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姝笑了笑,也不再说什么。
那晚,肖瑶从压箱底的柜子里翻出来宋一帆上学时给她写的情书,坐在客厅的地板上一封封读,边读边哭,读到凌晨四点才终于没了意识,仝姝把她扛回床上。
成年人的世界大概就是这样。心可以碎,但脚步不能停。
仝姝又在肖瑶家住了两晚,走的那天,肖瑶往她手里塞了一个东西。
是一张省实验的饭卡,也是她们故事的开始。
仝姝放回肖瑶手里,“你留着。”
那年高一开学,仝姝去省实验报道,因为前一天下雨高速封路,她比其他人晚了一天到。
正好从那天开始,学校的制卡机坏了。校园里只能刷饭卡,仝姝没有饭卡就吃不了饭,也买不了东西。
仝姝在班级里做完自我介绍,班主任问谁有多的饭卡能借给她一张。
只有坐在第一排的肖瑶举起了手。
仝姝离开杭州后,前往上海找周扬汇合。
两人合开了一家公司,周扬负责讲故事,仝姝负责搞开发。
至于万里。
万里负责提供启动资金。
仝姝执意要打借据。这笔钱,还有之前仝海波欠的钱,她是一定要还的。
她和周扬两个人竟然也慢慢地把公司搞了起来,在上海租了一间写字楼办公室,拿到了天使轮融资,还招了几个员工。
“仝儿。”
周扬是河北人,哈尔滨上的大学,说话却带着点北京口音。
仝姝收拾好东西正准备下班,刚走到电梯口,忽然被周扬叫住。
仝姝看他表情兴奋,有些好奇,问怎么了。
“西北军区那边有个机会,他们要做一批的最新的侦察无人机,恰好需要高时间分辨率的夜视摄像头。”
项目挂靠航研院,回款会容易很多,而且这个技术他们目前在市场上还没有竞争对手,相当于天上掉馅饼。
电梯门打开,仝姝瞟了一眼,没进去,门又缓缓合上。
“挺好,得去多久。”她问周扬。
周扬语气轻松,显然还沉浸在拿到项目的喜悦里。
“整个大项目的周期是一年,不过咱可以早做完早回来嘛。
然而,在仝姝坐了五个小时飞机,七个小时汽车,眼前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戈壁的时候,她真想把周扬揪过来,自己跑回上海待着。
项目团队有时在军队工作,有时在附近的一个小研究院。每个人都签了保密协议,管理也军事化,早上六点起,晚上九点睡,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外出,手机上的信息流也会受到监控。
基本切断了和外界的联系,她却很少再因孤独而感到恐惧,逐渐开始享受孤独带来的另一种丰盈。
躺在地上的时候,她发现原来天上的星星和戈壁滩上的碎石一样多,枯草偶尔也会为她唱一支歌,夜晚潮湿的沙子也在悄悄孕育着生命的希望。
整个世界都被装进了她的胸腔。
她做着喜欢的工作,有爱的人,也有爱她的人。
她不再是为了某个瞬间而活着,而是每个瞬间组成了活着的她。
一些美好的瞬间让生活变得精彩,一些不美好的瞬间也让生命变得厚重。
十三岁在手腕刻下第一道伤痕的她,肯定想不到在二十六岁这一年,世界的帷幕正在她眼前徐徐拉开,而台下永远有一个人会为她鼓掌。
她依旧不会开车,但是这几个月跟着当地人学会了骑马。
中秋节这天,她找牧民借了一匹马,趁着热乎劲儿还没过,她打算一个人骑着去镇上买些黄纸和元宝。
回来的时候,仝姝远远看见一个有些熟悉的人影,正靠着一辆越野车站着。
日落时分,光线昏暗,她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个在地图上连定位都没有的地方,他怎么可能找过来。
肯定是出现幻觉了。
她调转了方向,勒马停在了火山石堆的旁边。
仝姝蹲在地上,捡了几块石头垒成个圈,免得纸被风一下子吹走。西北天冷,她戴着手套手指都已经完全僵住,
对面半跪下来一个人,他没戴手套,指节冻得发红,正把怀里的一块块石头继续摆上去。
仝姝用打火机点燃了黄纸的一角,接着站起身子。小小的石墙里燃起火堆,随风摇曳的光影在她的瞳孔中跳跃,她从地上提起塑料袋,又抓了一把元宝扔进去。
“中秋快乐。”
她吸了吸鼻涕,轻声说。
冰凉的指尖开始向上蔓延起热腾的温度,仿佛是他们和她握了握手。
下一秒,她的手被一个宽厚的手掌握住。
“中秋快乐。”
他的眼睛注视着火焰,同样说道。
天地安静,眼前开始落下细白的冰晶。
雪越下越大,纸烧完了,火也渐渐熄灭。
两人牵着手慢慢往回走,火山石踩在脚下,发出贝壳风铃般清脆的回响。
他们正在走向另一个故事的开端。
从此,路在脚下,世界在旁。
全文完。
一些乱七八糟:
没完结前想说的话太多,真正写完以后却发现能说出来的话又太少。
很感谢很感谢评论区的几位太太,没有你们我肯定是写不完的。超级比心
同样很感谢小万和小仝,陪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夏天,希望你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幸福。
还要感谢编编,戳我好几次改文案,但我真的不会写文案私密马赛,因为这本书根本没有大纲,我也想不出来卖点是什么,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故事。
想想当年800字作文都要东拼西凑的人竟然能写出来15万字的小说,人生真的是好神奇的一个东西。所以最后也很感谢自己能咬牙坚持下来。
就先这样吧,下一个故事再见
33/33 首页 上一页 31 32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