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孙太后在,朱祁钰就杀不得朱祁镇。
权臣废立皇帝是他们一生的污点,但是太后废立皇帝,那跟玩一样,名正言顺。
一个“孝”字压死人。
朱祁钰敢杀朱祁镇,孙太后就能废了朱祁钰,立奶娃娃朱见深为皇帝当太皇太后,群臣也不会反对。】
诚孝张皇后:“……”太子妃明明是胡氏,看来不能由着朱瞻基的性子胡来。
瞧瞧孙氏生的儿子是什么鬼东西?
就这种玩意孙氏还当成宝贝护着,早就该在朱祁镇投敌叛国带领也先叫门的时候下令守城将士将朱祁镇乱箭射死,以保名节。
明宣宗朱瞻基听到天幕咒孙皇后早死,有点受不住。
孙氏的爱子之心可以理解。
天幕已经预知了后事,灾难是可以避免的。他现在就把王振那个老太监处死,严令朱祁镇终身不得御驾亲征。
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可以一刀切。
王振是永乐年间入宫当太监的,年龄都一大把了。当初是他瞎了眼,被王振蒙蔽,才让王振去服侍朱祁镇,给了这奸佞小人败坏朝纲的机会。
朱祁镇怎么也会宠信王振这个老太监?
在他看来,长子朱祁镇一直都很乖巧。或许,朱祁镇是看在王振是他指派的,才会对王振依赖、信任。
主要也是王振善于察言观色,讨好主人。
明英宗朱祁镇看到这里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天幕胆大包天说他是昏君,拿他和赵构那个怂货相比,都比不上他此时的愤怒。
是谁在妖言惑众,搞出这天幕异像?他要将背后之人诛九族。
明代宗朱祁钰看到这里也皱眉头。
这天幕还真是什么都敢说啊,直接抱怨孙太后死的太晚。
这种心思,他是万万不敢有的。
这皇位,本也不是他想当的,可既然当了,解除了国家的危机,就没有再还回去的道理。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不也没有按照约定将皇位还给宋太.祖赵匡胤那一脉?
朝臣也是支持他软禁朱祁镇的,所以是什么原因导致朱祁镇复位?
他想提前掐灭这个苗头。
清朝的皇帝们期待着,天幕会说就多说点,若不是孙太后活得太长,朱祁镇想要复辟可以说是难如登天。朱祁钰和朱见济父子,指不定就是复辟党给害死的。
这天幕异像,历朝历代的君臣可都在看着,说不定能给朱祁钰提个醒。
仿佛朱祁钰对付不了女真似的。
【历史上曾经两次登基的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唐中宗李显、明英宗朱祁镇都是昏君,唐睿宗李旦、唐昭宗李晔十分平庸。
唐中宗李显更是当过两个国家的太子。
李显的身份从皇子成为了太子,以太子的身份登基为帝,被废后又成了皇子,接着是太子,再以太子的身份登基为帝。
发生在李显身上的事古往今来,绝无仅有。】
唐太宗李世民:“???”两个国家的太子?这是怎么回事?唐中宗李显认敌作父了?还是说成了敌国的女婿?
猛然间,他想到了武则天。
之前的“感谢篇”提过武则天是女皇。这个李显很可能就是武则天生的儿子,所以被废之后还能是皇子,甚至再度成为太子。
唐高宗李治:“???”李显怎么会是太子?
他和媚娘都是属意李弘继承皇位的,不可能废掉李弘的太子之位。以李弘和李贤的品性,也绝不会像他们的伯父李承乾和李泰那样手足相残。
李显是怎么捡漏的?
大周开国皇帝武则天:“……”显儿当皇帝确实荒唐,就是不知道登上十大败家皇帝榜的时候,是以唐朝皇帝的身份,还是她周朝皇帝的身份。
可别给她的大周丢人。
此时的武则天才刚立李显为太子不久,预测不到几年之后会有政变,她的儿子李显继承的不是她大周的皇位,而是复辟了李唐。
宋高宗赵构:“???”他也是两次登基的皇帝,天幕怎么不提?
【咳,扯的有点远了,我们回归正题。
朱祁镇年幼时即位,有太皇太后张氏摄政,把国家治理的还行。张氏死后,朱祁镇亲政,立马就飘了,宠信宦官王振。
这个王振可不是什么好人,结党营私、贪污受贿、走私军火、通敌卖国等等,劣迹斑斑。
朱祁镇不是一个好皇帝,不经让人感叹:明朝的太皇太后张氏若是能向西汉的窦太后学习就好了。
窦太后有两个亲生儿子,一个是汉景帝,一个是梁王。汉景帝驾崩,窦太后是想立梁王为帝的。
张氏也不止朱瞻基这一个亲生儿子,还有其他的儿子尚在人世。明宣宗驾崩时,是张氏力保年幼的朱祁镇登基称帝。
张氏如果知道后事,估计悔的肠子都青了吧?
被她推上皇帝宝座的孙子如此的不中用,还不如顺水推舟让小儿子登基称帝呢。】
窦太后绷不住了。
她千辛万苦都办不成的事,张氏可以轻而易举地办到,却不稀罕,不扶持幼子登基,却力保孙子继位。
力排众议扶持赵佶登基的向太后感同身受。
她否定了宰相立哲宗同母弟为皇帝的提议,选了个什么鬼东西当皇帝?明英宗的儿子起码还是个明君,赵佶父子三人都上了十大败家皇帝榜,丢死人了。
太皇太后张氏气愤不已,光是把王振叫过来训斥是没有用的,应该杀掉。
可是皇帝朱祁镇是个昏君。
杀了一个王振还会有赵振、张振、童振,不换皇帝就是治标不治本。
她不像孙氏只有朱祁镇这一个亲儿子,舍不得杀。朱祁镇和朱祁钰可都是朱瞻基的儿子,她的亲孙子,不会厚此薄彼。
天幕说的好,太皇太后换个皇帝跟玩一样。
【说起来,瓦剌的崛起和朱祁镇的全军覆没,明宣宗朱瞻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天幕上出现了一首翻唱的歌。
随着歌声响起,画面也随之跳转,是贴近歌声所描述的场景。
[放弃啦
不打啦
卫所啥的不要啦
累死累活打了这么多仗
你还不服气
漠北啊
安南呀
彻底放弃不打啦
你们相互征伐厮杀
我尽情玩蛐蛐哇
……
不管啦
随你吧
毕竟领土那么大
就算丢弃点觉得可惜也不要紧的吧
……
东胜卫
开平卫
大宁奴儿干交趾
再见了喂~]
【明宣宗朱瞻基放弃边防的疆土,硬生生地将防线内移,把京师给变成了国门,成就了所谓的“天子守国门”。
元朝被明朝推翻后,元朝的皇室成员逃到漠北,被称作“北元”。
朱瞻基不管漠北,放任北元各部落厮杀,结果杀出了一雄主,“瓦剌帝国”崛起。王振以及边镇和官吏,为了私利,走私军火给瓦剌。瓦剌使臣以及郭敬等内奸给也先提供情报。
瓦剌用大明的火铳,攻打大明。】
天幕下的众人:“???”
洪武大帝朱元璋还以为大明的京师是应天府,这要成了国门,朱瞻基是放弃了多少疆土啊?
等等,只是弃了北方的卫所?
朱标看到朱元璋的脸色不好,连忙说道:“爹爹,以四弟的才智,必然是将都城迁移到了北方。”
朱元璋点头,应当是如此。
他也有打算将都城北迁,只是尚在考察当中没有行动。
北迁都城是必须的。
明成祖朱棣气到晕厥,这回是被他看中的好圣孙给气的。
他五次远征漠北,十次讨伐安南。
千辛万苦才得来的战果,他的好圣孙倒好,大笔一挥不要了,不要了!!
他这些年岂不是白白消耗了国力?
明宣宗朱瞻基:“……”他也不想的,还不是因为穷?
既没钱,也没有人口。
守边的将士要吃饭还得自己开垦荒地种田,防守也就弱了。
天幕提到郭敬是内奸。
好啊,他这就把瓦剌使臣以及郭敬等内奸关进诏狱拷问。
【瓦剌侵犯明朝的边境大同,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怂恿下,带着京师的精兵御驾亲征。到了战场,又听从王振的话,要挥师去王振的家乡看看。
也先本就在明朝有内应,得知明军的动向后笑疯了。
瓦剌大军在土木堡歼灭了朱祁镇的二十万京师精锐,杀死了随军出征的明朝名将和许多后起之秀的将领,俘虏了朱祁镇。
王振则是被愤怒的明朝名将杀死。
也先带着朱祁镇辗转大同、宣城,叫不开城门之后恼羞成怒转而攻打京师,结果打不下来,用明朝送来赎人的珍宝只养了朱祁镇一年就把朱祁镇给放回去了。
不得不说,朱祁镇在瓦剌留学的费用挺多。】
天幕下的众人都窒息了。
明宣宗朱瞻基看到朱祁镇这样打仗,大骂朱祁镇荒唐。
他怎么会生出这种儿子?
【朱祁镇回国后被软禁在南宫,等待了七年,等到朱祁钰病重卧床不起时,在奸臣和奸宦的拥护下复位。
朱祁镇复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掉于谦以泄私愤。
凡是于谦举荐过的官员都被波及,就连有从龙之功、一心想杀死于谦的徐有贞都没有放过。
于谦举荐过徐有贞。
徐有贞虽然品性不佳,但却是治水能臣。水患难以解决时,于谦不计前嫌,举荐徐有贞前往灾区治水。
朱祁镇甚至把卧病在床的朱祁钰都给忘了,在杀了于谦之后才想起来朱祁钰还是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朱祁镇临终之前,废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复兴的殉葬制度,算是终于干了一件人事。】
【好了,这期盘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视频再见,敬请期待。】
天幕上又出现了供人点赞、关注、投币的图标。
众人纷纷点赞、关注、投币。
汉武帝刘彻十分期待下午的盘点,他大汉又要出一位战神了。
第65章
这天下午,历朝历代的君臣们都在等着天幕异像的再度出现。由于提前知道了将要盘点的是谁,众人都十分的轻松,没有紧张的情绪。
“您关注的作者更新啦!”
午后时分,已经关注作者的人都收到了提示。紧接着,天幕开启了它的推送:《不愿当运粮兵的李陵》。
还没开始盘点,人们就议论开了。
在李陵投降事件发生之前的君臣想要知道李陵是如何的出色,在李陵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悲剧?
什么叫历史没有假如?
东汉时期的官员低声和同僚交谈:“李陵不如李广心胸宽广。李广一个老将,甘心听从卫青的命令,屈居卫青之下。李陵一个没有打过仗的后辈,却不愿意当老将军李广利的部下。”
其同僚说道:“可不是,让他运粮他还不乐意了。”
另一人插嘴嘲讽道:“本事不见得有多少,却心高气傲,不肯服从命令,狂妄自大想学霍去病立奇功。武帝给了他机会,他没有把握住,几乎是全军覆没,知道没脸回去,非但不以死谢罪,还投降了匈奴。”
李陵失节,众人都以他祸及家族为耻。
有人叹息道:“可怜那五千步卒,因为李陵想立功而不得不跟着李陵以卵击石枉送了性命。成了,功劳在李陵;败了,死的是他们。”
有人附和道:“是啊,五千人只剩下了几百人逃回去了。”
更有人义愤填膺地道:“李陵投降匈奴后在匈奴过得可滋润了,迎娶匈奴王的女儿,软香玉在怀的时候有想过当初随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士卒吗?”
有人说道:“李陵应该战死沙场。”
这话得到了众人的赞同:“李陵自己贪生怕死投降匈奴当了叛徒,居然还有脸抱怨武帝杀他族人,甚至说出没有什么对不起汉朝的这种无君无父的话来,都投降匈奴了还没有对不起汉朝吗?”
隋唐时期的官员们纷纷为李陵感到可惜。
有人说道:“李陵以五千步卒对战敌人八万骑兵,还能杀敌万余人,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良将了。投降匈奴也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逼无奈了。”
旁人纷纷点头:“若是有援军到来,李陵成功获救,将来的成就非同小可。”
有人觉得李陵倒也不是那么需要援军:“千防万防,小人难防。本来匈奴误以为李陵的部队是诱兵,都要退兵了。结果李陵的军中出了小人,逃到匈奴向敌军透露了李陵军中的真实情况,导致李陵惨败。”
这话引来众怒:“这种小人还挺多的。”
有人咬牙切齿地道:“公孙敖污蔑李陵帮匈奴练兵对付汉朝,害死了李陵的族人,逼反了李陵。”
……
明清时期的官员们虽然很想相互交流讨论,但是不敢吭声,自由讨论有违礼制。
【李陵是李广的孙子,李广长子李当户的遗腹子。
天汉二年,也就是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奉命率领三万骑兵攻打匈奴的右贤王。这个贰师将军不是说李广利很二,而是指李广利曾奉命到大宛国的贰师城要马,所以就得了个“贰师将军”的称号,含金量低到没有。
李广利和李广也没有亲戚关系。
李广利的打仗水平比不上李广,只能说是一般般,也就比不会打仗的公孙敖强点。不过,李广利的方向感很不错,在远征方面是李广比不了的。】
天幕下的众人想到李广迷路后自杀,纷纷表示赞同。
李广利的远征军确实不容易。
行军路线是一望无际的荒漠,也没有靠谱的地图和向导,要从中辨别方向着实不容易,更何况还是率领大军深入。
在方向感上李广确实要逊色一些。
【汉武帝为什么要派李广利当主帅去攻打匈奴呢?
其实也就是矮个里挑高个,自打霍去病和卫青先后病逝,汉朝基本上没有能打仗的将领了,加上李广利有个妹妹给汉武帝生了个儿子,这主帅自然也就落到了李广利头上。
而且李广利也争气,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李广利沾了妹妹的光,领兵作战时都是豪华阵容,率领的骑兵和步兵都非常多,后勤也有保障,所以能不负众望取得战绩,但往往都是以大量的损兵折将的代价取胜,可见李广利的作战水平是真的不行。
不过,若是换成公孙敖,也绝对达不到李广利的成就。
李广领兵作战时带的兵少,都是低配版本,自己又有“衰神附体”的buff,又没有卫青、霍去病的能力,也就导致在战绩上难以胜过李广利,难以封侯。
50/125 首页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