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红楼同人)[红楼]国师宠妻日常——睡醒就饿【完结】

时间:2024-08-13 17:23:49  作者:睡醒就饿【完结】
  向氏又道:“没有字据,就是来人传了个消息,又说叫我等着,很快就能有机会了。来的是个婆子,还许了些金银珠宝田地等物。我想着……老爷是三月底的生日,怕是他们要动些手脚。我只跟国公爷说了。”
  顾庆之道:“夫人不用担心,贾家再折腾都不可能如愿,她们就是丑角,演戏来给您解闷的。回头我叫锦衣卫帮忙看着您家里。至于林大人那里,也有我看着,况且京城……真要对着干,我会怕谁呢?荣国府更加不足为惧。”
  向氏轻松一笑,道:“既然如此,我也不多留国公爷了。”
  顾庆之起身告辞,向氏也转身回了内室。
  出了院子,顾庆之一笑,觉得这向氏也是个好人,能看出来林家谁当家做主啊。
  这么忙忙叨叨,一天就过去了,第二天一早,顾庆之先去找了尹恩立,从他这边传消息去向氏娘家附近的卫所,等回来,来学诗的人也到了两位了。
  顾庆之在外书房等着,若是有家长来的,他也得稍微迎一迎。兄长之类的就不用他这个安国公出面了。
  也不知道他师姐给别人上课是什么模样。
  等到中午吃过饭,来学诗的人三三两两的告辞了。
  顾庆之去了书房,见林黛玉手里端着茶杯,小口小口的抿着。
  “说了一早上话,嗓子都有点哑了。”抱怨中带着炫耀,很明显她还挺开心的。
  “去拿蜂蜜水来,还有胖大海罗汉果。”顾庆之一边吩咐,一边道:“我竟然没提前想到这个。”
  林黛玉没顺着他的话题往下,而是道:“有三个是来凑数的,下次应该就不来了,再上一次课,看看她们都是什么水平,我想给她们分成两个班。作诗也不是日日都能做的,人多了我也教不过来。一个月上一次就行。”
  顾庆之顿时松了口气,“一次就很好了,别累着。”
  “哪有那么容易累着?你这人,最近奇怪得很。以前还跟我说累点好,累点睡得好,人也充实,不会每天无所事事,还觉得我骑马练习的不够。如今干点什么你就担心。”
  顾庆之心里又咚咚咚跳了起来,他反差竟然如此之大吗?他也不想的啊,他控制不住啊。
  “那咱们去骑马?”顾庆之故意道。
  “明天要跟米姑娘放风筝去呢。”林黛玉眼底又升起了怀疑,“我若是胳膊酸了,我还怎么放风筝?”
  完蛋,又矫枉过正了。
  不过林黛玉倒也没在意,而是道:“你也歇了好几日了,我今儿也知道正常人作诗是个什么水平,等明儿我放风筝回来,你就该好好读书了。四月还有殿试呢,府试也得提前,父亲临走的时候还专门嘱咐我,要盯着你别叫你生事儿。”
  “也不知道师尊什么时候回来?”
  “今儿都二十了,也考完了,上回你还说以往改卷子差不多十天出头的样子,送父亲进贡院的时候,你叹息说下次见面都要三月了,父亲气得想打你来着。”
  林黛玉声音越来越小,“你是不是病了?叫乔太医来看看?”林黛玉扬声叫道:“卫公公,卫公公,请乔太医来。”
  顾庆之没拦住,他也没想拦,请太医来看看也好,免得他编出更加离奇古怪的谎话来。
  就是北静王这突来横祸,虽然跟他不做人有很大关系,但是要没他师姐,好日子兴许还能过几年。
  林黛玉嗓子略有点哑,顾庆之索性也不说话了,很快卫公公就请了乔太医过来。
  林黛玉刚叫了一声“乔太医”,乔太医就麻利坐在了林黛玉对面,笑道:“姑娘嗓子略有嘶哑。”他又一扫杯中之物,加上太医对药材敏锐的嗅觉,“如今这个就很好,稍稍喝两天就行。”
  林黛玉看着已经摆在自己面前的脉枕,斜着眼睛瞟了顾庆之一眼,站起身来道:“不是给我看,是安国公。”
  顾庆之老老实实在林黛玉让出的位置上坐下,手一伸,便回想着这几日林黛玉是怎么说他的,“有点记不住事儿。”
  才说了一条,就被林黛玉打断了,她轻轻在顾庆之背上一推,“你别说话,太医号脉呢。他……除了记不住事儿,口味也有点改变,性子比以前古怪了,像是受惊了一样,有的时候看起来忐忑不安的。”
  总结的真好。
  不多时,乔太医诊好了脉,道:“大体上没什么问题。”
  一瞬间,顾庆之觉得林黛玉轻轻搭在他背上那手似乎是攥紧了拳头。
  “我也觉得我没什么事儿。”顾庆之连忙道。
  乔太医道:“脉象略有些快,可能是太累了,春天的祭祀也不少。也有稍稍上火的迹象,不过春夏交际,上火很是正常,不是坏事儿。”
  林黛玉松了口气,“还请太医开个方子。”
  乔太医斟酌片刻,很快开了方子出来。
  林黛玉拿来一看,见都是些金银花、决明子或者大青叶这种平日里代茶饮的东西,心放下一半,“我叫他们熬药去。”
  顾庆之送乔太医出来,解释了一句,“其实我也没什么不舒服的。”
  乔太医号脉的,如何看不出来,他道:“若是那汤药不好喝,加些陈皮冰糖调调味道也是可以的。不想喝也行,粥里加点绿豆都是一样的。”
  顾庆之的眼神顿时就有点哀怨了,“那您应该写在方子上啊。”
  乔太医捋了捋胡须,笑眯眯的走了。
  等药熬好,林黛玉亲自带人端了药碗过来,又拿了一匣子蜜饯。
  “喝药吧,一会儿凉了就更苦了。”
  那能怎么办呢?凭本事生的病。
  顾庆之端起药碗,一口就干了。刚放下碗,嘴里就被塞了个蜜饯,“良药苦口利于病,别嫌苦,吃个蜜饯就不苦了。”
  很难说是药苦难受,还是猝不及防被人往嘴里塞东西那一下更难受。
  顾庆之下意识就吐了个槽,“你至少让我漱个口再吃蜜饯吧?很难不怀疑你是来折腾我的。”
  林黛玉忽得轻松起来,笑道:“真不愧是太医,一碗药下去,你就好了许多了。”
  与此同时,顺天府尹谢大人跟锦衣卫指挥使尹大人也到了宫里,跟皇帝回报上次有人状告安国公县试作弊的案子。
  这两人神情都不太自然,互相对视一眼,由皇帝心腹尹大人先开口了。
  “陛下,这案子――”尹恩立把心一横,道:“是荣国府诬告安国公。”
  皇帝啊了一声。别的不说,这事儿闹得挺大,差点三法司会审了,最后竟然是荣国府下的手。
  尹恩立也无奈极了,原以为能查出点什么来,如今……有种杀鸡用了牛刀的憋屈感。
  “荣国府二房下人郑华,给分安赌坊五百两银子,叫赌坊给宛平县捕快石大治下套,石大治在县试时是负责维持考场秩序的。石大治输了五十两银子,又被威胁去揭发安国公科举舞弊。”
  “据石大治说,他当时就是想把事情闹大一点,不然他一家子怕都要遭了赌坊的黑手。”
  没等皇帝说话,尹恩立自己先吐槽起来,“就这么点事儿,明明白白摆在台面上,三天就查完了。后来臣等几个都不太相信,怕是里头疏忽了什么线索,就又查了一遍,结果的的确确就是荣国府下人诬告。荣国府二房太太给的银子,一共给了三千两。据那郑华说,是因为二房太太想叫安国公安生一点,别总找她儿子麻烦。”
  皇帝都不知道该叹息什么了,他甚至想说,如果这三千两不是被贪了两千五百两,而是全都用来下套,兴许就没这么容易查出来了。
  尹恩立没精打采的,顺天府尹谢大人见他不说话了,便又解释一句,“后头这几天其实是在查分安赌坊。赌坊屡禁不止,背后总有人撑腰,怕走漏消息,这才等查完了才上报。”
  不管怎么说,虽然安国公这事儿没什么功劳可分,可赌坊有啊。
  尹大人看不上这等功劳,他看得上。
  皇帝强打起精神,“宣安国公进宫。”
第72章 全公公二临荣国府
  顾庆之一进御书房,就瞧见锦衣卫的尹大人跟顺天府府尹谢大人一左一右站着。
  这两人同时负责,又跟他有关的案子,顾庆之行过礼,便问道:“告我县试作弊的幕后主使查出来了?”
  尹恩立笑道:“正是,也是个老――”
  他原想说老对手的,可才吐出来一个字,就想荣国府何德何能可以称得上是对手?
  “老朋友,荣国府。”尹恩立把查出来的东西大体跟他讲了讲。
  “倒也不是很意外。”顾庆之道,主要是京里自诩跟他有仇的也没两个。
  顾庆之也有两个怀疑对象的,先去掉太上皇跟北静王,“我原先还以为是僧道神婆这些人,不能是最大的庙宇,他们距离上头近,他们不敢。下头小打小闹的也不敢。只有中间的,没多少敬畏之心,又觉得自己天下第一,才会觉得是我抢了他们生意。”
  谢书峰笑道:“安国公所料极是,中间牵线的赌坊,就是和尚开的。”
  和尚开赌坊?
  “也不是真和尚。”谢书峰斟酌道:“您知道的,原先寺庙不事生产,全靠信众布施,可他们还有庞大的庙产,庙产可是全不收税的。”
  这个顾庆之知道,历史上好几次限制僧道,严格管控度牒发放,就是因为这个。
  苦行僧不说,绝大多数寺庙也能一心向善,但有总有那么几个庙,能占上几十万亩的地。
  “陛下体恤百姓,几年前就开始削减庙产,从去年起,就限制每位僧众的地最多不能超过五十亩。陛下很是宽厚,五十亩地,能养活一家七八口人,还能有结余。”
  谢大人说两句就夸一句皇帝,不过有了顾庆之的高级夸之后,这等夸奖皇帝倒是能很清醒的听了,不过清醒归清醒,下臣的好意,皇帝还是领了的。
  “谢大人查案辛苦,全公公,查人去御药房拿一包参茶来。谢大人保重身体,好好为朕效力。”
  谢书峰喜笑颜开,赏东西倒是其次,主要是皇帝这么一赏,是必定有记录的,等年末吏部考评,他的评语又能往上窜一个档次。
  谢书峰谢恩,继续给顾庆之讲这里头的关节。
  “对一般人来说,五十亩地足够用了,况且庙里的地,多半是不用和尚自己种的,有信众帮他们种,只是原本无限的庙产,如今只剩这么一点,肯定是有人不满意的。所以……有些庙里的和尚,难免动点别的心思。”
  “佛语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些庙里,土地收益几乎没剩多少,难免也要收些剃了头的能出银子的江洋大盗。可这些人是没有度牒的,藏在庙里还好说,出来难免要被发现,可让江洋大盗吃斋念佛也是不可能的,加上又要赚银子,难免就要重操旧业了。”
  贾家的王夫人就是个整日吃斋念佛的主儿。
  顾庆之点头,“赌场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他们之所以能成江洋大盗,就是因为他们干的买卖都不合法。”
  皇帝等他们说完,道:“朕打算清理寺庙道观尼姑庵。方才安国公说的很是在理,大庙信众多,人来人往上香的更多,难免也有些勋贵高官要去,犯不着收留江洋大盗,一旦出问题,那是掉脑袋的事情。”
  “山野小观生活清苦,全靠自己维持生计,若真有江洋大盗去这等地方,朕倒是信他们放下屠刀了。”
  “尹恩立。”皇帝叫了一声,“你去僧录司跟道录司,拿十人以上五十人以下的名录,先把京城周边寺庙道观跟尼姑庵过一遍。若有来路不明之人,一旦查清,只要是作奸犯科之人,收回他们的度牒,立即还俗。”
  尹恩立喊了一声遵旨,皇帝又问顾庆之,“爱卿觉得荣国府该怎么处置好?”
  顾庆之却没先回答这个,而是道:“陛下,赌坊历朝历代都不合法,不如……”
  他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道:“今儿抓住的这两人,一个是宛平县的捕头,虽然连吏都不是,可百姓商户都要叫他们老爷,还能舒舒服服养活一家老小,虽然三代不能科举,可百姓里识字的十个里也没一个。”
  “还有一个,是国公府的管事,虽然是下人,可生活比绝大多数百姓都要过得好,也有人伺候。这两个,都算是绝大多数百姓一辈子都够不上的人。可如今,他们沾上赌――”
  顾庆之一拍手,“啪”的一声,“什么都没有了。不如叫他们游街吧。让押解他们的吏员好好说一说,他们原先是干什么的,如今却只能发配边疆了。也算是个警示。”
  游街示众是衙门常用的手段,再轻一点的还有在衙门口枷号示众,总之来看热闹的人不少。
  顺天府尹犹豫了一下,提醒道:“宛平县令……”
  虽然消息灵通的肯定知道是谁的属下,但是官场也有潜规则,如果连上司一起说,那肯定是要扩大打击面了。
  “只说他是捕快就完了,不用提宛平县令。”顾庆之快速道:“至于荣国府的下人,我是这样想的。从衙门出来,说他是贾家下人,京里姓贾的人家很多吧,不是指名道姓吧?”
  御书房几人都点了点头。
  “转过两个弯,说他是某国公府的管事。国公府也很多吧?也不是指名道姓吧?”
  皇帝下意识看了一眼全公公,全公公再次显示了一个大太监应有的素养――百科全书。
  “京里姓贾的国公就只有两家,宁国府跟荣国府。”
  “我说完了。”顾庆之道,“横竖一笔写不出两个贾字。”
  皇帝还记着宁府那超规格的葬礼呢,而且还来了那么多的宾客,皇帝当时觉得这是跟他示威,虽然这示威挺好笑的。
  皇帝笑了两声,看着谢书峰,谢大人道:“臣明白了。”
  “至于他们诬告我县试作弊。”顾庆之仔细回忆了一下大魏律里相关内容,道:“虽说是贾家二房夫人告我,不过却不好直接判二夫人的罪,她大小也是个诰命,有免罪的资格,不过大魏律里也有父债子偿这一条,叫她儿子担责吧。”
  “她儿子并无官职在身,更无功名……我想想,他告我县试作弊,如果告成了就是我在这位县官任期内不得县试,县令任期一般三到五年,就按照四年算好了。”
  这时候倒是没人提京城这两个县令,能做一年都是长的,大家都很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民告官,告不成罪加三等,我又是超品的国公,再加三等,算下来就是……四届不得科考。”
  科举说届,那就是按照最后殿试算,也就是三年一届,四届就是十二年。
  顾庆之叹了口气,“希望他好生读书,卧薪尝胆十二年,若是能考中进士――我见过那宝玉,样貌极佳,说不定能中探花呢。若他真能考中,也算是一段佳话了。”
  皇帝笑眯眯看着他的国公,道:“爱卿说得好,若是他真能上殿,朕必定许他一个探花!”
  御书房里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贾宝玉在京里绝对不是无名之辈。
  他是古往今来头一个衔玉而生的,这名头就够唬人了。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