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广总督乃是封疆大吏,这是确确实实的高升。
不过林如海的确当之无愧就是了,本朝两广总督授都察院右都御史一职,林如海本就出身都察院,名正言顺。
再者,这两年由于吏部尚书年事已高,吏部许多事务都交给了左右两位侍郎,其中林如海更得皇帝宠信,做的事更多,也样样让皇帝满意。
有此高升,也算是意料之中更在情理之中了。
乔安恭喜了林如海,又问道:“姨父定好何时起身了吗?”
林如海道:“两广乃是要紧之处,陛下的意思是最好不要太过耽搁,半个月内就要启程。”
贾敏已经知道此事,早在心里盘算着打点行李等事,还有苏梅的医馆才有起色,这一次她怕是不好跟着他们去了,要请几家世交好友多看顾着。
林家要离京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乔安听过后,掐指算了算,心里却也有一个自己的打算。
黛玉见乔安面露沉思,知道他心里有事,待到晚上各自回去时,她便问了出来。
乔安听罢,顿了顿,才道:“去年有一件事,程太师说我可以试试县试,你还记得吗?”
黛玉想了想,点头道:“你当时说不急……”她也是一顿,“你打算去试了?”
乔安道:“明年有一场会试,我不打算下场,但再过三年那一次,我想下场试试。”
乔安定下科举的念头已有多年,黛玉很是熟悉:“会试的前一年秋天有乡试,乡试之前有县试、府试、院试。”
“你是想明年去考县试,是吗?”黛玉看向乔安。
不只是县试的问题,乔安今年回扬州,可以再去白桐书院读书,安心读上几年书,从县试到大比之年都能准备的更充足。
若是随林如海去了两广,不说这一两年间如何请先生的事,只在路上就会耽搁许多时间。
从两广去扬州,从扬州回两广,再去京城,乔安怕的不是耽搁时间,是自己不能尽快取得功名。
乔安一向是个很有耐心的人,他只是怕自己晚一日考取功名,就多委屈黛玉一日。
乔安道:“我暂时有这个打算,但还是要问过你的意思。如果明年县试,那么今年我就要回扬州,一直到……”
“我要随爹娘去两广,如此咱们就不知道何时能再见面了。”黛玉截断了他的话。
乔安神色黯淡地点头,若是黛玉仍在京城,等他回京会试,他们就能见面,可去了两广,黛玉何时回京,就要看林如海何时调任回京了。
或者,要等到他们成亲那一日。
乔安有满心不舍,但他知道这是不得不做的取舍。
纵然这几年不能见,却是为了更长久的相守。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黛玉的意思,如果黛玉不同意,乔安不会执意如此做。
先去两广,再回扬州科考,乔安已经在心里计算路程了。
黛玉忽然笑了笑,她问道:“你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们两个人闹别扭吗?”
他们闹别扭的次数太少,黛玉一说,乔安就想起来了那件事,他点一点头,道:“从小,我们就不愿意分开。”
“可我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了。”黛玉轻声道。
乔安喉间哽住了,他知道了黛玉的答案。
明明先说的是乔安,但黛玉同意后,不能接受的也是乔安。
乔安哑声道:“对不起。”
黛玉摇了摇头,道:“我知道轻重缓急,科举是你从小就下定决心要做的事……”她咬了咬嘴唇,忍着害羞将心底的话如实说来,“我的确很不愿意跟你分开,但,我们不急在这一时,对吗?”
乔安抬起颤抖的手,轻轻碰了碰黛玉的青丝,低声道:“我们还有很长久很长久的未来。”
第108章
之后,乔安将打算自己一个人回扬州准备科考的事告诉了母亲和姨妈。
苏梅听后,与儿子长谈一番后,思虑半天,赞同了乔安的决定。
贾敏却是很不放心乔安一个人回扬州,奈何拗不过人,一个一个的又轮番劝她,她也只得点头了。
不过她提出了很多要求,比如要乔安回去后住林家那处宅院,要他再多带着下人和行李,又给他带了许多银钱,还让林如海给赵院长写信,好请赵院长多照看乔安。
程太师听说后,极为赞同乔安的决定,给赵院长写了一封信,要乔安带给他。
林家半个月内就要出发,乔安也不打算多耽搁,他一个人走水路,带的仆从行李又多,特地向程太师多告了几日假好收拾。
与此同时,苏梅也作出了自己的决定,她不留在京城,也不去两广,更不回扬州,她要带着徒弟们云游天下,采集药草,写一本医书。这是从年轻时,苏梅就有的梦想。
贾敏知道后,又是一番感叹,前些年来京时哪曾想到今日离京,人却少了呢。
苏梅和乔安、黛玉轮番劝了她几次,又有林煦在一旁闹着,她才算好了些。
眨眼便到了四月,黛玉从母亲处过来,见乔安书架上已经空了,愣了一会儿,才往里走。
乔安正将一个小箱子锁好,回头见黛玉来了,笑道:“乱糟糟的,你怎么过来了?”
黛玉笑道:“我看看你收拾的如何了。”
乔安搬了个干净的凳子过来让黛玉坐下,方道:“已经差不多都齐全了,只是姨妈给我准备的东西未免太多了,我看得再要个拉行李的船才行呢。”
黛玉道:“姨妈又不跟着,只你一个人,娘很不放心你。”
乔安道:“以后若是姨妈不高兴了,你就让煦儿过去闹她,闹着闹着姨妈就顾不上想别的了。”
黛玉不禁一笑,道:“娘可该头疼了。”
“头疼倒比心疼好。”乔安也笑了笑,道,“你也是,别担心我,身边跟着这么多人,我也不是不会照顾自己,扬州又有赵院长在,我肯定好好的。”
黛玉心头除了不舍就是担心,毕竟乔安这些年从未离开过长辈身边,虽然她跟着安慰了母亲,但其实黛玉的担心并不比母亲少一点儿。
黛玉面上仍旧只是点头:“我知道,爹的信没有用,还有程太师的信呢,他们交情久,赵院长看在程太师的面子上,也会照顾你的。”
乔安笑道:“姨父已是两广总督,看在封疆大吏的份上,赵院长也会照顾我的。”
黛玉知道他是故意说得轻松,便也玩笑道:“赵院长乃是帝师,还能怕小小一个封疆大吏不成?”
两个人说笑了一回,乔安送黛玉回去。
如此,再有两日忙乱后,乔安往扬州的船先启程,一早拜别了母亲并姨妈、姨父,他自己带着下人并拉行李的马车离开了林家。
临行前,他将自己扎好的一只红色灯笼送给了黛玉。
“说好了给你做红色的灯笼,可惜,我只做好了这一只。”乔安道。
这是一只最简单样式的灯笼,黛玉看着它,却觉得它是这世上最珍贵的灯笼。
黛玉抬眸看着乔安,道:“下次再见,你要给我多做几个。”
乔安郑重道:“好。”
……
从京城去扬州要比来时慢些,船摇摇晃晃,不能看书,又没有人说话,乔安唯一打发时间的事就是在心里默背他读过的书。
随行的几个小丫头得了黛玉的吩咐,倒想劝乔安常去船头站一站,好散散闷,奈何没一个能劝动的。
四月从京城出发,到达扬州时已经是六月中旬了,乔安吩咐人收拾行李,才到林家歇下,便有管事来报:“哥儿,杨少爷来了。”
回扬州的事,乔安写信告诉过杨盛,却没想到他这么快就上门了。
一见面杨盛就道:“听说你要回来,我特意让人在码头等着,见了你们家的人,要立即去回我。”
乔安笑道:“多谢你,我姨妈给我带了好厨子回来,改日家里安置好了,我请你吃饭。”
两人叙过些闲话,杨盛见乔安且要忙乱,约好改日再来,他便告辞离去了。
乔安仍旧住从前和母亲住过的院子,其余地方还是照从前那样,只有几个看屋子打扫的下人。
暂且收拾好住处,乔安在书桌上摆了笔墨纸砚,开始给黛玉写信。
这时候林家一行人还在路上,但乔安可以先将信送出去,等信到了两广总督府,黛玉也就到了。
苏梅那边居无定所,乔安不知道该往哪里写信,只能等她的信传回来。
次日乔安先带着程太师和林如海的信去拜见赵院长,得了赵院长的考校和赞赏后,他再次就读了白桐书院。
等一切安顿好,乔安趁着书院休假的那日,回了一趟姚家村,乔老族长前几年病逝了,按照当初的约定,乔安接替他成了新的族长,不过他远在京城,只写了一封信回来,请乔五叔主持族中各项事宜。
虽然现在身在扬州,但乔安知道自己到底还是要走的,乔家族内的事还是要他们自己去管,不过族长这个身份,为保万全,乔安还是决定先留在身上。
在忙着这些事时,乔安还在等着黛玉的回信,这一等就等到了冬日。
黛玉信中说他们已经安置好了,煦儿有些不适应那边的气候,小病了一场,已经痊愈了,其他人都很好,父亲仍然很忙。
此后几年,因着扬州离两广实在太远,乔安与黛玉的往来通信一年不过两三次。
这期间他知道跟着黛玉过去的两位女先生又将女学办起来,黛玉新交了几个朋友,她们一起办诗社,写文章,刊印成册。
黛玉办了书肆,专门刊印女儿们的文章诗词,这些书从两广一路传到了京城,又被外国人带回了他们的母国,美名一路传到了海外。
……
压抑着心底浓浓的思念,乔安一门心思专心读书,杨盛请他出门或是游玩或是吃饭,十次他不过应下一两次。
冬去春来,这一年的二月和四月,乔安通过了县试和府试,次年他又过了院试,且三试皆是案首,一时间“小三元”的美名轰动了扬州城。
喜报传回姚家村,不只乔家人沸腾了,姚家人也是如此,因为这两年乔安忙着读书的同时,给姚家村里办了一个私塾。
之所以说是给姚家村办,是因为这处私塾,不只乔家人能去,姚家人也能去。
乔家人肯定是不乐意的,起初还想找乔安闹,毕竟他如今孤身一人在扬州,无人撑腰,年岁又小,有那不死心的乔家人便想着从他身上捞些好处。
这时候贾敏要乔安一定住在林家宅院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乔家人不知道两广总督是什么,也不知道封疆大吏是什么,但他们知道林家老爷做了更厉害的高官,而且还要再护着乔安,他们最好什么主意都别打,否则年底乔安给的东西没有就罢了,私塾也不许他们家孩子再去。
乔家人偃旗息鼓后,姚家更不敢作乱,姚家村的私塾就这样顺顺利利地办了下去。
及至院试过后,众人知道乔安已经成了林老爷的女婿,更无人敢招惹他了。
才来扬州时,除了赵院长老两口和杨盛,乔安并未告诉别人他与黛玉定亲的事――主要是没人来问,他总不能到街上寻人就去说。
这会子之所以说出来,是因为院试后,乔安成了很多人眼里的香饽饽,为了能安静些准备接下来的乡试,乔安便将自己已经定亲的事散播了出去。
姚家村人如何是最不要紧的,扬州城的高门大户们却是震惊了,自然,羡慕的有,嫉妒的也有,反而真心祝贺的是少数了。
不过不管他们如何,乔安是不在乎的,他只将黛玉庆贺的信收好,静心读书,以待明年的乡试。
一年后,乔安中了解元的喜讯传遍扬州城时,他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上京。
才过了府试的杨盛早知道他要上京,特地过来请他出去喝酒。
乔安道:“若是请我吃饭,咱们还是去慈云寺吃素斋。”
杨盛摇摇头,很是不解:“你都是举人老爷了,还不在外头吃饭,又滴酒不沾,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四五岁的娃娃呢?难道你将来到了官场上也是如此?”
乔安笑道:“等你来京城,我请你到醉仙楼吃饭,但是不喝酒。”
杨盛眼前一亮,道:“醉仙楼的名头我听过,咱们说好了,为了吃醉仙楼这一顿饭,我也得早日去京城。”
乔安笑了笑,道:“那将来你中了举,倒有我的功劳了。”
杨盛笑道:“我娘现在已经总说我近朱者赤了。”
与扬州的朋友老师们作别后,乔安再一次坐上了回京的船。
乔安中举的书信已经送去了两广,等黛玉收到的时候,乔安大约已经快要到京城了。
乔安远眺着岸边,黛玉何时能回京?
第109章
乔安再次回到京城时,已经是十月了。
当天收拾停当,次日,乔安就往程家去拜见程太师,老人家早已闻得喜讯,见了乔安更是欢喜非常。
与乔安做过同窗的程家兄弟也过来了,但除了程祥,旁人只是客套几句话,便说要读书各自散开了。
程祥小声道:“知道你中了解元那一日,祖父要二伯父给他开了一坛陈年好酒。”
乔安这就明白了,乔安的年少盛名并不能让他们如何,谁让他们技不如人,但程太师多年不曾饮酒,却为一个外人破了例,他的亲孙子们难免不大自在。
乔安笑了笑,道:“没事,往后我仍同从前一样过来读书,慢慢就好了。”
程祥年初已经成亲,在外头交际往来比从前多了许多,对很多事也不再有幼稚的看法了。
兄长们一时间转不过弯来,但谁都不是小孩子了,等他们回过味来,还是会与乔安交好的。
乔安自然也不在乎这些人真心或是假意,程祥认识他多年,很了解他的性情。
乔安待人永远彬彬有礼,然而他温文尔雅的背后是深藏的冷漠。
不过乔安与他是真心相交的朋友,所以程祥才能看到他的本色,他尊重朋友的处事规则。
两人又说了些闲话,程祥问道:“你明日就过来吗?”
乔安道:“太师说我赶路太累,要我在家里休息两天。”
程祥笑道:“举人老爷就是不一样,你当年才来的时候年纪更小,也是赶路了那么久,也没见祖父怕你累。”
乔安笑道:“你可不要跟我说这个,你去跟太师说。”
程祥摆手道:“我可不要,我都是有媳妇的人了,还被打手板,要被笑话死了!”
乔安笑了两声,正要说走,程祥又问道:“你呢?你何时成亲?明年会试之后?”
当年乔安和黛玉定亲时,两家曾商定,要在黛玉及笄后行六礼,十七岁后成亲。
不料林如海外任,乔安回扬州科举,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不等长辈们商议,黛玉便做了主,成亲之事不必着急,先等乔安将院试过了再说。
68/72 首页 上一页 66 67 68 69 70 7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