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厅长对凤宁印象更好了,年纪轻轻这么有能力,难得还不骄不躁。
菜很快就上来了,大家边吃边聊,吃得差不多的时候,齐厅长才说正事:“肖主任说你们想为我们的历史文化名城项目锦上添花,是要给我们添什么花啊?”
吴昌德说:“是这样的,齐厅,我们从报纸上看到蓉城正在打造历史文化名城,要设立几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我们想到那几个街区是古建筑,恰好我们是做灯笼的,所以想来问问,这些古建筑要不要配一些传统灯笼?”
齐厅长闻言大感意外,看着肖达:“就为几盏灯笼?”为几盏灯笼请她吃饭,在她看来有点小题大做。
凤宁适时地递上自己的企划书:“齐厅,这是我们的企划书,关于传统建筑和灯笼的历史文化渊源,想请你抽空看一看。我认为,传统文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古建筑本身确实就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建筑不能只有房子,还需要丰富的细节才能体现出古色古香的底蕴来。比如老式家具、匾额、楹联、中堂、古字画等的装饰,也包括灯笼。我认为,灯笼恰有画龙点睛之妙,有灯,房子才有生气。”
齐厅长被她一番话说得笑起来:“你年纪不大,说话倒是一套一套的,好像也有那么一点道理。袁总,你认为呢?”
袁总是这个项目的承包商,项目才刚拿到手,很多东西都还在规划中,还没开始实施,听到凤宁几人的话,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买灯笼并不在他目前的计划中,但也不能直接反驳了,便说:“是有道理。不过咱们这个项目才开始动工,很多重要的环节都没落实,买灯笼这些装饰品为时尚早。”
凤宁赶紧说:“袁总,如果你们打算采用灯笼做装饰,我建议不妨现在就考虑。因为花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好的,慢工出细活,比如这样一盏宫灯,完全做好需要好几天时
间。那么多房子,每套房子挂上几对宫灯,都做好起码得好几个月。等你们的工程完工时,灯笼也恰好做好,正好赶上项目开业。今天袁总和我们厂长都在,不如谈一下合作的事,看是否可以达成一个初步合作意向。”
袁总见凤宁这样说,不由得看向肖达和吴昌德几人,几个大男人,居然让一个小女娃在这里说话。
肖达多精明,他赶紧说:“袁总,小凤的建议我认为可以考虑一下。”
凤宁笑着说:“袁总是不是觉得我太年轻,没有资格为你们做花灯。你放心,我们的资质绝对足够,我们厂的技术主管戴师傅是一位退休返聘的灯彩大师,他是我们南安花灯最具代表性的艺人,传承到他这里已经是第六代了,我们都是他的学生。这些都是我的作品,我一个学徒都能做成这样,你们还担心戴师傅的手艺吗?”
袁总抬头又看了看包间里挂着的灯笼,说:“这几盏都是你做的?”
凤宁说:“是的。我跟戴师傅学的。”
吴昌德手心都冒汗了,费了这么大劲,那姓袁的似乎并不打算合作,看来这趟是要白跑了。
但凤宁拿出了锲而不舍的精神继续游说:“袁总如果真的打算采用灯笼装饰,不妨考虑我们。不是我夸口,整个南安,乃至全省,都不可能找到比我们的灯笼做得更好的了。当然,外省有很多优秀的灯笼流派,比如北京花灯、秦淮灯彩、泉州花灯、佛山灯彩等等,他们各有特色,但毕竟离我们太远了,从他们那里买灯笼并不现实。我们南安花灯也是全国著名的十大灯彩流派之一,而南安花灯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戴师傅。”
凤宁这并不是夸口,她的师门确实是南安花灯的代表,她自己就是传承人。
齐厅长闻言笑了:“这个灯彩流派是谁评出来的?”
凤宁说:“这是建国以前就有的了,真不是我夸口。齐厅长不信可以去查查资料。”
齐厅长哈哈笑起来:“现在的小同志这么自信吗!后生可畏啊!”
凤宁淡然一笑:“因为们有这个实力。袁总如果不相信,大可拿着我们的灯笼和市面上的灯笼去对比。如果有比我们做得更好的,袁总直接去找他们做,我绝不再多说一句话。”
袁总突然笑起来:“你这小姑娘挺有意思。要是签下我们这一单,你们厂长给你发多少奖金啊?”
凤宁愣了一下,然后笑了,扭头问吴昌德:“厂长,要是真的跟袁总签了合同,会给我发奖金吗?”
吴昌德连忙接话:“发,肯定发!”
凤宁笑眯眯地说:“袁总,你跟我们签合同,绝对会让你物超所值。我看到新闻上写,你们这个项目的改造工程最迟年底就要完成。你们如果现在不预订灯笼,到下半年就未必做得出来了,因为下半年我们行业都赶中秋、春节和元宵的灯笼,还要布置灯展。你们的单就只能等到明年了。”
袁总这次没有犹豫:“那行,明天来我公司谈合同的具体条款吧。”
他这话一出口,凤宁和吴昌德都松了一口气。
齐厅长、李局长和肖达都忍不住多看了凤宁两眼,这小丫头年纪不大,但这份执着自信从容实在是令人佩服。
吃完饭,凤宁将自己带来的花灯分别送给齐厅长和袁总:“就当是个样品留作纪念吧。”
袁总拿着手里的梅兰竹菊宫灯仔细看了看,说:“这灯笼做得这么精致,价格不会便宜吧?”
凤宁说:“一分钱一分货。平行巷子的房子我们去看过了,都是以前的官宦富户的住所,修得特别精致,要是挂个普普通通的灯笼,跟建筑的档次是不是也不相称?”
袁总听完抬抬眉,没有再说什么。
等送走客人,凤宁和几位领导一起往回走的时候,肖达忍不住赞叹:“小凤,你灯笼做得好我是知道,但我是没想到你口才也这么好。这单要能签成,你功不可没啊。”
“肖主任太抬举我了。我就是把我自己知道的说出来,也希望能够拿下这一单,为厂长分忧。”凤宁说。
肖达扭头对吴昌德说:“看看,我们给你推荐这么个人才,你们不亏吧?”语气还颇有些得意。
吴昌德也笑着说:“肖主任说得对,小凤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这是我们灯笼厂的福分。”
肖达和李局长第二天就回去了,他们出差的时间是有规定的。凤宁和吴昌德自己去跟袁总谈合同的事。
他们根据袁总给的地址找到公司所在地,他这个公司说是建筑公司,其实就相当于是包工头,主要是承包政府部门的建筑工程。能承包到政府部门的工程项目,可见袁总的关系背景并不一般。
好在袁总并没有反悔,他们见面后,开门见山谈灯笼的款式、材质、价格、数量以及交货时间等。
最后谈下的价格是宫灯15元一盏,大门外挂的圆灯笼2元一盏,还有一些装饰在室内的小花灯也是3元一盏,至于具体数量,得要去平行巷子实地考察之后再定夺。
大门口的灯笼数量好确定,多少户就多少对灯笼。但宫灯就不一定了,宫灯一般悬挂于院内和内宅,而且都是成双成对的,要根据每套房子的房间布局来确定,有的可能就只需要一对,有的则可能需要两三对。
袁总安排了自己的秘书和凤宁吴昌德一起在平行巷子转了一个下午,终于把灯笼的数量确定了下来。平行巷子一共是106套院子,包括公有的和私人的,这些院子不论是公是私,门外的灯笼是不能少的,所以门外的圆灯笼是212盏。
私人住宅内部,因为不对外开放,就不用管了。公家的宅子,都会公开展览,需要192盏宫灯,其他类型的花灯则要了400盏。
算好数量之后,双方拟订合同,签完合同。凤宁还问袁总要来了500元的定金。
吴昌德揣着一沓大团结回来,心里喜滋滋的,他没想到会这么顺利,一单就有四千多块钱。
“小凤,你可真行,我真没想到这事还能办成!”吴昌德对凤宁赞不绝口,“不是年底年初,咱们竟然还能拿到这么大的单子。”
凤宁说:“也不算大。主要是平行巷子的房子数量太少了。咱先给他们做灯笼,不是还有另外两个保护街区吗?到时候一起拿下。等到年底的时候,我们再过来推销一波,建议他们在平行巷子搞个灯会,从年前一直亮到整个正月。到时候整个平行巷子里都会挂满灯笼,成为蓉城最亮眼的景点,你说他们为了吸引游客,会不会答应?”
吴昌德忍不住心生佩服:“你小小年纪,点子可真多,我算是服了!果然是后生可畏!
第39章
签完合同, 凤宁和吴昌德便赶紧坐车回南安。
这批货的交货日期是十一之前,现在是四月上旬,看起来时间很充裕, 其实不然。这批货数量虽然不多, 但款式复杂,而且对方尽量要求每套宅子的灯笼都不重复, 这就大大增加了制作难度。本来这批灯笼就没法量化生产, 现在连熟练度都没法刷。
为了后续合作,这批货的质量必须要精益求精,绝不能砸了自己和师父的招牌。
因此这批灯笼必须要挑选技术最好的几个工人来做,人少,速度就慢了,时间肯定会紧张。
回去的路上, 凤宁对吴昌德说:“厂长,我有个建议想提。”
吴昌德说:“什么建议?”
凤宁说:“咱们厂现在这情况,生产效率实在是太低了。大家都迟到早退,上班时间还摸鱼,一天根本就做不了几盏灯。”这话她早就想说了, 只是苦于没有立场和机会。
“什么叫摸鱼?”吴昌德问。
凤宁说:“就是浑水摸鱼, 上班开小差, 聊天、干自己的事。咱们现在接了这个单子,对质量要求很高,得抽技术最好的几个人来做,应该要忙上几个月。这些人就不能生产别的灯笼, 如果大家还是现在这个状态, 就会影响到今年的产量。”
吴昌德沉吟片刻:
“我知道了,回去我就跟大家说, 要求大家按时上下班,提高生产效率。”
凤宁听完没再说话,她估摸着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大家已经习惯了这种随心所欲的安逸日子,突然要求大家打起精神干活,没人会高兴,毕竟这是吃大锅饭的时代,多干活也未必能多拿钱。
到时候大家还是跟从前一样,吴昌德难道能骂她们不成?毕竟他们共事了那么多年,肯定会拉不下脸说重话。
回到南安的时候,已经下午三点多了。今天是周六,他们回到厂里的时候,已经有一半人下班了,胡进不在,吴昌德也不在,没有领导看着,自然可以想怎样就怎样。
吴昌德往车间和办公室里瞅了一眼,想起路上凤宁跟自己说的话,不由得摇了下头。
大家看到他们回来,都赶紧迎上来:“厂长,你和小凤这几天去蓉城出差了吗?”
吴昌德笑着说:“是啊,我们去蓉城拿了个大单回来。”
大家一听说有大单,都很高兴:“原来是去赚钱去了!有了大单,是不是就可以给我们发奖金了?”
吴昌德说:“那也要等大单做完才有。其他人呢?都走了?”
“他们家里有事,先走了。”有人答话。
吴昌德严肃起来:“他们不在,那我就先跟你们说吧。从今天开始,所有人不能再迟到早退。要抓紧时间多做些灯笼,否则奖金从哪里来?”
大家一听说要按时上下班,脸色顿时有些不太好看。
“啊?我早上要送孩子上幼儿园,没法按时上班啊。下午四点多就要去接孩子,也得早点走。”
“咱们上下班时间不是一向都很自由么,怎么突然又要按时上下班了?我们只要能把工作完成不就行了。”
“我家离得远,又不会骑车,每天都要走四十多分钟来上班的,那我不是天不亮就得起来?”
“……”
大家七嘴八舌,都有迟到早退的理由。
凤宁听得也不免叹息,吴昌德这改革的第一把火就烧不起来啊。
她回到自己的工位上,开始干活。平行巷子那些灯笼,都不能做成成品,因为南安到蓉城路途遥远,根本没法将成品运到蓉城去,所以得把所有的材料准备齐整,拉到蓉城再去组装,届时怕是得在蓉城待上一段时间。
秦师傅看她一回来就干活,说:“小凤,你刚出差回来,怎么就来做事了,去休息一下吧。”
凤宁说:“没事,一会儿就下班了。”
秦师傅问:“蓉城是个什么单子?是不是跟你前段时间做的那个宫灯有关?”
凤宁点头:“对。蓉城那边弄了一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有些清朝时的老房子要搞成旅游区,那些老房子需要一些灯笼做装饰。文化局的领导帮我们牵线搭桥,为我们争取到了这个订单。已经签了合同,接下来要做这个单,秦师傅,你来帮我好吗?”
秦师傅脾气有点火爆,快人快语,但绝对是个负责任的人,她的手艺是工人中的佼佼者,否则不会担任师傅,她听凤宁这么说:“可以啊。要做多少?”
“一共有几百盏。宫灯将近两百盏,还有400盏剪纸灯笼。秦师傅你会剪纸,你来帮我做剪纸吧。”凤宁说。
“好。”秦师傅满口答应。
凤宁说:“还有谁的剪纸剪得比较好?秦师傅帮我推荐一下。”
秦师傅说:“赵玉琴的剪纸也剪得好。不过她今天不在,等星期一来了我跟她说。”
“好。”
好不容易捱到下班,同事们满腹牢骚地下了班。凤宁推上车,骑车回家。白昼长了,晚上要七点多才会天黑,她回到家的时候,天还没黑。
厨房里炊烟袅袅升起,凤宁放好车,走进厨房:“做什么好吃的?”
凤松惊喜地喊:“大姐!你回来了,你来炒菜,你炒的比我炒的好吃。”
凤宁问:“爸爸呢?怎么没看到小柏。”
凤松说:“爸爸在田里做事,还没回来。小柏不知道去哪里了,他现在天天都不着家,作业也不做。”
31/101 首页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