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穿成知青去种地——雁起卿【完结】

时间:2024-11-11 14:38:56  作者:雁起卿【完结】
  谢东和接话道:“对啊。要摆宴,不说那些其他的,总得有猪肉吧,现在让我们一时半会儿去哪里找?”
  李国强听了哈哈一笑,“这些你们都不用管,我们队里来操办就是。所有东西不用你们出,全部由队里负责,所有的活也不用你们干,就安安静静地当你们的新人就好了。你们要是闲得慌,可以把手头上未做的事情先处理掉,宴席过后,你们可以抬脚就走。”
  几个小伙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由姜棉开口,因为他们所有的物资都归她管理。
  “李队长,这样不行。为我们摆宴,却用队里的东西。队里的东西是集体的,这样不妥。”
  如果有人心生不满,往上面一告,他们几个都没得好果子吃。
  李国强一摆手,说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决定,是所有队干部以及一些家族代表一致决定的。你们几位这几年来,为我们队里做出了不少贡献,我们队里的生活水平能提高这么多,有大部分都是你们的功劳。我们从来没有为你们做过什么,但我们记在心里。现在你们有了更远大的前程,也可以说是为队里的读书人树立了榜样。为你们做最后这点小事是很应该的,没有人会有异议。”
  这番话,李国强说得很恳切。为了以防万一,姜他们还是没有答应所有的物质都让队里出。
  最后一人退一步,姜棉他们负责出鸡鸭和鱼,还有青菜。这些东西都是他们现在手头上现成有的。
  而粮食和猪肉,还有其他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则由队里负责。
  粮食很容易,生产队里还有仓存。猪肉是队里去年特意留下来的两头猪。
  去年他们参加高考之后,没多久就结了婚。当时李国强就有了这个想法。所以特意留了两头猪出来。
  当然,这次的宴席是用不了两头猪,一头都绰绰有余了,多的一头只是以防万一。
  按照他们的商议,本生产队的,按户算,每户出一个人来参加宴席,70岁以上的老人另算。
  铃木生产队里,一共有100来户,这时候的农村,很多人三代同堂了,都不分家。所以别看村子这么大,户头不算多。
  一户一人,就100多人,加上二三十个70岁老人,然后算上所有的知青,再预备几桌外面来贺喜的人。差不多二十桌就够了。
  他们定下的原则是,凡是本生产队的人,不管是本地社员还是知青,一律不收礼金。因为队里公共出的东西,他们都有份。如果是外面来的,要是人家给,那就收。
  商议好了各种细节,李国强才说:“队里的老人已经看过了,后天就是好日子,你们准备准备。”
  小伙伴都齐齐地看向他。
  前几年破四旧破得厉害,虽然现在那帮人倒台了,但李国强一个有文化的退伍军人,居然会相信这些?
  李国强被他们看得有笑起来,说道:“要办喜事儿看个好日子,老祖宗传承几千年的习惯了。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们信不信无所谓,有人信,跟我们办的事情又不冲突,顺着他们点又何妨?”
  看来是老人家自己的主意,先把日子选好了,告诉李国强,而这个日子呢,又恰巧契合他们想办事的日子。就顺水推舟了。
  摆宴的地点放在队部旁边的空地上。那里开阔,又是村子的中心,是集体聚会的好地方。
  第二天,几个小伙伴把20来只鸡和20来只鸭送了过去,然后带人过来搬鸡蛋鸭蛋,还有捞鱼和砍菜。
  等他们把所以东西都拉走,姜棉他们就开始忙自己的事了。
  作为喜宴的主角,他们就算想动手,别人也不可能让他们动。不如干点自己的事情,比如拉粮食去换粮票。
  不过他们并没有把所有的粮食都换掉,只是换了一部分。
  他们准备把一部分粮食拉回京市去,因为他们有洪表叔,这点事情不难。
  他们打算让家里人都尝尝自己种出来的粮食的味道。
  抱这种想法的,其实只有谢东和,因为姜棉和庄清梵,之前都有寄过粮食给自己的亲人。只有谢东和,家里人都不用他接济。
  庄清梵找人去给洪表叔捎了口信,正好遇到洪表叔本人,他表示到时候会过来参加他们的喜宴,顺便把他们要带去京市的东西捎走。
  几个人正在准备拉去换粮票的粮食,唐建设和王长军过来了。
  两个人一看到他们在忙,撸起袖子就帮忙。
  等粮食装好袋,姜棉走了过去,问两位老乡,“你们过来是有什么事找我?”
  刚才在忙的时候,他们不时就偷偷地望她一眼。
  唐建设从兜里掏出三张大团结,递了过去,说道:“这是上次跟你借的钱。”
  姜棉没接,说道:“你们有需要,就先留着用吧。”
  唐建设把钱一把塞给她,说道:“借钱不还我心里不踏实,你拿着吧。”
  姜棉听他这么一说,就把钱收了。不过她觉得这两个家伙应该还有事儿找她。
  不过她没问,留给他们自己决定要不要开口,便说道:“那没其他事的我要先去忙了。”
  两位老乡相互对视了一眼,最后还是唐建设开的口:“其实我们过来找你,还有一件事。我们想请你帮一帮宋朝明。”
  姜棉:“宋朝明怎么了?”
  唐建设:“去年的高考他没赶上,他本来打算是今年再搏一搏。他以前的成绩那么好,考上的几率还是很大的。不过前段时间他家里出事了,他爸得了肺病,他妈只好办了内退照顾他。弟弟妹妹就顶了父母的职。一家人每个月的工资也就将将够他爸的药钱。他前段时间受伤又花了一笔,现在身体还不太好。他所在的生产队,比我们这边差远了。知青和本地社员的关系不怎么好,生产队长也不怎么待见他们。我怕他熬不到明年高考。我和军子,就算想帮他也没办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姜棉问道:“那你想我怎么帮他?是钱还是粮?”
  唐建设想了想说:“其实我们过来找你,是我们自己的想法,朝明并不知道。”
  姜棉:“我这呢,钱有,粮也有。你先去问问他,需要的话就过来找我。不过要快,我下午就要把粮食拉去粮站换粮票了。”
  唐建设听了赶紧去找谢东借自行车。
  宋朝明所在的生产队离这儿不远,骑车的话,十几分钟就到了。
  等他们两个人走了以后,姜棉就把她准备把粮食借出去的事跟庄清梵说了。
  庄清梵没有任何异议。
  宋朝明是姜棉的老乡,也是唐建设他们的好朋友,庄清梵见过他几次,看得出他是一个有城府的人,但并不是那种卑鄙宵小之辈。
  这样的人落难的时候拉他一把,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至于他会不会借债不还,姜棉没放在心里,他也一样。
  就算他们看走眼了,这点损失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如果这个决定让他们看清楚一个人,吃一次教训,也不算坏事。
  ◎最新评论:
  按爪
  打卡
  撒花
  沙发
  沙发
  -完-
第91章 开宴了 · ✐
  [  唐建设去了大半个小时,就把宋朝明带了过来。
  宋朝明见了姜]
  唐建设去了大半个小时,就把宋朝明带了过来。
  宋朝明见了姜棉,显得有些激动,半天才说出三个字“谢谢你”。
  姜棉摇了摇头说:“你要感谢的人不是我,是你自己的朋友、兄弟。如果他们不来找我,我也不知道你需要帮助。”
  如果开口的人不是唐建设他们两个,她也不确定自己会不会就这样毫不犹豫地答应在这个时刻把东西借出去。
  姜棉最后借给他300斤的粮食以及50块的现金,想了想,又加五只才开始下蛋的小母鸡。
  宋朝明很郑重地写了借条给她,并且表示,日后一定加倍奉还。
  姜棉拒绝了加倍奉还的承诺。这点东西对她来说,根本不值一提,她的本意是帮人,不是放高利贷,也不是为了以后的什么投资。以她和庄清梵在这个时代的优势,完全没有必要做这些。
  不待宋朝明再说下去,她就委婉地就转换了话题。
  她把之前答应的资料拿出来给了唐建设,最后还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想办法把宋朝明的关系转到铃木生产队这边来,就算户口不能转,把劳动关系转过来也行。”
  先不说其他方面,就凭在那边有人经常给他找碴这一点就应该远离。特别是现在宋朝明的身体又不好。谁都不知道那人的心到底有多黑,万一出点什么事儿,可能就不仅仅是错过高考了。
  转到这边,起码跟唐建设有个照应。而且他们几个走了之后,他们之前弄的自留地就空了出来。五奶奶一家人又不能全部领了,与其便宜别人,不如便宜自己人。
  不过若真的要转过来,的确又不太好操作。
  宋朝明沉吟不语。
  唐建设:“这个不好办。除了要他们那边放人,也要铃木生产队这里肯接收才行。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的事,谁愿意折腾。”
  庄清梵就站在姜棉旁边,刚才一直没说话,这时候说道:“那就让他们看到宋同志过来的好处。”
  唐建设追问道:“什么好处?”
  庄清梵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说道:“知识就是力量。李队长是一个比较有远见的人,你只要让他看到宋同志过来之后,不仅会为明年队里出的大学生添加自己的名额,还对队里的读书人也有好处,甚至会增加其他人上大学的几率。他就会考虑。”
  不可否认,李国强是一个比较正直和公正的人,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私心和欲求,不可能完全没有欲望。
  他以前放弃城里的生活,回到这里来当生产队长,最基本的想法,无非就是要让自己家乡的父老乡亲的生活能够过得好一点。
  如果他们队里出的大学生越多,走出去的年轻人越多,那对他们队以后的发展是不是越有利?
  去年高考的消息确定了之后,他当时为什么顶着秋收的压力也要给知青们批假。除了不忍心,可怜他们,其中也有结善缘的意思。
  他不是那种只知道埋头干活的老农,一些政策的调整和形势的转变,他是会嗅到一些东西的。
  这些知青们的根不在这里,终有一天是要离开的。与其百般阻挠,不如顺水送人情,说不定到了哪一天,人家反过来就会帮你。
  不过,要想李国强接收一个从其他生产队调过来的知青,除了要让他看到他想看到的,也必须确保过来的人不会带来麻烦。
  要想让宋朝明现在的生产队长放人,就看他会不会利用上次受伤的事了。
  要想让李国强接收他,就看他们怎么利用姜棉给的那些资料。这不仅仅是那些复习资料,还有姜棉几个平常看书做题记的笔记。
  四个名牌大学生的笔记呢。
  自从他们考上的消息传开后,多少人过来想借,姜棉却是一本都没借出去,她记得当初自己是答应了唐建设的,当然不能食言。
  不管是唐建设还是宋朝明本人,自然是希望可以把他的关系转到铃木生产队这一边来。
  宋朝明是个聪明人,他明白怎么做。把姜棉借给他的粮食和那些母鸡拉回唐建设那里放好,兄弟几个开始想办法如何运作。
  姜棉虽然借了三百斤粮食给宋朝明,但要送去粮站的依然不少。
  运粮的事依然要麻烦到队里的拖拉机,虽然李国强这个队长发了话的,但两位男同志,一人还是揣了两包烟。两位女同志,则一人带了一些糖。
  到了粮站,遇到一些熟人,知道他们明天摆宴的,就对着他们笑,惊奇地说道:“你们明天都摆宴了,今天还一起拉粮食过来?”
  姜棉上一世见过的新人,不是两个人悄悄领了证就住一起的,就是大家一起操持宴席。以前那些旧风俗,虽然也有人遵守,但是对于双方都是来自外地的人来说,很多都已经淡化了。
  到了这里,她也没参加过谁的婚礼。在这几年期间,其实也有两对知青走到一起的,不过他们连桌喜宴都没有摆,两个人把证一扯,再把双方的东西搬进同一个屋子,就是夫妻。最多就请要好的几个人吃一顿饭。
  而且这次的宴席并不单纯是为了庆祝结婚,庆祝高考得中的成分更多一些。
  那些男女双方结婚之前不能见面的习俗,对她来说,根本就不存在。庄清梵自然听她的。
  至于谢东和跟楚婴,都是没有长辈在旁提醒的小年轻,也就有样学样。
  姜棉笑着说道:“没多久就要开学了,我们的时间紧,耽搁不起啊。”
  旁边有人附和道:“现在是新社会了,那些旧的东西不合适现在的年轻人用了。人而且家都是大学生了,不比你们懂?”
  几个小伙伴听了这话儿,就当他是夸奖吧,对着他们笑了笑,搬粮食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几位小伙伴换了一套最新的衣服,就到队部那边去。
  刚一过去,就被人抓住,然后每个人的胸前都挂上了一朵红花,接着被推到路口,接待客人去了。
  这边办宴席,都是从早上就开始,铃木生产队的社员先来,迟一点的是70岁以上的老人。
  当地人摆宴都有一个风俗,要免费请本村七十岁以上的老人。
  只要是铃木生产队过来的,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手里都拿着一个大海碗或者搪瓷小盆。
  这个大碗拿来是要装菜回去的。
  这个时候大家的肚子都缺油水,参加宴席的时候,无疑就是能吃到油水最多的机会。
  一般很少有人能够没心没肺地把所有上来的菜都吃完,更加不可能会有剩菜。
  除非是干部。
  所以约定俗成的做法就是,在本村吃席的时候,就每个人都带一个碗去,那些大荤的菜,比如扣肉、鸡、鸭、炒肉这些,大家都会默契地全部留着,没有人会把筷子伸到那些菜里去。
  等大家都吃饱以后,就动手你一块我一块地分,放在大碗里,其他杂菜没吃完的,也会分个干净,然后拿回家去。
  至于外地来的,有些人就会摘一些大叶子,放叶子里包着,不想要的,就送跟本地的亲戚,想拿回家的就拿回家。
  村里的人来了之后,外面的客人陆续过来了。
  洪表叔带着他的徒弟,也来了。
  虽然这一次的喜宴办得比较急,但外面要请的人不多,李国强找来两个小伙子,骑着自行车,半天就通知完了。
  也有一些事是不请自来的,不是跟着庄清梵他们干过活的,就是跟着姜棉她们学过养猪的。
  人来了,当然就得接待。当时他们也预料到了这种情况,特意多准备了两三桌的饭菜。
  几个小伙伴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迎了多少人进来,总之是见人就笑,见人就打招呼,然后感谢他(她)过来。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