少种子,又该如何种植?”
  萧伯道:“一亩地大概需要四斤的种子,至于如何种植,王妃已经让人编成手册,手册上写得清清楚楚,到时,每个村子,或每一坊发一份,由村长和坊正跟大家讲解,若村子里没有识字,登记好,来年春种,王妃会安排人,大家也不必担心,苞米种下之后,王妃也会定期派人巡视,若发现问题,会马上解决,大家回去后,相互转告一下。”
  百姓纷纷夸赞沈青黎,对她感激不尽。
  说完正事,萧伯就回去了,那么多粮种还得一份份分好。
  苞米这样高产的粮种,随着这一张告示,很快就传遍了长安城,大家奔走相告,都往城门处涌来。
  这事,自然也就传进各大世家和晋元帝的耳中。
  然后,就有人弹劾沈青黎。
第325章 不敢居功
  朝堂上,和萧家不对付的朝臣,大有人在。
  这些人闻风而动,纷纷进宫弹劾沈青黎。
  “宴王妃有如此高产的粮种,不想着进献给朝廷,反而哗众取宠,其心可诛。”
  “事关民生,是天大的事情,宴王妃行事这般张扬,简直是不把陛下放在眼里。”
  这些大臣一副正义凛然模样,实则,不过是无利可图,便迫不及待地给沈青黎上眼药。
  又是凭户籍领粮种,又要签字画押,还要定期巡视。
  他们就是想高价利诱,百姓都不敢相让,更不要说威逼了。
  他们敢威逼,百姓告到宴王府,真是吃不了兜着走。
  晋元帝心知肚明,但他对沈青黎亦是不满至极。
  竹纸是如此,苞米亦是如此。
  若她进献给朝廷,到时,百姓安居乐业,便是他的功劳。
  可沈青黎只顾着收买人心。
  如今的天下,百姓只知道宴王和宴王妃,却不知他这个帝王。
  就在晋元帝思索着怎么惩戒沈青黎的时候,她进宫里。
  福公公禀道:“陛下,宴王妃在殿外求见。”
  晋元帝神情莫测,看不出喜怒,淡淡地说了句:“宣。”
  入了殿,沈青黎福身行礼:“臣妇沈氏,见过陛下。”
  晋元帝盯着她,缓缓问道:“外面都在传,你手上有亩产近九担的粮种,可是真的?”
  沈青黎微笑道:“这便是臣妇给陛下的惊喜。”
  晋元帝没觉得惊喜,反而憋着一肚子的火。
  不等晋元帝发难,就有大臣质问道:“宴王妃既然有这么高产的粮种,此前为何不进献朝廷?”
  沈青黎不疾不徐地说道:“此前,虽然听闵州的百姓说过,苞米是高产作物,但水土不同,谁也不敢保证在长安就能种出来,甚至一样高产,若如不能,贸然进献,便是欺君之罪。”
  大臣咄咄逼人,叱问道:“既然种出来,为何不禀报陛下,你眼里可还有陛下?”
  沈青黎笑了:“我这不是来了吗?”
  大臣被噎得脸红脖子粗。
  沈青黎眸光笑吟吟地转向晋元帝:“苞米口感软糯香甜,不管是当主食,还是做菜,都是极好的,臣妇带了百斤种子正在殿外。”
  晋元帝看了福公公一眼,福公公连忙让人把苞米种子抬进来。
  他抓了一把在手上,细细查看,问道:“贫瘠之地,产量如何?”
  沈青黎道:“苞米并不挑地,耐旱,耐旱,也耐贫瘠,一粒种子,就能种出一捧粮食,臣妇当初想着留种,尽量都种在肥沃之地,产量在六担和八担之间,若是贫瘠一些,应该也有四五百斤。”
  那也比水稻的产量要高。
  大臣们都惊了,暗自懊悔,他们怎么就不知道派人去闵州,不然,现在这泼天的富贵,就是他们的了。
  晋元帝看到还有两个篮子,问道:“篮子里是什么?”
  沈青黎掀开篮子上的布,说道:“这里面是已经磨好的苞米面,可以煮成糊糊,蒸成窝窝头,又或是摊成煎饼,另一个篮子里,是新鲜的苞米。”
  她把另一个篮子上的布也掀开了。
  这些苞米她特意放在冰窖里保鲜。
  晋元帝瞧过之后,让人送去御膳房,沈青黎告知了煮法。
  半个时辰后,御厨将煮好的苞米呈了上来,光是闻着味道,就令人食指大动了。
  晋元帝每一样都尝了个遍。
  苞米t蒸熟之后,香甜软糯,口感也不比大米白面差。
  煎饼的吃法很新鲜,窝窝头也很顶饱,就是糊糊,吃着也不错。
  有了苞米,大晋的百姓就不用担心饥荒了。
  晋元帝不禁看向沈青黎,他放下筷子,问道:“你手上有多少粮种?”
  沈青黎哪里会不知道晋元帝的心思,但她又出银子又出力,还亲力亲为,凭什么给晋元帝造名声?
  “臣妇只留了一些自己耕种,其他的,都借给百姓,等来年百姓还了回来,臣妇会全部运送其他州府,陛下勿要忧心,三年之内,大晋上下必定都能种上苞米。”
  晋元帝闻言,一口气憋在胸口,上上不去,下下不来了。
  “宴王妃还真是心怀百姓,你推广苞米有功,你说,朕该怎么赏你?”
  “身为大晋子民,为陛下分忧,是臣妇本分,不敢居功。”
  话虽这么说,但晋元帝不能不赏。
  她确实造福了社稷,造福了百姓,是有功之人。
  沈青黎出宫的时候,带着两大箱的赏赐。
  ......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