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帮大唐平叛。”李世民笃定道,“郭子仪和李光弼都在河北作战,他们都是很不错的将军,李嗣业也在从西域赶来的路上。只要别瞎指挥,平叛是迟早的事,但有我帮忙,叛乱能早点平定,百姓们也能早点安居乐业。――我不在乎你怎么想,无非就是权力那点事罢了,可你若不将大唐百姓放在心上,为了一己私欲自毁长城,那你就不配当皇帝。”
这最后一句掷地有声,说到了所有人心坎上。
李隆基为之色变:“我配不配当皇帝,还轮不到你来说。”
“怎么轮不到?”李世民冷笑,“隋是怎么亡的,你这么快就忘了吗?失民心者,必将失天下。”
“你凭什么说我已经失了民心?”
“安禄山谋反是打的什么名义?――清君侧,诛佞臣。诛的是哪个佞臣?就是你身边大放厥词的杨国忠。”李世民抑扬顿挫道,“难不成你要告诉我,这个杨国忠,他不算佞臣?”
“骂得好。”李低声附和了一句,就在陈玄礼附近,偷偷向李世民递了个仰慕的眼神。
“陛下!臣冤枉啊,臣都是一心为了陛下,为了大唐社稷……”杨国忠马上开始喊冤。
“好大喜功、贪图享乐、穷兵黩武、结党营私、专权祸国。――当然我说的是杨国忠,不是你。”李世民轻飘飘地瞅了一眼脸色难看的李隆基,微微一笑,“能让这样的人当这么多年宰相,又能在不通军事的情况下逼迫守潼关的哥舒翰出兵,你简直让我想起我父亲。”
他自然而然地感叹着,所有人也都自然而然地顺着他的语境,联想到了大唐名义上的开国皇帝李渊。
那位高祖是个什么德性,有资格站在这朝堂之上的,还有谁不了解历史不是?
有些人仗着自己站得靠后,窃窃私语道:“确实很像。”
“遥想当年圣人刚继位时,是何等胸怀大略,没曾想年事一高,就步高祖后尘了……唉……”
“怎么咱们大唐天子个个都像高祖,而不像太宗呢?”
“这不是有一个像太宗的吗?”
“这不叫像,这不就是吗?”
“我说的是建宁王,你想哪去了?”
……
李隆基也下意识地想到了李渊,深觉自己被狠狠骂了,但紧接着他就回过味来。不对呀,这思路不就被带跑了吗?
他怎么能顺着这人的话去思考,默认对方的父亲就是李渊呢?
那不就等同于承认,对方就是太宗皇帝吗?
但连他都这么想,又怎么防得住别人不去这么想?
这下不仅杨国忠急了,宦官边令诚也急了,纷纷道:“此人妖言惑众,绝不能留。”
李世民只静静审视着李隆基,越看越糟心,再看看闷不吭声的李亨,如同一下子看到了两个李渊。
不是他后世子孙吗?怎么都是这种货色?
他来得匆忙,谁知道会不会突然就离开?河北还在苦战,百姓们水深火热,将士们浴血沙场,难道就是为了让这样权欲熏心的老皇帝在这里拖垮整个大唐的吗?
他没有那么多时间耗在这里。
万一他今天就回去了,想着后世这么一个烂摊子,他能恨得把牙咬碎,气得饭都吃不下。
那么,只好冲动一把了。
毕竟他赌不起任何天意。
“什么时候宦官都能干政了?”李世民盯着边令诚,和蔼可亲地问,“他叫什么?”
“边令诚。”李脱口而出。
“哦……这就是进献谗言,导致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位将军被冤杀的边令诚啊。名字倒是不错,可惜浑身上下也只有名字不错了。”李世民温温和和地一笑,忽然道,“敬德,帮我夺把刀来。”
“好嘞。”尉迟敬德眼都不眨,如猛虎下山,径直冲向陈玄礼。
一时间,整个朝堂之上,所有反应快的人都动了起来。
陈玄礼本能地拔刀,李随即按住了他。
“殿下拦我干什么?我要保护陛下!”
“保护哪个陛下?”李毫不相让。
太子李亨大喊道:“李m!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去护驾!”
“儿臣得留在这里保护父亲的安全!”皇长孙李m义正词严地说道,脚下跟生了钉似的一动不动。
关键这个理由找的好,一点毛病都没有。
“哎呀,这时候保护父皇要紧!”李亨急了。
“不行!儿臣不放心父亲的安全!”李m就是不动。
李亨叫不动他,着急忙慌地往李隆基那里赶,李m这才跟上,甚至还有空注意弟弟李那里的情况。
陈玄礼被李缠住了,眼睁睁看着尉迟敬德急转弯夺了一个侍卫的刀。那侍卫跟个没有生命的兵马俑似的,刀被抢了才大叫起来,反应慢得像只乌龟。
“殿下!”尉迟敬德飞快地转身冲到李世民面前,发现他手里居然有刀了。
“嗯???”尉迟敬德一脸懵逼。
李世民掂量了一下手里的刀,对给他偷偷送刀的禁卫灿烂一笑,大步流星,一个呼吸之间,就窜到李隆基附近。
“护驾!快护驾!”边令诚惊慌失措。
他不说还好,他一说,众臣更是乱成了一锅粥,武将们急吼吼地蜂拥过来,正巧把天子李隆基和其他人隔开,看似护得挺严实,但愣是没人去拉扯李世民。
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亦步亦趋,虎视眈眈地瞪着众人。
这一切发生得极快,等慢一拍的太子李亨笨拙地扑到李隆基身前时,一捧温热的鲜血淋漓地洒在了他面前。
边令诚瞪大了眼睛,脖子上的刀伤迸出艳丽的血花,泼泼洒洒,落了满地都是。
“真麻烦,清君侧还要我亲自动手。”李世民抱怨道,刀锋指向杨国忠,“这个好歹是宰相,得走个程序。李隆基,李亨,你俩谁来下个诏令,名正言顺地诛杀国贼?”
无人应答。
无人敢应答。
边令诚的尸体倒了下去,李世民的刀渐渐逼近了杨国忠。
此时此刻众人的表情,精彩得无以言表。
第91章 假如二凤穿越到安史之乱(8)
李隆基自然不愿意这样被逼迫着下什么诏令,这跟逼宫有什么区别?
李亨犹豫不决地看着地上那滩血迹,又偷偷瞄了一眼脸色难看到仿佛随时会撅过去的父皇,支支吾吾道:“这……”
李世民等了很久,李亨也没“这”出个所以然来。他很失望,对太子的最后一点期待也破灭得干干净净。
送上门的机会都不知道把握,真是一点不把百姓放在心上。
“李!”李世民扬声道,“这个诏令你敢不敢写?”
“啊?”正在和陈玄礼掰扯的李一个激灵,不假思索道,“我有兄长的!我兄长又聪明又仁善,虽然跟陛下你没得比,但也是非常优秀的皇长孙,按理该让他写!”
他回答得那么干脆利落,真情实感,让八百个心眼子的某些朝臣刚提起的心又放了下来,生怕太宗陛下不了解情况,在皇孙辈上搞出差错来。
李世民微妙地将目光在李和李m之间转悠了一下,万万没想到居然真的能在皇位面前看到正儿八经的“兄友弟恭”,一点不掺水那种。
不错,是件好事。
他欣慰地露出一点笑意,略过没用的太子,径直问李m:“如何?敢写吗?”
“我倒是想写,怕威信不够。毕竟我上面还有圣人和太子……”李m无比心动,但只能遗憾地表示。
“唔……我给你压阵也不成吗?”李世民小声道。
“还是您自己写妥当。论威信,全天下没有谁能比得过太宗陛下您了。”李m充满期盼地仰望着他,“您写的诏书,没有人敢不认。”
“那我自己写吧。”李世民把刀往后一递,秦叔宝顺手接了过去,护卫在他边上。
众人皆是一喜,又努力绷住表情,不让自己高兴得太明显,唯有李大声道:“太好了!杨国忠早就该死了!”
李很想去帮忙,但怕陈玄礼愚忠,干出不该干的事来,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兄长李m迅速移过去,帮李世民磨墨。
李世民向来是个很讲究名正言顺的人,宰相毕竟是宰相,也不能说杀就杀了,显得他好像就知道杀人,一点也不讲理似的。
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嘛。
一手飞白文不加点,飘逸洒脱,明明是妩媚动人的字体,在他手里也写出帝王气来,但配合这个内容一看,那叫一个杀气腾腾,果决英武。
三言两语写完了,李世民随口道:“制式可有不妥?”
“没有没有,很妥,非常妥。”李m连忙道。
李世民顺手盖了天子印玺,招呼道:“三省的长官呢,过来看看,没有疑问就发布下去了。”
――他甚至考虑到了三省。
几位重臣面面相觑,磨磨唧唧地上前。
御史大夫魏方进和杨国忠关系很好,悄悄说了一句:“这也太草率了吧?即便杨公有诸多不是,罢官即可,何必非要喊打喊杀呢?”
李世民听着话音,皱眉撇了他一眼:“这话你对被杨国忠祸害的百姓说去。你要是不服,可以陪他一起下去,我也无所谓在诏令上再多加一个名字。”
魏方进:“……”
如此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本不是李世民的风格,他素来喜欢不动声色地布局,等待敌人狗急跳墙,而后找准机会一击必杀,再一网打尽。
但现在实在是没时间了,他等不及,也拖不起。
魏方进识趣地不吱声了,在同僚们看傻子一样的目光里默默退后,假装自己什么也没说过。
另一个宰相韦见素被好心的三省长官推到了最前面,硬着头皮道:“臣……臣没有意见……”
“你好歹看看。”李世民忍不住笑了,把诏令递给他。
韦见素乖巧地接过来,细细看了一遍,确定这字很好看,也没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就低头道:“臣觉得很好,确实没什么意见。”
“那签个名吧,我赶时间,就一次性签完,不复核死刑了,怪麻烦的。”李世民温和地笑了笑,看着这几个重臣依次签了名。
魏方进接收到了杨国忠哀求的眼神,心里很是不忍,但太宗陛下当前,地上的血还没干呢,他难道还敢多说一句不成?
多说一句,指不定他就得去陪杨国忠。
朋党的命和自己的命孰轻孰重,他还是分得清的。
像他这样的杨国忠党羽没有一个不是抱着这种明哲保身的想法,死亡当前,纷纷吓破了胆,连个替杨国忠求情说话的都没了,巴不得撇得越清越好。
流程在一盏茶的功夫极速走完了,李隆基看得目瞪口呆,气得哆哆嗦嗦,半晌说不出话来。
“禁卫军何在?诏令在此,三省达成一致了,去行刑吧。”李世民朗声道。
禁卫军统领陈玄礼和李对视了一下,无奈道:“殿下,这回你总该放手了吧?”
李警惕道:“先说好,你要干什么?”
陈玄礼马上回答:“臣自然要去执行诏令,还能做什么?”
李不放心,主动请缨道:“陛下!臣愿意监斩!”
“去吧。”李世民很欣赏他的勇敢。――尤其和这两个“李渊”一比,更欣赏了。
果然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为什么李隆基这种老东西能活到七十岁还不死,除了浪费粮食、冤杀忠臣良将和瞎指挥祸祸百姓,他现在还有什么用吗?
“李m。”李世民和皇长孙说小话,“你说我要怎么处理李隆基和李亨呢?”
此话一出,满朝皆惊。
随着边令诚的尸体和杨国忠活着的尸体被拖下去,伴随着杨某人哀转久绝的哭嚎声,宰相韦见素战战兢兢道:“到底是圣人和太子,不能……不能就这么……这么处理吧……”
大概是转眼之间就死两个奸臣的缘故,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给心里暗爽但又实实在在吓了一跳的朝臣们造成了思维误区,下意识就以为李世民说的“处理”,也是见血的“处理。”
这还是得劝一劝的。虽说太宗陛下是老祖宗,但李隆基好歹是皇帝,君臣一场,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丧命于李世民刀下。
至于劝不劝得动,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李世民纳闷道:“我不能让李隆基退位吗?你们不乐意?”
众臣擦了擦汗,肉眼可见地松了口气,有好几个总算把目光偷偷摸摸从秦叔宝刀上收回来,刚才真是生怕李世民手快,一刀就给李隆基封喉了。
回过神来,他们才发现是自己想偏了,讪讪地笑笑,吞吞吐吐,不敢给个准确答案。
李隆基活了七十年,这辈子没有这么破防过,他如同受了奇耻大辱,忍无可忍道:“你没有这个权力废我……”
“啪”的一声,清脆地响在大殿上。
李世民反手一巴掌甩在他脸上,神色少有的冷漠。他居高临下地逼近李隆基,冷笑道:“按辈分算,我是你曾祖父。曾祖父教训一下曾孙,有没有资格?”
众臣:“……”
李亨吓得眼皮一跳,嘴唇嗫嚅着,一个字也不敢出声,真怕下一巴掌就扇他脸上。
那丢人真是丢到全天下去了。
“……我才是大唐天子!”李隆基垂死挣扎,“你凭什么……”
“你是不是傻?老糊涂了吧?”李世民毫不客气道,“你当了这么多年皇帝,权力欲这么旺盛,还弄不清楚权力是自下而上的吗?大唐的天下都是我打的,玄甲军所向披靡,我一声令下,长安和洛阳马上就能易主。我的诏令只要发出去,你猜满朝文武、禁卫军、各州的军队官员和天下百姓,到底听你的,还是听我的?”
李隆基的脸一阵红,一阵白,脸上那个巴掌印触目惊心,看得所有人――尤其是太子李亨,心惊胆战。
“那自然是听老祖宗你的。”李监斩完毕,笑嘻嘻走过来,愉快道,“虽然陛下你很年轻,但这个年纪的秦王殿下已经完全可以胜任一个明君了,还是旷古绝今的那种,史书上可都写着呢。――是吧,父亲?”
他戏谑地看向他可怜的老父亲,这种紧要关头爱开玩笑但又很识大体,敢为众人先的性情,还真有几分像李世民。
“也就是我没时间停留,不然我今天废了你,明天就能当皇帝,而且皇位做得比你还稳。”李世民面无表情,“你最好乖觉一点,自己写个退位诏书,还能像我父亲一样,当几年太上皇,否则的话,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李渊在玄武门之变那天一大早,天都没亮就“自愿”带三省高官去湖上划船这件事,还有人不知道吗?
那还是李世民亲爹呢!大唐名义上的开国君主呢!
李隆基是不是想复刻一下这个待遇?
他可不是李世民的父亲,没有什么忠孝节义的阻碍,那船有没有桨,漏不漏水,会不会沉,可全在李世民一念之间。
101/105 首页 上一页 99 100 101 102 103 104 下一页 尾页 |