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邦还病了,说是着了风寒。他吃睡不好,又忙,又……”皮策看一眼俞嬴,“形容很是憔悴。”
俞嬴停顿片刻,微笑道:“他——没事吧?”
“策是等他好一点儿了才与他辞行离开的。”
俞嬴点点头,没再问什么。
皮策从行囊中取出一个匣子交给她:“相邦让策转交的东西。”
俞嬴不用打开,也知道是什么。
俞嬴从皮策处回自己的院子,看到院门外竹林边大石上坐着的令翊。
令翊摘了一片竹叶,在嘴边吹得呜呜有声,竟然是前阵子俞嬴弹的《暮春曲》。
俞嬴含笑静听,听他吹完。
令翊也就那样坐在大石上将曲子吹完了。
俞嬴笑道:“善!”
令翊笑着站起来:“翊雅致的来不了,幼时学琴常被老师打手,如今也拨不出什么调子来,只能吹吹竹叶。”
“谁说将军不雅致?月下吹曲,再雅致不过了。竹叶也不粗陋,当年黄帝便是截竹仿凤鸣之音定十二律的。将军采一片叶子,随心意吹奏曲子,与那些制乐先贤没什么不同。‘万物之始,大道至简’,不必拘泥。”1
听俞嬴这又黄帝、又老子的,令翊笑:“先生一张嘴,能把死人说活了。”
俞嬴玩笑道:“说活了……那就太可怕了。”
令翊看一眼俞嬴手里拿的匣子:“他托明简带来的?那块青石坠子吗?”
“约莫是吧。”
“明简晚来,也是因为顾念这位相邦?”
俞嬴点头。
令翊轻声道:“一把年纪,堂堂相邦,说起来也是列国知名的人物,却卖惨邀宠,真不要脸。”
俞嬴让他逗乐了。
令翊看着她,张嘴,又闭上,再开口,问的已是别的:“翊认得先生几年,却始终不知道先生之名……”
俞嬴在燕国和燕质子府是太子太傅,是先生,是老师,年岁不大,却一开始就是长者一样的人。不像前世混在临淄、混在诸国的时候,年岁还小,与同龄年轻人在一起,大家嘻嘻哈哈的,明月儿之名许多人都知道。后来,俞嬴混出了些名堂,吕齐侯贷那种老翁也爱像家中父母尊长一样称她“明月儿”以示亲近。
俞嬴不是藏于深闺的女子,这本也没什么不能说的,只是令翊一直没问。
他这时候问,却又带着点别的意思似的。
俞嬴如不知道他的意思一样,大大方方地笑道:“明月儿,也叫盈。”
令翊点头,或许是在心里念俞嬴的名字,过了片刻才笑道:“先生的名和字都与月有关。”
俞嬴笑道:“月花雪柳,女子的常用名,不知道天下间多少女子与我同名。走在街上叫一句明月,十个女子,兴许有五个回头的。”
令翊没理她这句谑语,只是道:“先生早点睡,咱们明日早起就启程了。”
俞嬴点头。
令翊吹着那片竹叶走了,这回却吹的不再是《暮春曲》,而是不知道哪里的小调,听起来和这样的月夜很合拍。
回到自己屋里,俞嬴打开匣子,里面确实是那块青石坠子。
俞嬴回想起许多事,有当年自己摆弄这块小青石镇,与田向说“我看这块石头就比他们那些所谓的美玉都好——好看,还是件有用之物”;有两人决裂,他气极把这块青石摔在地上;还有这回初到临淄,风雪中令翊把这块坠子从高楼檐角射下来;又有田向宴后耍赖想将之要回去,自己让他拿一匣子珍宝来换;再到刚才令翊等在门前吹竹叶,那么欢快和乐的曲子,让他吹得如斯寂寞……
又想到刚才令翊问名的事,他有些感伤又带着希冀的眼睛,他吹着竹叶融于夜色中的背影,以及另一个人用下巴蹭自己的头发说“明月在怀,方知何为圆满”……
俞嬴又突地想起当年的简姜太后说的“公子日后不知道会让多少男子伤心”。自己当时只当这是笑谈,问:“请太后指点,那该如何是好?”
太后说:“那便让他们伤去。”
彼时的俞嬴哈哈大笑。此时的俞嬴苦笑一下,可我并不想让谁伤去。
向……
而令翊,晨曦春风一样的年轻人……
俞嬴把青石坠子放回匣子,睡觉,睡觉,生前身后加一起几十岁的人还纠缠于这些情事,也不嫌牙碜。
第二日,一行人径直北行,不日入燕境,到了小城弱津。经过自己的墓地,俞嬴还去看了看。然后过新河,因令朔不在新河大营,他们在此只是略停顿,便往下都武阳而去。
第91章 回到燕都城
燕侯友令其弟公子举、公子仁代己于下都武阳郭外陈列相迎太子太傅俞嬴、将军令翊归来。黎庶夹道而观。
俞嬴、令翊、公孙启都早早下车,公子举、公子仁步行相迎,双方见礼。
公子举道:“举等代君上迎太子太傅和将军归来。”
俞嬴和令翊再行礼,都道:“臣等不过是尽了为臣者的本分。君上礼节太过,臣等惶恐。”
他们行完这些国礼,说了大的面子话,公子启对两位来迎的叔父行礼。
公子举仔细端详公子启,笑道:“长高了好些,也壮实了。”
公子启道:“每日都随将军操练。”
公子仁更年轻跳脱,听公子启这么说,笑道:“这么说,你从前吃了我的鹿肉,今年再田猎,就能还我了。”
公子启是俞嬴的弟子,这几年让俞嬴养得野了不少,如今回了国,不用像在齐国那样压着,当下笑道:“一定还叔父一条大大的鹿腿。”
众人皆笑。
俞嬴、令翊、公子启及公子举、公子仁都再各自上车,在侍从拥护下往城中去。
皮策并没随他们一同回城。他作为来投之士,燕侯单独相召问策才是正经礼仪。若让他随质子一行,似被“夹带”着一般去见燕侯,就显得不够尊重。其实皮策不太在意这个,但俞嬴令翊和公子启作为主人家,却不能那样待他。
到了朝上,燕侯降阶相迎。
燕侯伯父相邦燕杵略皱一下眉头,朝臣们有的一脸郑重,有的面现讶然之色,有的互相换个眼神,令翊的叔父令朔则是满脸期待的笑意。
俞嬴、令翊、公孙启行礼,燕侯亦行礼。俞嬴道:“臣等奉质子入齐,今还归,与君上覆命。”
燕侯仔细地看看他们,有些唏嘘地道:“好!好啊!你们走了这几年,寡人着实惦念,如今可算回来了。先生身处异邦,心念敝邑,数次救燕国于危难之间,于燕有大功,于寡人有大恩,寡人都不知如何谢先生。”
燕侯这样盛赞俞嬴功绩,相邦燕杵神色没什么异样,有的朝臣点头,有的再次互视。令朔便是那赞许点头的之一。
俞嬴忙行礼,说那是她作为燕臣当做的。
燕侯又看令翊:“将军辛苦了。将军不顾自身安危,守护小儿和太子太傅,并与太子太傅一起为邦国之安做下许多大事,实为燕将之楷模。寡人多谢将军。”
令翊行战将之礼。朝臣中亦有人点头,有人神色淡淡。
到公孙启,自家亲父子,就简单了。公孙启再行家礼,燕侯笑着抚摸他的后颈:“我儿看着长进不少。在外面听没听老师的话?没给将军捣乱吧?”
启抿着嘴笑,俞嬴和令翊将他夸赞一番,燕侯悦。
按说俞嬴等归来,当设宴接风,但先燕侯薨逝时候不很长,燕侯友还在为父守孝,不宜宴饮,这接风宴也就只好免了。他们远行归来,很是辛苦,有什么正事都可以后再说,燕侯很有人情味儿地放他们各自归家。
辞别之前,俞嬴还是与燕侯当面又说了皮策的事——从前书信中是提过的,这回当面又说,足见俞嬴对这位先生的看重。燕侯道:“太子太傅放心,寡人明日便请这位先生进宫,与之请教。”
俞嬴再行礼。
俞嬴原本是令氏门客,去齐国前虽被拜为太子太傅,却还是住在令氏宅中。在他们使齐期间,燕侯命人给俞嬴营造了新府第。新府第已经造好一年多了,只等它的主人归来。令翊虽知道这才是正理,却还是有些失望。
好在如临淄一样,燕国下都武阳城中权贵府第也扎堆,俞嬴的府第离着令氏并不很远。
这处宅子原先是燕侯的一处别院,花木繁盛,特别是芍药,很是出名。当初一时选不到合适之所,当时还是太子的燕侯就将自己这处宅子让了出来,让人重又整修了,将之作为俞嬴的太子太傅府。
俞嬴和令翊在路口告辞。令翊笑问:“先生就不请翊去家中认认门吗?”
俞嬴活像个棒槌:“于武阳,将军可比俞嬴熟多了。那门还需要专门请将军去认?”
令翊:“……”
俞嬴笑起来。
令翊知道她玩笑,便也顺着道:“先生不过是想省一顿安居酒罢了。”
“将军来敝宅认门也没有酒吃,如今还没出国孝呢,俞嬴可不敢大剌剌请客。”
令翊:“……给先生的安居礼没了。”
俞嬴笑。
令翊亦笑。
俞嬴笑道:“待安顿下,俞嬴必亲至府上,请令叔父婶母、将军及家下诸兄弟姊妹来赏花。”
令翊笑着点头,两人行礼告辞。
武阳城一处大宅院厅堂中,三人闲坐。
其中一个道:“那俞嬴到底只是个女子,虽有些微功绩,但君上竟然让两位公子代君出郭相迎,又加降阶之礼,这等尊崇也太过了些,说出去让列国都笑话。从来都说‘毋使妇人与国事’,虽说礼崩乐坏,一时权宜,但君上这般……若是先君还在,断不会如此。”
另一个叹息道:“我当初荐她去齐,实在想不到……唉,罢了,也是人家有本事。”
先前说话的人道:“还有那令朔,上将军和大夫看见他那傻样儿了吗?他得意什么?无能至此,要不是出身令氏,早被贬了。”
“谁让人家运气好呢,捡了个门客,是这样的能人,有个能顶门立户的兄长,这又有个有勇有谋的侄子……”
先前说话之人问另一个没怎么开口的:“上将军如何这般沉默?”
上将军方域叹气道:“他们得意的时候只怕还在后面呢。”
说俞嬴“也是人家有本事”那位大夫道:“倒也不用太过忧心,不是还有相邦吗?老相邦不会让君上乱来的。”
第92章 太傅之争议
俞嬴睡得很沉,第二日是被啁啾鸟鸣声叫醒的。
听到动静,侍女叶过来挽起床帐帷帘,笑道:“这个宅子什么都好,就是鸟太多。先生睡觉轻,以后怕是每日都让鸟吵醒。”
俞嬴却觉得每日在鸟鸣声中醒来是件很让人开心的事。她盥洗过,去园中散步。晨曦中一片芍药花海,有种动撼人心的美。除了芍药,园中还有别的花木,俞嬴也有认得的,也有不认得的。
园中老仆给俞嬴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个春天开花,那个秋季观叶,又说君上曾说过不让把柿子树上的柿子摘尽,要留下落雪观景。
俞嬴笑,君上果然是雅人。
这个宅子确实雅,一草一木,楼廊亭台,就连屋内摆设都讲究得很,雍容中带着些读书人的味道,处处可见心思。说来宫中屋舍有定制,不能随意折腾,君上就可着其心意造了这处宅院,如今却送了出来……
俞嬴感念燕侯的知遇之恩,但是燕国啊……这可是一场硬仗。
俞嬴、令翊才归来,燕侯特允他们在家多歇几日。俞嬴赏完花,慢悠悠吃饭的时候,诸臣正为她的官爵职位争执。
已经散了朝,燕侯留下些重臣和职事之臣议事,这最后一项议的便是俞嬴的官爵。燕侯拟以俞嬴为太傅,上卿爵。这事燕侯在诸臣面前一说,就如一块大石扔进了水里,溅起一片水花。
太傅与太子太傅不同。太子太傅是太子之傅,虽也参与政事,但作为太子辅弼之官,主要职责便是教导太子。
太傅可不只是君主之傅。太傅位列三公,从前周成王时,即以周公为太傅,燕国始祖召公为太保。成王年幼,周公“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1周公、召公内出政令,外讨叛逆,代成王会盟册封诸侯,在那个没有“相”的年代,是真正的百官之首,可代君处事。
如今各国中掌事首臣多为相、相邦,也有唤令尹的,倒是太傅不常置了。虽不常置,但毫无疑问,太傅仍是朝中位列最前的重臣之一。
燕侯如此说,其伯父相邦燕杵垂着眼,没什么神色。
大夫白修大约长着朝臣中最直的肠子,什么事都是头一个跳出来的:“太傅之重,恐非如今太子太傅能担得起的,还请君上细思之。”
大夫历巨四十余岁,白白净净,像个守礼的君子:“先前葵丘之会后,申天子之禁:‘毋雍泉,毋讫籴,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与国事。’2我燕国为周之姬姓国,君上为召公后裔,即便因一时权宜,使女子参政,岂可使一妇人为太傅?届时,君上以下,诸卿大夫岂不都听命于一女子?”
56/83 首页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5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