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明月看向对方道,“与担心军中将士们会功高震主,起不臣之心相比,朕更担心的是大安会重蹈前朝覆辙,再次被异族入侵,甚至落入被异族夺取皇位的境地,所以我们大安的人,都要永世铭记,一定要坚持强军原则,绝对不可再给异族留下任何可趁之机。”
看到柳明月那严肃而又坚定的目光,郭锦秋的心中莫中生出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下意识回道。
“母后放心,儿臣记住了,大安一定要坚持强军原则,儿臣也会这么教导廷君他们,绝对不会再给异族留下可趁之机。”
柳明月点头道,“如此甚好,人的寿命有限,朕与先帝纵是竭尽全力,也只能为大安打下个基础,大安的未来,终究还是要靠后来者,这些基础原则,乃是我大安的立国之本,绝对不可以更改,也不可动摇。”
边境各军收到停战的圣旨,多少都有些不甘心,要知道他们这些边境驻军立大功机会不多。
这次好不容易赶上一回,在拥有绝对优势的形势下,还没打过瘾,就被要求停战,着实让人觉得不爽。
有些将领甚至忍不住暗自揣测,是不是宫中有所偏袒,或是担心他们太过势大,功高震主。
可是他们随后就在最新一期邸报上,看到女帝如何当朝嘉奖各军的功绩,以及朝廷出于热爱和平的考虑,要求边境各军在占据上风的情况下,尽快停战的解释。
在边境各军将戍防战打成入侵战后,朝廷突然高调提出热爱’和平‘的概念,着实让各军将士都深感荒谬。
可是不管怎样,女帝与朝中重臣们在邸报上,都不吝用溢美之词,夸赞各军战绩,甚至还不惜公开部分战争细节,好让人们知道各军的艰辛付出,所展现出的态度,着实很具有说服力。
西南大营中,曹副将拿着邸报,一头雾水的看向自家顶头上司。
“大统领可知宫中到底何意?一边下令阻止我们趁胜追击,一边又在这份民间邸报上,对我们大夸特夸。”
另一位将军先接过话道,“不管宫中到底是何意,依我看,总归没有恶意,哈哈,没想到我老张也有受到陛下的亲口嘉奖,而且还登上邸报,与大统领一起名扬天下的这一天!”
尤统领有些无奈的抚额道,“目前看来,确实跟老张说得这样,宫中非常认可我们这次的战绩,也不吝嘉奖和表彰我等,让各军停战,应该有军费支出方面的考量,短短数月,多处边境同时起战事的耗费之大,大家心里应该都有数。”
说起这个,在场众将领都不得不表示认同,与邸报上所说的’热爱和平‘相比,他们更相信是多边作战的耗费太大,让朝廷有些吃不消。
毕竟他们身为当事者,比谁都清楚从备战开始,朝廷与宫中都分别为他们的提供了多少钱粮和物资,那是史无前例的多。
也正因此,他们很能理解朝廷和宫中的相关压力。
“唉,真是可惜了,像这样的仗,我老张打一辈子都不腻。”
怎么可能腻?一边有异常丰厚的军资支持,一边仗着己方的精兵利器,百战百胜,简直是他们这些将领在此前做梦都想像不出来的美事。
曹副将忍不住感慨道,“唉,现在想想,这次能有机会打上这么一场,已经是朝廷与宫中鼎力支持的结果了,早在发现对方是提前勾连好了,同时在我们大安边境挑起战事时,我还以为朝廷为打几处,拉拢几处呢。”
张将军迅速接过话道,“对、对,我老张原本也有这个担心,没想到咱们女帝陛下比谁都有魄力,竟然不惜代价的支持我们各军一齐迎战,还让咱们都过了个大肥年,哈哈。”
说起这件事,在场众将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们西南大营的将士,确实过了个肥年,不管是从战功上讲,还是从过年的物资待遇上讲,都能称得上是过了个肥年。
尤大将军有些无奈的看着麾下这群将领,嘻嘻哈哈的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比着吹嘘自家拿了多少人头,俘虏了多少人,这段时间过得有多滋润。
“行了,召你们过来,是担心你们对停战一事有情绪,看来你们一个个的都挺想得开,这样最好,已经打下来的地盘,肯定从此就属于我们大安的了,大家商量一下驻防事宜。”
曹副将道,“大统领,像这样被强行要求停战,我们肯定有情绪啊,不过是想到您说得有道理,这仗继续这么打下去,朝廷和宫中也确实吃不消,咱们不得不理解着点儿,我还盼着陛下能迟早将水泥官道修过来呢,到时候回京,就能骑车回去了。”
众将领纷纷附和,张将军有些不解的问道。
“骑马多好,你为啥惦记着要骑车回?靠两条腿自己蹬轮子,多累啊。”
尤大将军则目光犀利的看向对方,“你小子哪来的车?又在惦记老子的车吧?你休想!”
曹副将被戳穿心思,有些底气不足的强撑着回道。
“大统领莫要小看人,陛下向来大方,既然说了要隆重犒赏各军,赏赐的奖品里边肯定会有车,凭末将这次立下的战功,应该能有机会得辆车吧。”
尤大将军这才脸色稍缓,他最珍爱先帝在时赏他的那辆车,自己平日都都舍不得常骑,结果手下这群将领逮着机会就要借去过把瘾。
不过还没等到他开口,就见厅中这群将领已经为了那还没影的奖赏,开始争了起来,争得面红耳赤,都认为自己最有资格被嘉奖一辆车。
柳明月当然不知道,已经上市多年的自行车,依旧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宝贝,宝贝到能在数千里外的边境大营中引起纷争。
不过她此刻正在接见冶炼作坊的高管事,原以为对方是来交付她于前段时间下的订单,没想到竟有意外之喜。
“真的造出来了?可曾进行过动力测试?相关数据,可能达到预期目标?”
高管事满面红光的回道,“陛下放心,工匠们已经进行过多番测试,确定相关数据都能达到预期后,属下才敢前来禀奏。”
柳明月难掩欣喜的点头道,“好、好,这可真是个大好消息,你们辛苦了,朕一定会重重有赏,有了这蒸汽机,不仅我们的船可以航行得更快,交通也能变得更为便捷。”
高管事闻言,笑容凝在脸上,有些不解的问道。
“据目前的测试结果看,这蒸汽机确实可以装在船上,起到类似马拉车的效果,增加船只的航行速度,不过还请陛下示下,如何能让交通变得更便捷?”
面对这个问题,柳明月不禁有些语塞,可她兴奋之下,失言在先,只能尽量圆回来。
“朕听说,有一种可载许多人的车,就是用这种蒸汽机作为驱动力,行驶速度远在马匹之上,只要不缺燃料,就能日夜不休的行驶。”
【作者有话说】
235
第235章
时机
这事儿真是越来越不好解释了,好在她现在是大安女帝,不用担心谁会逼她给出个解释。
“虽然朕的初衷,是希望能将这蒸汽机用在船上,提升航行速度,但是从这蒸汽机的性能上看,朕认为,它应该还能运用于更多方面,至于具体可以运用到哪些方面,就需通过你们的实践论证了。”
虽然从她拿出蒸汽机的设计草图,到正式制作出蒸汽机,冶炼工坊共用了近六年时间,但是柳明月相信,这个时代绝对不缺善于发现与钻研的人。
有了蒸汽机,知道蒸汽机的性能后,在如何运用方面,她就不打算再多干涉了。
毕竟她是因为专业原因,对历史早期的蒸汽机等机械设备有所了解,但她毕竟不是机械专业出身的工科生,所能提供的草图太过粗糙了些。
而且她所知道的也只有这些比较古老,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这些早期机械结构,并不熟悉后世的那些。
所以现在的她,虽能仗着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大安开个挂,加速一下这个炎黄民族的工业与相关技术的发展进程。
但是它们的未来发展,与技术的应用与更新换代的速度,都需靠这个时空的人自己把握,她能提供的帮助有限。
高管事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只是柳明月在此前陆续给提供的几份图纸,都能研制出实用而又超乎他们想像的好东西,让他在不知不觉中,生出了一些依赖心理。
被柳明月这么一说后,他迅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赶紧羞愧的告罪。
柳明月倒也能够理解对方的心思,没与对方计较,又嘱咐了几句,就冶炼工坊的生产规划商谈了一番。
这些年下来,冶炼工坊那边除了这个最新制作出的大家伙,蒸汽机,还根据相关研究经验,研制出了一些用途不一的小东西,挺实用的那种。
用于日常计时的大摆钟,更是已更新了两代,精确度更高,体积却变得更小。
由此可见,当下这个时代的炎黄民族,绝对不缺能工巧匠,他们缺的只是一个方向而已。
有了站在时代巨人肩膀上的她,为他们指明的方向,这些人能够发挥出连他们自己都难以想像的巨大潜力,柳明月对此很有信心。
高管事离开时的心情有些复杂,说是喜忧掺半也不为过,喜的是他们所取得的成功,获得了女帝的高度赞扬与认可。
忧的是,女帝只提到那蒸汽机还能运用在交通上,没说该如何运用,还说可以运用在许多方面,需要他们自己发掘。
高管事当然不会怀疑女帝的判断,毕竟为他们指明研究蒸汽机的方向的草图,都是人家给提供的,而多次的事实证明,女帝的指示,肯定都是对的。
所以他现在担忧的,是他们工坊的人,能不能想出更多的应用方向,从而不让女帝对他们工坊上下失望。
在有图纸的情况下,花费六年时间,才将蒸汽机给制造出来的事实,给他们工坊上下带来了巨大压力。
所以他连这次进宫报喜,都是打着交付两轮车订单的名义,没好意思郑重其事的专为蒸汽机跑这一趟。
毕竟现在的高管事尚不知道蒸汽机的出现,能为这个时代与世界的未来,带来的巨变,有些低估了它的价值。
可是柳明月却不同,别说是六年,哪怕需要耗费十年、二十年,只要工坊能给制造出来,她就不会感到失望。
看到自家婆婆罕见的露出喜形于色的模样,郭锦秋有些意外。
“能让母后感到如此欣喜,是高管事那边又研制出了什么好东西吗?”
柳明月笑着点头道,“嗯,一样非好用的东西,蒸汽机,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能用在咱们的船上,大幅提升船只的航行速度,减少帆船对风向的依赖。”
她给工坊提供的蒸机图纸,本就是用在船上的那种,因为她曾在机缘巧合之下,研究过一艏早期的蒸汽船,对那种蒸汽机的构造最熟悉。
所以早在前两年,器械司陆续研究出几种可能用来造船的钢材后,她就要求后来新造的战船,要在尾端留出用来装蒸汽机的空间。
郭锦秋有些感慨的说道,“儿臣发现,母后好像对海军尤为重视?不仅让人为海军造出了航海钟,钢船,现在又为他们造出了蒸汽机。”
“你可不要也像其他人,以为咱们的大安海军,只能起到打海盗与护航的作用,现在看上去,是我们对海军的投入大,等到不久的将来,你就会发现,其实是海军能给我们带来的回馈更大。”
因勘测与开采技术方面的原因,大安的各种金属矿发现的本就不多,开采出来的量更不多。
对于自家地盘上的这些矿藏资源,柳明月比较珍惜,哪怕她知道哪些区域有矿,也不打算派人去开采,毕竟这些都是不可再生资源,需要传承给后人。
毕竟柳明月知道,炎黄大地之外的某些国家,某些矿藏富足得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不吝投入的将海军武装得更为强大,海军将来势必能为大安从海外带回更丰厚的回报。
想到海军首次为商队护航,为宫中带回的丰厚回报,郭锦秋似懂非懂的点头。
“母后放心,儿臣当然知道母后向来英明睿智,会做这些,肯定有您的考虑,是儿臣有些好奇,才忍不住多问了几句。”
不过听过她婆婆的解释后,她不仅没有释疑,心中反而更觉好奇了,好奇海军到底还能从海外带回怎样的惊喜。
在柳明月看来,如今真正将蒸汽机给研究出来了,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进行批量生产,然后对现有的船只进行改造。
这将是个挺耗时耗工的工程,但是相较于完成那些船只的改造后,所能获得的收益,绝对值。
而海军大营这边,带着手下完成刚接手的这批新战船的下水测试工作后,刚下船的魏长延对前来迎接他们的左子兴道。
“这批船的质量,实在太好了,我都没有想到,像这种内外全用钢铁造的船,载重力甚至更大,与之前的铁包木船相比,防御力大增,却还挺轻便,真是太让人惊喜了。”
左子兴笑着回道,“这可是宫中花大代价给咱们海军造的新船,肯定要比从前的船更好,可惜咱们大安的铁矿产量太低了些,为给咱们造出这批船的耗费太大了些。”
魏长延点头道,“这确实是个大问题,若有足够的铁矿,不仅我们海军的船,可以都换成这种,连那些商船,都可以用上,这样一来,能大幅提升出海的安全。”
左子兴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宫中因铁矿不富裕,哪怕研制出了能让冶炼工坊大赚特赚的两轮车、三轮车,都不敢放开了生产。
使得那些车虽然已经现世多年,卖价高昂,依旧供不应求,只因造那些车需耗费钢铁。
可是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宫中仍然不惜代价的为他们海军造出这么几艏钢船,可谓是耗费了海量的钢铁。
想到这些,左子兴目光幽幽的看向茫茫大海。
“咱们大安的铁矿不富裕,海外应该有富裕的,我觉得,海外不仅有各种矿,还有采矿和炼矿的人。”
听出老伙计话中透露出的信息,魏子延感到颇为惊讶和意外。
毕竟他们在一起搭档了这么多年,他这位老伙计很少会有这么锋芒毕露,不吝展现自己的野心和目标的时候。
“真巧,英雄所见略同,在下也这么认为,有了这么好的船,有些行动,我们也是时候该提上日程了,下边的那群小子得知咱们各处边境起战事的消息后,都气愤不已,恨不得从海路去某些小国,给他们来场突袭。”
想到宫中那位的交待,左子兴微微笑了一下。
“让兄弟们不用着急,等到陛下觉得时机到了,我们肯定不缺仗打,到那时,那些陆军就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我们海军为朝廷立功了。”
听到左子兴说得如此肯定,魏子延深感好奇不已,低声问道。
“是不是你在京中时,陛下跟你说了些什么?”
左子兴倒也没打算瞒着,“嗯,听陛下的意思,应该是要将对那座岛动手的时间,提上日程了。”
提上日程的意思,意味着动手的时间,已经近了,很有可能就是在今年年内。
153/166 首页 上一页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