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娇藏——艾哟哟【完结】

时间:2024-06-01 17:12:50  作者:艾哟哟【完结】
  臣寻做任何事都喜欢较真儿、尽职尽责, 便好意劝谏:“皇上, 小殿下还不满三岁,这个年纪的孩子不会老老实实坐在教室里读书习字的,而且上学太早, 会让他产生厌学心理……”
  皇帝摆手阻止, “朕不强求他学得如何, 但是学习一定要及早开始。古人云,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放轻松点, 刚开始你也不用那么严苛。”
  臣寻无可奈何。
  好在, 皇上并未对小皇子的学业提出任何要求,他也不检查儿子的功课。教了几日下来, 她大半的时间倒是带着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玩, 当然尽量是务求寓教于乐。
  只是, 一群四五六岁的毛孩子, 正是多动的年纪, 又容易哭闹, 为个玩具、为口零食、为小伙伴勾了你的手没勾我的手、为谁排前面谁坐后面……啥事都能引发矛盾。每每一天教学下来,臣寻累得够呛。回去后啥也不想干,倒头就能睡着。
  直到孩子们逐渐学会了规矩,臣寻才稍稍轻松下来。
  休息的时候,她偶然发现有个身材修长、长相阴柔的男人和着两个太监站在宫门口处远远地往这边张望。后来他离得越来越近,也没了太监陪着,就他一个人,站在廊庑下躲在柱子后面,一站大半日,不时地探头出来偷看孩子们在堂屋里诵读、院子里玩乐。
  有时候臣寻无意间看过去,会见到他捂着嘴,双肩轻轻抽搐,似乎是在隐忍哭泣。
  宫门外有侍卫守候,他既能被放进来,必定不是等闲之辈。
  好奇询问小黄门,方得知原来那位便就是柳侍君……
  小皇子的学堂设在禁宫最深处的咸福宫,远离前庭。因宫中妃嫔少,很是清静。加之墙外就是御花园,沐浴着鸟语花香,读书学习再适宜不过。
  柳侍君住在长春宫。自他入住后,新君就从乾清宫的养心殿搬到了长春宫一街之隔的太极殿居住。或许是听皇上说起,又或许是因为皇宫虽大,但新君的三宫六院基本都空着。偌大的后宫空旷而安静,七八个小孩儿玩闹起来,能掀翻天,以至于把墙高院深的长春宫里的柳侍君都扰攘到了。
  臣寻早已听说了这男人已有妻室,想必是因为这群天真烂漫叽叽喳喳的孩童想起了自己的孩子,才会来延福宫偷看,稍慰思子之情。谁知道越瞧越伤心,才会暗暗抹泪。
  臣寻装作没有发现柳侍君,任他自来自去,并不打搅。
  然后夏漪涟也来了。
  他住钟粹宫,离得近,逛逛御花园的功夫,顺便就拐进延福宫来。
  有时他是大摇大摆地进到学堂里,装模作样地向臣寻询问几句阿璩的功课学得如何云云,或是像个大顽童似的,同几个孩子一起做游戏,玩得不亦乐乎。更多的时候,他带来香喷喷的新鲜出炉的糕点来分给孩子们吃。此举深得孩子们的欢心,以至于他若是哪天没有及时现身,阿璩几个便会主动跑去钟粹宫找他。
  孩子们同夏漪涟亲近,她竟因此得以同他时常见面了,绵绵情义在两人一瞥、一瞄、一睨间,暗暗流转。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是乎,去教授那群毛孩子的功课倒成了臣寻每日都十分企盼的事情。
  住在坤宁宫的皇后李娥刚开始也来旁听观看,但她嫌小孩子太吵太闹,来过一两回便再未来过,也不曾派宫人送点心慰问关心过阿璩。
  看得出,阿璩也同这个亲生母亲不亲近,对夏漪涟则十分依赖。不知道的,看他俩相处,还以为这才是亲生“母子”。
  可惜好景不长,半月后发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情,有个五岁的男童大清早自御花园的荷花池里捞出来,面色惨白,浑身浮肿,早已气绝。
  这群孩子自入宫后就住在延福宫里,半月放回家一次。与家人相伴三天,三日后再送入宫来当小皇子的伴读。而这天正是孩子被送回家的时候。
  经仵作查验,孩子是溺水而亡,死亡时间大概是前一天晚上半夜时分。
  这半月里,这群孩子白天由臣寻负责教学,晚上小皇子阿璩跟着夏漪涟住钟粹宫,其余的则是内侍在管带,仍住延福宫。那孩子是深夜落水的,所以事情跟臣寻无关。
  “可能是天性贪玩儿,兼之第二天要回家了,兴奋得迟迟睡不着觉,便趁着内监们打瞌睡的时候偷溜出宫殿去玩。也许是追着捉萤火虫跑到了荷池边,然后一不小心落水溺毙的。”臣寻听身旁王顺王公公如是分析说。
  但新君龙颜盛怒,将在延福宫伺候的四个太监和两名宫女以及昨天晚上进出过此宫的三名宫人尽数杖毙,连延福宫门外负责守卫事务的四个侍卫也遭了灾殃,庭杖六十,从禁军中除名,终身不再录用。
  内卫的出身本就不低,进禁军是最容易受到提拔的道,比去前线杀敌立功还快,京中权贵子弟都想往禁军里钻,所以这句“终身不再录用”,便是一生的前途都毁了。
  阴霾在后宫笼罩十数日,宫人们不敢高声语。
  有件事让臣寻很是疑惑——阿璩虽不受宠,身份也尴尬,但无论如何,他是皇上明面上唯一的子嗣,将来有很大可能是太子、是储君。所以,按常理,会被挑选出来做他伴读的孩子,必定非富即贵。因为往前一步,这些孩子以后就是小皇帝身边的宠臣、亲信,那京中权贵肯定闻风而动,挤破脑袋也想把自家子女往皇子身边送,好给家族延续荣华富贵。然而,那孩子死了就死了,除了几个禁卫受到惩处外,前庭后宫都静悄悄的,不仅朝中无人提及哪家权贵家死了儿子的,皇上也未下旨要对谁谁进行厚赏抚恤。
  这件事情之后阿璩的功课无限期停止了,臣寻再没有机会深入后宫。不知何故,皇上也躲在深宫里不出来,他既不进御书房批阅奏折,也不上朝理政,更几乎不召见她。
  臣寻更加疑惑,皇上这做派,怎么就跟死了自己儿子一样竟伤心难过至此?
  她的批红权还在,每日仍如常去御书房应卯。想打探后宫的一二情况,但伺候在御书房内外的几个小黄门皆噤若寒蝉。连平日还算同她亲近的王公公,都每每在她起了个头时赶紧扯旁的话题绕开。
  恐是因那件事情才打死了几个内侍,大家都吓坏了。
  除了御书房,后宫再不能进其他地方,这便见不到夏漪涟,臣寻心里空落落的。
  烦心的事情接踵而至。
  趁着新君不问朝政,内阁递进来的折子,内容逐渐出格,俱是对先前曾弹劾过王振王鳌叔侄的官员的打击报复。
  折中罗织各种罪名,耸人听闻,一看就假得离谱。上疏的人却言之凿凿,还一本正经地请求皇上将人悉数逮捕下狱,振振有词地说国之栋梁、三朝元老岂能任人污蔑?必须要用重典,以儆效尤。
  臣寻明白这表面上看是王党在打击报复其他官员,暗地里却是王振在打压她。
  新君不理政,如果她批了折子,同僚们便只会将血债算在她的头上。如果她不批,就得罪了王党。王党肯定还有后着,非逼得她二选一不可。
  更甚至王首辅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比如,试探皇上的心思?
  皇上如果轻信了奏疏里的内容,相信很快朝廷会再度恢复到王首辅一手遮天的局面。如果皇上有所怀疑,王党可能会继续蛰伏一段时日。
  大齐的国事虽有六部主理,但大事要事做不了主,须得内阁和皇帝决策。但内阁捣乱,现如今前庭就只有臣寻有机会见到皇帝了。可近来她数度请求面圣,王公公总是一句话打发她:“皇上还在静养,吩咐杂家,任何人不得叨扰。”也不知道王太监这话是真是假。
  天下大事不能上达天听,臣寻虽掌着批红权,看似权利很大,只有自己知道,她也就只是个木偶人罢了。
  见不到皇帝就无法请示意见,果不其然,内阁有恃无恐,此类奏折向御书房越递越多。
  好在王振也不催问,双方维持着表面上的平和。但眼见着案头堆积的奏疏已经有三尺高,臣寻心中隐隐不安,总觉得这很似山雨欲来风满楼前的宁静。太静了,静得让她发慌。
  又是一个月不见的夏小红回来了。
  夏小红去了五军营,在军营里如鱼得水,混得很好。短短几个月,竟已经升做了正七品把总,下头管着四百来号人。
  升了官发了点小财,但夏小红并没在京中置办屋宅,似乎无意长居于此。做了武官就有了休沐福利,每个月休假那两日,夏小红会回来在臣寻家里小住。
  看她眉头紧锁,询问原因,得知了兰因絮果后便给她出主意:“不若你也怠工好了。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皇帝不急太监急。”
  臣寻眼睛一亮。
  --------------------
第85章
  ==================
  一连三日臣寻都未再去过御书房, 王公公那边没有任何反应,勤勉尽职的吏部尚书就继续怠工。
  原先为做好皇帝御用的侍墨臣子,吏部的事情, 臣寻已尽量分派下去让底下人负责, 抓大放小, 她只做好全面把控即可。一旦不再管御书房里的奏章了,臣寻多的是大把闲暇时间。
  她身负要职, 又得新君宠,一直都是人巴结讨好的对象, 奈何先前她油盐不进。冷不丁这突然开窍了似的, 竟主动提出要参与官员们私底下的聚会, 于是乎,邀请她赴宴的人争先恐后,各种名目, 赏花、听戏、品酒、鉴画……一时间, 比处理公务都还要繁忙。
  吏部衙门都甚少见到她出没了, 王顺那厢终于有点急了, 派了个小黄门来叫她去御书房批折子,臣寻置之不理。晌午吃过午饭后就公然翘班, 呼朋引伴, 偕同礼部主事蒋文昭和董用、工部员外郎骆芳、御史李思淼等几个青壮派官员,一同前往某巨贾位于京郊的私家庄园聚会。
  席上她喝多了酒, 醉眼朦胧中见园中菊花开得正盛, 而夏漪涟正站在菊花丛中向她招手。
  臣寻起身, 摇摇晃晃地往花丛里去。
  眼前已是多年前某个金秋时节她在辽王府上, 也是这样天气晴好的下午, 骄阳虽骄而不热, 暖烘烘地晒得人想睡,夏漪涟硬拉着她赏菊吃蟹,还吟哦了一首他平生仅做过的两首诗之一。
  臣寻走着走着莞尔一笑,喃喃地就脱口念出:“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大家都以为她兴致高涨,然后乘兴赋诗了一首。她今日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儿,不论诗作得好与不好,都会叫好的。何况这首诗,还真是好,所以宾主纷纷高声喝彩。
  只不过座中多是文人,文人一大毛病便是自负高傲。又喝了酒,更不将臣寻这位尊崇的朝中大员放在眼里,当即就有不少人以菊花为题,即兴做起诗来,大有要与她这位前朝状元比拼文采、一决高下的架势。
  臣寻已经醒过神来,见状,不以为忤,反倒是听到有的人诗做得好,发自肺腑地大加称赞。
  此一举,叫在座的人心服口服。原本还心存着尊卑有别的隔阂,立时相见恨晚起来,席间气氛推至高潮。
  臣寻见机,提议道:“大伙儿志趣相投,不如成立个诗社?此园叫南苑,咱们这个诗社就叫南苑诗社吧。此后结社作诗,雅兴大发或是诗友之间相互启发留下一二佳句妙语,得叫世人传颂,岂不美哉?”
  众人轰然叫好响应,并一致推举她做诗社社长。素来是她的头号舔狗的蒋文昭则争着抢着做了诗社的副社长,然后一伙人开始了兴致勃勃地起起别号来。
  南苑的主人自号“富贵闲人”,众人大赞他这号名副其实。蒋文昭在礼部做事,他给自己起别号“八通先生”,谓通向八方,十分贴合他的职责。御史李思淼少年老成,自号“红尘僧”,有些禅意。骆芳自号“寻芳公子”,他是真正的风流才子,时常光顾秦楼楚馆,起的别号丝毫不加掩饰,还颇为自得。其余人等也都起了别号,皆雅俗共赏。
  臣寻也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巴山老人”,取自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众人听罢都愣了愣,一径笑她“人未老、心先老”。
  臣寻不解释,一笑置之。
  此后臣寻便以南苑诗社社长身份,打着以诗会友之名时常邀人聚会,或吟诗作赋,或寄情山水和花丛,一派风流才子做风,逐渐将京中文人墨客和青壮派同僚凝聚在自己身边,队伍日益壮大,时人称之为“南苑党”,同首辅王振的内阁党渐成势均力敌之势。
  这厢,总不见人来,时间一长,王公公有点慌了,又派小黄门去吏部请人,当然没见着——房大人正跟一群文人骚客为万花楼新选出来的花魁捧场呢。
  王顺无奈,亲自去请人。臣寻得了讯息,干脆请假不朝。
  她有密折专奏权,趁着皇帝不理事,她上了个折子请病假,然后自己给自己的折子做了准奏批复。密折无需经过内阁,也无需掌印太监盖印。王顺去了吏部才知道臣寻请了长期病假,这才真着急了。
  追至她家中,四度登门才得见她面,快崩溃了:“房大人,您要再不来,等皇上进了御书房,一看奏折上落满了灰,肯定第一个不得饶了杂家的呀!”
  臣寻这批红的权利,是皇帝的口谕授予。所以她怠工,只要皇帝不追究,便能平安落地。皇帝不在,也没说过要收回臣寻的批红权,那么王顺这个伺候在皇帝身边的近臣就得替皇帝盯着她做好工作。而外臣同皇帝之间只能靠内侍传话,所以如果臣寻想见皇帝而不得,然后因此消极怠工,那肯定是王顺的责任,所以王公公急了。
  臣寻趁机逼问:“皇上为什么不上朝也不理政,真是病了?”
  “病了,真的。”王顺左右看看,然后凑近她耳旁,低声道出真相:“为了柳侍君,得了心病,皇上对国事全无心思,成日待在长春宫里哄男人呢。”
  臣寻已猜中六七分,暗忖此题难解了。
  皇上一日不放柳侍君出宫,那柳侍君便一日不会开心。他不开心,皇上便无心国事。
  臣寻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但她也不是那么好哄的,诉苦道:“王公公,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都是在御书房伺候的人,内阁递进来的那些奏折,想必你也知道内容了,微臣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复才好。王首辅那里是万万不敢得罪的,可皇上又见不着面,我便只好出此下策了。”
  “明白明白,这个好说,房大人。”王顺再不是之前那副事不关己的姿态,觍颜道:“您放心好了,等皇上心情一好,杂家肯定为您将话带到。您的苦衷,咱家是看在眼里的。但是杂家也有苦衷啊,杂家同后宫一样不敢过问政事。您要是不去御书房处理那些折子,等哪天皇上来了兴致,突往御书房去,到时候杂家怎么向皇上交代?所以,您最好还是去去。折子可以不批,但您千万也得知道是些什么内容,对不?咱家只负责盖印,咱家没有权利看折子的,那可是杀头的大罪。”
  臣寻见好就收,她也不敢长期怠工,只要这太监保证一定会向皇上传达她急切想要面圣的意思就好,不能长期让她一人背负所有压力。
  于是臣寻依照夏小红的计策,又施施然去御书房应卯了。
  结果去了一看,御案上摆放的奏疏,还是她当初离开时的高度,不禁窃笑。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