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鸣笙用手帕扇了扇风,几下过后,才惊觉不妥,所幸阿草是聚精会神看着前方。
她松了一口气,也目送着主仆二人的身影,无端叹了一句:“这几年,我病着,无力打理琐事,不会是家里受用了他家什么好东西,眼下是来秋后算账的吧?”
“不可能。”阿草却是立刻反驳,“大人家每年送的,都不是吃的,也就是前天的鱼虾能吃。还能是什么好东西?我不懂,嬷嬷却说那些好得很,可不顶饥不顶暖的,不说是没送些吃的来,就是匹布料也没有。”
日子难过,阿草的期盼务实得紧。萧鸣笙也暗暗觉察出不妥来。
原本还指着这位大人日后能帮着查查封赏的猫腻,不想自家后院起火而不自知,但愿这火不要烧到自己身上来。
二人的初见,带着些公事公办的流程,崔明端隐约瞧见了她的模样——似乎和印象中的人不大相像了。然而,当年也只是在宫宴遥遥见过一面,要说哪一处不像,也说不上来。
他去梅花坞的事,不是秘密。
不等府里的人来问,在和荀二郎出行时,便拿出来说了说。
“你早早中举,为官多年,如今……且让愚兄想想……贤弟今年二十又三了吧,换做旁人,早该妻妾成群,儿女双全。”
话到此处,荀二郎特意顿了顿,也将手里的扇子收了起来,搭着他肩膀,压了声道:“咳咳……崔兄,可是要择期成婚了?”
崔明端不想自己前脚来进了城门,后脚便被人这样打趣着,何况,还是一个不大理事的郎君。
荀二郎出身颍阴荀家,也是豪门望族,不走科举一途,直接靠父辈的荫庇入仕,在同辈清流里,声名不大好。可是颍阴荀氏的儿郎,好不好,哪里轮到人置喙?
再说,荀二郎也不是在意这些虚名的人,在任上也不算尸位素餐,每日都点卯上值,依律做事。眼下虽没多大的政绩,但是再熬几年,总也能名正言顺升上去。
而崔明端,是世家子的佼佼者,同寒门学子一起走的科举正途,而后入了翰林院,再下派地方,素日也最公正严明,按理与他不是一路人,二人却是至交。
大抵也是因为如此,荀二郎才特意将众人会揣测的心思说给他听。
“不过是有些公事出城去,成婚与否,且看圣意。”
“也是,说来这桩亲事还是先皇指的,这几时成婚,都是天家恩德。”
“荀兄……”
再说下去,恐怕是要失了分寸了。
崔明端才一提醒,荀二郎识趣闭嘴,又将袖中藏着的纸袋子拿了出来,“玉茄果脯,酸甜适中,哪个季节吃,都叫人舒心,崔兄来一个。”
“好。”崔明端倒是赏脸,他的饮食,自小有家里人盯着,很是精致,对着外头来路不明的小东西,府里是拦着的。若是好的,灶上的师傅会制同样的送到,但——似乎又不是同窗吃的那个味。
不过,他不追求那烟火气,吃与不吃,都无伤大雅。
眼下,拈了一颗,崔明端尚有闲心听荀二郎说这玉茄果脯的妙处,“崔兄,你说,这玉茄,家家户户都能种,加糖腌渍晒成干,再稀罕的方子,也该争相模仿试出来。可纵观京城百家铺子,也不及他家的味好。”
崔明端缓缓嚼了嚼,也觉着酸甜适中,滋味很是不错。“君子之学贵一,一则明,明则有功[1]。想来于旁处亦是通的。”
“崔兄说的是,光这一门手艺,便可保儿孙衣食无忧了。我在他家买了也有十来年,这味道可真是百吃不厌,好歹没白花这银子,不管客人再多,总是会匀一份给我。”
荀二郎是在市集晃荡惯了的,大街小串走得,烟花柳巷去得,这不,便要捧着那一纸袋东西,去讨个新花魁的欢心。
崔明端看他兴致好,素来威严的面上也露了笑,戏谑道:“也不知我是几时才能有荀兄的闲适心?”
说话间,匆匆来了一人,在京城人流如织的道上稀松平常,但一细看,却是崔家家奴的衣裳。
“瞧瞧,崔兄这嘴,可真是开过光的,一说不闲,立马就有事来找,那我就不扰崔兄了。”
“荀兄慢走。”
荀二郎去柳巷,走的自然是慢慢悠悠的。他在哪处,都是个大爷。
急什么?
而崔家仆,佝偻着腰,近来天热,他小跑过来,早出了汗,在自家郎君的沉默里,更是惴惴不安。那小厮经常替府里跑腿办差,遇到不好说话的人,也有,但不会是自家郎君。
今日也不知郎君是和荀家郎君说了什么,脸色不大好,连带着他也没讨到好。
“是……夫人说,让小人来请郎君回府。”小厮大着胆子,再将话回了一遍。
第013章 金不换花甲
崔明端没应是,阿藤看了半晌,瞧那人还杵着不动,赶忙是拉了他往一旁,“大人已知晓,只是在思忖公务,你且先回府,大人得空便回。”
那人对着阿藤就是一通感谢,又小跑回了崔家。
崔明端沿着街市,漫无目的走了又走。一向知晓他为人的大人,以为是陛下派了什么密旨给他,怎么忽然巡视起京城的街道来了?
他亦是路过了荀家二郎说的那家铺子,不大的店面,四四方方的一处,一左一右各排了条极长的队,有大人亦有孩童,个个探头探脑,口中不住念着:“今天人怎么这样多?不会卖完了吧?”
“他家哪日人不多?”
“我还想着晚些时候来,大家都回去预备夕食了,不想是一样的心思?”
……
那家掌柜,也是个有眼力见的,远远便瞧见了崔明端,即刻抓了包东西,忙不迭过来,“大人,可是小店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小本生意,还请大人指点一二……”
崔明端瞧着乌泱泱的人群,他们身后是散发着甜香的玉茄果脯,收敛迷茫之色,只秉公道:“我不过是个外派的地方官,便是要管,也管不到京师,你们安分做生意就是。”
“是是是……大人说的是……”
那掌柜的听劝,要安分做生意,于是连手上那份东西也不送了,这是贿赂。崔大人是清官,定是要恼的。
崔明端本也是随意看看,忽而又想起那酸甜适中的玉茄果脯,离去前,脚步亦是顿了顿。
这可苦了寸步不离的人,阿藤跟着走走停停,也不明白大人今日是怎么了。
*
崔家六郎,是个拼命三郎。
萧鸣笙在家,一边看卢妈妈撸着芦花,一边听她说起崔家的事。
其实也没多少事,就方才那么一句话。
她昂首等了好久——然后呢?
没然后。
卢妈妈本就不是夫人身边伶俐的大丫头,连伙食也做得一般,这样的话,还是听往来送东西的崔家仆说起的。
“我们郎君——十七岁就中了探花,去翰林院都到宵禁才回,一日到头,忙得很。可是大人孝顺,回了府便向夫人请安,再晚也去……不然我们这些做下人的,哪里能知郎君的辛苦?”
萧鸣笙歪着头,忍着笑听阿草绘声绘色将崔家仆的话说了一遍。
“崔大人确实——辛苦。”
世家子再出类拔萃,也是个勤勤恳恳的打工人,萧鸣笙也只挤出和崔家仆一样的词,转头去看卢妈妈,只见她不声不响拆解着蒲棒,动作熟练到有些不可思议,往年也是这样去薅着芦花御寒的?
唉,旁人家的事,她是没多大兴趣知道。还不如仔细想想家里往后的日子。
阿草是直视过崔明端的人,只说大人甚是威严,有将军的一点样子。
这样没大没小的话,萧鸣笙赶忙是拦了。
他一个外男,能策马到梅花坞来问询某些事,这般欲言又止的模样,真叫人难以捉摸,是怕他母亲在她这儿多花了银子,还是旁的?
萧鸣笙本是帮着撸那些个芦花,但卢妈妈怎敢让她动手,借口问起了池子里的花甲,请她去看看是否活着。
院子里,高挂的日头抵了瑟瑟秋风,花甲在木盆里默默吐着沙子,放了一夜,盆里的水,眼睛是看不到多少污垢,实际已经藏了不少。
“郡主,你是不是要想吃它了?”
阿草也不知几时来的,同她一起蘑菇蹲,嘻嘻笑着,“郡主脑袋里,是不是也有一个花甲的方子?”
“……有。”
萧鸣笙多少是有些汗颜的。阿草缺了些神智,不能是大智若愚罢。
花甲,做起来也简单——家里也缺少东西,萧鸣笙就是有再多的心思,也得挑个最简单的。
木盆里的水,加了少许的盐,花甲吐出泥沙,捞出洗干净备用。
大火将锅烧热,放入切好的姜片和少许的辣椒,翻炒几下爆香,再花甲倒进去,加一点水,盖上锅盖,等着它开口就是了。
独属于海货的咸香味从盖子边缘溢出,阿草吞了吞口水,又站起来看了看,直至出锅的时候,她提醒了一句:“郡主,盐。忘了下盐。“
“它在海里长大的,再下盐就咸了。”出锅的关键,不是放盐,而是放入她在路边薅回来的好东西。
几枝绿油油的苗子,在岭南,名为金不换,多用于海鲜的烹饪。吃海鲜,永远可以相信沿海人民的智慧。
这一大丛绿油油的在路边,她想不注意都难。
她掐了些回来,洗干净,放进去一同翻炒,这道清炒花甲便能出锅了。
“你来尝一个?”萧鸣笙挑了一个放在盘子里,先找好了说辞,“我脑子里的方子是说不用放盐的,你试试咸淡。”
试菜,阿草是听的。她在西北长大,从未吃过海贝,像个小孩子一样拿着瞧了瞧。
*
午食,萧鸣笙还是一碗白粥和酱菜。今日多了一碟子花甲。
卢妈妈见状,是往炉灶看了又看,“这贝……”
“花甲。”
阿草口中还留着花甲的鲜味,眼睛亮晶晶,“郡主说,这海贝,叫花甲。”
卢妈妈又是一叹,这贝叫什么都好,只是郡主怎么没拿去煮粥,一股脑炒出来……像是给众人吃的样子,他们怎好日日吃这些好东西?
又是好一番推脱,众人才落座。萧鸣笙先吃了几口清粥垫垫肚子,夹了个花甲,稍稍一抿,就将贝肉吸了进去,滑嫩鲜甜,配着金不换的香气,是独特的岭南风味。
“你们也吃……我一人,总不能将它们全吃了吧?”
多番劝说下,大家才开始动筷,阿草吃得极欢,就连顽固的贝柱也要用另一半的壳剜下来吃掉。
要是那贝柱能说话,定是要嚎一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吃完也不算,阿草又问道:“郡主,这壳,能给我玩一玩么?”
萧鸣笙还没应,卢妈妈先是说了一嘴,“阿草的年纪也大了,不能一味想着玩,这东西……”
“嬷嬷也觉着稀罕是吧?如果不是大人,我们也买不到这样的好东西,也不知是不是贡品?”
今日阿草也不记挂添饭,就眼巴巴等着桌子上的花甲吃完。
这样新鲜的菜,袁志不伸筷,捧着碗,一个劲扒拉着饭。
卢妈妈得了郡主的示意,将那盘子挪到了袁志的面前,“你吃吧。”
“可是……”
袁志很犹豫。往日,家里没别的东西了,就是有了,也不能是只顾着自己的肚子。从前在军中,多难的日子也挨过去,如今守着主子,平静,他也没什么要求。
“嬷嬷说的是,这东西虽好,却是不能多吃的。听说海边的人吃多了,是要痛风的……”
“痛风?”卢妈妈颇是担忧望着郡主。
“秋风刮人不疼的,冬日里的西北风才痛。”阿草如是道。
“……”
众人疑惑,萧鸣笙只好硬着头皮解释:“痛风,就是身子疼痛的地方,发作时,常常是伴着阴风,所以叫痛风。是海边的鱼虾蟹吃多了,才有的病症,就我们久久吃一顿,无碍的。”
卢妈妈的心,随着郡主的话,起起伏伏的。听说那痛风是富贵病,终于是放心让袁志吃一吃。
而鱼虾,也养不了太久,山泉水清冽,即使萧家盐多,加盐成了盐水,它们在池子里也已奄奄一息,趁还是活的,萧鸣笙也让袁志下山一趟。
*
村子里,炊烟已过,秋风一下一下刮着各家晒的衣物。
李家伴着孩童的哭闹,也越发热闹。
老三媳妇抱着娃,一边哄着他,一边默默抹眼泪,见来了人,立刻收了哭声。“你……是姑娘……要找我吗?”
家里欠的租子,是她一直挂念的事。
袁志一个汉子,不好踏入,只将身后的鱼提出来,硬邦邦解释道:“家里的鱼,一时吃不完,姑娘让我送来……”
“不用不用,我怎么能吃姑娘的鱼呢?”
“不是给你吃的,给你孩子吃……她不是病了么?”袁志把鱼给了她,又问道,“对了,张大哥什么时候回来?”
一听这话,李家嫂嫂更急了,掂着她娃,保证道:“这租子,我一定能还上的。他出海去了,也不知几时回来……我能把钱给姑娘的……”
“……我就是来送鱼的。”
袁志把那鱼给了她,马上就转身走了,谁料半道却是遇到了李家大娘,对着他就是啧啧一顿打量。
他今早去山上打柴,穿的是一件半旧的衣衫,连村子里普通的人家尚且不如。不怪李家老太瞧不上他。
李大娘啧完,又去了老三家里,正好是看到了那条肥鱼,当即是眼神一亮。
“好啊,我说你最近怎么一直大手大脚的,吃的都是白米粥,原来是背着我儿勾搭了外头的野汉子,今儿那人敢上门送鱼,明儿还不得把人偷了去?”
说罢,她就要来抢那条鱼。
老三媳妇心中,本是有怨气的,娃儿因为二人的抢夺,也吓得哭了起来。
她终于是鼓起勇气,一口气将那条鱼抢了回来,挺着胸膛解释道:“这是山上那位姑娘送来给我宝儿吃的,婆母就是要吃,我分一半。”
“谁要吃你的臭鱼了?”
“婆母不吃的话,就回去吧。我要给娃儿熬汤吃了……”
“好啊,你的骨头是硬了,都敢给我脸色瞧了。这鱼,是你那个奸夫送的吧,你不要脸还想吃?早些年我就说了,这小丫头片子看着就不像我李家的种,今日该让大家来瞧瞧,我们李家容不下你这样的娼妇……”
李家的骂战,被回身的袁志瞧了个仔细。要上前搭腔,可听着村里人越来越近的脚步,他只能折返回去。
他是郡主的护卫,护的是郡主一人的安危与周全。
第014章 炸菊花
他的脚程快,回到山上,再将事情这么一说,卢妈妈先是叹了一声,“刚刚是我糊涂了,就该让阿草也跟着你一道过去。”
而阿草,还在水池边认真刷洗那些个贝壳。
9/115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