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陵微微失落:“为什么闭门不见?”她想了想,揣测道:“莫非是打坐修行?”
船家说:“那老汉也不知道了。说不定这会儿去,观主已经愿意见客了呢?”
甫一到了江南,回头望向江北,江上白雾缭绕,将那边遮得看不清了。
元光二十年的三月初三,天朗气清,春风和煦。
稚陵再次见到即墨浔,正在三月初三,满山桐叶绿的桐山上。
第111章
三月初三,江边水岸游人如织。
桐山脚下竖着一道山门,汉白玉雕砌,在三月春光里焕然泛着刺目雪白。周遭桐叶碧绿如滴,山风时过,便哗啦啦一片响声。
山门旁则有一支立柱,稚陵格外多看了一眼,却看到立柱上一圈深痕,另有小字镌刻“系马柱”三字,她想了想,笑说:“难道是说,过山门的都要下马才行?”
钟宴的目光微微一闪,想到了些往事。元光三年的冬天,即墨浔亲征,带着她,渡江杀奔金陵,……后来,他自己一个人回来,“她”不知去向。
彼时的传言五花八门,有说她羽化成仙了的,也有说她根本不存在的……总而言之,没人知道皇后的去向。即便是他身边最亲近的侍从,也对元光帝消失的数日里发生了什么一无所知。
不过他当时的确来过稚川郡——那么,他来过这里么?来这里,求仙问道?
钟宴想了想,又觉得不大可能。
他眸子含着些许笑意,回应她说:“也许是罢!看这一圈痕迹,当年栓马或许栓了很久。”
稚陵说:“不知道马有没有事。”
山路两侧,桐叶在小径上落下一片疏密相间的明亮光影,行走其间,仿佛穿梭在清澈水影里。
稚陵抽出第四方干净的碧绿手绢儿拭去额头的汗,喘着气说:“怎么走了这么久……连个鬼影子也看不到。”
钟宴停下了脚步,望着她,担忧道:“阿陵,我背你罢。”
稚陵摇摇头,乌浓目向他嗔了一眼,黑浸浸的,参差的影落在眸中,道:“我哪有那么虚弱。今日我感觉好多了——喏,都走了这么远。”
她回头指了指来处的山门,山门都已隐没在了重重绿树里,望不见了。
桐山离江很近,在这半山腰上,依稀还能听到江水声鸣。
稚陵抬起眼望着山间小径,延入翠林深处,古苔横生,斑斑点点的树影参差落在身上,她暗自纳闷,怎么今日一口气爬了这么久的山却没有要晕的迹象?难道这传闻中的“仙山福地”,当真如此立竿见影……?倘使如此,以后可以搬到这里来住,——稚川郡这些年也益发繁华起来了。
三千石阶尽头,矗立着一座颇显古旧的道观,观门上古拙字体题了“桐山观”三个大字。
观门虚掩,一树雪白梨花探出院墙,泱泱的像是雪白悬瀑,明媚阳光照下来,灰白的老墙便印出几段梨花横斜的枝影。
稚陵和钟宴两人上前敲门,半晌却只听到个青年声音应了,由远及近,开了门,先客客气气地颔首,说:“二位到访敝观,有何贵干?”
钟宴道明了求见观主求医问药的来意,这年轻道士却问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敢问这位姑娘……可是姓薛?”
稚陵下意识应了:“你怎么知道?”
这年轻道士却微微一笑,只客气回绝他们道:“两位不巧,近日敝观不开,两位若想见观主,怕要过些时日了。”
道士一边说着,一边要关上门,稚陵向里瞥了一眼,什么也没有瞥到。
然而冥冥之中有一种莫名的预感,告诉她,那位观主分明就在观中。
钟宴便问他:“既然不开,为什么留个门呢?”
那年轻道士笑了笑,解释道:“师父命小道在此等人。师父料到薛姑娘要来,云游前,提前叮嘱了小道。薛姑娘若来,可等明年此时……”
他云云一通,目光十分真诚,倒叫稚陵跟钟宴面面相觑,稚陵蹙了蹙眉头诧异着说:“令师尊连我们要来,也算到了?”
年轻道士点了点头,作势仍要关上观门,稚陵又连忙拦道:“诶……等一下。”
道士的关门动作一滞,目光似在询问她还有什么事,稚陵笑道:“我们远道而来,不知能否在贵观讨杯水喝?”
她声音又轻又温柔,令人恍惚就想起这般明媚春光下正盛放的繁花。
这年轻道士犹疑了一下,还是答应下来:“这……好吧。两位请随我来。”
说着,侧过身,请他们两人进观。
稚陵和钟宴跨进门中,亦步亦趋跟着那年轻道士向里走,到了前堂坐下,道士说:“二位稍等片刻,勿要随意走动。”
稚陵却想起在观外看到,这观中栽了一株梨花,便想去看看。她对这道观,总有一种说不明白的熟悉感,甚至晓得,那颗梨花树,就在右手边一转,几十步开外,她照着直觉向那边走,果见这树白梨花映着湛蓝天空,白得格外刺眼。
稚陵抬手挡了挡阳光,缓缓走近梨树,霎时一阵山风骤起,梨花若雪,纷纷飘落,她弯腰捡了两三朵被吹落的花,拿手绢包好,转身时,猛地撞到了谁。
稚陵踉跄一下堪堪稳住。
雪衣银带,在这般春光明媚的天气里,白得异常刺眼,梨花花瓣落在他的头发上,又顺着他泼墨般未束的长发滚下来,雪衣乌发都在山风里凌乱飞舞。他甚至赤着脚,宽大重叠的白衣垂在脚踝,一双脚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底下。
明明是白天,但他像一只鬼,悄无声息地站在她身后,不知道站了多久了。
稚陵吓了一跳,倒抽一口气,抬眼对上了那人漆黑幽湛的狭长眼睛,他眼中含着一些道不明的情绪,不等她反应过来,二话不说地将她环在怀中,又二话不说地松开她。
弄得稚陵很摸不着头脑。
她疑心自己见鬼了。
她从未见过即墨浔这样的装束。
和鬼别无二致。
好半晌,他长长望着她。山中有虫鸣,有鸟啼,有风吹得万顷桐叶哗啦啦地响,独独他一言不发地,只管长长望她。
稚陵心里较量再三,终于忍不住伸出一根手指戳了戳他心口,见他皱眉,确认了他是个大活人。
他嘴唇苍白地开口,嗓音一贯的低沉好听,夹杂在山风里:“稚陵。我等你很久了。”
“等我?”稚陵愕然了一下,难道他早知道她要到这里来求医问药?
他“嗯”了一声,目光微垂,似乎想到什么,宽大白袖中匿着的指尖蜷缩了一下。
片刻前,桐山后山险峰的高塔之上,焚香两柱,观主抚琴,弹的是一曲清心经——他却心神不宁。
观主说,倘若今日她不来,他所求之事,便就此作罢。
但他不能这么作罢。
他等候良久,忽然间心头一动,鞋都没穿,直下了高塔险峰,从那线窄阶一路急赶,赶到前殿,冥冥之中,他想,她来了。
他果然在这里看到她。
身后不远处,仙风道骨的老观主远远望着梨花树下两个人,幽幽叹息:“天意。”
——
对于在桐山上重逢一事,尽管即墨浔自己嘴很严实,一句话也不说,但稚陵自己揣测了几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他也听说这里治病很灵验,于是来此求医,看看能否医好他心口上那道据说很多年不愈合的伤口;第二种可能,他既然说在等她,难道是找桐山观主作法求姻缘复合么?
她私以为都是他做得出来的。
不过,管他是因为什么出现在桐山上——哪怕是他当皇帝当久了,也想要求长生不老之法,也跟她没什么关系。
这厢见到了桐山观主,观主乃是一位和蔼慈祥的老人,原来已有九十七岁高龄,看上去当真道骨仙风,分毫不见龙钟老态。
年轻小道士上了茶,却见这姑娘摘下了兜帽以后,终于看清她的样貌,眉眼盈盈,一张脸漂亮得不像话。他看得一呆,心里纳闷:这位姑娘,他怎么好像见过。
他仔细在记忆里搜罗了一阵,猛地想起什么来,画面定格在十六年前,那个凄冷风雨之日,玄袍金甲的男人抱着个女人冒雨上山,那时,他还是个小道士,——便是她了。
想到这里,他端茶盏的手一颤,险些洒了茶水,连声道歉。
稚陵微笑道:“没事的。”
堂中仅剩下了她和观主两人,观主才缓缓地开口:“薛姑娘的来意……贫道大约猜得到。”
稚陵不由得眼前一亮:“那,道长,有办法么……”
桐山观主捋了捋胡子,慈蔼目光落在她跟前,微微一笑,说:“有。只是要花费些时间。”
稚陵说:“是配药!?”
观主点了点头,稚陵疑惑起来:“难道不是什么‘姻缘’……什么‘因果’么?道长从前跟家父家母说的……”
观主笑着摇了摇头,说:“世事变幻莫测,从前是从前,今日,是今日。”
稚陵暗自嘟囔,早知道就早一点来了——也不至于四处相亲,碰到好些乱七八糟的人和事。
她自是满心感激,便又问道:“那,配的什么药,大概要多久?不知麻不麻烦,若是麻烦,烦请道长给一张方子,我请爹爹帮忙。”
观主闻言,笑说:“姑娘不必担心,算不上麻烦,只是耗费几日时间。这几日,姑娘可安心在观中住下,贫道进山采药,三四日可归。”
“只要三四日?”
稚陵喜出望外,不由抬手抚了抚胸口,差点高兴得晕过去。
观主他允诺此事,现在他得了闲暇,立即换了装束,动身出发了。
这叫稚陵心里佩服,九十六岁的老人,尚有如此说走就走的魄力。
她回头将这好消息正要告诉钟宴,他等在回廊底下,她刚张嘴,就看到钟宴身后,鬼一样出现的白衣男人,幽静地望着她。
稚陵不由想起刚刚观主意外透露出,即墨浔的事情已经结束,那么他到底为着什么事?
他数月前就来了,难道一直没有回京,待在这儿?
他开口,嗓音仍然很哑:“稚陵。明日我就走了。”
廊上山风剧烈,他泼墨般的长发被吹得凌乱拂在脸上,遮着漆黑的眼睛。
他没有避着钟宴,说话十分直白:“以后也不会再见了。”
即墨浔直勾勾地盯着她,像要把她看穿,钟宴自己很识趣地溜达走开了,去不远处的梨花树下站着,稚陵才道:“不见就不见了,我很想见你么。”
他神情显得平静没有起伏,哪怕她这样说,他反而有些释然似的:“你不怪我,不告而别罢?”
稚陵倒想起来了,在宜陵,他突然地消失,于是淡淡地讥讽了一句,道:“我哪有政事重要呢?”
他却唇角一勾,勾了个漂亮的笑意,叫人捉摸不透他在想些什么。
稚陵实在很讨厌他这一点,有什么却不肯直说,拐弯抹角的,她一点也不想猜来猜去,索性不猜,直接问:“你到底想说什么。”
他静了静,目光落在她的眼中,含笑说:“今日是上巳节。江边有船,可以游江。你若愿意,今夜戌时,桐叶渡口,我等你。”
第112章
三月初三春寒料峭夜。
晴朗夜空里,星光璀璨,山间寂静,虫鸣阵阵,江水滔滔。
稚陵站在一棵老梧桐树下定了一定,宽阔江面上风浪并不算急,四下静谧,放眼望去,千里春江,似乎只泊了这一叶小船,只这一盏昏暗的走马灯,挂在小船的船头。
那盏灯晕出黄澄澄的暖光,将小船的四周都笼罩在了昏昧光线里。
连江水也泛动着粼粼的昏昧的光。
这样巴掌大的船,玄袍男子正靠坐在船沿,两手枕在脑后,曲起膝,一派闲适惬意。昏昧的光泻在他的身上,令他袍袖上的刺绣明灭地泛着光彩。
春夜冷风吹动他的长发和衣袖,他侧着脸,绰约看出,他正闭目养神,神情慵懒惬意。
稚陵拢了拢身上雪白的斗篷,踏过丛丛深幽的野草,发出细碎的响声。
若不是这草丛间立的碑上写了“桐叶渡”三个大字,她决计想不到,即墨浔约定之处是在这里。
这里离桐山的后山很近,但后山却是一面绝壁悬崖,无从攀登,须得从前山下山,便要绕路。
从桐山观里悄悄下山来已耗费了她不少力气,问了路人一路找到这里,又耗费了她不少力气。
鬼知道,这里竟还有这样偏僻荒芜的一处古渡口。
他独坐在船上,别无他人。
稚陵缓缓地走近了系船柱,踏上小船,船身一晃,将他惊醒,抬头看她,狭长漆黑的眼睛里溢出了澄澄的光。
他直起了身,让出足够她坐下来的位置,侧过下巴点了点,随意说:“坐。”嗓音里仿佛有几分微醺的醉意,朦胧低哑。
稚陵垂下眼,看到他转身放下了修长手指握着的半盏酒,进而瞧见,这小船的船舱里设了一方黑檀木的矮案,案上另有一只同样的琥珀杯。除此以外,船里整整齐齐摆放着数只形状不一的酒坛子。
91/96 首页 上一页 89 90 91 92 93 9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